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缘由
新疆维维尔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雀级行政区,又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区;目前有47个民族,其屮维冉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为世居民族。世居民族屮除了汉族、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和汉文之外,其他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都有自己通用的语言文字;因此我区普通中小学以维、汉、哈、柯、蒙、锡、俄等七种语言为教学语言。逭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入大众化阶段,新疆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了空前未有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4. 99%,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③随着我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考生涌入大学的怀抱,至2010年我区高校在校生人数达26. 38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35. 9%。》新疆维吾尔族治区特殊的民族成分决定了其基础教育阶段民、汉教育机构及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独立并存,多种教学语言共存,分类考试考核的独特局面。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观念、教学语言、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及师资力量,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教育基础与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基础教育质量上的巨大差距直接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与积累上,使转入高等教育的民、汉考生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一、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考虑及新疆地区基础教育阶段运用多种教学语言的特殊情境及民汉考生综合知识水平的差距,新疆地区的高考采用了分类考试、分别制定分数线,分开录取的方式;我的高考分为汉语言类与民语言类两类,分别为汉语言类考生、民语言类考生、双语实验班考生及民?考汉考生划线,按类录取。'"关注多年来新疆地区一般本科录取线的划分状况,可发现民族考生各批次的录取线比汉族考生低100至200分左右。为我区近五年的高考一般本科一、二批次的录取分数线,从中不难看出民、汉考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理工科类考生的录取分数线存在的差距极为显著。因理科教育教学为本区民族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薄弱点,少数民族学生的数理化成绩极不理想,合格率很低;这一情况已导致本区少数民族考生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尽管每年的高考中民语言类考生的数学分数线一直被控制在35分以内,仍有一大批民族考生不能达标而考不上大学。...................
.......................
第二章新疆地区及A大学民族预科教育的概况
地处我国四北部的新疆维菩尔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高度集聚区域之一,据新疆维齊尔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杳数据,全区总人口为2181.3万余人,其中汉族山?总人口的40. 1%,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9. 9%。建|S|初期,由于长期遭受封建主义与草原文化的影响,新疆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全区文肓率高达90%。
(1)1949年和平解放吋全疆只冇高校1所,学生人数为139人,中等专业学校11所,而中学只有9所,小学为1582所;当时的教学环境极为恶劣,教育教学资源短缺,校设简陋,师资力量极其薄弱,连基本的教育教学环境的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更难提及教育质量问题。解放后的30年内,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新疆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1978年,全区有普通高等学校10所、中等学校2078所、小学9891所,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生数目则分别翻了 27倍、171倍和10. 2倍。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改革幵放路线的确立为新疆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揭幵了新的序幕;全K各族人民教育理念的更新,各级各类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初等义务教宵政策的出台,使一批乂一批的少数民族子女走向校园,浅浅地形成了新疆地K展次鲜明、结构完整、类型多样而多元一体化的,颇具特色教育体系。
时代的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的今天,我区.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至2011年,高等学校数己增至32所,在校生数己达26万余人。④然而因特殊的历史条件、区内各民族独特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及不同的语言体系等因素的制约,我区民、汉教育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完全分离状态;加之民族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教育体系结构不完整等客观原因,使我区民、汉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严重失衡。
因民、汉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不一,我区各个高校纷纷迎接了综合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民、汉族考生,这无疑是对我区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及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第三章数据分析...........................40
第一节问卷数据的分析................40
一、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概况.........40
二、问卷数据的分析......................43
第二节访谈记录及分析............................56
一、蔡天学汉语,挺枯燥的”一一学生A的感受..................58
二、“预科一年的时间是我最大的损失”一一学生B的感慨......59
三、“想学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一一学生C的希望....................62
四、“获得MHK三级乙等证书是我的目标”一一学生D的目标.....63
五、“预科没有太大的帮助”一一学生E的遗憾............................66
第四章问题的归因及对策......................................................... 66
第一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67
一、新疆地区现阶段的预科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69
二、问题的归因.....................................................................72
第二节改进措施.......................................................................72
一、转变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教育理念..................................73
二、重新定位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74
二、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大力度的改革..................................77
四、重建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课程体系...................................78
五、拟定更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79
六、进行定期的学业引导与心理指导教育...............................79
.....................................
结语
民族预科教育的教育功能是提商少数民族学生的沿言水平,弥补其文化知识结构的缺陷,使民族预科生拥有专业学习阶段所需的知识素养。笔者从预科教育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辅助力度这一拓度出发,在新疆地区的A大学进行此次研究,探索了预科教育在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屮所起到的作用及产生的效应,得出预科教育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起品著的积极作|,但对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的辅助效应并不明显的初步结论。笔者根据初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了有关新疆地区预科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及考核制度改革的意见建议。
本文虽然对新疆地区民族预科教育对学生专业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大量的调杳,但由于笔者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时间及篇幅等因素的限制,此研宄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就以研究内容而言,预科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本文仅从语言及综合知识水平的提高出发探讨预科教育的后期效应。就以研究方法而言,本文结合运用了问卷调査法语访谈法,若能对没有接受预科教育的双语班学生与民语言类学生群体间进行比较研究,或对个案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调査,研究内容将会更为丰富,研究论述更为充足,从而能够提高研宄成果的广度与信度。
参考文献
[1]邓晓琳著.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
[2]宋太成著.民族预科教冇论从.北京:屮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高万能著.民族预科教育研宄.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
[4]高万能著.民族预科教育研宂3.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5]武金峰著.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研宂.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6]马文华著.新疆教育史稿.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7]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一一以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为个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1.
[8]付小溢.高校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困难研宄一一以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班”学生为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系,2010.
[9]李志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适应研究一一以华东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5.
[10]唐德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适应研宄一一以E大学维吾尔族学生为个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宄所,2010.
[11]丁雪雁.试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少数民族入学优惠政策.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9.
[12]柳琴.我国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权问题研宄.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