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书信疗法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本土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11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言

目前,中国的大学生们处于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困扰之中。在通讯技术日益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加剧、人际关系渐现冷漠等的社会背景下,很多的大学生受到社会潜规则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也显露出世俗化与功利化的一面,不少大学生深有感触地认为自己对于人际关系变得原来越难以把握。胡启先在其著作中写到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表现有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怀疑他人、不善言谈、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漠等特征。

对于这些困扰,很多书籍和论文中均提出为了培养个体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应该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这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以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的观点。但是,尽管这类观点很多,但却很少有人能够提出具体可实现的干预手段,即使有,也只是提出一些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让学生有更多人际交流实践等宏观的、表面化的口号,有关可操作的行动措施方面的阐述略显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角色书信疗法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角色书信疗法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日本学者春口德雄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完形疗法和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在日本,该疗法己经被应用在心理健康领域,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实施方法非常简单、灵活,但却可以让写信者获得减轻压力、觉察自己问题点等效果,尤其是因为该疗法本身使用了角色扮演的技术,所以它还为写信者的不良人际关系的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柔性的解决策略。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角色书信疗法在具有东方文化理念的日本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因此有理由相信通过对它的中国本土化过程,应用于中国的心理健康领域,为中国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提供一个新的突破点。现在,该疗法在春口德雄的大力支持之下,由孙颖于2007年引入了中国的大学,她和她的团队于2011年翻译并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出版了春口德雄先生的《角色书信疗法入门》一书,为这一疗法在中国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角色书信疗法的介绍与述评


1.1什么是角色书信疗法

角色书信疗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日本学者春口德雄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在临床上得以迅速地推广,而且,一些学者还在实践中不断地对其补充完善,在保持基本步骤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发展出许多独特的实施方法。

简单地说,角色书信疗法就是让来访者给一个自己感觉不快的人“写信”,通常情况下,来访者选择的写信的对象均是与来访者关系密切的人或对于来访者而言是他的一位重要他人,比如父母、伴侣、治疗师等。信件写好以后,并不要求作为书写者的来访者将其寄出,而是让来访者面对着这封信,站在对方的立场再给自己“写回信”。即,角色书信疗法是让来访者反复地书写交换书信,而且并不需要来访者像日常生活中那样把信邮寄给对方。心理咨询师会告诉来访者,如果来访者不想让治疗者知道信的内容,来访者甚至都不需要把信拿给治疗师或其他任何人看。这样的施治原则本身就让来访者获得了安全感,他在书写的时候不用担心是否会犯语法错误,更用不着担心因为写错了什么而遭到对方的报复、抛弃等。正是角色书信疗法的这一保密功能,于无形之中使来访者获得了表达自己迄今为止被压抑的真实情感的勇气。实践证明,角色书信疗法的保密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来访者想诉说却又不敢诉说的内心冲突,其实施过程本身就至始至终地包含着解决来访者内心冲突的机制。因为角色书信疗法是利用来访者自己与自己的内部对话而进行的,因此不会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引发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直接冲突,而且还可以很好地处理治疗者的反移情和双重角色困境。[3]

来访者在接受角色书信疗法的治疗中,能够获得两个益处,其一是可以得到充分的情感宣泄,其二就是可以帮助来访者改变认知方法。来访者因为角色书信疗法的保密功能而获得的安全心理环境帮助来访者可以尽情地宣泄,宣泄之后的轻松感自然会有助于来访者冷静地洞察自己内部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进而发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并解决问题。之所以可以产生上述效果,其原因就在于角色书信疗法让来访者通过站在他人的立场写信而获得了站在对方和站在自己方的两个视点来考虑问题,从而提高了来访者对对方立场的理解。可以说,通过让来访者交换“角色”而改变了来访者对事物的认识,这就是角色书信疗法的核心。三枝正雄等[4]的研究表明,角色书信疗法使得来访者不仅在认识层面产生变化,在行为方面也会发生变化。

春口德雄创立角色书信疗法是为了对越轨少年进行帮扶和教育的,因此在最初的阶段,角色书信疗法主要应用在少管所里,并帮助了很多的少年重返社会。根据这些临床成果,1984年春口德雄在日本交流分析学会发表了“来自角色交换书信法的自我洞察技法”的论文,随后在1987年出版了关于角色书信疗法的第一本著作《角色书信疗法入门》。角色书信疗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在除了少管所以外的各种心理咨询情境下,如以教育为目的学校心理咨询领域等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fs-6l

2000年在日本成立了角色书信疗法学会。会员有临床心理系的教师、研究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护士、精神科医生、交流分析家、律师、大学或各类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等等。200_5年,原野义一在国际交流分析协会(ITAA的国际学术杂志“Transa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上将角色书信疗法介绍到美国。


1.2角色书信疗法的理论背景之一:完形疗法

角色书信疗法的理论背景之一是完形疗法,而其中运用的技法则是从空椅技法中获得启发而诞生的。完形疗法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内部各个部分没有被统合而成为零散的片段时,个体就很容易产生心身疾病,而空椅技法正是让个体内部这些零散的片段获得统合的一种心理技法。两个椅子代表冲突中的不同情感和观点,来访者通过交替地坐在不同的椅子上而倾诉着内心深处的不同观点,经过讨论和辩驳等,最终使那些相互冲突着的片段得以统合。角色书信疗法同样是将来访者内部一些凌乱的、相互冲突的观点投射到来访者自己书写的信中,在表达冲突、思考冲突的过程中获得最后的统合。即,在开始的时候,“书写者”和“受信者”会体验到相互之间冲突的观念,但是通过书信的往返次数累加,冲突得以不断地调和或修正而最终达成一种相互理解的状态。因此,可以将角色书信疗法视为与空椅技法具有相同的功能,即个体内部的冲突表面化的一种心理技法。

但是,角色书信疗法与空椅技法也有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角色书信疗法是通过“写作”来进行治疗。“写作”本身可以为来访者提供很多良好的效果。有关这一点,其实是L.皮尔逊(Pearson.L)早在196_5年就己经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认为“写作”首先是能够给来访者带来非常好的宣泄效果;其次,来访者写下的东西可以成为咨询师理解来访者的珍贵资料;最后,角色书信疗法可以成为治疗的铺垫,大大缩短来访者获得洞察和自我认知的时间。J.W.Pennebarker}g}在其著作中写到:“写作能够改善个体的心身健康水平,促进内省,提高思考能力和对情感的洞察力”“书写自己的心理创伤本身,就可以让创伤组织化,最终的结果是给心灵松绑,帮助个体获得做好其他事情的勇气”。小林刚[f9l从这些文献中受到启发指出:“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提高思考能力且获得宣泄效果的工作。

除此之外,本文作者认为角色书信疗法在“书写”的优势基础上还添加了“交换角色”这一功能,而这也正是角色书信疗法的创新之处。再有,角色书信疗法在让来访者进行角色书信的书写时,是不限制书信使用的纸张数量的,对书写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或约束,也就是说,来访者可以选择自由的时间和方便的地方进行写作。再有,个体获得良好的自我认知与书信往返的次数无关,实践中,有的个案只用了一次的往复书信就己经可以达成对自身问题的一种良好认知,因此可以说,角色书信疗法以其自由、开放、可选择等众多优势而成为心理咨询领域的一个奇葩,为治疗带来福音。


1.3角色书信疗法的理论背景之二: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春口德雄认为个体从内部各个零散的片段到获得统合的过程,一共会经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来访者会诉说一直压抑在其内心的苦恼,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和批判,处于彼此相互冲突的状态;在第二阶段,来访者通常可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且通常可以开始接纳对方的苦恼;在第三阶段,来访者通常可以从双方各自的视点出发客观地审视事物,并肯定双方的立场,即达成一种统合的状态。众所周知,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中是用CP C critical parent,批判的父母)、NP (nurturing parent,保护的父母)、A C adult成人)、FC C free child自由的儿童), AC C adapted child,适应的儿童)等5个概念形象地表达个体的自我状态的。春口德雄在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自我状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提出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特别是它的自我状态理论,可用于解释角色书信疗法的上述三个阶段个体的变化。

在第一阶段,向对方诉说不满的自我是AC,而进行批判的自我是CP。在第二阶段,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自我是FC,接纳对方表示理解的自我是NP。在第三阶段,客观洞察双方的立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肯定自我与他人获得妥协和统合的自我是A(请参见图1-1)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使用“自我像测验”的方法,可以用数值的大小将来访者的自我状态测量出来。己有很多研究。证明在实施角色书信疗法后写信者的NP和A提高了,即角色书信疗法的确可以让来访者理解和接纳自己和他人 (NP),获得客观地审视事物的态度(A)。


第二章 角色书信疗法的研................ 15-21

2.1 研究趋势............ 15-16

2.2 研究成果....................... 16-20

2.2.1 学校教育领域的研...................16-18

2.2.2 社会福利 医疗领...................... 18-20

2.3 研究的形式 .............................20-21

第三章 在中国角色书信疗..........................21-24

3.1 角色书信疗法本土化............................. 21-22

3.1.1 角色书信疗法的............................ 21

3.1.2 在教育领域的.................. 21-22

3.2 问题提出......................... 22-24

3.2.1 研究目的与.................. 22-23

3.2.2 研究假设...................... 23

3.2.3 研究的意义.......................... 23-24

第四章 集体角色书信疗....................24-42

4.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24-25

4.1.1 研究目的................ 24

4.1.2 研究对象......................... 24

4.1.3 实施方法与.................... 24-25

4.2 研究结果.............................. 25-26

4.2.1 提交的结果........................................ 25-26

4.2.3 研究方法....................... 26

4.3 对各个不同的对........................26-39

4.3.1 以朋友为写信对象的........................... 26-29

4.3.2 以家人为写信对象的书................................... 29-32

4.3.3 以恋爱对象为写信对............................ 32-35

4.3.4 以室友为写信对象的................................. 35-36

4.3.5 以教师为写信对象的书信......................... 36-38

4.3.6 以自己为写信对象的书..................... 38

4.3.7 其它写信对象.............................. 38-39

4.4 从其它观点的内容分析............................... 39

4.5 考察 ....................39-42

4.5.1 假说 1 的验证................ 39-40

4.5.2 假说 2 的验证.................... 40-42

第五章 个体角色书信疗................................... 42-63

.......................................................

结语

针对提高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问题,我们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角色书信疗法无论是以集体治疗的方式实施,还是个体治疗的方式实施,都会获得很好的效果。笔者从本次的研究中获得经验与体会中,对未来的研究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展望:

1、扩大角色书信疗法的实施对象和实施领域

首先我们根据上述的讨论可以知道,学生存在将内在的问题遗留、延期不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第4章我们看到,有很多学生写信的内容是有关高中时代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事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角色书信疗法帮助高中生或中学生等尽早地解决令他们困扰、阻碍他们成长的问题,做到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父母及教师实施角色书信疗法,使家长和教育者们能够站在更加理解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他们成长的好伙伴、知心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措施。

通过此次实施的个体角色书信疗法,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角色书信疗法与普通的会谈式个体心理咨询不同,它具有避免将来访者内部的冲突转向咨询师的优点,因而保证了角色书信疗法除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有用工具,它也可以像在日本同样,被用于社会福利和医疗领域对个体进行心理治疗。现有的日本研究己经证明角色书信疗法对摄食障碍、酒精依赖症、药物依赖症等身心障碍有明显治疗效果。

2、降低写信者的阻抗

角色书信疗法还涉及到一个课题,即怎样降低写信者的阻抗问题。在实施角色书信疗法时,难免会遇到有的来访者在最初不愿意写信,或对角色书信疗法表现出没有丝毫的兴趣。

首先在集体角色书信疗法的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写了感想,可是虽然是极少数,但有几名学生没有写回信。分别是以朋友为对象的学生有1名,以恋爱为对象的学生有2名。并且在以朋友为对象写信的学生,有1名学生写了两种回信。写了两种信的学生说,他实在是不知道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因此写了两封信。他写的第一封信是对方对写信者诉说不满的回信。他在写第一封信后又写了一封对方接纳自己的回信。他在写完第二封信后,他在感想写到把想的事情都写出来,痛快多了。并且在写完第一封信的时候,自己冷静多了,发现如果对方真正给自己写回信,那么肯定是接纳自己的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到,学生通过认真地考虑怎样写回信,得到了宣泄效果和客观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效果。因此我们不用太担心,学生写两种信的情况。问题是关于没有写回信的学生,我们需要关注一下他们对角色书信疗法的阻抗。有的学生在信中写了理由。学生解释说,压力太大,首先还是想宣泄,还没有站在对方的角色写信的心理准备。

在实施个体角色书信疗法的时候,笔者在上述也介绍了,有的学生由于不习惯写作书信,或与对方的冲突太大的时候,也有不写回信的情况。笔者这时候没有勉强学生。但在向学生询问不想写信的理由后,或进行几次咨商后,学生有时还是会写回信的。笔者认为这有两种理由,一种是学生和笔者建立了信赖关系,还有一种是学生在几次的宣泄后,可以面对与对方的冲突了。

这些情况都是对于角色书信疗法的阻抗。春口德雄认为对写信者于角色书信疗法有外部的阻抗与内部的阻抗。首先外部的阻抗有“从小就不擅长写作为”“比起使用书信,更愿意用自己的态度来表达内心的想法”等阻抗。内部的阻抗是指,心理的阻抗。有“想回避自己的问题”,“对治疗者的不信赖”等阻抗。

笔者认为在这次的研究中,遇到的学生的阻抗也是春口德雄提到的这几点。面对这些情况,原野羲会让来访者给咨询师将不愿意写书信的理由写成信。春口德雄「27]则认为通过给写信者适当地讲解角色书信疗法的含义,让写信者理解角色书信疗法的意义,或经过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信赖关系,并适时导入自律训练法让来访者放松,或配合内观法等让来访者通过认识自己阻抗的原因等方法,可以让来访者接纳角色书信疗法。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中国的学者根据我国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不断提供解决方法的案例研究,这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无论出于怎样的理由,都还是不能强行对学生实施角色书信疗法。比如在第5章介绍的,从“积极的延缓地位”CM地位)成为到“同一性扩散”C D-M地位)的学生,他一直说他不太擅长写作。角色书信疗法是对大多数人都有效的方法,但实施的人必须意识到有的人会对它有不适应感。为写信者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其感受人文关怀,是角色书信疗法的一个很好的特点。我们应该时刻记着角色书信疗法的这一特点,告诫自己伴随着学生的步调,一步步地向前走,这一点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景龙. 浅谈大学生的失恋心理与自我调适[J]. 华章. 2012(06)

[2] 郑荣,吕慧英,陈玉娟. 大学生失恋研究述评[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1(03)

[3] 何宁. 中日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比较分析——基于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9)

[4] 盛洁.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 职教研究. 2009(03)

[5] 吴琦.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教育对策[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 杨荣. 对大学生宿舍人际沟通团体训练干预的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 2007(05)

[7] 黄荣登. 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危害及其改变[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S1)

[8] 蔡伟文. 试析当前大学生“自我中心观”的心理症结与矫治[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4(06)

[9] 朱秋莲. 浅谈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7(0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