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观,其思想形成就是以劳动为核心开展的。马克思对劳动的本质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同时介绍了劳动与人类以及社会之间的相关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应该积极推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
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大机器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生产的主流。新的生产力相较过去,更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者。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能够懂得正确使用机器,能获得了相应较高的社会地位;反之,技术水平低下的生产者则处于社会底层,阶级的分化在劳动中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生产与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渐被切断。
马克思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以满足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需求,而且在劳动的过程当中,个体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突显,为了获得生存需要的各种条件,人类需要不断地从事生产劳动,并在劳动中证明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此,马克思指出,在无产阶级社会中需要对从事劳动的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践性强、效率高、涉及面积广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能够实现教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社会生产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个体也就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机会,现代社会也会因此而得到有效改造。具体到生产劳动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劳动者需要对生产过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通过学习自然科学、机械制造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生产劳动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所以需要必须将义务教育普及开来,设立较为全面的劳动实践科目,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与能力,这样既保证青少年可以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受到教育,也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使其得到了全面发展。
............................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贯穿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就是劳动教育思想。他强调: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要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做到。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劳动素养,这就体现了劳动活动在提升个体精神境界方面的作用,有了劳动教育,劳动素养越高,个体的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智力水平会更加充实,道德的层次感会更高,对于道德会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矛盾,应该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引导他们懂得,如果没有劳动,那么美好的生活也就无从获得,劳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孩子们的这种认知应该早于他们领悟到劳动的社会意义。只有积极投身于劳动之中,人们自身所蕴藏的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人们的言行才能经受得住更多的磨练,人们才会看到自己因为劳动而创造的成果,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与更加丰富的自身价值,精神和道德才能得到更大的满足与提高,不劳而获是糟粕思想,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关键。
我们常说,小学阶段是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他从事他喜爱的劳动,深入到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摸索方法与技能,在劳动中体验失败与成功,此时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越复杂,从中获取的思维能力发展就越高,人的实践能力和头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更好地发展,生活也会更幸福。同时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来之不易,他们就会学会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行爱惜,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领悟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使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就能在劳动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领悟到劳动实践能使自己的自然天赋更全面、更明显地发挥出来,带来精神创造的幸福。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长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各界更重视智力发展与知识的理解,导致社会过于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音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独生子女过着比较“独”的生活,家长过于照顾孩子的生活,不希望孩子受委屈或受苦,导致孩子任何一点小事都要询问父母,独生子女与劳动的距离自然越来越远。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那么,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如何?具体实施小学劳动教育的方式有哪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劳动知识了解多少?是否掌握应会的劳动技能并使能力有所提高?这仍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与探索。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深入系统地了解天津市 H 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揭示小学高年级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探求改进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 2-1 小学高年级学生调査问卷维度与题号对应表
二、调查对象
天津作为直辖市,西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H 区位于天津市中心,是文化、商业兼具的发达区域,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人口数量集中,人员类型全面,基础教育发展相对均衡,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学校分布集中,教育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天津市 H 区作为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样本 H 区学校总体数量较多,小学共有 18 所,本文随机抽取了三类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重点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普通小学,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是不同水平的学校代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包含小学部和初中部,前两所学校的学生需要面临摇号选择学校,而后一所学校的学生是以直升的方式进入初中,三所学校的样本总体能反映出天津市 H 区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水平。
同时,因考虑到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相对成熟,思维能力较强,本研究选择以三所小学的 258 名高年级在校就读学生、家长和 52 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在教师样本的选择上,既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有专职和兼职劳动课程的教师。本次调查发放小学高年级学生问卷 258 份,回收问卷共 258 份,回收率为 100%,其中有效问卷 240 份,有效率为 93%。发放教师问卷 52 份,回收问卷共 52 份,回收率为 100%,其中有效问卷 52份,有效率为 100%。发放家长问卷 258 份,回收问卷共 258 份,回收率为 100%,其中有效问卷 240 份,有效率为 93%。
表 2-3 家长调査问卷维度与题号对应表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33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素养较低..................................... 33
二、学校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34
第四章 改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37
一、全社会都要重视劳动教育.............................. 37
二、健全劳动教育机制,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37
结语............................... 41
第四章 改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全社会都要重视劳动教育
时代在发展,先进的理念不断更新,全社会要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正确内涵,才能体现社会价值的正确导向。劳动教育不再单指体力劳动,而是包括体力、脑力为基础的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市教育两委制定印发的《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中指出,劳动教育涉及劳动价值观教育、传统手工艺、技术实践、技术设计四个学习领域。因而,只有不断了解新的劳动知识,关注全民的劳动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艰苦奋斗的良好社会风气,才能跟上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理念。
其次,塑造积极向上的劳动价值观。学校领导要转变应试教育制度下以分数论成败的片面观念,要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劳动氛围,利用劳动联系实际,这也是一种学习。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发现问题或错误观念,可以用座谈、辩论、谈心、心理团辅活动等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很光荣,及时端正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摒弃社会上以金钱的多少衡量人价值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劳动当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小学劳动教育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最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支持,还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正视劳动教育的价值,重新对劳动教育引起重视,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课”,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本书、每一个家具都是劳动者辛苦创造的,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在孩子劳动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到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承担劳动的义务,逐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从劳动中感受到愉悦,认识到劳动和学习其实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白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帮助孩子扣好热爱劳动这一扣子,发挥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引导作用。
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形成教育合力,小学高年级的劳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
结语
本研究从劳动教育入手,在具体阐述了劳动教育涵义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天津市H区三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对劳动教育问题的重视,达到改善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目的,同时希望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参考。
劳动过程本身就贯穿着劳动教育思想,当前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关注持续提升,要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感受到劳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在这种积极情感的影响下,劳动才会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的生活,增进劳动情感的培养,理解劳动的真谛与价值,相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逐步感受到情感的变化后,定能形成陶冶感化,热爱劳动,尊重劳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关注,教育部门的规定和地方政策的不断完善,本人在实际工作中,仍会继续关注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相信劳动教育在不久的将来能得到更多的重视,学生们也将在德、智、体、美、劳的共同教育与促进下,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