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乃珊笔下的中产阶级书写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54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本文即从“中产阶级书写”这一角度切入对程乃珊文学创作的研究,采用文本细读法、归纳研宄法、比较研宄法等研究方法从程乃珊作品中的中产阶级形象、中产阶级生活图景、中产阶级书写的文学价值、中产阶级书写的局限性四个方面对程乃珊的文学创作进行系统条理的分析和探究。

第一章关于中产阶级的两点说明

第一节关于中产阶级的概念界定
2002年新浪网上曾有一篇名为《北京小资为什么怀上海的旧》的文章这样写到:“上海小资怀20世纪30年代的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爷爷或许在汇丰银行做过事,他的奶奶或许在圣约翰大学上过学,他的外公或许在百乐门夜总会喝过杜松子酒,他的外婆或许在仙乐斯舞厅跳过狐步舞……”按照这样的说法来判定,程乃珊是很有资格来怀忆旧上海的繁华岁月的,她与经历过上海繁华岁月的人有血缘与姻亲关系。程乃珊出身于上海的金融世家,算得上是上海的名门望族,她的祖父程慕灏先生是上海金融界泰斗式的人物,是老上海著名的银行家。程乃珊的外祖父潘德民在圣约翰大学毕业之后就入职了英资亚细亚石油公司,后来跳槽中国银行,从中级做起,直至广州中国银行副总。与同时期的许多旧式家长不同,他十分注重女儿的教育,他把女儿送入著名的中西女中接受新式教育,毕业后又送入圣约翰大学教育系继续深造。程乃珊父亲就读的中法大学也是上海一流的院校。程乃珊的丈夫严尔纯则是上海颜料大王吴同文的后代,《蓝屋》的故事就是依据夫家家族历史进行创作的。
前文一直提到程乃珊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一直以来的创作也都围绕着与资产阶级家庭有关的人和事。其实纵观程乃珊的家族身世与其全部创作,用中产阶级来概括这一层面的人可能更具概括性。
城市是中产阶级兴起的摇篮。近两百年来,中国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上海。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历史,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这句话的具体出处暂不可考,表述也有不准确之处,但仍可由此看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不是名城古都,也不曾作过政治中心,她没有丰饶的物产,也没有险关狭隘。上海的兴起就与其地处东海之滨,身为长江的出海口的优越地理位置有关。近代西方列强选择上海作为通商口岸也是希望借由上海的交通优势,能够深入中国内地,更快地打开中国市场。
.......................

第二节关于中产阶级的文化特征
在许多评论者眼中程乃珊笔下的上海总是充满着贵族气质,“程乃珊对于旧上海的贵族生活情有独钟……在总体上对旧上海的想象洋溢着一种贵族色彩,这是对一种逝去的旧上海的精致与典雅的想象与向往。”“程乃珊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上流社会的某种贵族意识。”“她书写的旧上海,还原这个城市贵族的尊严,髙雅而温馨。”程乃珊自己也认为旧上海是“一位老贵族”。她在《海上萨克斯风》中这样写到:“上海,是萨克斯风;遗世洒丽如一位老贵族,无论是新建的密集封闭的玻璃摩天楼群还是横街窄巷的旧檐老墙,都会浮呈出层层叠叠互相环扣的‘过去过去’已空蒙不再,但细节却真实恒久,如萨克斯,着重的不仅是音色,更是意境!”评论者们认为这种贵族气质的显现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显赫的出身。“程乃珊出生于上海贵族家庭,自然对旧上海的上层社会生活了如指掌并情有独钟。”“程乃珊因其出身自然地将目光投注在老上海的贵族阶层。”
在字典里对“贵族”的解释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里统治阶层的上层,享受特权。按照这种解释,张爱玲才是正宗的贵族后裔。程乃珊在《蓝血张爱玲》中这样写到:“用现今时兴的所谓‘小资’来形容张爱玲,是对张爱玲大大的贬低。如果一定要用一个阶层专用名词来套张爱玲,那张爱玲远不是‘小资’,而是‘贵族’。”?究查家世,张爱玲的爷爷是清末张佩伦,她的奶奶李菊藕则是李鸿章的女儿。如此显赫的家世,张爱玲身上流淌的自然是“贵族之血”。但近代历史风云波诡,西方列强入侵,辛亥革命兴起,清王朝覆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也结束了,这些曾经拥有特权的统治阶级也都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封建社会覆灭,中国不再有君主执掌政权,自然也应不再有贵族了。至于上海这个城市,纵观其城市历史也从未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当然也谈不上“贵族”了。显然这种对贵族的定义有些“陈旧”了。那么什么是贵族呢?
.......................

第二章程乃珊笔下的中产阶级形象

第一节新时期中产阶级形象
解放后有许多外来的“同志”家庭进入上海,他们并不曾见证过老上海的繁华盛景,也不曾知道老上海中产阶级的前世今生,正如王安忆所说这些人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是个谜。“我们家曾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左右前后有一些中产以上阶层的人家。他们深居简出,大门似乎永远紧锁着,他们的生活对于众人,是一个谜。”这些中产阶级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个谜团需要程乃珊这位中产阶级的后代来解开。
一、新时期中产阶级父辈形象
程乃珊在前期小说创作中着力塑造了两组对立的中产阶级父辈形象,一是形象积极正面的父辈形象,他们对事业勤恳负责,对爱情执著忠诚,对子女关心爱护;一是形象消极负面的父辈形象,他们依附性强,自私冷漠、虚伪贪婪。
顾鸿飞是正面形象的代表人物。顾鸿飞出身于富丽华贵的蓝屋,父亲顾福祥是上海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但显赫的家世背景,奢华的物质享受并没有使他骄傲自豪,他反而认为蓝屋是腐朽堕落的象征,一再反对儿子顾传辉回归蓝屋。顾鸿飞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蓝屋显赫的背后充满了罪恶。他的父亲是用坑骗来的钱开办了工厂,建造了蓝屋,甚至为了讨一个有门第、有上流社会关系的大家小姐狠心与妻子离婚,致使妻子绝望自杀。作为一个心怀孝道,明辨事理的人顾鸿飞无法原谅父亲的所作所为,因此一直不和父亲亲近。顾鸿飞接受过新式教育,他反对依附,提倡自主。他曾因为求学问题向父亲妥协,但在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问题上他选择坚持,为了和芬结合而与父亲决裂,出走蓝屋。离开蓝屋之时,他对顾福样说:“我要再跨进蓝屋,一定会比你富有一百倍!”从此顾鸿飞开始了“自立”的生活,他成了中学教师,并在教师岗位上勤恳工作了四十多年,不仅桃李满天下,还被光荣地选为市人民代表。顾鸿飞正直善良,虽然与父亲决裂,但在父亲落难之时也并没有抛弃父亲。文革时期当顾福祥被三儿子顾鸿基抛弃时,是顾鸿飞夫妇两收留了他,后来又为他料理了后事。小说中顾鸿飞性格沉稳镇定,这不是富足的蓝屋生活带给他的,而是他在离开蓝屋之后,历经社会磨炼而养成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艰难的生活,有时候会给你一个机会好让你认识自己。”离开蓝屋,自食其力,是他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确立自我的过程。他没有做金钱的奴隶而是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社会的肯定,当他再次走进蓝屋之时,他的确比父亲富有100倍,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

第二节老上海中产阶级形象
程乃珊八十年代的作品有拘谨理念化的缺陷,作家陈村说:“在当时的情形下,写作总是会有一些扭曲,有一些言不由衷,对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来她更为本色了,革命的话题离她比较远,她所欣赏的生活方式,她所喜欢的年代和人物,其实都不是那种要求进步的青年的形象,而是另外一种。所以后来她从这一面去写一些有关的老的故事、人物,才更像她。”九十年代后期程乃珊涉足纪实写作,她笔下的人物较之前期更具有生活气息,这些书中的许多人物有的是她家族里的人,有的则与她的家族有过接触。程乃珊自己也有意识的采访一些老上海人,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再转化为纪实散文呈现给大众。程乃珊自己也说:“实在是老上海可圈可点的故事太多了,我是女作家,当然更关注女性的传奇经历,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把这些故事写成小说,我说是真来不及了,这些老人家越来越少,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挽救历史的工作。何况她们的经历,曲折离奇得我连编都编不出来。”程乃珊前期创作诉说的当代上海的故事,塑造的是新时期的中产阶级形象。程乃珊后期创作则更注重书写老上海的故事,描摹老上海的中产阶级形象。
.........................
第三章程乃珊笔下的中产阶级生活图景............35
第一节居住空间.................35
第二节吃穿日常................38
第四章程乃珊中产阶级书写的文学价值...........46
第一节独特的书写题材.............46
第二节浓郁的海派趣味..............49
第五章程乃珊中产阶级书写的局限性............58
第一节自我重复................58
第二节缺少理性审视.................61

第五章程乃珊中产阶级书写的局限

第一节自我重复

.....................

结语
程乃珊一直致力于书写上海,书写上海的中产阶级家庭。她八十年代的小说展现了中产阶级子女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生活现状,赞扬那些自立自强的青年。《金融家》不仅表现了上海沦陷时期深受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胁迫的民族金融业的艰难处境,更展现了中产阶级家庭在这一时期的真实生活及家庭人员的精神心态。而程乃珊有关老上海的纪实散文则常常深入中产阶级家庭内部,去书写家庭的日常生活,去描绘家庭的兴衰演变,去描摹家庭人物的人生际遇。这些家庭的世事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展现了上海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侧面。
程乃珊用她的文字为读者重建了一幅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填补了上海书写所缺少的一角。但与此同时,她的中产阶级书写也有局限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自我重复,缺少理性审视,优越感难掩这几个方面。虽然存在这些局限,但程乃珊仍是新世纪以来,发掘、传播老上海文化和生活习俗的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作家。她用她充满温情的文字为我们讲述老上海的风华岁月,为身边那些曾经显赫过的老人,为曾经远离市民的老洋房、高级公寓,讲述己经失落在历史烟尘中显得有点久远、模糊的故事,为他(它)们建起一座座文字纪念碑。《许多人都为程乃珊专注于老上海的纪实写作,而未能写完《金融家》三部曲而感到遗憾。笔者也深有同感,《金融家》是程乃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原计划要写一个中产阶级家族从1937年抗战起到80年代50年间的故事。但因为程乃珊在90年代去了香港工作,后来又专注纪实写作,第二三部就一直没有写出来。实在可惜。正如陈思和所说:“这样一个金融家的家庭史和中国半个多世纪来政局、经济变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包括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的互动和承续)的故事,除了程乃珊,几乎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