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的提出、生活垃圾资源分类再用倡议的推行以及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日益改善与提高,这种情况造成农村产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薄弱,造成了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在农村推行困难的局面。因此,了解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的意愿,制定合理可行的垃圾分类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是加快垃圾分类政策顺利进程,响应建设美丽乡村口号的内在要求。
从 2017 年起,我国相关部门逐渐制定了多套关于垃圾分类的条例法规,有针对性的补齐了相关垃圾分类方案方面的实施短板,垃圾分类工作在我国开始逐步启动,但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情况却并不乐观,上海等地在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时也遇到重重困难。济南市积极响应国家垃圾分类政策,建立垃圾分类试点区。关于垃圾分类的总体目标,在近两年工作计划中提到于 2020 年底初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和分类工作格局,我省也不断为该计划中的具体政策做出相应努力。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了解济南市农村居民在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前的真实意愿以及影响其垃圾分类意愿的相关因素,为济南市垃圾分类政策顺利推行提供相关有利参考。
二 研究意义
此次关于研究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是立足济南市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实地探究了解济南市农村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真实意愿,并根据实际调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出影响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因素,为针对性制定完善与切实可行的建议及意见提供参考。
(一)理论意义
在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本文选取济南市为调查区域,通过对其农村居民有关垃圾分类的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引用外部性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 ABC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为今后济南市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提供有利参考。
............................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 研究内容
为了我国垃圾分类政策能够顺利推行,以响应美丽乡村政策的号召,本文在前人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搜集、查阅并科学系统的分析与整理大量相关文献材料,对济南市关于垃圾分类现状及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意愿进行分析。同时,明确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制定历程、实施现状及影响垃圾分类政策推行进程的相关因素,从农村个人特征情况、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及基础设施及政府措施等三方面来分析影响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因素,进而依据对其影响意愿因素的分析,为加快济南市农村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进程提出实际有效的对策建议。
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内容包括本文提出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及分析,明确研究具体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从不同视角切入,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根据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现实缺陷提出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依据对大量有关文献的阅读及分析,对国内外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对应了解,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为后文的系统性描述和数据分析提供完整明了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简介。本部分介绍了济南市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及济南市整理垃圾分类治理情况。依据实施进程,分阶段的介绍了垃圾分类的进程及实施效果;
第四部分,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依据相关理论与原则进行问卷设计并说明数据来源,运用计量模型软件对在相关试点区生活的农村居民进行分类意愿的专业性分析,并进行系统性整理,对其具体内容及结果进行一定阐述,并参照试点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实具体分析。依照分析出来的数据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第五部分,结论及展望。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展望。
...........................
第二章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垃圾分类开始于 1996 年,对于垃圾分类政策的研究相较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同时垃圾分类政策在我国的推行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2019 年起,我国垃圾分政策逐步开始规范化实施。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从制度和影响意愿及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垃圾分类的体制方面,我国学者主要从制度实施现状、宣传程度及政府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从制度实施现状来看,我国垃圾分类从刚开始制定实施到现在依旧存在体制不健全、推行困难及模式创新程度不够的情况。肖智敏(2019)写道,我国最早可查阅的参考文献可以追溯到 1985 年,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处理问题是国内学者早期关注的焦点。在 2000 年以后,专家越来越着重开始研究垃圾的整体治理。随之,垃圾分类才开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17]。成哲(2019)在对河南省农村垃圾分类现状研究中发现,关于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难题,城市和乡镇发展进程不一致、法律条规不健全、机制的运行有漏洞、群众主动参与性不强、分类模式创新性不足及分类意识待提高等这类问题。在提出解决建议时,重点在于打破城乡一体化模式的单一模式,逐步向多元多化的共治模式渐进[19]。
2.从宣传程度方面来看,进行政府宣传及法律管制等方法在提高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方面有一定影响。贾禛真(2019)选取辽宁省为调查地区,通过对大洼区的走访调查,发放经实际情况设计的专业性调查问卷,以相关理论概念为研究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和计量软件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垃圾分类意愿进行实证探究,研究结果为个体基本特征、环境保护意识及公共宣传措施等对大洼区居民的主动分类意愿产生不同影响[2]。余平怀,邱成梅,黄佳琳(2019)通过对湖南省 9 个市380 户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分析,提升农户垃圾分类意愿的关键性因素在于对分类政策的认知水平,若提升分类认知水平,农村垃圾分类意愿也会相应提高[7]。白俊恺(2019)以吉林省作为垃圾分类调研区域,与该生活在该省的农村居民进行相关走访与调查,在探究相关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是对待分类政策的意识和态度及法律规定,依据调查数据并通过相关方程分析后得出,对待垃圾分类的意识、法律法规的管制、主观行为态度及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垃圾分类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对因素强度的增加而增加[18]。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垃圾分类意愿的界定
垃圾分类是人类经过对垃圾处理进行一系列实践探索后,让垃圾尽可能的回收利用和产生再资源化的效果。其中,分类是指将拉乱的对象进规范化分类,使原来无序的对象变为有序的科学行为。意愿是指个人想要并尽力去达成的目标和方向,对一定事件产生的个人思维,具有主观性。本文对济南市部分垃圾分类试点区进行调查,探讨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行的背景下,对生活在济南市分类试点区的农村居民进行探究,并对探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所分析出来的内容对提高分类意愿提出相关建议,并保证其有效推行。
二 垃圾分类标准的界定
关于生活垃圾的定义,在《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防治法》中有着更具体的阐述,即居民的生活垃圾实质是一种固态垃圾,它产生于居民日常生活中,具体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比如食物包装袋、残羹剩饭及塑料垃圾等,属于固体的废物一类。其他种类,比如装修废料、废旧电池及易碎玻璃等也在防治法中做出了确切说明。
其中,居民产生的固体废物也防治法中做出了明确解释,固体废物主要指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以固体这种形态存在,因为丢弃或放置位置不对从而失去了它本有的价值,进而变为无用之物。因为变为无用之物,以至于其完全失去了自身价值而变成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对于液体废物的概念界定,在污染环境防治的相关法律中也做出了相应明确。防治法中规定,液体废物主要产生于我国农村地区,因为村民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在意,造成其失去自身原有的价值,变成了当前因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
表 4-1-3 KMO 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
第三章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简介.................................14
第一节 济南市垃圾分类相关政策........................................14
一 济南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方案(2018-2020 年)........................14
二 济南市关于 2019-2020 年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14
第四章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实证分析...............................19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19
一 问卷设计.........................................19
二 信度和效度分析..........................................1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6
一 结论...............................46
二 展望..............................................46
第四章 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实证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节主要做本论文的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进行描述,问卷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基础设施情况和村民个体特征四个不同影响因素切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最后用克伦巴赫 alpha 系数检验本问卷的信效度。对于数据来源的描述,从所研究试点区的基本情况和试点区农村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叙述。
一 问卷设计
本次探究以研究在济南市垃圾分类试点区居住的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的主观性意愿程度和会对其造成影响的不同因素为依据,根据循环经济理论、ABC 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的内容,选取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基础设施情况、村民个体特征四个变量来研究意愿、行为和意愿与行为一致性三个因变量。在问卷制定与设计中,鉴于要顾及到所调研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问卷的可更改回收性,本文设计的问卷主要运用非开放式的问题。在问卷的语言设计和书面设计上尽量简洁直观易理解。在本次研究中,对在试点区居住村民的分类意愿及行为的产生会受主观性态度、法律法规规范、投放容器的情况和村民个人实际情况的四个不同方面做出符合情况的假设,并因此结合相关理论和现实依据对此问卷进行设计。此次问卷共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农村居民现实情况的基础信息,如性别、政治面貌等相关情况;第二方面包括所调查居民对分类政策态度问题的相关情况,包括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政策和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标准等内容;第三方面主要是主要内容是公共宣传、基础设施情况以及政府措施是否对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产生一定影响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为确保问卷内容的可靠性,为检验本次问卷的信、效度,本文采用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的克伦巴赫 alpha 系数进行相应检验。
表 4-1-1 Cronbach α系数判别标准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通过对第四章相关内容的实际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这一变量中,仅性别对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明显影响,而年龄、文化程度、村民身份及政治面貌等方面不具有显著影响;
2.在政策措施这一变量中,村内是否安排垃圾清洁员、对垃圾分类政策和分类标准的了解情况及分类投掷容器的设置情况对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况;
3.在村内措施这一变量中,村内是否对垃圾分类制定奖惩措施对济南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及村内关于垃圾分类宣讲词句等方面不具有显著影响。
想要破解“垃圾分类”这一难题,并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高农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程度这一点,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难题,并将垃圾分类政策继续顺利地开展下去,关键点在于将垃圾分类标准简单化,对垃圾分类投放容器进行完善处理,现阶段济南市对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范围和程度依旧不够,农村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意识处在不成熟阶段。同时,对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进行简约化处理,加大对垃圾分类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农村居民因受周围环境及政策的影响,自觉主动地产生分类意愿,可以促进政策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