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水土流失区农户生计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探讨——以宁化县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52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本文通过对宁化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及石壁镇、淮土镇农户生计的调查,测算了两镇农户生计资产的储量、分析了基于农户生计储量的生计策略选择可能性;基于此,构建了宁化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影响因素的 AHP 结构模型,结合宁化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利用共生理论对该模型的结果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耦合共生的农业经营主体共生体的发展模式及其发展业态;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水土流失是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的主要桎梏之一,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发展长期受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何在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的前提下高效稳定的发展农业,是国内外相似地区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已有的研究表明,人类因子是水土流失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最具创造性的因子。人类活动可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配置,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协调,农业稳步发展,兼顾生态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人地关系和谐演替。在我国,农业总是与农村、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基础产业,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典型水土流失区的“三农”问题。自 2017 年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在这些顶层设计的农业政策支持下,为我国各地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实现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衔接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经济规律的复杂性,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差异明显,因地制宜地发展和优化适宜本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今后“三农”问题彻底的解决至关重要。
《中国水土保持公报(2017)》显示:2011 年,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 294.91 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6%;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99.16 万 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其中,福建省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30643.1km2,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 3%。南方红壤区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中 8 个一级水土保持区划里的一个,其水土流失程度仅次于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福建省 2014 年的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10939.8km2,总流失率为 8.93%,其中以轻度流失为主,占总流失面积的 82.3%;另外,22 个水土流失重点县流失面积为 4786.55km2,占全省流失总面积的 43.76%,平均流失率为 10.54%[1]。根据 2015 年全省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统计,宁化全县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达 192.67km2,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石壁、淮土、方田、济村等 4 个乡镇。宁化县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县之一,1987 年该县被确定为福建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2],2012 年又被省级政府列为 22 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石壁镇、淮土镇是福建省 1000 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两个乡镇,还是宁化县水土流失核心区。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多区叠加的情况下,研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因素,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动态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农户生计
农户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经济组织[7],是农村社会中最小的生计单位。生计(Livelihood)是个体生存的维持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8]。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将“生计”概念引入行动议程,“生计”概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贫困,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在学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进程中,生计概念的厘清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若从农村生计多样化的研究中定义生计,“生计包括资产(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行动和获得这些资产的途径(受到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节),这一切决定了个人或农户生存所需资源的获取”[9-10];若从生计的可持续性研究中定义生计,“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资产(包括物资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行动组成”[11]。虽然上述两种生计的定义由于侧重点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对生计的定义却有共性,即目前被大多数学者共认的生计定义是:生计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并且这种谋生方式在能力、资产和活动的基础上成立[11-12]。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对解决贫困问题方法研究的环境下,随着对生计研究的深入,Chambers 等明确了可持续生计(Sustainable Livelihood)的概念。即一种生计能够应对压力和打击、并能在压力和打击下得到恢复,能够在当前和未来保持乃至增强其能力和资产,同时又不损坏自然资源基础,这种生计才是可持续性的。生计、可持续生计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3-14],论文将农户生计界定为经济落后农村地区人们的生产方式;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基于生计资本存量下的一种生计策略选择。本文研究典型水土流失的欠发达地区农户的生计方式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及发展趋势等问题,深入分析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分化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农业经营主体的生计可持续能力与模式。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选择福建省紫色土分布最广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宁化县为研究区,其辖区的石壁镇、淮土镇是典型的南方紫色土水土流失区,通过在该县进行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研究数据。
2.1.1 自然地理概况
宁化县(N25°58′-26°40′,S116°22′-117°02′)地处福建省西部,地形以丘陵和山间盆地为主,海拔 290-1389.9m;全县总面积 2407.19km2,其中低山、丘陵和盆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96.3%;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16℃,多年平均无霜期 215d,多年平均降水量 1750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600h。全年降水量充沛,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①。宁化农业历史悠久、产业发达,得天独厚的地形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农业大县、林业强县,森林覆盖率 74.6%。其地理位置如图2-1 所示。


农业论文参考

..............................

2.2 数据来源与样本属性
论文中的数据主要包括研究区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水土流失情况、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资料等,这些数据、基本资料主要通过宁化县水保办、县农村农业局、县扶贫办、县统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局),石壁、淮土镇政府相关科室,溪背畲族村、团结村、凤山村村委,石壁村、陂下村、小吴村等地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在地实地调研获得;通过研究区政府官方网站公开信息、农村农业已有相关研究成果、《2017 宁化统计年鉴》等渠道获取补充数据;通过访问访谈村镇两委工作人员、走村入户问卷调查获取农户基本信息和实际情况,该部分数据是论文中农户生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案例情况的主要来源。
2.2.1 问卷调查
在前期研究区相关资料整理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了解研究区水土流失、农户生计、土地流转、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旅游等资料的情况下,确定宁化县石壁镇、淮土镇为重点研究区,①于 2018 年 4 月 25-28 日对农户开展生计问卷预调查;访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②2018 年 7月 9-12 日,在 4 月份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补充了对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首先综合考虑农户的分布、调查质量等因素,在确定研究区域具体村组后,决定本次调查分两阶段开展。前一阶段主要是对研究区农户生计的详细情况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农户的家庭信息、各类生计资产情况;后一阶段主要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现状、发展趋向进行访谈调研。最后通过整理农户生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填写情况、调查笔记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人提供的资料,列出仍需要获得的信息清单,委托水保办工作人员后续帮助获取。③2018 年 10 月 10-12 日,通过对前两次调查情况的经验总结和数据整理,补充部分缺失数据的收集,并对前期部分调查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人或家人进行回访以了解半年调查期间其生活动态、发展动向。


农业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特征研究 ....................................25
3.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 25
3.1.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25
3.1.2 改进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26
第四章 研究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 AHP 模型 ..................41
4.1 AHP 原理与步骤............................ 41
4.2 构建 AHP 模型 .....................44
第五章 研究区农业经营主体耦合共生模式探究 ........................... 57
5.1 农户生计资产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 ............................57
5.1.1 农户生计分化 ........................57
5.1.2 农业经营主体间的耦合共生 ................................58

第五章 研究区农业经营主体耦合共生模式探究

5.1 农户生计资产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
5.1.1 农户生计分化
农户生计资产的实际拥有量是农户生计分化的前提[114],农户生计分化是其兼业化的重要推力[115]。人力资产和自然资产在农户生计早期分化上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原生家庭成员的基数是农户最初获得土地数量的依据;同时,农户生计的分化也说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降低,农户非农化与人力资产、自然资产储量之间关系较为密切。
在研究区,土地数量有限,土地质量差异不大;但从土地利用的不同途径来说,对于发展休闲农业、果园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土地会受交通、景点集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在土地流转价格上又间接地表现出土地质量的较大差异。市场经济驱动下,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116],农户追求个人生计效果的优质性;市场自由,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时代,富裕劳动力的农户家庭逐渐退出传统农户的队伍,大多数农户有从事个体经营、运输(快递)、临时工或建筑、 服务等行业的兼业情况。即使贫困户(无劳动能力户除外)也有家庭成员从事兼业性工作。近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落地,在农户兼业化、生计分化的基础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传统农户生计分化后的一种重要选择,而这种生计策略的选择仍然是建立在农户生计资产优化、重构的基础之上。
5.1.2 农业经营主体间的耦合共生
共生与耦合是一种系统论视角,重在探究两个系统的关系[117]。农户生计系统的各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系统性研究可从全局角度审视和探索农户的可持续生计[118]。杨世龙,胡蓉等认为未来农户生计研究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局出发,全面审视农户生计系统,努力探索农户生计理论的中国化、系统化,综合分析各生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探讨生计变化规律和机制,加强土地利用系统与农户生计系统的耦合关系分析[119-120]。傅斌等从农户生计、生态系统服务、农户生计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农户生计的反馈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认为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121]。蔡晶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视角,将乡村旅游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应用 SLA 对福建省永春县北溪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冲击及其所采取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并定性评价了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脆弱性[122]。
..............................

第六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水土流失是多因素作用下的自然现象,结合农业发展进行水土保持是治理水土流失、最大化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中央一号文件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视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水土保持、“三农”发展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论文对生态脆弱区和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宁化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及石壁镇、淮土镇农户生计的调查,测算了两镇农户生计资产的储量、分析了基于农户生计储量的生计策略选择可能性;基于此,构建了宁化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影响因素的 AHP 结构模型,结合宁化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利用共生理论对该模型的结果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耦合共生的农业经营主体共生体的发展模式及其发展业态;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区农户生计资产存量出现阶层化的差异,对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具有积极意义。普通农户中,物质资产总量较均匀地分布在区间 5、6、7,自然资产总量分布在区间 5、区间 6 的户数一样多,人力资产总量分布在区间 4 的户数最多,金融资产总量主要分布在区间 3、4、5,农户社会资产总量差距较大,分布在区间 5 的户数最多。从生计资产丰富程度来说,相对富足的生计资产顺序依次为:物质资产、自然资产、人力资产、金融资产、社会资产;贫困农户各生计资产数在区间 1 到区间 3 上的数量最多;从生计资产匮乏角度来说,贫困户匮乏的生计资产顺序依次是:金融资产、物质资产、社会资产、人力资产、自然资产。在农户生计资产存量的基础上,对农户认知资产做了补充调查并单独分析,发现调查对象中,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高,约 97%的人对水土保持、农村生态环境有强烈的保护意识;89%的人认为研究区有较好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这一认识是研究区开展生态扶贫、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
(2)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规律和调研情况,通过构建的 AHP 层次结构模型分析,当前宁化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顺序依次为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宁化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资金因素、人才因素、管理因素、服务因素、土地因素;此外,资金因素中“水土保持投入资金”、人才因素中“贫困人口”、管理因素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服务因素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单因子影响程度最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