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人口布值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58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人口问题,1989 年毛况生在《人口学原理》中提出:“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一定时间、一定地域,由一定的社会关联联结起来,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现阶段看来,人口分布的研究还没有成为我国人口学研究的热点,但近年来的进展还是非常多的,如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成果。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同时,人口分布呈现着既不平衡性又稳定性。2011 年全国人口计生委主任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会上强调说,“要统筹处理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全力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国‘一盘棋’,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会议决定“逐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力解决人口结构、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农业社会中,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起着决定的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理形态复杂、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这一点也不例外。进入工业社会后,我国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决定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否还是自然因素,还是很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研究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科学的引导人口分布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口分布对于工业布局、住宅建设、区域的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口布局可以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从而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不足之处

本文从人口学专业的视角,在总结民国初期到现阶段我国人口分布的基础上,运用 SPSS 软件对 2010 年我国各省人口密度和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具体分为三个主要内容:
第一,中国人口分布概况。在分阶段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从民国初期到 2010 年间,我国人口分布的状况。
第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选用人口密度来代表人口分布,分别使用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指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指标,并求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第三,启示。总结本文的相关论述,在回归方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部分地区未来发展的展望,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会有所改观。不足之处有以下三点:第一,对自然因素指标、社会因素指标、经济因素指标的选取不够全面,无法覆盖全部的内容,只选取了数据较全的主要指标,由此对影响因素分析可能会有欠缺。第二,在数据计算时,可能会有软件或者人为的误差。第三,对于部分基础数据的获取有难度,如 1981 年底重庆市人口总数未有数据,因为当时重庆还没有成为直辖市,所以未找到相关数据,对分析结果也会有部分影响。........
.................

第二章 人口分布的概念、相关指标及理论上其影响因素

2.1 人口分布的概念

叶东安总结了上世纪我国人口分布的研究综述,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提出,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定居在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后来又有人概括为:“人口在地面上某一区域内所占的空间位置”。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定义只注意到了空间,是初步的,不完全的,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范畴。因此,汤兆云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趋于全面的定义,即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李仲生在其《人口经济学》中,对人口分布做了详细的解释:他认为:“人口分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口分布包括人口过程的空间表现形式和各种人口现象,如人口的数量、规模、人口再生产、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结构、人口质量、城市化、人种和民族、地域差异等。狭义的人口分布是仅限于反应人口数量地域差异状况,指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一定地理范围内,人口数量的集中和分散状态。人口分布以时间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静态分布和动态分布,人口静态分布指的是人口在特定时间内的分布状况。人口动态分布则指人口在较长时间内的空间分布动态演变过程。”本文所涉及的人口分布主要指的是狭义的人口静态分布。

2.2 人口分布的相关指标

研究人口分布最基本的指标是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此外,还采用人口经济密度、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重心、人口垂直中位数和人口地域别比率等。

2.2.1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人口分布最常用的指标。指的是每一个单位地域面积的人数。若设地域总面积为 A,地域面积上的总人口数为 P,则人口密度可以表示。

2.2.2 人口经济密度

人口经济密度是指一定时点上某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所拥有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公式为:PED=P/a其中,PED 为人口经济密度;P 为地区的人口数;a 为经济发展水平。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如农业中拥有机械动力数量、工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
.........

第三章 中国人口分布变迁 .............................................. 11
3.1 1912 年——1949 年民国时期人口分布情况.............. 11
3.2 建国初期——70 年代末人口分布情况 .................. 13
3.3 改革开放初期——2000 年人口分布情况 ................ 14
3.4 2000 年——2010 年人口分布情况...................... 15
第四章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
4.1 选用方法的介绍........................................................ 20
4.1.1 单因素相关分析法——Pearson 相关分析............ 20
4.1.2 主成分分析法 ................................................... 21
4.1.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 21
4.2 选取变量的解释..................................... 21
4.2.1 人口密度 ....................................... 21
4.2.2 资本形成总额 ................................... 22
4.2.3 政府消费支出 ................................... 22
4.2.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 ........................... 22
4.3 单因素指标与人口密度的相关分析..................... 22
4.3.1 自然因素指标与人口密度的相关分析 ............... 22
4.3.2 社会因素指标与人口密度的相关分析 ............... 23
4.3.3 经济因素指标与人口密度的相关分析 ............... 24
4.4 多因素的相关分析......................................... 25
4.4.1 主成分分析 ........................................... 25
4.4.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26

结论与启示

我们知道,我国各地区在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等方面存在着禀赋上的差异,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初始条件本身是不均衡的。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和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人口基本上是沿着瑷珲-腾冲线分布的,仍然是东部地区人口居多,尤其是沿海城市的人口比重较大。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中,经济规模和分配、人均占有量和产业结构、文化生活质量、劳动参与情况、农业发展水平对人口密度有较大的影响,
由此方程可以预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评价的标准应当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为依据,众多学者认为,现阶段看来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还是基本合理的。就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说,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将会趋于稳定,甚至可能有所上升。
2005 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在世纪之交就提出了针对西部地区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到目前为止已经为西部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工业摇篮”,在能源、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化工、重型机械、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上都具有非常深厚的工业化基础。2003 年,温总理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要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装备业、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并预期要经过三十年的各方努力,促成东北地区呈现崭新的局势。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