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双语的概念和分类
双语主要指一个人可以同时掌握并使用同一社会中存在的两种语言变体的情况。与双语概念相对应,熟练掌握双语的个体称为双语者。比如,中文和英语算双语,能同时使用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的个体被称为双语者。随着时发表展和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增强,仅仅掌握一种语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因此,对于双语者语言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多种语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双语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根据不同内容和线索,可以将双语者分为不同种类。首先,根据双语者获得两种语言的方式,可将双语者分为紧凑型双语者、并列型双语者和从属型双语者。其中,紧凑型双语者指在六岁以前同时获得两种语言的个体,通常他们出生于双语家庭;并列型双语者指在青春期以前获得两种语言的个体,例如那些在青春期前随家庭迁居海外的儿童;而从属型双语者指那些有一种语言为母语,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优先性,并且熟练程度大于另一种语言(二语)的个体。此外,根据两种语言获得的相对时间,可将双语者分为早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其中,前者主要指在婴幼儿时期就已获得两种语言,而后者主要指第二语言的获得大大晚于母语的个体。最后,根据双语者两种语言的相对熟练程度,可将双语者分为平衡双语者和优势双语者,其中,平衡双语者两种语言具有基本同等的熟练程度,而优势双语者中一种语言的熟练程度要好于另一语言[1]。近些年,伴随着现代认知成像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者借助这些技术从神经生理层面考察双语者语言加工相关机制[2]。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以往此类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双语者的两种语言是属于同一个系统还是不同系统,即两种语言信息是在相同还是相对分离的脑区进行加工和表征;其次,双语者日常交流过程中,当涉及到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时,其内部机制和原理是怎样的[3]。因此,我们首先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对以往相关理论和研究分别进行梳理和总结。
...........
2.双语语言表征研究现状
一般说来,语言系统从下到上可依次分为词汇、短语、句子和篇章 4 个层级。与语言的层级性相对应,对双语者语言表征机制的研究同样可以从这 4 个层级分别进行考察。然而,由于词汇是语言加工中最基础的语言单元,对词汇层级进行专门研究是探讨双语者更复杂语言结构表征机制的基础,并且以往研究也更多是考察双语者两种语言间词汇加工相关的大脑网络[4],因此,本论文主要关注双语者词汇层级语言信息表征的神经机制。一般认为语言信息的表征可以分为词汇和概念两个水平。其中,词汇水平主要指单词的字形和发音,而概念水平主要指单词具体的语义信息,即语言的概念意义。比如,对于中英双语者来说,“苹果”概念层面主要指一种可食用的蔷薇科水果,而在词汇层面,“苹果”在中文和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汇表征分别为“苹果”和“apple”。词汇通达是理解语言时必不可少的一个认知加工过程。如何将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联系起来,也就是二语词汇如何通达概念意义,是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研究者已提出多种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了多种影响第二语言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联系的因素,例如,第二语言的熟练水平、二语的词汇类型等。
...........
第二章熟练普-粤、粤-普双方言者语言表征的 ERP 研究
1.前言
双语是指个体同时掌握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传统的双语研究通常关注两种不同系统的语言,例如英语和法语,汉语和英语[74][75][76][77]。但有研究者认为,双语除了包括两种语言外,还包括两种方言或一种语言和一种方言[78]。方言是指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域长期使用后出现的语言变体[79]。方言在全世界普通存在,例如在我国,就存在众多的方言,像粤语,闽南话,客家话,都是汉语的方言。通常,同一种语言的方言变体主要表现为不同的语音系统,而大致共享相同的文字系统。因此,鉴于方言的此种特性,那么双方言者在脑内是怎样组织他们的语言的呢?双方言者语言表征的研究源自传统双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双语语言表征。双语语言表征关注的是双语者的两种语言在人的大脑中存储和组织的方式,主要探究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词形或语音表征)和概念表征(语义表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80][81]。研究者提出了多个经典的理论模型给予解释。首先是 Potter 等人[6]年提出的词汇连接模型(word association model)和概念调节模型(conceptmediation model)。词汇连接模型认为 L1 和 L2 在词汇表征上存在联系。但只有L1 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存在联系,L2 的词汇表征必须通过 L1 的词汇,才能通达到概念。概念调节模型认为 L1 和 L2 的词汇表征分别与概念表征相联系,但他们之间并没有联系。Potter 等人认为这两种模型与双语者 L2 的熟练程度相关。后续研究者也进一步指出,非熟练双语者的双语表征为词汇连接模型,而熟练双语者的双语表征为概念调节模型[82][83][84]。而 Kroll 和 Stewart[85][86]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修正分级模型(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来解释双语记忆表征。这一模型同样认为,L2 的熟练度影响双语记忆表征,L1 的词汇表征和 L2 的词汇表征存在联系,但 L1 的词汇表征到 L2 的词汇表征之间的联系强于 L2 的词汇表征到 L1 的词汇表征之间的联系。此外,L1 的词汇表征和 L2 的词汇表征都分别与概念表征存在联系,但L1的词汇表征与概念表征之间的联系强于L2的词汇表征与概念表征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的联系,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的联系强度存在不对称性。这一模型也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87][88][89]。
..........
2.研究方法
在校大学生 30 名。其中 15 名来自中国大陆,并在香港或澳门学习(普-粤双方言者:L1:普通话,L2:粤语),年龄范围 22-25 岁(SD=1.2),平均年龄 23.1岁,男 6 女 9 。另外 15 名来自香港或澳门,并在中国大陆学习(粤-普双方言者:L1:粤语,L2:普通话),年龄范围 21-23 岁,平均年龄 21.8 岁,男 7 女 8。所有被试在实验前完成自编双言调查问卷,两组被试在普通话及粤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度(1-7 点评定)均≥5,具体自评结果如表 2.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s>0.05)。但两组被试在普通话及粤语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显著的不同,对于普-粤双方言者,粤语使用频率显著大于普通话(普通话:3.33,粤语:5.93, t=-9.342,p<0.05);对于粤-普双方言者,普通话使用频率显著大于粤语(普通话:6.20,粤语:3.27,t=-11.641,p< 0.05)。所有被试身体健康,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的疾病,均为右利手。整个实验获得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被试在实验前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在实验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
第三章熟练普-粤及粤-普双方言者语言转换的 ERP 研究.............34
1.前言 ........... 34
2.方法 ........... 36
2.1 实验设计 .......... 36
2.2 被试......... 36
2.3 实验材料和程序....... 37
2.4 脑电数据记录与分析 ........ 38
3.结果 ........... 38
3.1 行为结果 .......... 38
3.2 ERP 结果 .......... 39
4.讨论 ........... 41
5.结论 ........... 44
第三章 熟练普-粤及粤-普双方言者语言转换的 ERP 研究
1.前言
双语者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具体语境、交谈对象等外部环境从其所掌握的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即发生语言转换现象[110]。关于语言转换,以往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非目标语言是否会激活并影响目标语言的产出过程。现有研究表明双语者使用目标语言时,非目标语言概念层面信息会得到激活,并且这种激活会进一步扩散到词汇层面。但关于激活的非目标语言是否会影响目标语言的产出过程,以往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结论,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理论进行解释[111]。其中,特定语言提取理论认为双语者语言产出转换过程中,目标语言和非目标语言的词汇系统都会激活,但在词汇选择并最终产出语言的过程中只会提取目标语言词汇,非目标语言词汇不在选择范围内,因而不会对目标语言词汇的提取和产出造成影响[112]。因此,该理论预期无论双语者 L2 的熟练程度如何,语言转换过程中L1 到 L2 和 L2 到 L1 两种方向转换之间应无相应指标的显著差异。不同于特定语言提取理论,非特定语言提取理论认为双语者语言转换过程中,非目标语言激活的词汇必然会对目标语言产生干扰,因而双语者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来抑制非目标语言的激活[113][114]。此外,该理论预期双语者对特定语言的抑制程度与该语言的熟练程度成正比,熟练水平越高的语言被抑制的程度越高,并且其重新激活越困难。因此,非熟练双语者的语言转换代价是非对称的,由于双语者对 L1的抑制需要更多认知努力参与,因而 L2 到 L1 方向进行转换时,L1 的重新激活会更加困难,因而其转换代价相比 L1 到 L2 方向的转换要更大[115][116]。
.........
总结
本论文利用 ERP 技术,对熟练普-粤与粤-普双方言者的正常人进行了脑机制探讨:在研究一中我们应用重复启动效应考察了熟练普-粤和粤-普双方言者的双方言语言表征问题。实验共包括普通话-普通话,普通话-粤语,粤语-粤语,粤语-普通话共 4 种重复启动条件。根据行为数据反应时及正确率及脑电数据 P200 的研究结果发现:熟练双方言者的两种方言语言表征存在非对称性,符合部分修正分级模型的假设;尽管熟练双方言者的两种语言都十分熟练,且 L2 的使用频率高于母语,但母语类型还是影响了两种方言的语言表征。在研究二中,我们应用延迟图片命名任务继续探讨了熟练普-粤和粤-普双方言者的语言转换问题。共构建了普通话-普通话,普通话-粤语,粤语-粤语,粤语-普通话4 种语言转换条件。根据行为数据反应时及正确率及脑电数据 P200 及 N400 的研究结果发现:熟练双方言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均存在转换代价效应,但转换相比非转换条件下图片命名需要更多认知资源参与;对于熟练双方言者,当目标语言为母语时被试需要更多认知努力提取先前被抑制的母语语言信息,支持非特定语言提取理论,且即使 L2 的使用频率高于母语,但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母语词汇语义信息的提取仍然具有一定优势。综合研究一与研究二的结论,我们认为:①对于熟练双方言者,两种方言语言表征存在不对称性,语言转换过程中转换相比非转换条件转换代价更大;②尽管熟练双方言者的两种语言都十分熟练,且 L2 的使用频率高于母语,但母语类型在两种方言的语言表征及语言转换上仍具有一定的优势。由此,我们进一步推断出,对于熟练的双方言失语症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母语进行康复训练。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