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管理发展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83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人数除特殊年份外均以数以亿计的规模持续增长,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以景点为主要抓手的传统旅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我们对旅游发展理念和战略进行再思考和再定位。结合我国旅游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的宏观背景,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正当其时。2016 年 7 月,习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下去”。随着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制度和规划的出台以及先后两批 500 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落定,发展全域旅游的工作已逐步展开,全域旅游已成为助推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引擎。1自 2004 年起,随着一、二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红色旅游得到了大力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红色旅游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人们对于红色旅游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对革命纪念地以及纪念物等传统红色旅游资源的参观游览,而是正经历着从有形到无形、从单一到多元、从局部到整体、从被动观光到主动体验的消费模式变化。因而,客观上需要以展现红色旅游的内在价值和功能为核心,注重红色旅游目的地一体化建设和红、绿、古、蓝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与其他相关产业充分进行融合发展,增强旅游地体验价值和消费选择,以积极响应红色旅游需求的新变化和新特征。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其空间、时间、消费、行业、社会、发展的全域性的特点为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和研究空间,而产业融合则是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以旅游系统理论、旅游产业链理论、旅游产业融合熵为理论基点,将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视为一个有机的开放系统,一方面通过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评价方法的应用与检验,以丰富产业融合及其评价方法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全域旅游的概念、特点及核心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全域旅游自身理论建设,而且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1.2.2 现实意义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全域旅游已经在全国旅游市场掀起了一股浪潮,以全域旅游为研究视角,深入开展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测评研究,不仅直接为红色旅游区域更好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提理论支撑,而且有利于红色旅游目的地一体化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提升。以典型红色旅游区域——韶山、井冈山、遵义为例,进行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的实证分析与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探究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实现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心工程与富民工程的综合效应,为同类旅游目的地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示范,还能为其他类型的旅游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关于全域旅游的概念比较系统全面的是由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作出的《全域旅游大有可为》的讲话上提出的,李金早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 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80]。

2.1.2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1 世纪初期众多学者(李宗尧,毛日清,高舜礼,潘碧秀等)对红色旅游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系列研究。《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首次对红色旅游的概念做了官方界定,《纲要》指出,红色旅游主要是指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业的过程中 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物)进行参观游览、缅怀学习的主体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主要内涵包括了中国革命特定时期的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2011 年颁布的《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的基础上扩大了红色旅游的范围,将中国历史上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进来,并将红色旅游划分为鸦片战争时期(1840-1919)、革命战争时期(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和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扩展了 “红色旅游”的内容,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

...........

2.2 理论基础

系统论认为系统就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都因一定的目标而存在,它主要由特定的具有紧密联系同时能相互转化的客观事物组成。从系统论的角度来 考虑, 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一 个系统,它由大众的各种旅游活动组成,属于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旅游系统则是各种旅游活动子系统的集合,是指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它具有实现旅游价值的功能。将旅游活动看成是一个系统,旅游者从哪来、到哪去、怎么去、去了之后干什么等共同构成了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据此,我们可以把旅游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如图 2-1),每一个子系统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色,且与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与制约。其中,客源市场子系统是指旅游者的来源,包括本地客源、国内客源和国际客源;目的地子系统即我们常说的旅游目的地,它包括为旅游者提供 住宿、餐饮、游览、购 物、娱乐等体验和服务的综合体,主要由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组成,目的地子系统是整个旅游系统中与游客最密切相关的子系统;出行子系统主要包括游客的各种旅行方式即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缆车、索道等),它既可以由单一的旅行方式构成也可以由多项旅行方式组合而成;最后一个支持子系统则是指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各旅游只能部门对旅游活动的支持与保障,包括政策法规、环境保证和人力资源教育。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在于对区域旅游各要素的系统整合。

...........

第 3 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9

3.1 构建思路.......19

3.2 原则.....19

3.2.1 科学性与客观性原则..........19

3.2.2 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20

3.2.3 可比性与可操作性原则......20

3.2.4 全面性与代表性原则..........20

3.3 评价指标的选取.....20

3.3.1 指标的确定......20

3.3.2 指标释义..........21

3.4 指标权重的确定.....22

3.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30

第 4 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实证分析............31

4.1 实证对象的选取与区域概况.....31

4.2 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过程............34

4.3 评价结果及分析.....41

第 5 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43

5.1 以全域旅游发展观促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43

5.2 发展红色旅游新业态,满足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43

5.3 立足核心旅游吸引物,完善红色旅游产业结构.............44

5.4 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软环境建设...........45

第 5 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从研究结果来看,韶山、井冈山、遵义的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最终得分分别为 78.69 分、79.18 分 70.43 分,均具有较高的产业融合度,但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红色旅游新业态方面。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又是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的核心动力。全域旅游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了发展契机,红色旅游目的地应抓住机遇,依托全域旅游大背景,推动区域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5.1 以全域旅游发展观促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

全域旅游作为全新的旅 游发展观,既是对过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承接和提升, 也是对大众旅游时代我 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转型升级的全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区域各项资源,形成一体化的发展规模和整体化品牌形象,实现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和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空间上,要实现红色旅游资源要素的“全域空间”整合,打响红色旅游品牌,通过城镇、乡村、景区、道路的梳理与串联,使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人文价值与生态价值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得到体现,从而构建全域旅游空间网络新格局。如将原有的交通道路通过生态改造工程、公共工程旅游化、全域旅游景观营造等手段,逐渐转变为融合了交通、旅游观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产业多要素与主题的体验性游道,实现沿线上的业态整合、景区整合以及城村结合,形成移步换景、处处有景、随时可停留的旅游形式,用一条道路串联起沿线的旅游产品,实现全域旅游的升级。时间上,突破红色旅游目的地原有的季节性限制,打造四季全时性的旅游产品,一方面通过设计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旅游产品突破自然旅游适游期的限制,另一方面针对工作日与节假日、白天与夜间,通过研学产品的开发,夜间游览、夜间秀场和夜市的打造,突破区域旅游的盲点,形成原有旅游市场的有效补充,并做大夜间旅游体验,实现“全时四季”的旅游形式。

.........

结论

本研究以全域旅游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全域旅游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专家访谈法确定了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 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经典红色旅游目的地韶山、井冈山和遵义作为评价对象对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评价结果以及我国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提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为了对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进行科学的评价,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构建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为目标层,主要包括红色旅游新业态、红色旅游产业绩效 、红色旅游产业依存度 、红色旅游产业关联度和红色旅游产业贡献度 5 个准则层要素以及旅游新业态类型、旅游新业态数量、旅游新业态收入、旅游新业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等28 个指标层要素。

(2)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的权重,从研究过程中可知,在准则层要素中,红色旅游产业关联度的权重值最大,为 0.3601,其次为红色旅游产业贡献度(0.2789)、红色旅游产业绩效和红色旅游产业依存度(0.1478),最后为红色旅游新业态(0.0655)。在指标层要素中,旅游感应度系数(0.1225)、旅游影响力系数(0.0896)、旅游完全消耗系数(0.0686)、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0.0636)、红色旅游与三次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度(0.0635)、游客满意度(0.0620)等指标权重相对较大,是进行产业融合度评价的研究重点。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均具有满意一致性,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可以用来进行后续的产业融合度的评价。

(3)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韶山、井冈山、遵义的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得出三个地区的最终评价结果分别为78.69分、79.18 分和 70.43 分,根据评语集的判定,认为韶山、井冈山、遵义这三个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均具有较高的产业融合度,其中,遵义的提升空间较大,且三个区域的红色旅游在红色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上相对优势均不明显。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