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探讨:创新传导与绩效产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26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丰富了跨国并购的研究文献。理论研究从跨国并购对“溢出的捕获”、跨国并购与开放式创新的关联两个方面论述了跨国并购践行开放式创新理念。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现实背景
回顾人类经济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工业文明时代,随着企业这种社会经济组织的兴起,社会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之后,科学技术的运用在经济生活中创造出巨额的价值增量,使得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开始超过工业经济,为人类财富的集聚做出了重要贡献。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更新,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在加速缩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呈现白热化。不断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生产流程及制造工艺的技术含量,进而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成为公司存续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在经济增长和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跨国并购有助于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开展生产经营,实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作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一种重要补充,跨国并购能够获取到目标企业的创新资源和能力,增强并购公司的知识基础。在过去数十年间,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回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始于19世纪末期的并购活动出现过六次较为明显的浪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生是这几波并购浪潮的驱动因素。并购活动的覆盖范围包含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企业的投资理念更青睐于参与能够实现价值捕获和价值再造的活动,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跨国并购活动的推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研发活动侧重点开始逐步从内部研发转向外部研发。其中,跨国并购就是实现外部研发的一种重要形式。据Thomson Reuters的数据,2016年全球并购交易规模高达3.6万亿美元,其中,高科技产业的交易规模为4834亿美元,占比为13. 4%,居各行业第二位;全球并购交易次数达46765次,其中,高技术产业的交易次数达6845次,占比为14. 6%,居各行业之首1。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为企业通过外部创新实现技术追赶提供理论支撑。中国企业技术追赶的现实状况表明,部分高技术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厚度的核心能力,并接近创新的前沿领域,但缺乏核心技术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那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企业在夯实内部研发能力的同时,为实现核心能力的扩展而采用跨国并购这种外部创新形式,以此作为对内部创新活动的重要补充。当前研究缺乏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作为指导,大多数研究都是从股票市场表现、并购动因、并购财务绩效、并购创新绩效等方面分别来展开,无法对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且先前的并购绩效研究大都忽略了一个前置条件,即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开展是否由当前具备的技术基础创新能力所驱动,论证企业跨国并购的创新动因是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研究的基石。本研究将会为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这种外部创新形式来实现技术追赶提供理论支撑,使我国企业在理论框架指导下制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理性决策,更好地接近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实现技术赶超。
(2)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为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构建一条有效性路径。当今世界正处在第七次并购浪潮之中,我国企业顺应这一客观趋势,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地开展并购活动。但企业当前开展跨国并购活动的成功率仍有待提升,需要在理论框架指导下制定有战略、有规划、有步骤的管理决策,这样才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并获取到期望的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本研究从跨国并购践行开放式创新入手,深入分析了跨国并购与企业创新能力的交互影响,理清企业创新能力在跨国并购不同阶段的传导与跨国并购绩效产出的实现机理,构建出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理论模型和评估框架。尽管跨国并购的成功与否由内外多重因素共同决定,但卓越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能力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企业走向成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对于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的论证将对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参考,使得企业不仅熟知这条路径的内涵,而且能够沿着这条路径走向跨国并购的成功。
...............................
2.文献综述
2.1 企业并购及其发展历程
2.1.1 并购概念的界定
每个企业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并通过向股东分配高额的股息来增加股东财富。企业组织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工具来最大化其利润,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得以生存。每个组织都必须自发地对市场环境做出响应。例如,进入新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增加产品组合等。企业需要财务资源以支持其尽快实现预定目标,从而在市场中确立竞争优势。但这会给那些缺乏资金或无法安排资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的公司和组织带来许多问题。规模较小或利润较少的企业组织别无选择,只能退出市场或者与运转良好的并购公司兼并或被其收购。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交易的达成为那些利润微薄的企业组织继续在市场中立足和生存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并购(Mergers & Acquisitions)也是一项全球性业务战略,使得公司能够进入世界范围内新增的潜在市场或业务领域。


博士论文怎么写

兼并和收购不是相同的术语,但通常可以互换使用。收购是指一个组织购买了另一个组织的一部分或全部。兼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进行合并,最终只存在一个公司法人实体(Horne and John,2004)。根据Georgios(2011)对于兼并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单独的公司实体;而在收购中,财务状况良好的大公司倾向于购买那些小公司。Khan(2011)对于兼并的定义则认为,两个或多个公司合并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或多个新的公司实体。Malik et al.(2014)将兼并和收购定义为涉及收购、公司重组或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的一系列活动。综上,本研究认为,并购是同时具备兼并和收购特征的市场化交易行为。并购交易的结果可以是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通过整合以后形成一个新的单一公司实体,也可以是并购公司仅购买了目标公司的部分股权,目标公司的实体地位得以继续保留。
..................................
2.2 并购激励因素研究
2.2.1 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
(1)效率增进理论
公司效率可以区分为技术效率和协同效率。技术效率与合并后企业实体的制造潜力发生的修正有关,协同效率则来自于并购双方的紧密融合(Farrell and Shapiro,2000)。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的生产率差异可能导致并购后公司实体的生产率提升。因此,获得效率提升是公司发起并购的驱动因素。并购有助于合并后的实体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并购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Wu et al.,2016)。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由于其持续参与并购活动和过去几十年行业经验的积累,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Kim and Davis,2019)。
效率提升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并购交易的协同效应(Geiger and Schiereck,2014)。合并企业受益于集中库存管理,协同效应来自于库存和供应链的协调(Çömez-Dolgan and Tanyeri,2015)。财务协同效应是公司合并的另一种动因,这可以实现税收方面的节省(Manzon et al.,1994)。成本降低通常是协同增效的一个来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取得是通过消除重复设施或替代品,增加与经销商或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来实现的。与此同时,营业收入增加是另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协同效应原因。当合并后的实体获得比两个独立公司更高的销售水平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Krishnakumar and Sethi,2012)。此外,由于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不同,“公司治理转移”可以成为一种额外的协同效应来源。在并购过程中,协同效应会在不同公司实体间进行分配,对于跨国并购而言,其动因在于并购双方间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同(Bris and Cabolis,2008)。
(2)市场势力假说
在早期研究中,一些有限的证据支持将市场势力作为并购动因。市场势力作为并购收益来源的研究仍然没有达成一致,学术界中那些支持市场势力的经验证据仅限于对特定行业的研究。
早期的金融和经济研究文献表明,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力量来提高股权价值。合并同行业中的其它公司可以降低行业中的竞争程度,企业以此提高向客户收取的产品价格,降低向供应商支付的原材料价格。这一潜在的并购收益来源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并导致对并购活动的监管加强。
增强企业的市场势力可以被认为是从顾客那里获取更多价值的尝试。相关文献首先探讨了在一个行业中拥有较少数量的在位企业是否会增强公司层面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权,并研究竞争对手的股价对横向兼并的反应。一些关于并购带来竞争效应的研究依赖于特定行业中的收购者的产品价格变动,并以此来推断市场势力假说的存在(Kim and Singal,1993;Sapienza,2002)。
...............................
3.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理论基础 .......................... 58
3.1 理论分析 .............................. 58
3.1.1 跨国并购践行开放式创新理念 ......................... 58
3.1.2 跨国并购与企业创新能力的交互影响 ......................... 61
4.研究一:企业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对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 86
4.1 研究模型 ................................. 86
4.2 研究假设构建 ............................... 87
4.3 数据、变量和研究设计 ................................ 90
5.研究二: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与吸收整合能力的调节交互效应分析 ...... 108
5.1 研究模型 ............................... 109
5.2 研究假设构建 ............................ 110
5.3 数据、变量和研究设计 ................... 116
6.研究三: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检验
6.1 研究模型
本研究的模型如图6.1所示。跨国并购的开展会对并购公司的财务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影响来自跨国并购对并购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间接影响主要来自并购公司创新绩效对跨国并购与长期财务绩效之间关系所起的中介作用。
跨国并购具备一般的并购特征,会对并购公司的短期和长期财务绩效产生影响。从短期来看,跨国并购发生后的整合涉及到人员、任务和组织结构等方方面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且整合的实施会造成公司运营成本的增加。此外,从概念创新到产品实现再到推向市场并实现产业化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企业的投入不会带来显著的短期收益。因此,跨国并购的开展对并购公司的短期财务绩效影响不显著甚至会产生负向影响。从长期来看,跨国并购有助于并购公司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降低交易成本、在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间实现人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对并购公司的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跨国并购的开展使得并购公司从目标公司获取到创新资源和能力,充实了并购公司的知识库,这会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激发更多的创新产出,对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购公司的创新产出会经历从概念到产品,再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创新绩效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增加市场势力,对并购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会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创新绩效对跨国并购与长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中介作用。由于并购公司的吸收整合能力对跨国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创新绩效可能也是跨国并购和吸收整合能力对长期财务绩效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
..............................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研究假设验证情况
本文的实证检验包括:企业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对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与吸收整合能力的调节交互效应分析、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检验。各研究假设验证情况如表7.1所示,除假设H5b以外均被接受。假设H5b被拒绝说明尽管中国制造企业开展跨国并购以后产生的创新绩效对跨国并购与长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中介作用,但这种中介作用并不能够将并购公司的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传导为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


博士论文参考

7.1.2 企业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对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
企业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对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研究选取2012-2019年沪深两市288家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划分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和对西方发达国家并购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企业拥有的技术基础创新能力会显著增加其开展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技术基础创新能力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企业对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并购的可能性,而技术基础创新能力不会增加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并购的可能性。此外,本文也证实中国制造企业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并购要遵循商业周期的特性,而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并购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并不密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