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风险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83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5 年底,我国金融相关比率 FIR 指标逼近 400%,M2/GDP 指标超过 200%,再加上国家的一些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同业拆借市场和商业银行流动性总体宽松。基于此,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市场流动性持有盲目的乐观态度同时对流动性风险认识不足等观点均容易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自我松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管理的大思路也在发生转变,整个市场流动性从宽松转向适度从紧。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多部门也经常强调要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既包括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流动性),又包括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负债流动性),是实现商业银行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前提条件。适度的流动性能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如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没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则很容易诱发一系列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既包括在获取变现资金时会面对的资产发生损失的风险,也包括在有偿债能力的情况下无法及时获取足够的资金或者没法在合理时间范围内以合理的成本获得充足资金来应对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综合表现形式,具有随机性、破坏性等特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2013 年的两次“钱荒”就是最好的例证。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作为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规模、交易频率在整个金融市场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同业拆借市场的波动必然会对整个银行市场产生深刻影响。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既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保障,又可能诱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同业拆借市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保障的同时,也蕴藏着形形色色的风险,尤其是与其他金融市场关联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间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形成的关联网络极有可能是一种灾难。为此,防范和化解同业拆借市场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至关重要,研究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和传导过程是一个既紧迫又重要的课题。

............

1.2 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和阐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内在机理、作用机制和传导过程,最后针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提出的防范和化解方法与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来看,多数既有成果在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时,只考虑了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问题,对因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之间关联而形成的流动性风险关注不够,尤其是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流动性传导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流动性风险作用机理还很少有人涉足。因此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后能够详细并系统地阐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影响路径以及作用机理,拓展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研究视角,对未来市场与机构二者流动性问题的研究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从实践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业务模式、融资渠道产生了重大影响,波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例如,部分商业银行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资产负债结构期限错配,获取流动性成本的波动幅度更大等问题,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压力上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变化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急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创新研究。因此,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即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论文根据同业拆借市场诱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导路径,提出合理安排同业拆借业务的期限结构、防范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建立科学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对于提高商业银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概念界定

流动性的本质就是资产以合理价格变现的能力,表现为时间尺度与价格尺度之间的关系,时间尺度是指变现难易程度,价格尺度是指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而言。流动性概念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从不同视角看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包括社会流动性、市场流动性、银行流动性等几个层次。另一方面,流动性缺口是客观存在的,与流动性相对应的流动性风险的类型众多,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出发可以将流动性风险分为社会型、市场型及银行型流动性风险。本论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市场型和银行型两种流动性风险上,研究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流动性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流动性需要适度的区间才能发挥其正向作用,超出这个合理范围的流动性均会带来风险,流动性不足带来的风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1.1 商业银行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资产比如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的款项等可以随时用于支付、清算等即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基本含义可知其与自身拥有的资产相关甚大,因此探讨商业银行流动性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来理解。从资产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强调的是银行自身拥有的资产在应对需求时在确定的期限内变现的难易程度;从负债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则体现的是在一定期限范围内能够以自身可接受的较小成本或者代价在市场上获得所需资金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银行流动性通常与银行收益呈负相关,跟银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和管理策略关系很大。流动性与盈利性和安全性称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基本原则,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才能够为商业银行实现盈利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如果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将导致银行资金无法满足客户正常需求,因而很可能诱发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对银行自身甚至整个资本市场造成严重后果。同样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包括资产类的流动性风险和负债类的流动性风险。从资产角度出发,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产到期不能收回或者以合理的成本收回而不能偿还到期负债和其他相应融资需求的风险。从负债角度出发,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筹集时,不能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获得相应资金从而导致银行陷入危机的风险。

............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成因及测量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客观性、传染性、隐蔽性、破坏性、可控性等诸多特征,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和商业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更具复杂性。第一,客观性。客观性是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伴随着流动性存在的,任何时候都存在,只是风险的大小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客观性的特性是由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高债经营的特性所决定的。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就决定了客观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显著特征。第二,传染性。传染性是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传染性是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各种直接或者间接方式扩散,以致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流动性风险危机中。如某一个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能通过债权债务关系向真个银行系统扩散,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和加速效应。也就是说,单个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能造成其他商业银行产生流动性危机,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体系发生流动性风险。第三,隐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容易被信用中介特征和信用循环所掩盖。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整个货币金融市场还在为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而焦头烂额,但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社会公众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挤兑风潮,一旦某一机构的资金链断裂,至此流动性危机才会真正显现。第四,破坏性。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是银行的流动性是否适度。如果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流动性缺口,不能满足支付需要或无法支付到期债务,可能导致银行破产倒闭。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扩散性和传染性,单个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能诱发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危机,造成巨大的破化。流动性风险的破坏性还可能波及实体经济,造成经济危机,带来更大的损失。第五,可控性。前文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客观性、传染性、隐蔽性以及破坏性等诸多特征,但我木叶可以对其进行管理和监控的。可控性是指在风险完全爆发之前,市场按照一些特定的指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预测并进行防范和化解。长期的实践证明,通过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和技术方法,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

3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展概况.......... 16

3.1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展阶段........... 16

3.1.1 起步与整顿阶段(1984-1995)........16

3.1.2 规模稳定发展阶段(1996 至今).... 17

3.2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结构分析....... 18

3.3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及其测量......... 19

4 同业拆借市场诱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机理分析............ 22

4.1 基于银行间同业拆借资金期限错配的传导过程........... 22

4.2 基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的传导过程........... 23

4.3 基于银行间同业拆借主体风险传染的传导过程........... 24

4.4 同业拆借诱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典型事件........... 25

5 同业拆借市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实证分析——以 H 银行为例......... 28

5.1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的动态评估..... 28

5.2 H 银行及其参与同业拆借业务的情况....... 30

5.2.1 H 银行的基本情况......... 30

5.2.2 H 银行参与同业拆借业务的情况..... 30

5.3 H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点与定量分析....... 32

5.4 同业拆借市场影响 H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 34

5 同业拆借市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实证分析——以 H 银行为例

5.1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的动态评估

分析同业拆借市场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必须先了解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为了能够真实地观察和反映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的演变轨迹,论文选取了 2013 年 1 月至 2016 年 6 月同业拆借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与每日成交量,872 个样本数据对同业拆借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估算。样本容量大于 100,能够有效降低数据的抽样平均误差,使样本数据能更好地反映整个同业拆借市场的流动性。论文前面已经详细地阐述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的概念和测算方法,根据前述公式(1)价量结合法,将每日数据变换成每月平均数据,其中,平均成交量表示拆借市场每月交量规模,利率波动方差表示每月同业拆借利率的波动程度,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为每月成交量与 100 倍利率波动方差的比值,数据处理结果如下表所示。从成交量来看,2013-2016 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量总体上是呈现上升的趋势。2013 年 1-5 月每月平均交易量波动较小,而 6 月的交易量断崖式下降,下降幅度达到 60%,是“钱荒”事件的表现。2013 年下半年每月平均成交量波动不大,但相对年初成交量而言仍显不足。2014 年初由于受前一年“钱荒”的影响成交量较低,但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的政策,使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缺现象得到缓解,成交量逐月回升。2014 年 1-5 月每月平均成交量也处于稳步递增的态势,6、7 月成交量开始下滑,与上半年的成交量相比,下半年成交量的波动较大。2015 年每月平均成交量递增趋势明显,虽然在年末有所回落但是仍然高于年初水平。2016 年每月平均成交量依然是处于递增趋势。

.......

结论

论文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同业拆借市场诱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导过程,再从实证角度论证了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波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存在显著影响,主要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流动性包括了社会流动性、市场流动性、银行流动性等几个层次,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不是同一概念,二者在内涵、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度量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度量方法上,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量化评价体系相对完善,有许多可以评估流动性状况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如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流动性缺口等。然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论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价量结合的平均算法评估市场流动性。

第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又能传染银行流动性风险。一方面,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将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而且任何流动性状况的改善都意味着资产配置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蕴藏着形形色色的风险,尤其是与债券回购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当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时,商业银行之间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形成的关联就极有可能是一种灾难。

第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诱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具体包括资金期限错配、拆借利率波动以及市场风险传染等途径。期限错配在于同业拆借业务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把短期拆入的高流动性资金配置到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中,形成流动性缺口,到期支付困难而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拆借利率波动反映了市场资金供求的动态关系,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借入流动性的资金成本和主观意愿,剧烈、频繁的利率波动可能造成同业拆借市场资金价格扭曲,使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风险传染在于商业银行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形成的信用关联,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如果市场中的一家银行出现了流动性风险,往往会导致风险在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传染。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