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从概念上界定就已经足够体现了创意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纵观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产业产品及服务无不包含有优秀的创意,创意一直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核心要素,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创意,寻找创意。
(一)创意、创造、创新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我们常会听到和创意比较相近的几个概念,创新、创造、创意,有时候大家会把这几组概念混淆来用,为此,我们首先有必要对我们本文所讨论的创意做一个界定。在我们的专业课程《艺术与管理》中曾对这三组的关系有过详尽的分析,本文也将从我们的专业角度出发,做一个概念厘清
1.创造
“用中观眼光看,创造是创意的扩展,是指重新组合既有观念,产生崭新的思想,理论,方法或具体事务。“创造”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既有意识地探索各类事物的边界或极限,力图通过革命性或颠覆性的行为,改变现存世界规则或标准。”创造常常被人与发明放在一起使用,发明创造表示的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多的指向我们生活中的物质类型。而创造不仅限于物质方面,在新思想、新理论的产生同样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如我们熟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这些都是对人类文明有突出贡献的伟大理论创造。创造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砖加瓦,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明乃至创造已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从以前的个人创造逐步向集体创造转化,如果说过去的发明创造还有可能依靠个人智慧和能力来完成的话,那么现在的发明创造大都是个人或数人领头,众人甚至多部门协调和多团体配合完成的。
2.创新
“从宏观角度讲,创新是创造的延伸,是指某行业、领域或更广阔范围(地区、国家)内,产生大量创造成果,从而出现新气象、新面貌、甚至新文化的综合形态。创新不是神话,是创造力积累的结果,是人类生产力更新换代的表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⑤创新的基础通过体现在民族的创造力上,也往往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竞争力,也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软实力”。所以,国家层面的经常呼吁全民创新,因为创新已经不是个人可以达到的事情,而是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形成一种求新、求变的文化氛围,创造大量的新成果,形成一种风气和局面。所以,创新不是某个具体事物而已,是由诸多的创意、创造形成的一种求新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创新才能成为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历史的进步。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局面,创造现在更多地依靠团队努力完成,而创意是落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当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去实践,创意是创造和创新的基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既是关键也是基本要求。
(二)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意义
1.创意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的冲击无处不在,“历史表明,两种文化的互相接触、碰撞或者冲突,尽管会为双方的文化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但结局并不总是“相得益彰”皆大欢喜的,有时一种文明的兴盛是以另外一种文化的瓦解消亡作为前提的。”我国儒家文化的统一是建立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基础上,西方的基督文明也曾让犹太文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如今中华文明在面向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也受到来自西方强势文明的冲击,优胜劣汰本是生物法则,不可逆转。
我国拥有足够多丰富而优秀的文化资源,但是这既可能形成我们的资源优势,也可能会形成我们的前进包袱。我们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在现代化过程中,在全球化浪潮下,有些资源本身所代表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已经不符现代文明的需要,如我们民国之前盛行的女人缠小脚等,这类文化的消失只能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它们已经背离了我们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还有一些是因为其所呈现的表现形式或者内容过于落后,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需求,对于这类文化资源,要么就是加以创意,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要么也就只能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出历史舞台。
台湾的漫画家蔡志忠因为喜爱中国古典哲学,就把中国古老的儒释道思想通过现代化的漫画手法表现出来,采取现代人通俗易懂的漫画国际化语言阐释古老的这些智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国语言,他本人也因此获得《时报》白金作家奖和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以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创意并不一定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可以自我更新改变适应现实发展的过程。我们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只是躺在书籍里面的艰涩古汉语,国人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更何况是和我们没有任何文化背景交集的其他民族,如果连最基本的了解都做不到,我们的文化又谈何影响力、谈何竞争力。
二、模仿: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经之路
(一)模仿的概念及作用
1.模仿的定义以及与山寨、抄袭、盗版的区别
“山寨”一词有人说源于广东话,也有人说是源于香港的粤语,但是不管源自哪里,都有一种不受政府管辖,占山为王的味道。山寨较早出现在IT行业,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苹果手机在中国上市不久,中国的尼采手机便打出了399元的苹果手机的口号,出厂了一大批外观和苹果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功能和品质相差甚远的手机,在市场上却也卖的红火,这是山寨手机非常常见的现象。这些山寨产品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靠着山寨成名品牌的外观,在名字或者外观上做细微变动,用以混淆视听,满足低端消费者对着高端消费品的拥有欲望,常常引起争议。
综上所述,模仿作为一种社会化学习行为,是见贤思齐,主要的目的是扩大眼界,提升自己,有所突破,有所作为,从而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山寨行走在政策的边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暂且不论。而抄袭与盗版则是在我们的法律条文和政策中明确禁止的,任何抄袭与盗版都不应获得任何的经济回报,任何冠以学习之名进行的抄袭乃至盗版活动,都是应该受到监管和处罚。
文化与艺术一直息息相关,艺术是文化中的艺术,艺术是在文化的范畴里面。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创作,总是和艺术元素相关,如何把艺术元素巧妙的运用到创意中也一直备受关注。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模仿说自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亚里士多德也曾赞同艺术源于人们对于自然的模仿,这在我们接触的许多艺术样式中并不罕见,少数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传统舞蹈、传统音乐都与动物有关,都是模仿动物的动作、声音而来。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大获成功,其中很多元素就源自于自然的灵感和动物的启发,艺术,既是文化中的一部分,艺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所以,文化自开始之初就带着模仿的性质,从模仿中发展和壮大。模仿是艺术的特质之一,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式之一。
(二)模仿的特点
1.模仿容易形成几何倍数增长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平民选秀节目, 抛弃了传统的比赛方式, 高歌“想唱就唱”的口号,开启了中国娱乐市场平民选秀的先河,红遍神州。从此,我国的平民歌唱选秀节目一发不可收拾,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各大卫视乃至地方电视台随处可见演唱比赛类节目。据湖南卫视金鹰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22档音乐类节目在屏幕上先后出现,包括《对战最强音》、《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我为歌狂》、《中国梦之声》等国字号的节目……这些统治数据还不包括地方频道以及一些地方选秀节目,国内刮起了平民歌唱选秀的最强风。舞蹈类选秀节目也不例外,2012年江苏卫视《最炫民族风》和浙江卫视《舞动好声音》播出之后,2013东方卫视的《舞林争霸》和湖南卫视《奇舞飞扬》也强势推出,连央视也加入舞蹈选秀的战团,开播《舞出我人生》和《酷舞先锋 CCTV街舞争霸赛》。面对如此同质化的节目,观众已经开始麻木甚至反感。2014年广电总局发加强版“限娱令”明确规定每家卫视每年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而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这才稍微刹住了这股全国歌唱选秀之风。
模仿一旦开始,就会呈现几何倍数增长的现象,这在我国的歌唱选秀节目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好的创意往往具有可模仿性和可重复性,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具备引领时尚和潮流的功能,容易形成一时一地甚至全球性的流行文化,这是文化创意产业显著特征之一。模仿与被模仿一直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与发展,任何一个文化创意的形成都需要借鉴其他的文化或者文化元素,而经典的文化艺术元素总是容易被人反复模仿和使用,从而推陈出新,形成新的创意,经典与时尚的交辉相应一直都是文化创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模仿与创意的难题........................16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瓶颈........................16
1.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影响力小.................16
四、构建模仿与创意的动力机制....................23
(一)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营造创意氛围....................23
四、构建模仿与创意的动力机制
(一)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营造创意氛围
1.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现状
如前文提及,文化创意产业有易于被复制和被模仿的特点,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要保证既有的经济利益,必须要有法制的保驾护航,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一直都重视产权保护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美国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把创意经济界定为:产品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由此可见,从事文化创意人们的劳动成果理应得到知识产权法强有力的保护,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深入持久,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1789年,美国就颁布较为完善的《版权法》以保障公民的版权权利,以宪法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以相关具体法律法规来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消费和交换。不仅是在美国,在文化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对于版权都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补充和修改。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到目前为止并还没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体系,一般是根据具体情况借鉴已有著作权法、传媒法、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条例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的纠纷,而这些法律并不见得能够完全适应我们现行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的需要,这也为我国的山寨、抄袭、盗版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我国的《著作权法》中对于音乐创作者仅仅赋予了作者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这就意味着如果广播和电视台使用该录音者录制的歌曲进行广播,唱片公司因没有被赋予广播权而无法分享其应该得到的利益,为此受到了诸多音乐创作人的不满。2012年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46条内容规定“录音制品首次出版3个月后,其他录音制作者可以依照本法第48条规定的条件,不经著作权许可,使用其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 而第48条开列的前提条件包括:(一)在使用前申请备案;(二)在使用时指明作者姓名、名称和出处;(三)在使用后支付使用费。虽然修改草案在48条对创造者的利益进行了相对的保护,但是正如歌手高晓松质疑的“一首新歌难以在三个月内家喻户晓”,所以如何平衡版权保护和艺术作品的传播途径,仍有待考虑。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乐活族对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方式发展经济和文化。文化流淌于每个民族的血液中,传承在每个民族的传统里,如何通过传统,透过文化寻找其中至诚可参天地的精神内涵,这是我们每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可以去追寻和思考的问题。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文化资源的利用、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等诸多问题上我们都存在操之过急的局面,文化发展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或许可以依靠技术依靠投入可以实现较快的效应,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和传统,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效应,更应该考虑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心理需要,是否符合社会所追求的真善美的行为准则,是否可以做到尽物之性,发挥每种资源的特色优势并保持其应有的生存空间。这一切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这必须通过我们在不断的学习模仿中去吸取经验教训,根植于我们的文化资源,通过人才都这些进行整合和创意,才能逐渐走出符合我们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我们已经走在了模仿的道路上,并且开展的热热闹闹,然而面对这些热闹现状,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强势文化的冲击已经无处不在,再止步于模仿,满足于模仿带来的热闹场面,我们自身的文化也终究难逃被同化的命运。模仿让我们快速找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道路,而发展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身的创意能力,这是每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都应该保持的理性态度,也是我们实现文化创新,实现创意产业发展的要素。
参考文献(略)
模仿与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和难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模仿,与,创意,文化,产业,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管理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