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生态学视野下我国工人报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05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看来,媒介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传媒时代的最大特征,然而由于制度制约、资金缺乏、技术瓶颈和人才匮乏等多种因素掣肘,我国工人报的转型可以说举步维艰。就目前来说,工人报要始终明确“我是谁”,坚守“三工”的优势阵地;明确“为了谁”,给受众提供优质的内容;借鉴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能走出“生死”困局,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第一章媒介生态学视野下我国工人报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1921-1949年:早期工人报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我国传播开来,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工人办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唤起工人的觉醒,成为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的共识。自1920年下半年起,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起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工人群众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刊物,如被称为“兄弟刊物”的《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对工人运动非常重视。1921年7月,中共一大讨论通过了《关于目标的决议案》,强调:“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气工人报得到进一步发展。
《劳动周刊》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质的工人报,该报是首个工会的机关报。《劳动周刊》在1921年8月份在上海首次创办,规模也是四开四版。在它的发刊词中,它明确阐明自己的宗旨一一不是营业的性质,而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劳动周刊》每期发行数最多时达5000份,前后累计印行16.5万张,出至第41号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勒令停刊。
我国早期的工人报,是适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产生的,当时工人报主要是用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从而从思想上对工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最初期的工人报出版周期不固定,发展也不成熟,报和刊的界限并不明显,经常出现有时候是报、有时候又是刊的现象。
.........................

第二节1949-1979年:工人报在曲折中成长
1949年7月,《工人日报》在我国华北创刊,该报由全国总工会主办,也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的全国性的工人日报。该报的主要办刊宗旨就是服务“三工”,即工厂、工会和工人。
1949年8月初,无锡市总工会创立了机关报一一《工人生活》,该报十分分明确地表明以工人为主要受众,在该报的发刊词中,也指明了这一点:属于工人阶级的自己的报纸就该由工人来投稿,由工人来进行传阅,促进工人阶级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此时的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翁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政治上处于强势地位并以地位高、职业稳、收入好而自豪。工会面临复杂、繁重的任务:加强与工会积极分子的思想指导,提高他们的政策思想水平,使工会工作遵循党所指示的正确道路向前发展;宣传马、恩、列、斯、毛关于工会工作理论和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指示,交流各地工会工作较为成熟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人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工会工作的经验。继而我国的工人报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1950年全国各类铅印报纸有382种,1951年增至475种,后经1952年和1953年的先后整顿和微调后,在1949年的10月份左右,经相关数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共有248种公营报纸,在此之中,工人报纸占到了55种。
...........................

第二章我国工人报的媒介生态特征

第一节工人报的组织生态
作为工会的机关报,工人报为工会直属事业单位,经过国家在1996年、1999年、2003年共3次对报刊管理政策调整之后,大部分工人报由差额拨款,变为实行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工人报共有25家,其中,全国性的工人报有2家,即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的《工人日报》和《中国职工科技报》;省级工人报22家;市级工人报1家,即西安市总工会主管的《劳动者报》(见表2-1)。


..........................

第二节工人报的内容生态
从我国工人报的版式来看,《劳动报》、《劳动午报》、《南方工报》这3家工人报的版式几乎与都市报没有差别,四开小报,16个版以上。其他绝大多数地方工人报,像《天津工人报》、《江苏工人报》、《山西工人报》、《浙江工人日报》等都是和《工人日报》一致,采用对开四至八版的模式,版面设计遵循“机关报”的特点“简洁端庄、四平八稳”(见图2-3)。

作为工会的机关报,我国的工人报是在党领导的工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工人报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和党政类机关报一样,要为当前的大局服务,及时报道国家和所在省的大政方针,新闻舍取标准和党政类机关报有很多相同点,同时,工人报又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对象,在服从国家和省委宣传大局的情况下,偏重“三工”报道,同时各地的工人报又与当地的社会情况相结合,有各家报纸自己独特的特点。从全国到地方,工人报不仅以工会和企业的新闻为主要关注对象,更关注广大职工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焦点现象和问题。无论是从《工人日报》还是从地方工人报的版面安排来看,基本反映了这一点。
.........................
第三章我国工人报的媒介生态环境..............32
第一节政治环境:工人报服务的“三工”发生改变................32
第二节经济环境: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时有发生.............34
第四章我国工人报的生态发展策略............37
第一节工人报的内生态发展策略..............37
第二节工人报的外生态优化策略...............40

第四章我国工人报的生态发展策略

第一节工人报的内生态发展策略
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每个单独的生物体都会有调节自身稳定的系统,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在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中生存并更好的发展。而在媒介的内部系统中,各种成分是在食物链的作用下把信息发布者、新闻、符号、介质、读者和大环境联系起来的。按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如果把传播者、内容、受众等多个环节都能保持良性运行,这是工人报在能够在媒体界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是内部的稳定系统得以加强。
传播者主要就是指发起传播这一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工具或介质的帮助下,使得该信息可以在其他人身上产生影响的人。他们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担当的正是传播学中所称的“把关人”角色。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他们往往掌握着这些信息能否发布和传播的选择大权。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播者又注定会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以各种不同的手法和方式融入到新闻信息中去,并传达给广大受众。
...........................

结语
1996年我国传媒业开始进入按市场逻辑发展的快轨道,报业集团开始纷纷成立,然而全国的25家工人报社目前还没有一家成立报业集团。在制度改革上明显落后,除了上海《劳动报》市场运作比较好,大部分工人报还是依附于工会组织,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均显弱势。
工人报曾错失改革的时机,如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社会的发展,工人报该何去何从?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如何从管理体制上创新到新闻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以适应和满足目标受众新的信息需求?如何探寻工人报发展出路,有效地利用工人报服务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是现今工人报的当务之急。
2013年,作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合并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举打破过去媒体业务分割管理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大文化”的统一管理体制。业内人士也曾提出要打破区域隔离,使全国的工人报能够团结一起,在《工人日报》的带领下,创建工人报自己的报业集团,共同抵御风险。然而,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难题,特别是如果想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全国各个工人报的集团化更是难上加难。
笔者看来,媒介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传媒时代的最大特征,然而由于制度制约、资金缺乏、技术瓶颈和人才匮乏等多种因素掣肘,我国工人报的转型可以说举步维艰。就目前来说,工人报要始终明确“我是谁”,坚守“三工”的优势阵地;明确“为了谁”,给受众提供优质的内容;借鉴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能走出“生死”困局,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