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与设计
(一)研究的背景
1.学会合作是未来公民面对全球化的一种基本学习需要
21世纪的今天,新课程改革悄然走向开放之路,打开教室的墙壁让更多曾经滞闷的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评价学生由分数变成了等级,学生参与课堂由积极取缔了消极。今天的课堂呈现方式更多的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一起合作完成某项小实验,一起合作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一起合作表演有趣的课本剧,一起合作进行双绳表演等等。合作,作为一种新时代学习、生活的方式和需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并正在积极运用。1992年APEC教育部长会议上的一份宣言《迈向21世纪的教育标准》指出,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中,也把学会合作列为面向21世纪的四大支柱之一。它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四大生存和发展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彼此交流协商、互相合作,应成为今日教育的重大主题。?2001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更是将“学会合作”确立为主要议题,认为未来公民应具备合作能力是将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学会合作” 然已经成为面对全球化的一种学习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②更加揭示了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
........
(二)研究的必要性
1.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亟需得到科学、合理地解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主要学习方式。那么,出现在各级省市教学大赛上的合作学习到底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还是在做表面文章,抑或是他们课堂教学方式中难得的昙花一现?我们常态的课堂中,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有,它是否遵循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是否参照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在明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基础上,明确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及能力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选取适合小学生进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值得每一位一线教师用心思考并付诸研究。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尽管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它的合理性,但针对改革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展研究,解决问题所在,并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们的课堂实践进行检验与论证,预期有效指导并合理改变我们的现状,迫在眉睫。
.......
二、文献综述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研究
对合作学习的理解,由于人们的视角不同,其观点也呈多元性。代表其主流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国外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界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既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技术。学生在彼此固定的学习小组内合作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教师要依据小组内全部成员的表现评判成绩,各学习小组参照成绩获得不同的奖励与评价。②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极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愿望,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一起发展。②嘆斯基对合作学习的看法是,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异质小组结构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分工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通常情况下,小组中的个体只是从事于某一需要的学习活动。③相比西方学者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我国在相对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界定:王坦认为,合作学习不是在异质小组内互有分工,而是要通过成员间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同一学习目标的过程。并要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这种观点有效整合了斯莱文和约翰逊兄弟的见解。盛群力认为的合作学习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提出来的,将4-6名学生按照性别、能力、个性特点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的学习团体,每个人在这个小组内互取所长,共同发展。
.......
(二)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这一哲学思想。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儒学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已重视合作并将其用于教学情景中。合作学习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其理论基础不容忽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相似的是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的本质就是要积极营造群体范围内每个成员之间形成互赖,这是一种内部需要的动力所在,同时,还要依靠每位成员紧张的内部心理状态去影响、激励整个群体力求达到预期目的。同学之间互勉、互助,这样旳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②选择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不愿意学”(软件问题)。所以只有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才可能愿意学并取得学业的成功。③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实际发展水平,一个是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在这两个水平的交互作用中,儿童的心理水平不断得到发展。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很多,这些理论虽有观点上的碰撞,但却不为矛盾,而是相互补充、丰富,共同筑构了合作学习的理论根基。
.........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分析.........15
(一)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的要求.........15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特点与问题.........18
四、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21
(一)第二学段语文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原则.........21
(二)第二学段语文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标准.........25
(三)适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分析....26
(四)不适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分析.........31
五、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上文提出的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原则”及“选取标准”需要在充分的教学实践效果比对中逐步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结合对比班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三种课型同课异构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的对比及教学效果分析。
(-)阅读教学领域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教师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
六、结论与讨论
(―)基本结论
1.合作学习不是一把万能的钢匙,也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选用合作的学习方法,教师在选取语文合作学习内容时要依据降难提效、探究引思、可操作性、多元支撑、交叉整合等五种原则。
降难提效原则,在分工学习的基础上,再将各自的学习结果进行整合,降低分解学习内容的难度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多彩的夏天》一课。探究引思原则,针对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做深一步的探究,有利于他们在合作中倾听,交流,领会,理解。例如《我的“自白”书》一课。可操作性原则,学习内容简单,可结合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揠苗助长》一课。多元支撑原则,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信息进行答案汇总,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感受。例如《这条小鱼在乎》一课。交叉整合原则,合理利用具有交叉性的学习内容进行学科整合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全面地了解所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能力。例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课。
2.结合选取原则,依据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标准。
知识与能力层面下,合作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实现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层面下,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合作的评价及反思;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下,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养成对集体的责任心,有利于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