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研究,本文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实需要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大学、产业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也越来越频繁。高校是突破性创新产生的摇篮,是原创性理论和前沿知识创造的温床(Markuerkiaga等,2014;Davey等,2016)。学术创业是将高校的知识向外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使高校的前沿研究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应用到创业实践中,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Mian等,2016;Miller等,2016;易高峰,2017)。学术创业被认为是孵化前沿知识,给经济添加新鲜血液,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和一般的创业主体相比,高校教师拥有更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更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在从事创业活动、促进经济高效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Ambos等,2008;杨希和李欢,2021)。
从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至今,中央国务院、各地区和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高校老师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学术创业活动中。2016年,国务院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指出,要鼓励高校的学者以及研发机构的科研人员积极转化科研成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要尽快建立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针对不同的潜在创业主体,特别是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制定促进其从事创业活动的鼓励措施。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对学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对学术创业意愿形成机理的研究也不够深刻。本文基于多重视角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总体来说,理论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选取25位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材料,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研究,试图全面地识别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在驱动两大方面,前者可进一步分为拉动、推动和锚定因素,后者可进一步分为理性和感性因素。拉动因素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结果预期,推动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和职业生涯高原,锚定因素包括工作惯性。理性因素包括学术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感性因素包括创业灵感和创业激情。本文丰富了学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第二,在学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推-拉-锚定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认知-情感加工系统理论,从“外部条件”、“内在驱动”等多重视角出发,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地剖析,构建学术创业意愿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明确学术创业意愿的形成机理,了解不同影响因素在学术创业意愿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本文不仅深化了学术创业意愿形成机理的理论解释,也对学术创业意愿领域的现有研究做了有益补充。
博士论文怎么写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
2.1 理论基础
2.1.1 推-拉-锚定理论
(一)推-拉-锚定理论的提出
推-拉-锚定理论(Push-Pull-Mooring Model,简称PPM)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Ravenstein(1885)对人口转移的研究,他从人口学的角度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原因,认为人口迁移的主要诱因是经济,而恶劣气候条等因素也是促使人们迁徙的主要原因。此外,对财富的追求更是人们迁徙和移民的重要因素。
Bogue(1959)在Ravenstein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转移。他认为,人口转移会主要受到两种作用力的影响,一种是迁出地的推力作用,另一种是迁入地的拉力作用。前者主要由迁出地的消极因素构成,后者主要由迁入地的积极因素产生。人口迁移是这两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迁出地的推力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增加和收入较低等。迁入地的拉力因素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基础设施好和交通便利等。
Bogue提出推拉理论后,Lee(1966)在《移民人口学之理论》一文中基于推拉理论,提出了人口迁移的完整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迁出地的影响因素、迁入地的影响因素、迁移过程的障碍和个体特征。Lee的人口迁移分析框架,细致地解释了人口迁移过程中所受到的推力和拉动,并分析了不同特征的人群对各种推力和拉力的不同反应。
Longino(1992)提出推拉理论具有一定的缺陷,即忽略了影响迁徙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锚定因素,该因素异于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并对迁徙决策和迁徙行为起阻碍作用。比如,个体虽然受到强烈的推动因素与拉动因素的影响,但其仍然可能决定不进行迁徙,因为锚定因素的存在会阻碍这一过程。Moon(1995)进一步将锚定因素与推拉理论相结合,提出兼顾推动因素、拉动因素和锚定因素的推-拉-锚定理论。
..................................
2.2 文献综述
2.2.1 学术创业的概念
(一)创业的概念
现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创业的概念进行了定义。Gartner(1985)认为,创业是一种新组织从无到有的过程,是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预判,将自身能获得的创立新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创立新企业或新组织的目的。Shane和Venkataraman(2000)则从机会识别视角,将创业定义为一种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的过程。熊彼特认为,创业是企业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及市场的不均衡,激发企业间的竞争,最终推动经济发展。他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凝练为五大方面:获取成功的欲望、创新的精神、高度的事业导向、勇于冒险并承担风险、对创业机会的敏锐洞察力。
国内学者也在创业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阐释了创业的内涵。朱仁宏(2004)通过对创业的前沿研究进行梳理,凝练了创业的关键要素,从创业者心理特质、洞察新兴创业机会能力、创办新企业和创建新组织能力视角对创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王秀峰(2016)强调了创业的三大要点,明确了价值创造在创业概念中的重要性,并将创业定义为“不局限于资源的约束,积极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张秀娥和张坤(2018)认为,创业是创业者萌生创意,识别商业机会,获取创业资源,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
综上所述,本文将创业定义为依托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创造性地开拓新事业并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创业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创业活动会创办新组织或新企业,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并向社会提供相当数目的就业岗位;第二,创业活动通过将新的产品推向市场,或将新的技术或理念应用到市场中,可以推进经济发展。
...........................
第3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学术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识别 ............................... 34
3.1 研究方法..................................... 34
3.1.1 扎根理论的内涵与适用性分析.............................. 34
3.1.2 扎根理论的研究流程.................................. 35
第4章 外部条件视角下学术创业意愿形成机理研究 ................................... 52
4.1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52
4.1.1 拉动因素与学术创业意愿............................... 52
4.1.2 推动因素与学术创业意愿........................... 54
第5章 内在驱动视角下学术创业意愿形成机理研究 ............................ 88
5.1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88
5.1.1 理性因素与学术创业意愿........................... 88
5.1.2 感性因素与学术创业意愿.......................... 91
第6章 基于fsQCA的学术创业意愿形成组态效应分析
6.1 组态模型
6.1.1 拉动因素与学术创业意愿
创业机会识别是指高校教师创造性地产生商业想法并筛选出合适的创业机会(Aparicio等,2016)。高校作为一个传统的非商业化环境,高校教师们对创立和发展企业的信息和资源接触较少,识别到合适的创业机会对学术创业意愿的萌生极为重要(Siegel等,2007)。作为创业的第一步,创业机会识别可以为高校教师从事创业活动提供创业的具体方向,有助于降低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的难度,进而提升其从事学术创业活动的意愿(Gambardella等,2015;Cervelló-Royo等,2020)。因此,本文将创业机会识别纳入学术创业意愿形成的组态模型构建。
博士论文参考
创业结果预期是指高校教师对于未来从事创业活动可能获得的经济、声誉以及精神方面回报的可能性判断(Miranda等,2017;Fernández-Pérez等,2014)。高校教师是否萌生从事创业活动的想法,与其如何分析和评价创业可能带来的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Hahn,2020)。一般而言,如果高校教师预期到未来可以通过从事学术创业活动获得高价值回报,那么其就很有可能产生强烈的从事学术创业活动的意愿(Goethner等,2012;Hayter,2011;Hahn,2020)。相反,如果高校教师判断从事学术创业活动所带来的回报较少,甚至具有一定的损失风险,便会挫伤其从事学术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使高校教师维持较低水平的学术创业意愿(Sampedro等,2014)。Bristow等(2018)的研究对创业结果预期和创业意愿间的紧密联系也予以了确认。因此,本文将创业结果预期纳入学术创业意愿形成的组态模型构建。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总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部条件和内在驱动两个方面,外部条件可进一步分为拉动、推动和锚定因素,内在驱动可进一步分为理性和感性因素。拉动因素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结果预期,推动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和职业生涯高原,锚定因素包括工作惯性,理性因素包括学术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感性因素包括创业灵感和创业激情。
第二,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结果预期两个拉动因素对学术创业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推动因素方面,职业生涯高原对学术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压力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将拉动和推动因素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进行对比发现,拉动因素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更强。由此表明,高校教师更多情况下是受到创业相关积极因素的拉动而萌生从事学术创业活动的意愿。此外,锚定因素方面,工作惯性对学术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第三,拉动和推动因素对学术创业意愿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具体而言,工作压力与创业结果预期在学术创业意愿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工作压力与创业机会识别在学术创业意愿形成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不显著。职业生涯高原与创业机会识别在学术创业意愿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职业生涯高原与创业结果预期的在学术创业意愿形成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不显著。此外,锚定因素对拉动和推动因素影响学术创业意愿的协同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工作惯性对创业机会识别与工作压力和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学术创业意愿的协同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工作惯性对创业结果预期与工作压力和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学术创业意愿的协同效应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