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院校旅游英语课间互动教育模式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60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引 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0 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这也是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召开,无不说明着中国的旅游业正以崭新的姿态、全方位、多层次及宽领域地向世界开放。以上海世博会为例,世博会历时 184 天,共有 24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实现了入园游客 7308 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 425 万人次。上海世博会境外参观者占世博参观者总数 5.8%,亚洲境外参观者占三分。这种盛况的出现也给旅游英语人才能否很好地完成接待与翻译工作提出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是检验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一把试金石。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强才,强才的获得需要一流的教育质量来保证,所以发展优质的、高效的和一流的旅游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笔者以旅游英语课的教学现状为剖析对象,针对目前旅游英语教学所存在的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师生交流呈现单向性、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构建一个适合旅游英语课程发展的最优教学模式。


(二)研究意义
本文试图从互动理论的内涵寻找高职旅游英语课教学模式的未来走向,从而构建适合我国高职旅游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现并正视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现今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在旅游英语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其他学科教学模式所共有的症结,也是旅游英语这门课的特殊问题体现。例如,教学的形式还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抄的“老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充当的只是观众的角色,没有起到互动的效果,学得英语也只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哑巴”英语;教学的互动存在也只是几个人与老师的互动,多流于形式的“老师问,学生答”,没有实质的效果。二是学习并落实最新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体现。
认真解读《纲要》对于旅游专业的课程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通过构建合理并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让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为旅游企业所应用,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开发。三是提高并发展学生综合实力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单位,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旅游企业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业务过硬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很快地适应并融入其中。实现学生和企业的适销对路的目的,这也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成功打造和体现。四是学习并构建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体系。通过学习国外的教学模式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符合本土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体系。这一点具有学术的研究价值,值得商榷。


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深,教育在国民心中位置的上升,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着手开展实践和科研的重大领域。学术界的专家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实施评价等相关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国内学者对互动教学更多的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南京师范大学主要针对师生角色、同辈群体、课堂教学中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华东师范大学主要针对班级纪律形成的个案研究。
笔者从知网上搜索有关互动教学模式的文章,共有 854 篇。得出结论如下:从研究对象上看,涵盖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其中研究基础教育互动教学占绝大比例,并进行自然实验应用分析。例如,吴继彬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概括了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以及互动教学在学前教育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等;魏华的《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论述了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以及在初中英语课程中应用的实效性分析等。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社会互动”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著的《社会学》(1908)一书中。齐美尔认为,人的社会性、人们的社会行为正是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在齐美尔之后,社会互动的研究开始在社会学领域广泛展开。2.国内外对社会互动的不同理解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互动内涵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者强调互动的结果,将人与人以及人与群体之间的交互影响称之为社会互动。如英特(E.B.Reuter)和哈特(C.W.Hart)在其《社会学导论》一书中说:“社会因素交互影响,结果导致人性文化之产生,称社会互动。”如朱力在其《社会学原理》一书中说:“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有些学者强调互动的过程,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和沟通就是社会互动。如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eogt H.Mead)的符号互动论则持以上观点。
国内学者王思斌对社会互动是这样定义的:“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见、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也有些学者从互动的特征角度来定义,如郑杭生认为,“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孙本文认为,“社会互动就是由接近而发生的互相作用”。而笔者更倾向于李芹关于社会互动的定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通过接触、沟通等方式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说,社会互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缘起于社会互动。


第三章 应用互动教学模式适用性分析...................................... 25-30
一、 互动教学模式分析及特点...................................... 25-27
(一) 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25-26
(二) 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 26-27
二、 特殊性...................................... 27-28
(一)教学目标...................................... 27
(二) 培养目标...................................... 27
三、 应用互动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28-30
第四章 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30-37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30-31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31-34
(一) 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 ...................................... 31-32
(二) 组织互动的行为模式 ...................................... 32-33
(三) 主动参与互动教学过程 ...................................... 33
(四) 互动合作,交换意见...................................... 33
(五) 课堂互动教学的反馈...................................... 33-34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34-37
(一) 教学评价概述 ...................................... 34-35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内容...................................... 35-37
第五章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 37-44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37-40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 37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37-39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成因分析...................................... 39-40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40-41
(一) 主体性原则 ...................................... 40-41
(二) 平等性原则...................................... 41
(三) 开放性原则 ...................................... 41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41-44


结论


互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理念,强调互动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体成长和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互动教学模式着重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的沟通,改变原有失衡的师生授课关系,变为多维、多向的沟通关系。旅游英语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对旅游英语的掌握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本文将互动教学模式引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将互动理论和高职旅游英语课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结合,以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评述,力求探索出适合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新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旅游行业外语人员素质的提升,也为将来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而贡献力量。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复杂、严谨并且科学的过程,由于受到时间和课时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调查目前高职旅游院校关于旅游英语这门课的教学模式现状问题上,我只是选取几所学校进行调查,后期的实证研究方面还稍有欠缺和不足。同时,这也是留给我在未来的日子将要继续研究的学习任务。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