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述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的评估、预警与干预标准化示范平台建设研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我国若干重点职业人群心理压力和职业枯竭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子课题1:医护人员、军队职业压力反应及综合影响因素。
二、研究背景
(一)职业倦怠相关研究
1、职业倦怠的定义与维度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精神病学家 Freudenberger 于 1974 年提出并首次将其使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用以描述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由于在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的加剧,而最终导致的在情绪、情感、行为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自从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被提出后,众多学者便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将其视作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在过去的 30 多年里,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已成为职业健康心理学和工作与组织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至今仍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众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如 Pines 和 Aronson将其定义为“对情感要求的情境的长期卷入而导致的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Cherniss 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职业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Shirom 和 Melamed 以资源保护理论(Conservation ofResources theory,COR)为基础,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由于生理、情感和认知能量被耗竭后所体验到的一组心理、生理的消极症状”。但最为广大学者所广泛引用的是美国学者 Maslash 等对职业倦怠所作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此定义中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她指出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即那些主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医护人员、教师、公务员、律师等;其次,她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维度理论:即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维度,并指出情感耗竭是职业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指标。3 个维度的意义分别是:(1)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是职业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0 年 12 月随机选取华东地区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550 名医护人员,以完整回答问卷题目的 483 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58 名(12.0%),女性 425 名(88.0%);年龄范围为 19~56 岁,平均年龄(26.44±5.72)岁,其中 26 岁以下 162 名(33.5%),26~35 岁 125 名(25.9%),36~45 岁 12 名(2.5%),45 岁以上 6 名(1.2%),缺失 178名(36.9%);已婚者 196 名(40.6%),未婚者 285 名(59.0%),其它情况 2 名(0.4%);受教育程度为中专及以下 110 名(22.8%),大专 233 名(48.2%),本科 113 名(23.4%),本科以上 27 名(5.6%);工作年限 0~40 年,平均工作年限(6.05±6.04)年,其中 5 年以下 126 名(26.1%),5~10 年 96 名(19.9%),11~15 年 18 名(3.7%),16~20 年 5名(1.0%),20 年以上 9 名(1.9%),缺失 229 名(47.4%);已育者 147 名(30.4%),未育者 331 名(68.5%),缺失 5 名(1.0%);家庭完整者 433 名(89.6%),父母离异者27 名(5.6%),单亲者(指父母其中一方去世)19 名(3.9%),其他 4 名(0.8%)。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
一般情况调查表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所属科室、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生育情况、政治面貌、家庭组成、家庭经济状况等。2、Maslach 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Survey,MBI-GS)该问卷是目前职业倦怠研究中最常用的量表之一,具有广泛的职业适用领域和跨文化适应性。2002 年由李超平在国内修订而成。量表由受测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量表的相关描述进行自我评估。该量表包括 3 个维度: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的临界分值分别为 20、16 和 24 分,各维度得分大于临界值则认为存在职业倦怠,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的程度越高。该量表包括 15 道题目,采用利克特 7 级评分,0 代表“从不”,6 代表“非常频繁”。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中各条目得分之和。职业倦怠检出率=各维度得分超过临界值的人数/调查对象总人数 100%。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 系数为 0.872。
3、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istionnaire,TCSQ)该问卷由姜乾金编制,用以评估个体在生活中对各种事件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人格倾向的应对风格。由 20 个条目组成,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各包含 10个条目。各条目按 1(“肯定不是”)到 5(“肯定是”)进行 5 级评分。积极维度分-消极维度分=应对倾向分,所得分数为正值即表示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负值表示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主。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的克伦巴赫 α 系数分别为 0.70 和 0.69。..........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24 -
一、人口学特征差异对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24 -
(一)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总体测评情况......................................................- 24 -
(二)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得分与 Maslach 常模的比较 ..............................- 25 -
(三)不同人口学因素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情况及差异性检验- 25 -
二、人口学特征差异对医护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 28 -
(一)医护人员应对方式总体得分情况......................................................- 28 -
(二)医护人员应对方式得分情况及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29 -
(三)不同人口学因素医护人员应对方式得分情况及差异性检验..........- 29 -
三、人口学特征差异对医护人员防御方式的影响......................................- 32 -
(一)医护人员防御方式总体得分情况......................................................- 32 -
(二)不同人口学因素医护人员防御方式得分情况及差异性检验..........- 33 -
四、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36 -
(一)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者与非职业倦怠者应对方式得分的比较..........- 36 -
(二)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37 -
五、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的关系..................................................- 37 -
(一)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者与非职业倦怠者防御方式得分的比较..........- 37 -
(二)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38 -
第四部分 讨论..............................................................................................- 40 -
一、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 40 -
(一)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总体概况..........................................................- 40 -
(二)不同人口学因素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 41 -
二、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43 -
(一)医护人员应对方式的人口学特征......................................................- 43 -
(二)医护人员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45 -
三、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的关系..................................................- 46 -
(一)医护人员防御方式的人口学特征......................................................- 46 -
(二)医护人员防御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47 -
结论
一、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
目前我国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且以轻度倦怠为主。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显示女性较之于男性、年轻者较之于年长者、未婚者较之于已婚者、工作年限短者较之于年限长者倦怠程度更为严重。
二、医护人员应对方式、防御方式的人口学特征
在应对方式的使用上,大部分医护人员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整体应对较积极。医护人员应对方式的人口学特征显示男性较之于女性、较年长者较之于年轻者、已婚者较之于未婚者、受教育程度高者较之于受教育程度低者更倾向于选择积极应对方式。在防御方式上,大部分医护人员倾向于选择成熟的防御方式,整体成熟度较高。医护人员防御方式的人口学特征显示女性较之于男性、年轻者较之于较年长者、受教育程度低者较之于受教育程度高者更倾向于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
三、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防御方式的关系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防御方式存在相关性。职业倦怠各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而与积极应对方式、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职业倦怠者较之于非职业倦怠者更倾向于选择消极应对方式与不成熟防御方式,而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和成熟防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