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 研究背景与相关概念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卫生保健领域信息的产生与传播日益迅速,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但也随之出现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矛盾是临床人员很难在海量的信息里提取出有效、有用的信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92 年加拿大 McMaster 大学的 David Sackett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1],将其定义为“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运用最新、最佳证据做出临床决策的过程”。循证医学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理性的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医学对患者个人期望和价值观的重视。随着循证医学对全球卫生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1996 年英国 York 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并正式提出循证护理实践(evidence-basednursing practice,EBN)的概念。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中,审慎的、明确的、明智地将科学结论与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2]。循证护理(EBN)改变了护理人员以往按照习惯或凭借经验的护理实践方式,强调将科研证据与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经验及患者愿望三者相结合,进而转化为临床护理实践的证据,做出最后的临床护理决策。循证护理作为循证实践的分支之一,对促进护理决策的科学性,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提高护理措施的安全性,节约全球卫生资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循证护理实践主要包括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三个阶段,具体过程包括八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的文献检索、严格的评价证据、通过系统评价汇总证据、传播证据、引入证据、应用证据、评价证据应用效果。循证护理于 20 世纪 90 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其先进性与科学性逐步引起我国护理人员的重视并渗透到护理学科各个领域,现已成为本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3]。以“循证护理”为关键词在万方医学网进行检索发现,发表文章数量逐年上升,截止2016 年末循证护理类文章已累积发表 9980 篇,可见循证护理实践已经引起我国护理人员的广泛关注。2012 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为“缩短证据与实践之间的差距”[4],从深入认识循证护理实践、掌握实证来源、将实证应用于护理工作、开展基于实证的护理变革、发挥护理组织对循证护理实践的推进作用,5 个方面强调了循证护理实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循证护理经过 20 多年的不断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循证护理实践障碍重重,在影响循证护理实践的诸多因素中,护士自身素质是影响循证护理发展的“内因”[5]。护理人员是将最佳证据合理运用于病人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罗艺[6]、王贺芳[7]、阎玲[8]、岳峰[9]等诸多位学者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内涵认识不足,循证护理知识基础薄弱,循证护理技能掌握不足。王春青等[10-12]多位学者呼吁通过加大对临床护士培训力度来提升其循证护理能力,但目前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培训只注重结果、培训内容较片面不够系统、培训多在科室等小范围内开展、只有少部分护理人员受益等。
........
1.2 相关概念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中审慎的、明确的、明智的(conscientious,explicit,and judicious)将科学结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循证护理实践素质构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要求实施者必须具备提出循证问题、检索证据、批判性评价、系统评价、证据应用等一系列技能。根据知信行理论[13],要想促使行为改变,必须有知识作为基础,信念作为动力,这就要求循证护理实践者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如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医学英语、流行病学等)和实践的各项基本技能,还必须具备积极的态度。即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素质包括循证护理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14]。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循证护理教育培训现状
目前美国 20%以上的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了循证护理实践课程[15],美国护理学院协会于 1999 年提出,合格的护理学大学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运用最新的知识理论与研究成果评估护理成效,参与科学研究,及利用研究成果促进卫生保健的发展”[16]。国外不少护理院校已将循证护理学课程纳入本科生、研究生及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中,英国 Edge Hill 大学护理学院于 2001 年在“急诊护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循证的教学模式[17],美国 Brigham Young 大学护理学院于 1999 年为护理本科生开设了循证护理实践课程[18]。美国 Pittsburgh 大学护理学院于 2004 年将其引入护理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中[19]。Margaret A[20]等于 2000 年在美国 TexasAustin护理学院将循证护理实践课程整合到了开业护士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KessenichCR[21]、Schoenfelder DP等[22-24]在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循证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Fonteyn ME[25]等在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结合开展证据检索培训,培养实习护生信息素养。De Cordova[26]采用护理本科生与临床初级护师合作的模式,促进护生参与循证护理实践。综上可见,目前国外循证护理教育在院校理论教学基础上,注重在实习阶段引导护生参与循证护理实践。
........
2.2 我国循证护理教育培训现状
1999 年华西医科大学率先开展了对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教育[39],随后我国部分护理高校相继针对护理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循证护理课程,目前护理高等教育尚未将循证护理学列入教学计划。朱晶[40]等对 109 名护理本科生的调查显示,25.7%的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一无所知或从未听说过,49.5%听说过循证护理,但不了解其基本概念,只有 2.8%的护生了解其具体含义。钟玉洁[41]对 100 名本科护生调查显示,对循证护理有些了解的护士仅为 44.2%。崔洁[42]等对的 100 名护理本科生调查显示,只有 5%的护生了解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傅亮[43]对 512 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显示,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及技能处于中等水平,对循证护理持积极的态度,但循证护理实践行为较少。饶艳[44]对 163 名三甲医院实习护生的调查显示,接受过循证护理教育的实习护生初步具备循证护理能力。大量文献报道表明,我国循证护理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护理学生循证护理能力明显不如人意,虽然护生对循证护理学习意愿较强、态度积极,但是普遍存在对循证护理认识模糊、循证护理知识储备不足、循证护理技能欠缺、循证护理行为较少的现象,因此护理学生普遍不具备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指导护理实践的能力[45]。
...........
第二部分 临床本科护士循证护理培训内容的构建.......27
1 对象与方法.....27
2 结果...........29
3 讨论...........33
4 结论...........36
第三部分 总 结........37
1 本研究主要结果与结论............37
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38
第二部分 临床本科护士循证护理培训内容的构建
鉴于目前临床本科护士(全日制本科及后续本科)循证护理素质水平较低,而针对本科学历护士的系统的培训尚未见报道,因此本部分重点是结合文献资料与前期调查结果,采用访谈法、德尔菲法构建针对本科学历护士的循证护理培训内容。
1 对象与方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书籍及对各领域护理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以提高临床本科学历护士循证护理能力为出发点,结合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素质现状,形成初步培训内容框架。共 11 章包括循证护理概述、循证护理问题的提出、系统的文献检索及文献质量的评价、证据、系统评价、Mate 分析、循证护理及相关论文的撰写、循证护理实践等。(1)专家访谈提纲:制定半结构访谈提纲收集专家对构建本科学历护士循证护理培训的建议,提纲内容如下:①您认为目前本科学历护士(包括全日制及后续本科学历)循证护理实践素质如何?②您认为构建本科学历护士循证护理培训内容应注意哪些问题?培训内容侧重点是什么?(2)确定访谈专家:结合 Delphi 法的实施要求及课题研究目的,确定访谈专家入选条件为:①护理领域工作 10 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②职称在副高级及以上;③最高学历为研究生或以上;④熟悉循证护理相关知识。最终选择护理各领域专家 15 位,包括循证护理专家 8 位,护理管理专家 3 位,临床护理专家 3 位,护理教育专家 1 位,专家编号为 X1-X15。
........
结论
四所三甲医院临床本科学历护士的循证护理素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具有本科学历护士循证护理素质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循证护理态度良好,循证护理知识、技能掌握不足,循证护理行为较少。虽然护士能够正确认识循证护理对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循证护理学习期望较高,但是循证护理知识、技能的欠缺导致护士不具备运用循证的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工作的能力,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水平,需加强临床循证护理培训,开展系统的针对性的循证护理培训非常必要。通过专家访谈,专家一致认为针对本科学历护士的循证护理培训,在体现全面性和基础性的同时,更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循证护理实践分为证据综合、证据传播与证据应用三个阶段。在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不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循证实践的基本实施过程,还要掌握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等实践技能。因此只有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透彻理解循证护理内涵的基础上,培养循证护理技能,才能达到切实提高循证护理实践水平的目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