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培育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践探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10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人文精神建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1.1 人文精神的内涵探究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朝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向发生重心转移,但并没有完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格局,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以理论、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强调用标准的大纲、教材、评价和考试规范大家,忽视个性的存在和发展,不能很好地分析、尊重和遵循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变化。从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注重“划一”的共性要求,而忽视甚至抹杀分层次的个性发展。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显得空洞和陈旧;手段和方法过于格式化,多以说服、教育、灌输为主,不但不利于理解和沟通,还产生不良的刻板现象和“心理距离”。
其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相应的安全阀宣泄机制,管理体制过于官僚制和模式化,重“约束”轻“疏导”,工作氛围中的人情味不够。其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缺乏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意识,难以用自身的人文素养去滋润学生,重“为学”轻“为人”,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2.2.4 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教师与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两者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核心的关系。美国学者柯尔伯格(L.Kohlberg)和班杜拉(A. Bandura)等人曾提出自主主义德育理论,他们认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同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即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接受道德教育,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弘扬人的主体性,增强人的主体性品质与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

第二章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理论分析

2.1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之比较研究(一般理论分析)

2.1.1 两者的相同点

2.1.1.1 对象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强调以人为中心,讲求以人为本,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社会人际关系,都重视培养人的内在素质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培育从研究人的共同的终极的价值取向出发,将人文精神通过人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途径和方式,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进而净化和提升人的精神和灵魂,最终实现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总之,人文精神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2.1.1.2 两者都具有普遍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历史上都具有普遍性。在中国,人文精神的资源古已有之。“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传》中诠释《易传·喷卦》的一则彖辞。其中将“人文”与“天文”对举,说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西方,人文精神不仅仅只属于兴起于 14 世纪的那场反封建的文艺复兴运动和随之而来的启蒙运动。人文精神体现一种价值观、思想态度。“人文精神是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产生出来的。交往主体所面对的前人留下的环境,以及交往中所形成的具体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必然使得各个阶段的人文精神以特殊的、具体的历史形态表现出来。”人文精神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表现为四种形态。一是古代世界的人文精神,这主要是一种注重人的文化教养的精神,即重视人文学科教育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二是文艺复兴以来与中世纪神学和宗教异化相抗衡的人文主义精神,即近代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三是 19 世纪后期以来,凸显个人在情感和意志方面自由发展之要求的人文哲学思潮,这是一种注重生活之艺术化与审美化的人文精神。四是当代世界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种以发展科学技术,建设民主政治,重建道德理想,尊重个人自由为内核的人文精神。................................................

目 录
绪 论......................................................................................................1
第一章 人文精神建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4
1.1 人文精神的内涵探究...............................................................................4
1.2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的现状.......................................8
1.2.1 新时期高校人文精神培育现状..............................................................8
1.2.2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及其表现............................14
1.3 启示.....................................................................................................17
第二章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理论分析..................19
2.1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之比较研究...........................................19
2.1.1 两者的相同点.....................................................................................19
2.1.2 两者的不同点.....................................................................................23
2.1.3 两者的结合点......................................................................................24
2.2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理论分析.........................27
2.2.1 必要性分析..........................................................................................27
2.2.2 有效性分析...........................................................................................29
第三章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实践探索.....................33
3.1 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先导性载体.......................33
3.1.1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33
3.1.2 确立人文教育的思想观念.................................................................34
3.1.3 确立个性教育的思想观念.................................................................35
3.1.4 确立超功利性的思想观念.................................................................36
3.2 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内容载体......................37
3.2.1 塑造独立自主、学术自由精神.........................................................38
3.2.2 大力培育科学精神......................................................................39
3.2.3 大力培育民族精神......................................................................39
3.2.4 大力培育创新精神.......................................................................41
3.3 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环境载体..........42
3.3.1 打造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营造人文氛围...............................42
3.3.2 打造人文社会环境,积极营造舆论氛围...............................43
3.3.3 改善网络环境,加强阵地建设..................................................43
3.4 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人格化载体.............44
3.4.1 精心打造专业教师队伍..............................................................453.
4.2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46
结 束 语...............................................................................................48
参考文献............................................................................................50

结 束 语;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最本质的精神力量,它永远地存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中。因此,今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建构这种精神意味着首先要向这种精神回归,以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彰显这种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对人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来表达这种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和信念。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关于教育的理念也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因而需要通过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和深入细致的理论探索来加深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其价值得到新的升华。
本文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历史、现状等的考察,以及对前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的梳理,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一些认识,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想法与观点:首先,通过对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文化层面、不同的文化体制中的表现的历史考察与研究,找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培育的切入点,同时对人文精神的特性作出了新的概括;
其次,相对于其他论文,本文以新的分析框架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的现状;再次,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研究与思考,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作了比较研究,而这种比较研究并不多见;力图通过比较,凸显出两者的根本不同,从而使人们明白:两者不可以互相取代,只能相互结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最后,在实践层面,本文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的新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 杨岚、张维真著,《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2] 王贵农、段进东、李遥主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4] 杜时忠著,《人文教育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年
[5]朱红文著,《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年
[6](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7]JohnS.Brubacher, http://sblunwen.com/sxzzjylw/ OnthePhilosophyofEducation, Jossey-BassPublishers,1982.
[8]T. H. Huxley ,Liberal Education and Where to Find It ,Collected Essays,NewYork Press,1905.
[9]T. H. Huxley ,Science and Education ,Collected Essays , New York ,1905.
[10]Leon B. Richarbson ,A Study of the Liberal College ,Dartmouth College ,192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