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探讨范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25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尤其重视在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中的城市原真性空间问题。建议在自持物业、统筹策划管理的开发运营大框架内,有意地去设计自下而上的引导式空间框架。认为城市综合体应当重视起城市和人的多元性与不完美性,积极融入基础设施和平民大众生活内容;主动优化辅助服务空间的空间品质,打破消费者与生产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主人与客人的标签化的二元对立关系;关注城市综合体的利益多元性、包容全行业人群的人文主义空间关怀。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代语境下探讨的城市综合体西方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是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郊区化和城市蔓延问题下的城市振兴计划和“再城市化”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公认的世界第一座城市综合体——建成于上世纪 50 年代的拉德芳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的。于中国而言,情况则稍显不同,由于战乱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原因,这类项目的建设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之后,利于城市综合体产生的环境,或者说,具有城市综合体需求的环境,才逐渐建立起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广州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其主要代表有:天河城、正佳商业广场和花地湾中心等,并由此展开了持续至今的高速发展。在这其中,用消费接合起来的新的城市生活方式无疑是促成城市综合体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1.1.1 城市生活与城市综合体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城市综合体与人们现在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形态已经密不可分。例如,同济大学王桢栋研究团队在 2017 年初对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问卷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在我国城镇居民中,近 60%的受访者住所在城市综合体 2km 以内;近 80%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综合体和自己的生活关联紧密或比较紧密。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率在 2018 年达到了 59.58%,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国仍将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持续的城市化过程中,于城市郊区不断充当城市区域中心的城市综合体,也由此获得了平稳且富有动力的建设需求。此外,城市中心区也开始出现将传统商场、百货、超市、办公楼改造为城市综合体的城市更新模式。上述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地为城市生活与城市综合体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提供继续融合发展的平台与机会,从而印证了当代城市综合体与人们城市生活相联系的紧密度不仅高,且呈现持续上升之态势。
另外,城市生活与城市综合体的关系不只是紧密,且以城市综合体为空间基础的城市生活内容也在逐渐居于人们城市生活的主导位置。对此,笔者针对京津冀地区人们在城市中的休闲、娱乐、聚会等城市生活形态进行了网上调研(调研样本 200),全样本详情如图 1-1 所示。由于全样本中 18-29 岁占据主导,可能会对调研结果产生影响造成片面的结论,因此还加入了排除 18-29 岁样本的数据分析。


图 1-1 全样本详情

..........................

1.2 研究目的
探究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当前的发展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目标:
1) 比较并分析不同时期的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城市综合体的空间设计,总结其空间构成特征、空间组合形式和空间使用特征,探究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发展。2) 归纳消费文化语境影响下,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发展演变的具体机制和因素。3) 总结未来城市综合体的空间设计原则,并扩展为具体的空间设计策略。
随着持续全球化和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全面且深入的改革开放,国内著名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商均与国际顶尖事务所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中常见的外资事务所如 Callison&RTKL、Benoy、Aedas 等,其对接的项目尤以万象城、大悦城等功能高度复合、空间模式新颖的标杆性作品为主,而常规项目或是依照模式进行细化设计的“复制”类项目则由国内设计单位承接。由此可见,在开发理念的建筑实现层面和设计理念上国内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可以归结于国内城市综合体设计在继承、发展和探索上经验积累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把握与设计转化的不足,源于对消费文化语境的适应性与反思性的不足。因此,国内的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研究亟需一种基于宏观的经济、社会、文化视角的阶段性总结研究和展望,这是研究选题的首要意义 。
针对城市综合体设计,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城市性、空间协同、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等概念。但是随着消费文化语境的发展,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结构的改造和其城市地位、角色的演进使其自身必须承担起超越于功能与形式的“城市性”,而如何去描述并构建理想中的城市综合体相信将是未来所有城市综合体研究者的一个主要方向。因此,该项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大量的与城市生活相关的空间设计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从“消费文化语境”这样一个积极的、批判的动态视角去探讨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的趋势,总结出面向未来、试图突破消费主义困境的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要点,以为后来研究者所用。同时,研究成果所提供的设计导向也将有助于城市活力提升和城市多元文化的保护。
.........................

第 2 章 消费文化语境作为一种自变量

2.1 关于以时期为分类的消费文化语境的说明
2.1.1 基本时间跨度
消费文化语境的产生与变化与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我国经济体制和政策的变化有明确可循的时间规划和清晰的时间节点,因而将消费文化语境作为一个确切的自变量可以被限定在一个较为31确定(精确到年)的时间范围内。
首先,市场经济与商品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尽管成绩卓著且速度堪称奇迹,但生产与消费改变的发生依旧并非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市场的不在场导致生产和消费常常是脱节的,消费行为受到生产供给的制约。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倾向和实施状况来看,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初期尽管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依旧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是以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为先导的。1995 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32以及 1997 年“十五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可以视作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成型,改革即将进入深水区33。
1997 年 6 月影响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外需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多重打击使得国内经济增长形势展现出明显的动力不足。1997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突然下滑,使全年 GDP 增长由去年的 9.7%下降为 8.8%,通货膨胀率则从 8.3%骤降至 0.8%,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国家决策层面给出的应对方案一方面是扩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如此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管齐下,可显著并持续地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力。“压产改革”指导下,国有工业企业数量下降约 4 万家34,加之扩大私有部门准入等政策,制造业的过时和过剩产能得到了有效淘汰。同时,这也更加强了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增长逻辑。1998 年,我国进入了住房分配货币化阶段,这在消费的多样化发展中标志了中国公民消费范畴的基本完善——当物之所及皆可交易,身之所触皆是商品,消费文化语境的基本条件也就已经具备了。这些“长复苏”阶段中的调整都为后来新一轮增长埋下了伏笔,而这种增长模式以个人经验来看,意味着追求绝对平等的时代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消费的差异化建构。
.............................

2.2 国内大陆地区各时期消费文化语境的特征
2.2.1 Ⅰ时期(1998~2003)的消费文化语境特征
从老三大件的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到新三大件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再到“三大件”这种本就来自于中国城市民众对“物”的稀缺(购物凭票、用券)状态的反馈的概念的消失和模糊,生产力和市场的解放已经使得批量生产商品普及开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较改革开放前得到极大丰富。以家乐福(1995 年进入中国)、沃尔玛(1996 年进入中国)为代表,源发于西方的超市(supermarket)模式已经被引进并普及。超市提供的自由挑选的琳琅商品连同其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和欲望满足,已经被中国的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爱。而接受和喜爱的根源,一方面是挑选的自由和多样本身,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购物方式带来的满足感和安慰感——一种“期望”皆可得到兑现的情感反馈。汽车步入平民百姓家,而汽车+超市(supermarket)/购物中心(shoppingmall)为典型代表的某种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开始形成。以 KFC 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其多个地域市场的运营框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已到位,在全国各大城市范围内普及开来。与此同时,某种“崇洋”的文化也开始展露,这与中国企业自身刚从传统计划经济的脱节状态中脱离、产品综合竞争力低下、近代社会落后的等历史原因不无关系,但是绝对平均消失后的新奇感,物质匮乏过后对稀缺性物品的推崇乃至炫耀,这些历史性的、非理性的观念和心理更起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制造 2025”的签批和“四个自信”的树立或将逐渐消解这种状况,但总体上讲,中西方消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在这个时期逐渐成形、升温并持续至今的。
..........................

第 3 章 各时期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比较研究........................50
3.1 空间构成特征比较研究............................50
3.1.1 空间构成的内涵和类型判别依据............................50
3.1.2 Ⅰ时期(1998~2003)的城市综合体空间构成 ...................................51
第 4 章 消费文化语境下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演变 ......89
4.1 消费文化语境下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发展——以香港城市综合体为例的对照组论述......................89
4.1.1 实体形态层面的空间设计发展............................89
4.1.2 开发及运营策略层面的空间设计发展...............................97
第 5 章 消费文化语境下未来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要点.....................116
5.1 消费文化语境下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原则......................116
5.1.1 多元性(Pluralism)原则................................116
5.1.2 自反性(Reflexivity)原则.........................118

第 5 章 消费文化语境下未来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要点

5.1 消费文化语境下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原则
在基于消费文化语境对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演变的本质动力是人的发展的社会的进步。因此,消费文化语境下未来城市综合体的空间设计所面向的即是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切有碍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空间设计都将是原则性的失误。于此,笔者提出三项面向未来的、顺应趋势的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原则:多元性原则、自反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5.1.1 多元性(Pluralism)原则
消费文化不断向日常生活领域渗透后,消费实践成为了人们表达自我的重要出口。在原真性、差异性诉求等一系列消费价值因素的背后,是每一类群体、每一个个体的多元性。在大步迈向多元包容、平等自由的社会进程中,以往城市综合体通过明确的客户定位来区分空间设计品质的策略将不再奏效,大众和精英仅以基于符号的场景和氛围营造的差异化设计加以区分。城市综合体通过辨明此种多元性的本真,至少将有助于四重意义的实现:增益思维碰撞下的创新内生动力、保护传承地方文化、维护社会公平、缓解代际冲突。
1.增益思维碰撞下的创新内生动力
除了以写字楼为代表的生产性领域与城市综合体其他宏观空间模块的空间交接方式发生了融合边界的变化,消费性领域也在以联合办公空间、共享会议室等形式不断扩展生产性领域的边界。文化消费从更具有娱乐性的 KTV、电影院等扩展为更具艺术文化性的剧场剧院、书店咖啡厅、画廊等。从这些生产性领域扩展和文化创新功能的转向上看,城市综合体空间越来越具有刘易斯·芒福德所讲的“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生生艺术形象,化有机的生命繁衍为社会创新”的功用。13该功用生效的基本原理就是多元的各行各业、各种文化、各类社会群体在协作和碰撞中激发的创新内生动力。
.......................

第 6 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总结消费文化语境下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趋势,并结合消费文化语境阐述造成该种趋势的具体的消费文化影响因素;二是根据消费文化影响因素和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趋势的未来指向,提出相关设计原则和策略。
第一部分,依据消费文化语境的分期,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以及同中国香港地区案例的比较分析,本文证明了中国香港地区的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相较于中国大陆地区的设计的确具有前瞻性和可借鉴性,确认了随消费文化语境变化而变化的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趋势。(表 6-1)


表格 6-1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趋势

本文尤其重视在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中的城市原真性空间问题。建议在自持物业、统筹策划管理的开发运营大框架内,有意地去设计自下而上的引导式空间框架。认为城市综合体应当重视起城市和人的多元性与不完美性,积极融入基础设施和平民大众生活内容;主动优化辅助服务空间的空间品质,打破消费者与生产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主人与客人的标签化的二元对立关系;关注城市综合体的利益多元性、包容全行业人群的人文主义空间关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