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基于2014年颁布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利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微观数据集和双重差分模型,对税收优惠对公司影子银行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和虚拟经济蓬勃发展的矛盾下,经济“脱实向虚”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实体部门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机会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金融部门快速发展并表现出高额的投资回报率。在此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实体投资意愿日益低迷,开始热衷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投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影子银行的迅速扩张,实体企业金融投资不再局限于股票等传统金融资产,而是逐渐将投资领域拓展到高风险的影子银行市场,或通过发放委托贷款等业务直接充当影子银行的信用中介,或通过投资银行理财等影子银行产品间接参与影子银行链条,从中套取信贷利差(李建军和韩珣,2019)。据本研究手工搜集及整理的数据统计,仅2016年就有425家上市公司涉足委托贷款领域,总金额高达1146亿元。随着企业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攀升与生产性资产投资比重不断下滑,企业金融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冲击(张成思和张步昙,2016)。
金融论文怎么写
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系列措施以期引导资金“脱虚向实”,遏制经济金融化趋势,振兴实体经济。众多政策中,税收优惠政策因其作用精准、效果直接等优点脱颖而出,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课题1。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企业税负与企业投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繁重的税负会倒逼企业削减生产经营业务,转向虚拟投资,进而提高企业金融化水平(庞凤喜和刘畅,2019)。而税负的减轻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经营负担,改善业绩水平,有助于促进企业实体投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效动力。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总结和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运用的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对研究涉及到的影子银行、委托贷款和折旧方法等概念进行阐述,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概念,为后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做铺垫。并从影子银行成因及其影响、税收优惠与企业经济活动两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
第三章为政策背景与影子银行发展现状。首先对本文使用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进行概述,并阐述利用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的适用性。而后并对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和委托贷款运作特点进行概述,为后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第四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对于税收优惠与影子银行相关重要理论进行概述。并以理论为基础,从减轻税负的直接效应和促进实体投资、提高实体资本回报和改善生产效率的间接效益两个层面分析税收优惠对企业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
第五章为实证研究设计。首先确定了本文构建的双重差分模型,而后详细介绍了研究使用的委托贷款数据及其他数据来源与各变量含义,最后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平行趋势检验。
第六章为实证结果与分析。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基准回归,检验税收优惠对影子银行的影响;然后对税收优惠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进行机制检验;而后对委托贷款利率、期限和借贷双方关联关系三个特征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利用多种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七章为结论及政策建议,本章对前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分别从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和力度、制定差异化的税收政策、改善实体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在第一章梳理本文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文章将对影子银行、委托贷款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三个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并从税收优惠与企业经济活动、影子银行成因与经济后果两个维度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以便能更清晰明了地探究税收优惠对企业影子银行活动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
影子银行的概念由时任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的保罗·麦卡利于2007年第一次提出,用以描述大量金融中介机构游走在正轨银行体系外,发挥着类似银行职能,从事“影子中运作”的金融活动的现象。2008年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及其风险引发广泛关注。2011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影子银行定义为游离在正规信贷外的信用中介实体和相关业务活动。2020年,我国银保监会结合影子银行的业务特质,将其概括为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载体,从事信用、流动性和期限风险因素转换等“类银行”职能的各种中介业务。基于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我国的影子银行是银行信贷的替代和补充。资产端上,影子银行多为通道业务,其客户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负债端上,影子银行的资金主要由银行提供1。影子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将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存贷款业务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表现为“银行的影子”。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趋势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活动(王永钦等,2015;韩珣和李建军,2020)。其中,实体企业既可以直接扮演影子银行的信用中介,利用为委托贷款、过桥贷款等合规或非合规的形式,作为资金提供方为资金需求方提供支持;也可以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私募股权等影子银行产品,将资金投入影子银行,参与到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链条中(刘珺等,2014;李建军和韩珣,2019)。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税收优惠与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研究
(一)税收优惠与企业投资的研究
现有关于税收优惠与企业投资的文献主要聚焦企业的实体投资,然而研究结论却不尽相同。大部分研究认为,税收优惠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水平(Hall和Jorgenson,1967;Cummins等,1996;House和Shapiro,2008;付文林和赵永辉,2014;Zwick和Mahon,2017)。也有研究认为税收优惠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很小(Cai和Harrison,2011;Yagan,2015)。上述文献或是利用发达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研究,或是基于国内公司税负数据进行相关性讨论。而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中国数据和税制改革政策,对税收优惠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国内研究多以2004年-2009年间我国增值税的逐步改革为切入点,发现税收优惠能够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许伟和陈斌开,2016;Zhang等,2018;Liu和Mao,2019)。申广军等(2016)进一步发现,增值税改革带来的减税效应长期来看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然而,聂辉华等(2009)发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以减少就业为代价,即通过资本替代劳动力而非通过技术创新实现。
也有研究利用2012年的“营改增”政策对税收优惠、企业投资与生产力进行讨论。李成和张玉霞(2015)、范子英和彭飞(2017)发现营改增驱动了产业互联程度高的企业的设备资产投资。李永友和严岑(2018)深入探究了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路径,发现减税效应确实显著提高了企业制造业生产率,带动产业转型和分工深化。但不同类型的企业的转型路径各不相同,原有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倾向于增加研发投入的科技转型路径,而原有技术水平相对低的企业则倾向于外购固定资产的产业升级路径。
..................................
第三章 政策背景与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 15
第一节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概述 ................................ 15
第二节 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和委托贷款运作情况 ...................... 17
第四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23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23
一、金融资产配置理论 ................................... 23
二、资源配置理论 ....................................... 24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 28
第一节 模型设定 .............................. 28
第二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29
第三节 变量定义 ................................................ 30
第六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基准回归
一、基准回归结果
关于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活动的基准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其中,Panel A中汇报了应用模型(1)的全样本回归结果,Panel B仅保留了发生过委托贷款的企业样本的回归结果。
Panel A中,本文首先使用Probit模型对EL_dummy进行回归,使用左截断的Tobit模型对EL_amount与EL_count进行回归并汇报其边际效应的系数。与此同时,汇报了OLS的回归系数作为参考。交互项TreatPost系数反映了在横截面上,加速折旧政策对所有试点行业企业委托贷款活动的平均边际影响。列(1)为使用Probit回归方法对是否发放委托贷款回归的边际效应估计结果。在控制上市公司企业特征并加入年份和行业虚拟变量后,TreatPost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结合边际效应系数大小可知,在加速折旧政策颁布后,较非试点行业而言,试点行业从事委托贷款的概率平均下降了约3.23%。列(2)为使用Tobit回归方法对委托贷款规模回归的边际效应估计结果。其中,交互项系数依旧显著为负。根据回归系数的大小,在加速折旧政策颁布后,试点行业委托贷款金额较非试点行业平均减少了约33.6%。列(3)使用Tobit回归对委托贷款笔数的估计结果中,交互项系数同样显著为负。从数值上看,政策实施后,试点行业企业的委托贷款笔数相对减少约17.6%。列(4)至列(6)的OLS回归中,TreatPost同样显著为负,即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出台确实抑制了试点行业的委托贷款活动。
金融论文参考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综述
近年来,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攀升和金融市场高额投资回报的双重作用下,企业部门金融投资不断扩张,实体经济呈现出“脱实向虚”趋势。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金融投资的目光拓展到影子银行市场。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张,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企业金融资产投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实体资金“脱实向虚”的一大症结。为遏制经济“脱实向虚”趋势,国家采取了系列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因其作用精准、效果直接等优点脱颖而出,是扶持实体企业、鼓励实体投资的重要举措。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税收优惠这一宏观经济政策之于微观实体企业影子银行活动的影响。基于2014年颁布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利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微观数据集和双重差分模型,对税收优惠对公司影子银行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以下结论:
1. 税收优惠显著抑制了企业影子银行活动,且这一作用在企业的委托贷款投资意愿、投资规模和投资频次上均有体现。在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对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业务的投资概率下降了3.23%,投资规模下降了33.6%,投资频次下降了17.6%。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保持稳健。
2. 机制检验发现,税收优惠不仅能够通过减轻税负、提高收入,降低企业影子活动整体水平,发挥直接效应;还能通过提升企业实体投资规模和实体资本回报率,降低企业的影子银行活动水平,发挥间接效应。税收优惠通过改善企业生产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间接降低企业的影子银行投资意愿,但这一渠道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3. 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税收优惠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高利率委托贷款和非关联方委托贷款上,对低利率委托贷款和关联方委托贷款则并不明显。且税收优惠对各期限委托贷款均产生了普遍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