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香港上市案例MB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00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本文对香港上市方案设计进行研究。在境内企业上市模式选择方面,对 H 股上市、红筹股上市和买壳上市三种模式优劣比较。然后提出了大陆企业香港上市的最合适的工作流程规划,分别包括了上市前的主要筹备工作、上市和后市的主要工作。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香港作为亚太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是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在亚太的聚集地,有着成熟的资本运行环境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并且与国内文化和认知比较接近,是中国国内企业引进境外资本的中转站和境外融资的首选之地。由于中国国内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新兴行业的长足发展趋于规模,更多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来进行扩大企业产能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及竞争力,鉴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特别是审批制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企业尤为突出。由于在香港上市需要同时遵守香港和大陆的制度体系,并且香港资本市场环境和国内的不同,很多国内企业在选择香港上市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和进行准备不足及或没有达到预期融资效果,致使没有顺利通过或终止上市,造成重大的人力和成本浪费,所以需要对上市环境和监管要求及自身体系进行全面准备和认知的情况下,进行上市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1.1.2 选题意义
企业上市作为很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选择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如何通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上市模式,是关系到企业上市成功如否的主要因素和环节,是关系到企业能否成为公众公司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形式。因为,本案研究的重要研究意义综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国内企业对上市地选择提供参考,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和新型行业。通过本文分析,理士国际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以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企业对上市地点的选择提供价值参考。
第二,是为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模式提供参考。目前,国内很多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是选择 H 股模式还是红筹模式,是直接上市还是借壳上市对于很多公司都是一个坚难的选择,并且选择的模式和上市效果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本文实例分析,对于上市模式提供参考意见,以可选择一个符合自身效果的模式。
第三,是为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面临的困难点及解决方式提供参考。目前,很多公司决定在香港上市,但是对国内及香港对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规管不清晰,导致一些企业在申请在香港上市没有按照预期时间表完成或是中途终止的,通过本文的分析,主要阐述国内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式,为企业提前做好准备提供借鉴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相关文献,深入思考分析对本项目的启示。深入研究分析现阶段公司香港上市情况,了解国内外现有研究情况。研究方法主要是进行初步验证和思想进一步调整,进一步研究信息采集,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运用定性及定量研究分析方法,对理士国际香港上市进行分析。本文重点研究理士国际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问题,从定性的角度对理士国际在上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大陆企业香港上市的方案及相关措施。
1.2.2 内容框架
本文的内容框架如图 1.1 所示:

.........................

第 2 章 案例正文

2.1 理士国际公司简介及上市背景介绍
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理士国际”或“理士国际公司”),始于1999 年,专业从事铅酸蓄电池开发,开发,制造和销售的全新国际高新技术企业,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理士国际 00842.HK)。经过多年的发展,理士国际已成为中国领先的铅酸蓄电池制造商和铅酸蓄电池最大的出口企业。
理士国际的业务发展历程起步于 1999 年,其创办人董李成立了深圳理士,并开始营业运作。于 2000 年,理士国际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标志着公司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趋势。于 2001 年,理士国际开始想电信业提供公司主营产品。于2003、2008年,理士国际分别成立江苏和肇庆研发中心,并于2008年公司向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2010 年理士国际成立英国分公司,同年试产 TPPLVRLA 电池。
理士国际于2007年开始筹划上市,起初的上市地点首选国内A股,于2008年国内 A 股审批及时间的不确定性,公司股东决定选择海外上市,其地点为香港/美国/新加坡三地,后经过对三地市场的综合对比,以及地域、文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综合因素,选择在香港公开发行。
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与 2010 年 5 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作为重组工作的一部分,成为了理士国际的子公司的最终控股公司。理士国际通过若干控股公司和外商企业全权拥有子公司的全部股权。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理士国际的创始人、主席兼行政总裁董李通过其全资公司 Master Alliance 拥有理士国际全部的权益。
........................

2.2 理士国际公司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1)重组前的理士国际集团机构
理士国际的经营历史可追溯到1999年4月26日成立深圳理士。创立之初,深圳理士公司初期从事制造和销售各式各样的铅酸蓄电池业务,由董李、薛来武先生及付彦曙分别拥有 50%、30%和 20%的股权,后两者均为独立第三方。自此,深圳理士的股权架构有多项改变。于 2002 年 7 月和 2003 年 12 月,付彦曙和薛来武决定撤回其属于深圳理士的股权,并将股权转让至董李和钱广宏,代价为 60 万元和 180 万元。因此,2003 年底,深圳理士有董李和钱广宏拥有70%和 30%的股权。
于 2004 年 8 月 18 日,理士电源在香港成立。在其成立期间,其 90%已发行股本有董李持有,另外10%有洪俞持有。2004年11月,董李和钱广宏分别转让其深圳理士的所有权益给与理士电源。于 2006 年 1 月,理士电源将深圳理士的 90%和 10%股权分别转让给董李和洪俞,而在 2008 年 5 月,董李和洪俞将他们的各自属于深圳理士的股权转让至江苏理士。
从 2002 年起,理士国际通过成立其他附属公司来拓展至中国其他地区,其中四家附属公司设有生产设施。第一,东莞理士。于 2002 年 11 月 27 日,东莞理士在广东省东莞成立,当时由董李和彭辉分别拥有 90%和 10%的权益。于2008 年 4 月 23 日,董李和彭辉将他们各自于东莞理士的股权转让至江苏理士。东莞的生产设施在同年开始投入运作。第二,江苏理士。于2003年3月11日,江苏理士在江苏省金湖成立,当时由董李全资拥有的美国公司 D&P 全资拥有。江苏的生产设施在同年开始投入运作。第三,肇庆理士。于 2005 年 5 月 9 日,肇庆理士由理士电源在广东省肇庆成立。肇庆的生产设施在 2008 年开始投入运作。由于施工场地当时存在的积水问题导致施工出现延误,故此成立至投产期间出现三年空挡。第四,安徽理士。于2006年7月26日,在安徽省淮北成立,当时由董李全资拥有的美国公司 uplus 持有。安徽的生产设施在 2008 年开始投入运作。
..........................
第 3 章 案例分析............................... 22
3.1 选择香港上市的因素及优势 ........................ 22
3.2 理士国际公司香港上市后评估 ................ 22
第 4 章 方案设计..............30
4.1 国内企业上市模式选择 ................... 30
4.2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工作流程规划.......... 32

第 4 章 方案设计

4.1 国内企业上市模式选择
国内企业选择香港进行上市融资,将会面临上市的模式选择,具体包括了H 股直接上市、红筹上市以及买壳上市模式。
4.1.1 H 股上市(直接上市)
H 股在中国法律和会计制度上市,并发行香港主板或创业板上的投资者。但是,只有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才可以香港联交所进行交易买卖,而其他股票不能联交所进行流通的。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要求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融资目的,使用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投资条例”;“企业的净资产规模达到了 4 亿元人民币,过往一个会计年度内的企业税后利润超过了 0.6 亿元人民币,并且该企业具有投资潜力(按一般的市盈率来计算其融资金额要达到 3 亿元人民币);建立合法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在三年内没有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2001年12月上市,浙江玻璃是H股上市的第一私营企业。
在香港直接上市的主要困难是,国内法与香港法律不同,公司管理,发行和交易的要求不同。在香港进行直接上市的公司必须与中介机构紧密合作,探索符合国内,海外法规和交换要求的上市。由于香港股市有主板和创业板点,香港上市的相应国内企业也分为主板上市和创业板(俗称“小 H 股”)。
.......................

结论
本文根据理士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对香港上市工作经验的总结、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成功因素、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上市计划、在香港大陆企业上市的问题上进行了更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理士国际香港上市案例概况中,本文主要系统性总结了理士国际公司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另外,理士国际公司上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企业重组后的产权、信息披露机制、内部审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均通过各种办法予以解决。
其次,在理士国际上市案例分析中,本文详细分析了理士国际选择香港上市的因素及优势。具体包括了将财务规范作为为第一要务;由花旗环球负责专业保荐;与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制定了合理的上市定价策略。另外,对理士国际公司香港上市后进行财务角度的评估。最后分析了理士国际上市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蓄电池行业利好及公司业绩优良;高度市场化的香港资本市场;政策环境较为宽松;控股股东始终掌握控制权。
第三,本文对香港上市方案设计进行研究。在境内企业上市模式选择方面,对 H 股上市、红筹股上市和买壳上市三种模式优劣比较。然后提出了大陆企业香港上市的最合适的工作流程规划,分别包括了上市前的主要筹备工作、上市和后市的主要工作。最后,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大陆企业香港上市的成,本文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公司高效运行的前提,规范财务会计是企业香港上市的保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