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及效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6 日期:2023-06-18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硕士毕业论文,本文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计算泰尔指数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进行测度。最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 DEA-BCC模型并结合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值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效率进行分析。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及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从 2006 年“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到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进行详细阐述,意味着国家开始重视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一直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摆在重要突出位置,不断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在我国,党和国家向来重视教育发展问题,教育发展始终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 2012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容,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在 2020年实现惠及全体公民的公平教育,坚持公共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的原则,保障全体公民都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在 2017 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相比,进一步强调要缩小区域间差异、提高均等化,国家将更多地关注公共部门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保证教育起点公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教育质量的非均等问题。这些文件的发布和实施,都表明国家想要通过缩小区域间、群体间的教育差距,给全体公民提供相对公平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作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体系,寻找更加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一直是各国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概念与评价
(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概念
国外关于公共服务的研究起步更早。Paul Samuelson(1954)最先对公共产品进行相关界定,他认为公共产品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均等享用,并且每个人都不会影响到其它人对公共产品使用的减少,进而总结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以及享用排他性等三大特点,并指出纯公共产品同时满足以上三大特点,而只满足部分特点的公共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和公共产品理论的出现,国外许多学者将公共服务概念与公共产品理论相结合,提出公共教育的概念——由国家法律予以保障,向所有适龄公众开放的教育。美国社会学家 Jencks(1976)认为公共教育的概念不应该限于政府主办教育,而应该从公民受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在《教育要览 2000》中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提出公共教育的定义——国家或社区组织作为社会及全体公民或社区公民的代表,通过税收政策获得的税收款或社会公民筹集的经费来创办学校,为全体社会公民或社区居民提供教育。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而出现的概念。目前,关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概念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定,多为政策层面的解释。蒋云根(2008)认为教育公共服务以国家政府部门为主导,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共同履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能,以教育公平为导向满足社会公民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的教育需求,为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同时提高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鹏程和宋懿琛(2008)认为公共教育是政府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之一,在供给过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

...........................

第二章 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涵及特征
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涵
基本公共服务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共识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为维护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由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提供基本生存和发展必要的、人人有机会享用的公共性服务。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指由政府部门在教育领域提供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与我国社会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个人终身发展。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公共教育领域。其服务内容包括:大力建设公办型幼儿园,给民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改善及寄宿生活补助;给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免除困难学生学杂费,并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尤其要重视中西部贫困地区及特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性发展。
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特征
(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公共性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由政府部门主导,能够满足全体成员共同教育需求的公共性服务。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主体是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机构,以保证公民利益为出发点建立相应的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确保制度与法律的保障;二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而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诉求;三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以公共价值、公共利益为导向,重视培养所有公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

第二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评价分析我国目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发展的现状,需要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基本前提构建合理、统一、全面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综合评价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基础和关键步骤,构建的指标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归纳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结合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尽可能全面地选取包含各方面的指标,并且各个指标之间要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够从不同侧面尽可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出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二)代表性原则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不能选取所有的指标,要确保选取的指标具有代表性,避免无用和重复性指标。选取的指标既要包含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容,同时也要能够代表各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能力,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和具有说服力。
(三)层次性原则
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具有层次性,既能体现各指标间的固有的层次性和不同侧面的差异性,又能体现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在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由一二级共性指标和三级个性指标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估体系。
(四)可量化性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选取指标的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是可以获取和测度的,在此基础上可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便于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

.............................

第三章 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统计评价 ................................ 21
第一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评价方法概述 ................................... 21
一、现有研究所用评价方法比较 ..................................... 21
二、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 ............................ 22
第四章 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测度 .................................... 32
第一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测度方法 .............................................. 32
第二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程度分析结果 ................................... 33
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总体测度分析 ............................... 33
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程度分维度测度分析 ........................... 35
第五章 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效率研究 ................................. 42
第一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效率评价方法 ................................. 42
第二节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 44
第三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效率分析 .................................... 45

第五章 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效率研究

第一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效率评价方法
前文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及泰尔指数方法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本章将进一步研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投入产出效率,对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效率评价的方法较多,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被较多学者认可并应用于教育资源投入特别是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中。因此,本文也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 DEA-BCC 模型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研究。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由 A.Charnes、W.W.Coopor 和 E.Rhodes 在 1978 年提出的,是一种确定性的评价多输入和产出有效性的非参数效率评估方法。它建立在“相对效率”之上,被广泛运用到各类生产单位的效率评估过程中。CCR 模型是 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最基础的模型。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保持每一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的输入或者输出不变,利用统计数据和线性规划方法来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进而在 DEA 的生产前沿面上投影出各个决策单元,来判断 DMU是否达到有效前沿面,最终得出 DMU 间的相对有效性。

DEA 模型在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有效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第一,决策单元的有效性不受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单位的影响,不需要考虑决策单元间、投入与产出指标是否直接可比,因此事先不需要对 DMU 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第二,只需要保证投入与产出指标之间具有某种联系,不用明确两者间具体是什么函数关系;第三,DEA模型的权重由数学规划根据数据产生,不需要人为确定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而以决策单元输入的实际数据求得最佳权重;第四,DEA 效率评价的标准为相对有效性的分析,即不同决策单元间进行相对效率比较和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相对参数的评价分析,为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决策提供数理参考。但需要指出的是,在 DEA评价体系中,如果投入和产出指标相对决策单元来说较多时,可能会造成所有决策单元的效率值都偏向于“1”,造成评判结果失真,产出结果不利于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计算泰尔指数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进行测度。最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 DEA-BCC模型并结合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值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效率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2013-2017 年我国 31 个省份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各地两极分化严重,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31 个省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最佳投影均值从 2013 年的 1.857 增加到 2017 年的 2.134,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基本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就省级层面来看,北京和上海的最佳投影值达到 4.0 以上,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而排名最后的湖南、河南的最佳投影值只有 1.0 左右,可见地区间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层面来看,大体上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逐渐降低的趋势。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最佳投影均值达 2.79,而中西部地区不及 2.06,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地区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程度逐年提高,东部地区的均等化程度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泰尔指数从 2013 年的 0.1013 下降到2017 年 0.0753,均等化程度逐年提高。在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的泰尔指数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说明东部地区的均等化程度最低,西部地区的均等化程度最高,但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的均等状态。
第三,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不均等主要是由区域内部差异特别是东部地区差异引起的,并且三大区域间的均等化程度在不断提升,而区域内均等化程度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高于区域间差异的影响,从 2013 年的 53.51%不断上升至 2017 年的 63.66%。可见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不均等主要是由区域内部差异引起的。在区域内差异中,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非常小,而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是导致区域内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