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信贷业务由于其收益较高的优势被股份制商业银行视为重要拓展业务,渠道推广规模越大,意味着银行的收益水平越高,因而信贷业务也成为各大银行业务板块的重中之重。 在金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各大银行都争相发展信贷业务,以期以高水平的盈利来站稳市场脚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信贷业务管理也将是各大商业银行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但与此同时,信贷业务的高盈利也伴随着高风险,从云南省近年来涉及金融的案件统计情况来看,2019 年申请执行案件数和金额呈增长趋势。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执行案件 24077 件,较 2018年申请执行 13653 件同比增长 76.35%,申请金额 748.84 亿元,较 2018 年申请金额 443.58 亿元同比增长了 68.82%。从上述数据中得知,信贷业务的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针对信贷业务的高风险特点开展内部控制。但与信贷业务扩大不断扩大的规模不匹配的是,银行的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漏洞与滞后,这也导致了信贷风险问题频发,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问题,同时也导致信贷行业整体进入难以前进发展的瓶颈。
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对就业岗位和社会的稳定有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2020 年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各级金融机构都重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要求各大银行加强对于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资金,在这一政策号召下,各大银行开展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是必然的趋势。但不能忽视的是,民营企业相较于国营企业有着更多的信贷风险,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而言,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与资产结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在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时候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而且很多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即是管理者,经营方式较为主观,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这就导致民营企业本身便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而言,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的地位相对偏低,很多民营企业会选择美化报表、伪造财务信息等方式获得信贷支持,且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数据无从查询,这就给信贷业务带来了较高的道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风险。现阶段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民营企业这一广阔的信贷业务市场,在办理信贷业务的时候会降低准入要求,加之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以及道德风险,使民营企业的信贷业务风险可能性进一步地加大。由此可见,信贷业务的数量和质量都必须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想要控制信贷业务的风险,在内部控制机制方面可加大力度进行监管。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国外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已经打造出成熟的运营机制,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可参考国外商业银行的相关政策,如巴塞尔委员会 1980 年提出的《银行表外风险管理》,首次表明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包含风险控制、审计等,1988 年的《巴塞尔协议》详细阐述了资本充足率应成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首要对象。此后也有大量学者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Andrew Ellul 等认为,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便是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与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①。Sekar 以印度银行为例,通过实际案例对内部工作和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银行的信贷业务不良率是和内部控制水平相对立的,内控管理的好不良率也会相应下降②。Scott H(2014)以兴业银行欺诈案件为例,认为该欺诈案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管理较为松懈,管理层对于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到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银行内部职能不清晰,人员岗位不独立,内部控制的整体环境较差③。Bjorkman M 等研究指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决定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高低,当内部控制有效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离不开经营目标的具体指引,降低信贷风险的有效实施途径之一便是合理采用内部控制体系对信贷业务进行控制,为保证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顺利开展,必须强化其信贷流程中的内部控制管理④。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落后于国外,关于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滞后,可追溯至本世纪初,2002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较为清晰全面的概述了内部控制的含义,用于指导银行经营目标的过程及管理机制的制定等,需要全体上下所有银行人员一起参与。此后我国学者从国情出发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罗晓萌在风险导向视角下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研究,指出银行可以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来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⑤。赵祥鹤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缺失导致风险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作者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为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基础⑥。底圣鸿认为,信贷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便是银行内部控制不完善,缺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视与提升。并提出科学规划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信贷业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形成联动机制,既要保证信贷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还要通过降低信贷风险来拉高整个银行的风控水平⑦。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商业银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念
商业银行运营至今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也由此而来,内部控制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统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制度与执行方案,规范各业务流程,使其达到系统化标准,使商业银行各经营业务能够有序运行,确保商业银行的平稳经营。20 世纪 90 年代,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经过了一段时间验证之后开始走向成熟,1992 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发起人委员会(简称 COSO)起草并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 年正式形成《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一文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础性文件。该文件列举出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2014 年我国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通知》,明确其概念的同时指出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并将涵盖的主体界定为银行全体成员,对银行的业务以及管理工作等进行完善的内部控制,需要经过系统的内控制度、流程及标准方法来实施落地,并成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来进行监督与管理。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
各国出台的有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文件众多,因经济环境与政治体系差异,各国商业银行内控目标不一而足,这些目标的特性在于任何目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交叉与相互作用的关系,需要着眼于整体目标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与体系,以内部控制来保障各项目标的整体达成。以下将影响力较大的《整体框架》以及其他内控文件与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表述进行分析,如表 2-1。
工商管理论文参考
第二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概述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意义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控质量成正向影响关系,与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水平成负相关关系,当前两者越高时,风险越低,其中内控的有效性便是关键,通过内控有效性可以比对银行内部控制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差距。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措施、流程等统一的情况下,通常就能判断内控有效性。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及建立相关制度等基础环境,来提高内控效率,保证内控高效运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价值体现需要进行评价,也要评估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如果评价结果显示制度不完整或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那么则表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运行有一定的实效之处,无法达到全面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需要进行优化与完善。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按照一般理论是从内控五要素出发,对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类,从定性分析的角度而言,主要会用到抽样测试法;从定量评价的角度而言,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等。本次研究中选择的定性分析法为抽样测试法,定量分析法为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两种分行的结合来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分析。
工商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16
第一节 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16
一、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简介........................................ 16
二、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经营情况.................................... 16
第四章 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37
第一节 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37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37
二、风险评估程序不完善....................... 38
第五章 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44
第一节 内部控制环境方面.....................................44
一、提升全行内控合规意识.......................................... 44
二、推进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团队专业建设...................... 44
第五章 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第一节 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一、提升全行内控合规意识
培育员工法治思维,塑造依法合规经营文化,要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门对银行管理工作的统领与监督作用,强化该行纪委对依法治行的监督作业。银行管理层应该从战略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到按照法规政策管理银行经营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党建、纪检的法制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协调业务部门、风险合规部门、审计监督部门以及纪检监督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发挥四线的管理监督合力。贯彻内部控制的全面覆盖性原则,在银行内部建设全流程、全机构、全人员、全业务的法治管理文化体系。
要深刻地贯彻落实合规合法的经营精神,推动银行各个机构部门与人员形成合规合法观念,使合法经营与管理成为银行发展的法治基因,并结合法规政策及总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合规检查活动。对各项关键管理环节的制度进行重新树立与检查,以解决问题为抓手设计完善、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及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梳理反思近年来未严格执行制度流程导致的风险事件及缺陷,严格查处违反制度规定、挑战制度权威的人和事。培育法治思维,塑造依法合规经营文化,健全法治体系,全面深化制度执行力,推动法治实践,促进合规对业务的强力支撑,加强法治监督,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创新法治工具,构建网格化合规管理机制。推进合规积分制度落地,为每一位员工建立合规档案,配置合规积分,奖罚结合,将合规制度落到实处,将合规意识深入人心。
........................
第六章 结论
本文以 XY 银行某分行对民营企业信贷业务为研究对象,对该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内部控制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对 XY 银行某分行进行简要介绍,抽取 XY 银行某分行内部民营企业客户信贷资料,结合抽样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 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控有效性与完整性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并且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第一,通过抽样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XY 银行某分行企业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基本有效,但在一级指标如信息沟通版块、风险评估与内控监督版块存在不足,在二级指标方面,该行风险应对措施较为欠缺,缺乏专人进行管理不良资产业务,同时也缺乏相应管理办法对业务风险进行约束,由于人员不足关系,不相容岗位分离失效,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缺乏有效信息沟通和交流渠道。
第二,提出 XY 银行某分行民营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方式,包括落实从严治行的战略,充分发挥法律合规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业务主管部门监督等的作用,实现动态化管理,梳理在控制政策、信贷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业务风险控制措施、不相容岗位分离、信息交流与沟通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场进行解决和改进,并完善加强制度。加大培训宣贯与检查监督力度,将“人人合规”理念传导人心,加强民营企业信贷条线人员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确保人才不断层,建立科学的识别风险机制,将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合规理念融入相关产品和业务之中,完善后评价考核标准,及时发现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提前堵住管理漏洞,对于多次违法多次发现的行为,应该加大惩罚力度,提升违规成本。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