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系统视域下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65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这为山西本土文化建设路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既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生态系统的理论维度,也深化了对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探讨。对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山西文化建设发展与其文化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矛盾,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以前的文化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生态环境,需要改革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2)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对文化保护利用不充分,导致文化发展水平低,民众对本土文化不自信,认同感较低,缺乏深入的思考研究。(3)在文化生态系统视角下,对山西本土文化建设提出了不同方面的对策。对山西文化发展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做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山西作为全国的一个文化大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十二五”时期山西省文化蓬勃发展,付出了很大精力,但取得的成效却很少,与时代发展要求差距还有很大,与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差距大。“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深入文化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发展变化,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推动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完善相关的体制与机制的改变,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满足人民增加的文化精神追求。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建设,不仅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足,而且要让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要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实现文化强省的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化综改试验区建设等行动,目的是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省内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山西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了更好地分析把握山西文化资源的特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的。在文化相关产业发展中大力推动“文化+”与“互联网+”在社会引起文化创造的氛围。在现代社会发展新时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还有很多,要准确把握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准确把握民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快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建设文化强省。
1.1.2 研究意义
研究的理论意义:山西省目前处于经济转型跨越的重要时期,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过程的决胜时期,不断丰富山西人民的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省委省政府在“十三五”时期对山西文化强省建设做了进一步的规划,但是对文化建设相关的理论框架还未形成,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也不成熟。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结合文化生态系统的视角对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的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探索适合山西省文化建设的绿色健康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山西的实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分别对文化生态系统和文化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梳理。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的生物学家 E.H.海克尔提出了“生态学”,并将它定义为是一种科学研究,关于研究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社会发展到了 20 世纪,逐渐显现出一些重大的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使得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有意识地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慢慢的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在对近代工业文明发展反思的基础上,考虑人与自然的相处关系。1955 年,美国文化人类学研究者,朱利安?海恩斯?斯图尔德出版了《文化变迁的理论》,书中对“文化生态学”做出了明确的解释,标志着文化生态学诞生。他认为文化变迁就是文化对环境的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其特有的发展线索。“他不寻求所谓学科的构建而在于重视文化变迁的研究,也不探寻适应所有文化和环境的普遍规律而是在于发现不同的地区之间特殊文化与环境适应产生的结构与特点。”①在他的影响下,《尼日利亚的山地居民》、《北方平原居民》等文化生态学著作相继诞生,这些著作主要研究环境对于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群落发展的影响。在这些早期研究者中,大部分都是美国的人类学家,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人类聚落,尤其是印第安等原始村落的文化生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也被称为生态人类学。他们主要考察的是人对环境的适应,没有把观察重点放在对当今发生的生态环境变化上,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能动作用。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文化生态学的影响不断扩大。它的一些理论缺陷和实践局限暴露出来,这也推动了它从单一的强调环境决定作用逐渐多元化发展方向。拉帕波特等人将系统论用于人类学研究。埃里克·兰帕德将关注重点从文化与自然的关系转移到人与社会、人与人、自然与社会的研究,用生态学理论来分析社会文化,形成了一种系统的城市发展理论。以卡尔·奥特温·苏尔为代表的伯克利学派反对环境决定论,在生态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中研究文化。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强调人地关系论。到了 80 年代约翰·贝理更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心理研究,提出了“生态文化框架”的概念。
...........................

2 文化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析

2.1 文化生态系统的内涵
在生物学中,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完整复杂的体系,它有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条件,由具有生命特征的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来构成。在国内的研究体系中,文化生态指的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可以借用生态学中的研究方法,把文化看作生物学科中的生命体一样来研究它的生态特征,形成的文化体系近似看作存在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体系。通俗来讲,就是将文化投放到特定时空的整个环境中去观察它的产生、发展、变异等演化过程,也就是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并创造出某种特征的文化,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而发展前行的,从而推动着整个人类的全面发展。

............................

2.2 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文化生态系统有很多的特征,我们此小节只对它的基本的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将主要从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动态平衡性分析,因为其他的特征都是在这些基本特征基础上产生的。
2.2.1 整体性
文化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独立存在的。通过文化积累与突变产生彼此有差别的文化群落,文化圈,文化链,这些部分构成了文化整体。系统内各组成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文化生态系统的演化。整体性是文化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客观性质。研究文化生态系统必须从整体性出发,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文化生态系统。

研究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我们要从一定的高度去把握研究的对象,把各部分的构成要素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把这两部分内容也就是整体与部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这些相互关系中揭示出整体的运动规律,处于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把所有的要素进行简单的叠加积累就组成了整体,它不是简单的运算求和,而是由各个要素相互组合,并且彼此影响连接而成的。对象的整体性是受各部分要素相互影响决定的,在系统中处于主导,各要素也会受整体的制约,处于支配的地位。对于每个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不仅有内在结构,也包括外在条件。“要素是文化结构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性质上相匹配且相互联系的要素,也就无法形成一定的文化结构。反过来,

离开了一定的文化结构,作为整体的文化系统也就不复存在,各个构成系统的要素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②因此,认识文化生态系统的前提是要了解系统整体性特征。
.............................


3. 山西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14
3.1 鼓舞山河、砥砺奋进的山西人............................14
3.2 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15
4. 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25
4.1 山西本土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25
4.1.1 本土优秀文化得到大力传承与发展......................................26
4.1.2 文化产业整体的实力得到很大提升....................................27
5. 新时代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37
5.1 发挥政府主导地位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37
5.2 推进专家智库建设 深化本土文化基因解码..................................38
5.3 坚定公民文化自信 提高对本土文化认同感................................39

5 新时代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5.1 发挥政府主导地位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山西文化资源丰富,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全省上下对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认识不断提升,社会各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但从整体上来看全省普遍存在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等问题,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做出的规划相对滞后,管理也不到位,对于一些文化遗址遗迹缺乏整体性的保护。文化资源就如同历史文物一样,因为有了历史岁月的积淀所以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一旦破坏了就很难恢复。因此,文化资源的保护就成为了我们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保护山西文化资源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但政府要起到带头主导作用,建立一套相应的保护管理灵活机制,各地区积极配合深入落实宣传教育工作,青少年作为文化建设的接班人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政府要起好带头作用,引导各级政府落实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要加强对整体文化资源的保护,也要重视那些即将濒临灭绝的文化资源。

对于自然遗产、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的保护利用,除了政府的整体规划保护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将保护措施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当中。地方政府对于当地的文化资源要进行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合理地规划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通过建立文化博物馆、纪念馆等展现山西文化历史内涵,发掘利用好这些资源,打造知名的地方文化名片,从而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进山西文化资源保护的数字化进程,对于一些现存的古建筑和彩塑壁画等,要加大保护力度,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被破坏,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实体文化场馆等文物数据扫描进入电脑,进行碎片化的整理,将这些数据虚拟化,建设文物资源数据库。将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这样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就有了更先进的技术保障。
............................

6.结语
山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文化大省,但文化的知名度却不高,在市场中也缺乏竞争力。由于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往的经济主要靠煤炭产业支撑,随着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山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济效益在全国排名倒数。在全国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山西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关键。2002 年初,山西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强省。在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重点扶持全省文化事业的发展,山西的文化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党的十九大为建设文化强省确立了方向,新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新的部署。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文化深刻内涵,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走山西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本文从文化生态系统相关理论角度进行研究,把山西省看作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这为山西本土文化建设路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既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生态系统的理论维度,也深化了对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探讨。对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山西文化建设发展与其文化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矛盾,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以前的文化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生态环境,需要改革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
(2)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对文化保护利用不充分,导致文化发展水平低,民众对本土文化不自信,认同感较低,缺乏深入的思考研究。
(3)在文化生态系统视角下,对山西本土文化建设提出了不同方面的对策。对山西文化发展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做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建设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更全面的发展。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没有从宏观角度加深对本土文化建设最终目标的研究,人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者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在“人化”的同时又在“化人”,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公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民众的人文素养,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加深对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