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34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深耕于凯兴斯泰纳本人的著作、世界教育思想史等内容,总结和萃取了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文章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考察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形成的背景;梳理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教育思想与劳作教育思想);评析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对于前人的超越之处、鲜明特点、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探究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人类教育思想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的教育理论思潮不断冲击旧的教育理念而成为教育史上的主流,这一阶段揭开了现代教育史的新篇章。乔治·凯兴斯泰纳是这一时期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的公民教育理论对于德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
凯兴斯泰纳的一生都与教书育人密切相关。他读完小学便进入了师范预科,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他当过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中学校长、国民学校监督、大学老师和慕尼黑市教育局局长,他的教育经历与经验非常丰富。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凯兴斯泰纳构建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公民教育理论,公民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公民教育思想和劳作教育思想,这二者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密不可分、相互印证。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正是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及其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十八大以来,我国尤为注重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这与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价值追求存在诸多相通之处。2019 年 8 月 1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020 年 3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我国正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当下,我国也十分重视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从多重视角审视和汲取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精髓,对于建设和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劳动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启迪。
.............................

1.2 研究意义
凯兴斯泰纳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公民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书育人与学校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挖掘其理论中的闪光点,为丰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启迪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提供一些灵感与思路。
1.2.1 理论意义
如今,与凯兴斯泰纳相关的著作相继出版,如《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家评传》、《外国教育通史》、《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现代西洋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史》等,此类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凯兴斯泰纳的生平与思想。不仅是凯兴斯泰纳个人的视角,还有第三方他人的视角,从多个视角切入,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凯兴斯泰纳和他的思想观点。同时,其思想中的丰富内涵值得学习,将其思想中的精华内容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并加以运用,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1.2.2 现实意义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许多理念观点与实践方法,即使是用现代教育学观点进行评价,仍具有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值得在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借鉴。一方面,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受杜威与裴斯泰洛齐公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在二者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与创新,融合了自己的独特观点,使其理论更具理性化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凯兴斯泰纳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他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实践出真知。通过研究可发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可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在实践方面的进步、创新与完善。
............................

2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形成的背景

2.1 个人人生经历
凯兴斯泰纳的人生经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求学任教时期和从政改革时期,这两个阶段的人生经历为其公民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2.1.1 求学任教时期(1866-1895)
凯兴斯泰纳的求学时代处于 19 世纪中后期,当时的德国社会充满各种矛盾、冲突与变革。凯兴斯泰纳的父亲是个小商人,他从小就受到市侩习俗的感染,形成了当时小市民阶层的一般思想认识:对上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对下自命不凡,自我欣赏,不甘心于自己经济地位的低微贫贱,一心要变革、要新生。
凯兴斯泰纳从小到大接受的是正规的教育,并且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1866 年,凯兴斯泰纳完成小学的学业之后进入弗赖辛师范学校的师范预备科继续求学。1871 年,他从弗赖辛师范学校毕业,随即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1877 年,凯兴斯泰纳考入慕尼黑工业大学,一开始学习电机工程,后转入慕尼黑大学从事数学的研究,兼习教育学和哲学。在大学求学期间,他还通过了数学实验考试并担任了中学教师。1881年大学毕业后,凯兴斯泰纳先在德国中央气象台工作了三年,后又重返教育岗位,历任梅兰希顿文科中学助教(1833-1885)、纽伦堡商业学校教师(1885-1890)、史温福特文科中学教师(1890-1893)和慕尼黑文科中学教师(1893-1895)。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深造以及十多年的任教经验,为凯兴斯泰纳日后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进行教育理论研究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研究

........................

2.2 社会时代环境
历史上任何一位教育学家的思想观点都不能抽离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而孤立存在。思想观念的塑造与教育学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一方面,从阶级观点来分析,教育始终是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的。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家或者教育者,不论其主观愿意或者不愿意,其客观上都起着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作用。[38]所以,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时代环境。
2.2.1 政治与经济环境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之后,德国当时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870至 1871 年的普法战争最终以普鲁士击败法国而落下帷幕,1871 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完成统一。由于国家统一较晚,相比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刚完成统一后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而此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以英国为例,当时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伦敦也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的中心,英国的自由贸易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在教育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和军队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为了赶超欧洲其他国家,凸显后发优势,德国在政治与经济上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凯兴斯泰纳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现实发展需要的公民,德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明显已无法教育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与讲话中多次讨论如何改革德国学校和如何教育学生的问题。他后来提出的公民教育理论也正是顺应了德国当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当时德国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跨入垄断阶段的发展需要,帮助战后的德国走上更加顺利的发展道路。
............................

3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26
3.1 公民教育思想.................................................. 26
3.1.1 公民教育的概念.............................................. 26
3.1.2 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28
4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总体评析................................... 42
4.1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对于裴斯泰洛齐与杜威公民教育思想的超越................ 42
4.1.1 对于裴斯泰洛齐公民教育思想的超越.................................... 42
4.1.2 对于杜威公民教育思想的超越.......................................... 44
5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53
5.1 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53
5.1.1 教育模式僵硬化............................................. 54
5.1.2 教育覆盖面狭窄..................................... 54

5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5.1 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教育是治国、育人之本,公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塑造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就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诸多不错的教学成果,但从整体视域上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没有收获我们所期望的教学效果,也没有实现我们所预期的教育目标。可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它们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5.1.1 教育模式僵硬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目前,我国部分中学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略显僵硬化,主要体现在教育形式单一滞后、教育方法呆板僵化、教育内容单调枯燥。因为应试的需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仍是课堂教学,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学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较为刻板;思政课教师也只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依托教材,将固定的理论知识以单向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以此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双向的互动与交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彼此割裂,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被迫沦为知识的存储器,应付完考试而结束课程,对课程很难提起兴趣,更别提学科认同感。
课程设计枯燥乏味,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无论是中学还是高校,这样的问题都有所存在。因为僵硬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缺乏创新,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学流于形式,难以触及心灵,难以收获实效。长久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注重外在的、显性的教育,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在对学生的外部灌输上,稍显形式化与功利化,反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东西——对于学生人格、性格的塑造与对品德的培养。如此一来,就容易让学生对于思政课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质疑这门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与个性的发展,且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预期的效果。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研究

.............................

结语


作为德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与教育改革家,凯兴斯泰纳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勤勤恳恳,他极具开创精神,为德国和世界的公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苏联杰出的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雅所夸赞:“凯兴斯泰纳是学识渊博的人,精通最新的教学方法。”[111]凯兴斯泰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为德国培养了一批“有用的国家公民”,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公民教育理论。
本文深耕于凯兴斯泰纳本人的著作、世界教育思想史等内容,总结和萃取了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文章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考察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形成的背景;梳理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教育思想与劳作教育思想);评析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对于前人的超越之处、鲜明特点、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探究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研究发现,虽然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他的诸多思想与理念都具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意义,对于当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与人生经历有限,对于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挖掘的不够全面,以及相关的观点与论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之后需要深入学习与进一步钻研的地方。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