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某省工矿废弃地区水土保持工作重建模式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67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辽宁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也是矿业大省,各类矿点在全省各地星罗棋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辽宁的矿业对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辽宁省矿业重采轻治,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矿业发展过程中大规模破坏林草植被,大量固体废弃物随意倾倒,致使土地石化、荒漠化面积增大,水质恶化,大气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迅速退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日常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本溪市溪湖区原本山清水秀,自开采铁矿以来,常常烟雾弥漫,尘沙漫天,居民盛夏都无法开窗通风。鞍山钢铁公司的西柳屯尾矿库,由于粉尘的危害,周围群众多次到市、省甚至国务院上访。1998年本溪市歪头山铁矿排岩场发生滑坡,损毁基本农田近百亩,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灾后重建投入近1000万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国家重振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辽宁矿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除国有大、中型采矿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外,个体私营矿点也大量涌现,对生态环境破坏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矿业废弃地是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立地条件极端恶劣,生物难以存活,许多矿业废弃地在天然状态下数年、甚至数十年都寸草不生,生态重建困难重重。
为了给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持,本课题拟对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进行普查,掌握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现状,找出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限制性因子,探索有效、实用的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因此,本课题研究对于有针对性地启动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保护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安全、顺利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复兴、保障辽宁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其它省市开展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经验和可借鉴的治理技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工作始于上个世纪初期,美、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灾难[l]。为改善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德国于20世纪初开始对露天开采褐煤矿业废弃地进行绿化;美国Indiana煤炭生产者协会1918年自发地在煤研石堆上进行种植试验,取得一定成效。但可惜的是这些早期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尝试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探索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途径,研究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技术。各国纷纷制定法律、法令、规章来约束采矿企业对土地的破坏,以法律形式强制执行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工作141,同时,各国都制定长期的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计划,协助矿业部门进行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工作。为加快矿业废弃地治理速度,提高矿业废弃地治理效率,许多国家由政府和企业提供充足经费,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组成环境、水土保持、林业、农业、矿业等多学科联合协作的研究队伍,对矿业废弃地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第二章辽宁省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全省矿业废弃地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地理信息进行普查,获取全省矿业废弃地种类、分布、破坏面积、影响面积、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水土流失强度等资料,结合典型调查,深入分析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决策和生态重建技术研究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2.1研究结果与分析


2.1.1矿点分布及特点
据本次调查结果,目前辽宁省矿点总数为6881处,遍布全省各地(图2一1,表2一l),其中辽东地区2344处,辽中地区2293处,辽西北地区2244处,分别占总数的34.06%、33.32%、犯.62%。丹东和本溪两市分布最多,其它各市分布较为平均。全省目前已开采的矿产种类共88种,其中金属矿点925处,占13.44%,以铁、金、铅、锌为主;非金属矿点4619处,占67.13%,以石、砖为主,可燃有机物矿点1337处,占19.43%,全部是煤。


第三章 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主导因子分析........................................... 40-47
3.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40-41
3.1.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40-41
3.1.2 基本步骤........................................... 41
3.2 评价过程及结果 ...........................................41-46
3.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1-42
3.2.2 判断矩阵的构造及运算........................................... 42-46
3.3 小结........................................... 46-47
第四章 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分区研究........................................... 47-56
4.1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分区的意义........................................... 47
4.2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分区的理论...........................................47-48
4.2.1 地域分异原理........................................... 47-48
4.2.2 类型的空间映射原理........................................... 48
4.3 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 48-49
4.4 矿种分布特点对分区的影响........................................... 49
4.5 分区的几个重要影响因子........................................... 49-52
4.6 辽宁省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分区........................................... 52-55
4.6.1 水蚀区........................................... 53-54
4.6.2 水蚀、风蚀交错区........................................... 54
4.6.3 风蚀区........................................... 54-55
4.7 小结 ...........................................55-56
第五章 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重建模式...........................................56-62
5.1 土状基质不覆土生态重建模式研究........................................... 57-58
5.1.1 土状基质不覆土经济林草模式........................................... 57
5.1.2 土状基质不覆土生态林模式........................................... 57-58
5.2 岩状易风化基质矿业废弃地...........................................58-60


结论


辽宁是我国矿业大省,矿业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辽宁省矿业重采轻治,在矿业发展过程中矿业废弃地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迅速退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日常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迫在眉睫。
为了给全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了本项研究。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l)辽宁省矿业废弃地面积大,水土流失剧烈。目前辽宁省矿业废弃地总面积89553.64hm2,已恢复治理面积155932hm2,仅占矿业废弃地总面积的1.74%。全省矿业固体废弃物累计排放量己达304920.1万m3,年排放13248.9万m,,年水土流失总量1178.64万t,占全省强度以上年水土流失量的咒.92%,全省矿业废弃地平均侵蚀模数高达13161.38 kmZa,是全省平均侵蚀模数的4.6倍
2)造成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坡度增大、表层土壤遭到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开采后露天采场、排岩场、尾矿库植被盖度几乎全部为0,工业广场及运输道路植被盖度也大幅度降低,地下开采的采场地表及周边影响区植被盖度平均比开采前降低19%;采场采前地表平均坡度24.5“,采后平均坡度却高达520,排岩场排前坡度平均23.80,排后堆弃坡度平均41.40;矿业废弃地表层岩土含水量比对照平均低6%~11%,最大低巧%。在旱季,表层岩土含水量一般都低于植物萎蔫含水量,在雨季,即使是充分降雨,其表层岩土含水量也远较对照为小,最高仅为12.53%,有些矿业废弃地甚至达不到8.0%,降雨停止24一48h后,矿业废弃地表层岩土含水量就下降到雨前水平;
3)影响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的主导因子为降水量、土壤颗粒级配和基质风化速度,因此,在矿业废弃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及进行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措施配置时,应主要考虑这3个因子。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