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一:T新能源公司大客户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硏究背景
可再生能源也称为新能源,一般指的是开发和基于可再生能源,包括波浪能源,地热能源,风能源,光能(光伏和光热),洋流和潮软能源,生物质能源,的新技术的利用,及表面和深层热循环的海洋能源;还包括甲醇,甲饒,乙醉,氨气等自然形成的能源;水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炭和其他目前被广发应用和普及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带来的环保问题和资源的有限利用问题越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新能源的普及利用和推广的酱势越来越不可忽视。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包括光能(光伏和光热),生物质能,风能,水能(主要指小水电站),地热能等可循环利用的巧洁能源。有效发展新能银产业,无论是对整个能源供应系统,还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都是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最终能源选择的需要。
本文具有代表性的太阳能光伏行业为例,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国内外发展历史,目前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意义及中国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势在必行为背景展开论述的。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同中国的高铁产业,核电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三者己经并列成为中国政府对外主推的中国制造名片在中国作为新能银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太阳光伏发电行业,以巨大内需市场为后盾,2015年其装机量达到全世界第一,一,仅国内光伏安装量从2006年至2015年底,以350倍的速度发展,成为我国电力行业不容小觑的新起之秀。
......................
1.2国内外大客户研究理论综述
1.2.1国外理论研究概况
大客户营销管理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进行相应的改革,其中大客户营销管理最有趣和最有争议的部分是企业内部部门组织架构的设置。企业部门组织架构的偏离常常会阻碍大客户管理的协调,如大客户的营销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不可能单由负责一线产品服务销售的部门完成。因此,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来服务大客户,如将公司资源由按产品和区域分配,逐渐转向按大客户关注的业务单元进行分配,设立大客户经理,建立由营锥、财务、法律、质量和其他职能成员共同组成的大客户服务小组。
然而,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大客户营销管理的经验主要来源基于財富如500强的大型客户的案例之上,不能普遍适用于现代观念上的大客户营销管理;其次,大客户研究较为分散,缺乏集成框架:第三,大客户营销管理的基础实证研究尚不多见,现有的实证研究基本上处于描述性的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球市场化使得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澈烈,一些行业的成熟市场,导致了越来度多客户的集中,而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大规模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需求,这些变化使企业逐渐认识到,大客户营销管理成为在竞争中的重要手段,从而热情饱满的参与到大客户营销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来。从事大客户营销管理学者们借此机会更加成熟的开展大客户营销管理体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使大客户营销管理更逼真,也更符合现实。
.....................
2大客户营销管理理论综述
2.1大客户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大客户是部分能够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的客户群体通常情况下,大客户指的是在其业务经营范围内,能力具有较强产品购买能力或单位性质的特殊客户,例如,经济大客户、重要客户及潜在客户等都属于大客户的范畴。其主要特征如下;
(1)对企业利润实现贡献度较髙。企业大客户虽然在其客户中的占比不高,但是这部分客户能够为企业创造较大的价值,如果企业失去某个大客户,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会给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企业和大客户么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保证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视对大客户的关系维护,这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一般客户和大客户之间的差异:一是大客户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模式、人员关系及合作流程等;二是大客户采购次数频繁并且单次数量多。三是大客户销售需求相比一般客户要复杂的多,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四是大客户对服务的要求往往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大客户要求企业厂商能够为其提供较为完善和周到的服务。大客户所属企业千分重视对售后服务的评价,并会将其纳入对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指标。
.........................
2.2大客户营销管理硏究的意义
大客户是指那些对能对企业盈利,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客户。而大客户忠诚伙伴关系指的是企业通过全面地客户分析,最终明确自身的大客户战略合作对象,企业和目标客户在综合各自经营风险、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双方的共赢,以战略协议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一种组织形式。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盛行,充分表明企业的价值维度已经开始由内部价值链条逐渐向企业外部价值链转移,通过这种有效地转移来促进双方优势资源效能的发挥,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大客户对企业价值实现的效能、保持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对大客户忠诚伙伴关系的建立越发重视大客户忠诚伙伴关系的建立对企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持续増长和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而使企业有一个稳定的业务发展的基础是与大客户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
(2)有利于企业社会形象及品牌的打造。关系营销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双方利益的共贏,企业与大客户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能够让双方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断地提升企业的社会认可度巧品牌影巧力。
(3)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建立大客户忠诚伙伴关系,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竞争地位,让企业具备更强的抢占市场的能力,保证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得以更好地实现,进而増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工作更加积极和富有创造性。
........................
3T新能源公司大客户营销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題................15
3.1T新能源公司简介...............16
3.2T新能源公司大客户介绍..............17
4T新能源公司大客户营销管理的对策................21
4.1建立T新能源公司的大客户识别与界定标准................21
4.2建立T新能源公司大客户服务部并完善部门组织架构...............21
5结论与不足..............27
4T新能源公司大客户营销管理的对策
4.1建立T新能源公司的大客户识别与界定标准
基于大客户识别标准,T能源公司在充分了解到了大客户企业规模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层次、档次和类型做出了分类;首先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关系划分,根据科特勒对企业与客户么间五种不同程度的关系水平划分,来分析大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即在企业客户中所占比例小、能给企业带来高边际利润的那部分客户。科特勒对客户关系的划分与帕雷托的80/20定律不谋而合,这也正解释了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这一经验规则。其次根据关系营销对客户忠诚度的划分,筛选最忠实的大客户,因为他们虑意与企业建立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愿意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承担合适价恪,并且还为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做免费宣传。最后企业内部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大客户的标准进行了初步界定,按年度梳理公司成立以来合同签订量,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新能源电力民营企业500强客户确定为T新能源公司的大客户,对此T新能源公司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大客户服务部,并配置大客户经理,全程为不同的大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一对一服务,展现T新能源公司对大客户的重视程度,凸显服务的巧细化和差异化。
.........................
5结论与不足
(1)由于国内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还有许多不确定行业因素。因此大客户营销管理的研究在一定的时期内将是个不的发展的过程,抓住大客户营销管理的"顾客和顾客需求"是企业价值实现的根本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客户管理过程中针对过去出现的理论问題加以理解和阐述,及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对T新能源公司的管理问题进行评析,尝试性的设计出大客户服务部的建立和部门职责完善的构想,来为T新能源公司在对管理销售的方面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案针对T新能源公司大客户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门组织重构优化设计流程的构想。我国新能源企业如果想积极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快转变战咯发展模式,就必须实行对客户的营销管理这一模式,尤其以对大客户的管理为根本目标。T新能源公司必须对大客户的各方面要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客户的要求为己任,以为客户服务的原则为核也观念,要及时满足大客户的需求,了解自己行业领域内知识,通过对大客户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从而更好得增强新能源企业在整个行业领域内的信任度,在整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编写论文期间虽然公司各级领导给予了大力的鼓励和支持,由于大客户的营销管理这一模式在整个新能源领域内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整个行业对其研究方面相对较少,仍处于探索时期。并且因为本文缺乏对大客户营销管理这一方案的具体的实验性质的研究,缺少相关的文案,因此更多涉及的是对营销管理方案的理论探讨。同行业可参考的企业实践经验不多,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实践还有待企业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二:YL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也不到变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重视创新能力,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弱,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面对的各种冲击和挑战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二十世纪就是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就已经提出,人力资源成本在发达国家内已经占据了总资本的百分之七十五,原本的物质资本的主导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实现盈利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其他因素如知识、科技和技术等,都是以人力资源因素为基础。
当今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充分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如何提高个人在企业中得归属感和积极性成了企业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于是当今的企业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原本的人事管理,只是简单的招人用人,工资发放等内容,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和不断研究,当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更加丰富,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滞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严重落后,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思想不够先进,重视程度不够,应用水平不高及经验不足等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如何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如何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成了企业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参考国外的很多企业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绩效考核,通过建立一套健全合适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取相对应的考核办法,最终成功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并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YL 公司是一家发展迅速的乳制品企业,公司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奶制品的需要越来越大,供应市场方面企业总数与企业规模都不断在增加,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了一些光明乳业、蒙牛乳业、三元乳业等规模较大企业,还引进了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贝因美,多美滋等。在企业展开激烈竞争的当下,面临真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企业管理方面,作为企业利润直接制造者的业务人员,其培养和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会有效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业务人员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大,使得一些企业在这方面运营成本较高,面对不断增加的需要压力,有些企业甚至会采取非正常竞争手段。企业面临着业务发展可持续性不断降低、人员管理的挑战越来越大的局面。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考核现状的调研分析,找出目前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关键绩效指标法设计出健全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并最终优化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通过完善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规范绩效管理操作流程,促进员工绩效不断提高与改进,从而推动公司战略经营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健全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实现为业务人员绩效考核、为业务人员晋升、薪酬调整、培训、职业发展等提供依据,实现业务人员与事业部共同成长。最终实现在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部内能留住人,能培养人,能用好人,能办好事。
1.2.2 研究意义
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司经营利润和战略目标。而绩效考核中的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法、目标管理法等方法,是实现企业战略与科学绩效管理非常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对原奶事业部,一个良好的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会对事业部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最终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原奶事业部内部,业务人员控制着事业部利润实现的最终环节,其绩效表现会最终决定事业部利润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通过对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研究来改善事业部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文对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的优化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对行业内其他企业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和绩效考核的办法
2.1 相关概念理论
2.1.1 绩效
绩效是管理学中企业希望能够完成的工作,是企业针对内部结构中不同岗位希望其能够做出的有实际的贡献。绩效是涵盖了个人和整体两个方面的绩效。在绩效的实现中,组织和个人是密不可分的,当个体绩效的实现时组织绩效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组织整体绩效的实现是由个人的绩效所组成的。整体想要实现绩效时,是要求其将绩效的目标分解到个人和岗位层面才能够达成。根据实现绩效的不同价值将绩效分为高低两种。低的绩效是指员工通过工作方法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而高的绩效是指,员工通过同样的工作方法却能达成很好的成果。
2.1.2 绩效管理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的对于绩效管理过程的统称。即是使用合适的方法针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估,在此之前要对其的工作内容作出详细的评价的标准。最终运用这些标准和指标所得到的结果对员工今后的工作进行引导。
绩效管理的过程是涵盖着绩效与考核,反馈与执行这四个方面。绩效的计划即是企业对于整体和个体想到达到的统一的目标,并且会对员工有其关于工作任务的要求以及希望达成的绩效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是要得到员工的认可才可以。所谓的绩效执行就是说员工在完成企业所下达的工作的任务的一个过程。而绩效考核则指的是从企业的层面来说,一个企业对于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的考核。最后所说的绩效反馈,说的是在绩效的考核的时间内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对于被考核人最终的考核结果的一个沟通的情况。
...........................
2.2 绩效考核的方法
2.2.1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关键绩效指标(KPI)法说的是根据对于组织的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的系数部分要设计分析及计算以及衡量其流程的一种基于目标的完全进行量化的指标。是指将企业的战略相关的目标进行分解,将其转化成为一种具体可实行可以衡量的具体化工具。是一个企业的绩效考核的最重要的基础的部分,为公司员工参与绩效考核有着重要的作用。KPI 是具有很多的优点的,其中最受企业青睐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建立一个 KPI 的系统是要基于计划,流程和系统这三个重要的方面。其原则就是所熟悉的 SMART 原则。建立一个 KPI 体系是要求公司整体和员工共同努力,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2.2.2 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由按彼得·德鲁克所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管理学方法,在他看来,通过目标的管理可以使得每个人确定自己的工作,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当前整体的目标进行分解并且对员工有针对性的根据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法指的是一个程序,通过这个程序让组织中的上下级共同进行协商,并且根据组织的目标来确定一个时期内整个组织的总体的目标,并且根据这个目标来将整个组织内的各个层级岗位的目标都确定下来。目标管理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组织计划的系统性和目标制定过程本身的激励性,强调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共同参与、系统导向、自我控制、授权导向、结果导向。目标管理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的内容有:管理目标的内容、目标的完成程度、目标的实现者、目标完成周期、目标完成方式,目标实现的制度保障、结果与目标的差距、目标如何使用等。目标管理法的好处在于:目标明确,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随时将工作成果和目标进行比对,能够更好的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绩效考核时,考核结果误差较相对不大等。
........................
第三章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16
3.1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概述.......................16
3.2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 17
3.3 业务人员绩效管理现状调查.......................19
第四章 基于 KPI 法的绩效管理的优化......................24
4.1 绩效指标的优化...........................24
4.1.1 关键绩效指标法的选择......................24
4.1.2 关键技术指标的指标权重确定.............. 26
第五章 结论...................39
第四章 基于 KPI 法的绩效管理的优化
4.1 绩效指标的优化
4.1.1 关键绩效指标法的选择
第一.管理部门的 KPI 选择
在建立对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指标的有效性。第一.要考虑事业部战略目标、事业部当前目标和业务部业绩相关联的要素以及能使事业部更快更好发展的积极因素;第二.要考虑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业务人员的团队精神和业务人员在整个业务部门中起到的作用。
根据绩效考核理论,事业部业务处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要根据业务处的任务和责任等来选择各种考核指标。业务处要清楚知道工作重点,围绕工作重点来制定整个部门的考核指标.指标包括市场优先方面指标、客户反馈方面指标、队伍建设方面指标和经营安全方面指标等。其中市场优先包括业务部门在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力和创新能力。客户反馈主要是指客户对整个业务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事业部形象和产品是否得到了客户信任。队伍建设中包括业务人员是否团结一致,是否跳槽等内容。经营安全是指事业部的投入和产出比。
在 KPI 绩效考核指标基本确定后,还要对指标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通过论证分析,最终得到业务部门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如表 4-1 所示。
..........................
第五章 结论
本文通过对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指标体系的分析和诊断,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依据诊断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对关键考核指标重新定义与权重设置。运用工作分析获取事业部业务人员的相关工作职责,获得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在考核前对各岗位主要考核指标进行及时的上下级沟通,共同来确定每一项绩效指标。建立完善的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建立企业绩效考核实施保障措施,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对绩效考核的效率与效果。
本论文在研究方面的局限性主要有三点:第一,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优化改进。绩效考核本身是一个持续过程,指标建设需要随着经营情况的改变而改变。第二,对业务人员考核结果的应用需要不断的提高。虽然本文对 YL 公司原奶事业部业务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做了一些内容的增加及方法扩充,但是依旧需要进行全方位研究和改进。第三,本文在考核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没有进行介绍研究。绩绩效考核各种信息的收集方式和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以及信息的可持续应用对于整个绩效考核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三:基于产业深度调整期的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 60%~70%(引自《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因此,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煤炭企业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我国煤炭产业逐渐终结了煤炭紧缺的历史,为支撑制造业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成千上万的煤炭企业为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就业起到巨大的作用。
我国煤炭行业在过去数年中遭遇了过山车式的巨变。从 2002 年到 2012 年,煤价节节攀升,煤炭企业蓬勃发展,大量资金涌入煤炭行业,各地的煤炭项目纷纷上马。但自 2012 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国内双重形势的影响,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一去不复返。从 2012 年下半年到 2015 年,煤炭行业始终处于下行通道,特别在 2015 年下行趋势更为明显(安鹏,2015)。以 2014 年为例,全行业 90%以上的煤矿都在亏损,70%的煤炭企业出现减发工资,30%的煤炭企业出现欠发工资现象,工资下降幅度超过 30%的煤炭企业不在少数(于涵,2015)。以 2012 年煤价暴跌为标志,煤炭行业由此进入深度调整期。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论文旨在通过对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的研究,提出我国煤炭企业在产业深度调整期的路径选择思路,从而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以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论文的理论意义是进一步深化对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同时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指导,深化理论指导价值。现实意义是把握煤炭市场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帮助煤炭企业把握内外环境,从而解决当前面临的经营困难,提高盈利能力。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部分。
(1)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深度调整期特征。对建国初到目前的煤炭市场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找到煤炭市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煤炭市场发展历程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对产业深度调整期的煤炭行业特征进行分析。
(2)依据产业组织理论的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 研究范式对产业深度调整期的煤炭市场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找到煤炭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的角度探索煤炭企业的发展路径。
(3)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的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不同阶段的煤炭企业的特征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并探索在产业深度调整期不同阶段企业应采用何种发展路径。
(4)多案例分析。以四家企业为例,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煤炭企业在产业深度调整期选择的发展路径及具体措施,并对四家企业路径选择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2.2 技术路线
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煤炭企业
煤炭是主要的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是古代植物残骸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有机岩。《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8-1998)把我国的煤品种划分为 5大类、29 个品种。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煤炭企业”是指基于煤炭资源的占有,以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以原煤或煤炭初级加工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煤炭占据主体地位,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在经济上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一类经济组织。煤炭企业的主体是煤炭开采和选洗企业。本文选用的煤炭企业是以煤炭开采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煤炭行业直接的下游行业一般分为四大类:火电、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四大行业耗煤合计占比超过 80%。其中,火电行业占煤炭消费的比例 53%,钢铁行业占煤炭消费的比例 18%,建材行业占煤炭消费的比例约 14%,化工行业占煤炭消费的比例约 3%。如图 2-1 所示。
.......................
2.2 煤炭企业发展路径
煤炭企业发展路径是指煤炭企业采用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如下五种类型。
一是集约化生产管理方式。集约是与粗放相对的概念,粗放性的发展方式是指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效益。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即指通过科学管理、科技进步、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使单位资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欧阳新年,2007)。煤炭企业目前面临着管理机制僵化、设备老旧、生产效率低下、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走集约化的生产管理方式是指通过加快煤炭产业技术进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提高煤炭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强化煤炭资源的集约化开发管理,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叶湘,2003)。
二是兼并重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通过改造、重组、联合、兼并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煤炭企业竞争的第一要义是资源占有量的竞争(罗建华,1995),煤炭企业可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并通过资金、 技术、销售、品牌等资源的整合,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兼并重组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史志斌,2010)。
三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在煤炭的生产、筛选、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再生等方式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循环经济的高级形态为工业生态园,即在同一条生产链条上的不同企业集聚在一起,以他人的生产废料为自己的生产原料,从而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生产闭环。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考虑考虑成本问题,只有当项目的投入产出有盈利是才具有可行性,不能一味追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马晓虹,2006)。
四是多元化经营。多元化是指企业向社会提供不同质的产品,产品可以来自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也可以来自于完全不相关产业。作为煤炭企业本身来说,产品差异较小,多元化经营是指在不同的产业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进行企业扩张。进行多元化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范围经济,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崔巍,2011)。
五是退出市场,包括破产结算、被兼并重组和产业转型三种方式。产业转型是指企业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彻底从衰退产业转移到其他行业,本质是培育出优势产业项目并将其做大做强,彻底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对于一些市场竞争力不强、缺少替代产业支撑的煤炭企业,在国家政策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下,减产停产,破产结算,最终完全退出煤炭市场(徐丽萍,2004)。
.......................
第 3 章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17
3.1 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回顾 .................... 17
3.1.1 生产恢复及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年) ................. 17
3.1.2 粗放发展时期(1978-1992 年)........... 17
第 4 章 煤炭企业在产业深度调整期发展路径分析 ...................... 24
4.1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 24
4.1.1 市场集中度分析 .................... 24
4.1.2 进入壁垒与产品差别化分析 .................... 26
第 5 章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企业多案例实证研究 ...................... 38
5.1 衰退期企业——H 公司案例研究 ............. 38
5.1.1 H 公司基本情况 .................... 38
5.1.2 应对措施 ..................... 39
第 5 章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企业多案例实证研究
5.1 衰退期企业——H 公司案例研究
5.1.1 H 公司基本情况
H 公司为一个衰退期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如图 5-1。H 公司是河北冀中能源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H 公司 1992 年建成投产,原设计能力 21 万吨,经过三次改扩建,近十几年来产量稳定在 80 万吨左右,2013 年产量开始下降。
H 公司经过多年生产,煤炭开采面临储量少、系统复杂、生产条件困难等问题。目前井下-300m 水平以上可采资源几近枯竭,现开采的多为边角残煤和大巷煤柱,随着生产地区逐步向扩大区深部延伸,煤炭开采成本越来越高。
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H 公司长期以来机构臃肿、职能重叠、人浮于事,造成管理机制不顺。2012 年底,员工共 1500 余人,平均年龄 49 岁,离退休人员超过 300 人。公司社会职能众多,在矿区内自建供水系统、供暖系统。2013 年,集团公司停止了对 H 公司每年 1 亿元的补助。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 S-C-P 研究范式对产业深度调整期的煤炭市场进行分析,得出煤炭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低、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产品差别化小。发现在这样的市场中极易出现过度竞争,市场绩效差。为了提高市场绩效,需要政府大力推动有能力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加速使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做好人员分流工作;推动有能力的企业发展多元化产业。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煤炭企业不同阶段的特征和重点工作做出梳理,并做出在产业深度调整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应采用何种发展发展路径。发现处于勘察建设期企业可以暂停建设,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成长期与成熟期的煤炭企业需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立足主业,加强成本管理;重视市场导向,对于多元化产业发展较好的企业,可以加强对多元产业的培养;衰退期的企业需退出市场,实施彻底的产业转型或破产清算,或寻求兼并重组,分流员工,循序渐进的退出市场。
通过对四个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较多选择了集约化生产管理的发展路径,效果明显,衰退期企业选择了集约化生产管理之后扭亏为盈的效果不佳;成熟期企业对拥有较强实力的成熟期集团企业选择了多元化发展、退出市场两种路径的组合。以上案例说明了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深度调整期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四: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优化研究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1.1.1 研究背景
2013 年 6 月《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对外发布,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并举,合理开发资源能源、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高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 21 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西部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是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中国的西部地区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同时它更是我国当代的一个特殊经济概念,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交通、对外开放、资源能源禀赋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改革初期成为东部的大后方,为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源、能源及消费市场。由于“剪刀差”效应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错失了发展优势和良机,沦为东部地区的原材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同时西部又是我国的“生态后院”承担了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重要的生态重任,经济发展压力十分艰巨。
2000 年 1 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成立以来,作为中国重要战略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实质性地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期间,西部经济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尤其是 2007 年以来, GDP 增速较快,连年超过中西部地区,但是总体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上,还表现在经济质量上。从表面上看,2007至2013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高于中东部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中央政府多年来积极扶持西部地区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另一原因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低,经济较为封闭,对外经济依赖度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型、能源型产业的带动。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西部地区依然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仍然主要依靠能源、资源、劳动等传统要素的投入获得短期的经济增长,而缺乏长远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能力。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普遍得到世界各国重视的今天,西部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西部经济如何从主要依靠能源、资源、劳动要素发展到更多的依靠科技、人才、信息、知识等新经济要素,是众多学者及民众的重大关切。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1.2.2 研究方法
基于可持续发展背景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研究这一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现实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在已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尽可能多的整理出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选用常见且比较被认可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教育经费法和教育存量法,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法收集西部地区统计年鉴数据,最后计算出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票数和对比分析。
(1)文献分析法。搜集西部地区年鉴数据和统计材料,了解西部地区的基本情况。大量的阅读文献,总结并整合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优化的途径与对策。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第三章对人力资本的度量,采用的是实证的方法对西部 12 省数据的进行计算和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找出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方法和措施。
(3)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在分析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状况时,既要从总体水平上进行宏观把握,也要注重内部结构间的差异,从结构上找问题,从而找到结构优化的思路和对策。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各种投资形成并凝结在人体中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知识、技能和健康存量的总和。根据人力资本所具有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差异可以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不同类型。本文借鉴了舒尔茨(1975)所区分五类具有经济价值的人类能力(学习能力、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力、进行各项文娱体育的能力、创造力和应付非均衡的能力)。李忠民(1999)和胡学勤和李肖夫(2001)对人力资本类型的划分,按照人力资本的能力和社会角色分类,现将人力资本类型划分为四种:一般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其中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同属于特殊型人力资本。
2.1.2 人力资本优化
人力资本优化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此之前众多学者研究比较多的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本投资等问题,本文的人力资本优化概念建立在韦吉飞(新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人力资本优化研究 2008)提出的人力资本优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力资本优化的两种路径,即人力资本总量优化和人力资本结构优化。
总量优化是通过教育投入、劳动培训、人口迁移及健康投资等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积累并形成人力资本,同时改善西部地区的人力环境,通过产业集聚培育人力资本、推进城市化吸引区域外人力资本流入,防止和减少人力资本流出,从而提高人力资本总量,达到人力资本优化是总量优化。
........................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本文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增加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减少对资源、土地等传统要素的投入,最终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的价值需要以其他形态资本为载体来实现。从资本要素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支撑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本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要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人力资本以弥补自然资源的稀缺,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相反会随之日益减少,但人力资本却会不断丰富和提高。
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本投入按照资本类型可以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传统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更依赖于物质资本,但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变得稀缺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降低,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及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管理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逐渐的人力资本可以代替物质资本,降低物质资本投入并减少生产成本,这就正好契合了可持续发展关于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协调持续的基本要求。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自然资源丰富、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市场广大、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又缺乏区位优势,人力资本水平低、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水源匮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且落后,逐渐被东部发达地区拉大差距。西部地区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经济增长要素主要依托资源能源等传统要素、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较多,总体体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人力资本水平偏低。
............................
3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状况 ........ 10
3.1 西部地区的基本情况 ......... 10
3.1.1 西部地区的界定............. 10
3.1.2 西部地区的人口状况............ 10
4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在的问题 ................. 22
4.1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总量低 ........... 22
4.1.1 西部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 22
4.1.2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 23
5 可持续发展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优化维度 ................ 29
5.1 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总量优化 ............... 29
5.1.1 教育与人力资本................ 29
6 可持续发展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优化的对策
6.1 可持续发展的西部人力资本总量优化对策
西部地区亟需采用多种对策,开源节流,多管齐下,切实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总量上优化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对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增加人力投资,提高人力资本总体水平(开源),二是通过改善西部人力环境,减少人才外流(节流),增加地区人力资本保有量。
6.1.1 供给侧加大投资增加人力资本总量
6.1.1.1 加大这政府投资力度,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系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育投入,但根据对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测算得出,东部地区的教育投资明显高于西部落后地区,而且两个地区的教育投资内部结构也略有迵异。各地区应当增加教育投资,尤其是政府就当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及税收优惠,提高原有师资队伍素质以及引进高水平师资力量,改革完善教育经费拨付机制,确保教育投资经费真正用于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同时,利用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职工培训与教育,引导居民自觉进行人力资本积累和提升,实现基础人力资本向专业化及高水平人力资本转化。在西部地区,科教能够致富兴国的理念并未得以普及,当地文盲率居高不下,也鲜有教育致富的成功例子,使人们无法体会教育与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由此进入了“低收入—地教育投资—低收入”的诅咒。所以,普及科教致富兴国的理念,唤起当地民众对自身教育投资意识,才能为人力资本积累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推动地区发展。
.....................
结论及展望
通过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状况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远远地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仅表现在人力资本总量低,还表现在人力资本的内部结构的不平衡。因此,要采取“开源节流”等多方面的措施,切实优化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具体来讲分为以下两点
第一,在总量方面,要加大政府教育投资力度,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完善区域职业培训机制;促进区域内的人力资本迁移与流动。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城市化进程及提升人力资本环境等措施防止人力资本外流,吸引区域外人才流入。
第二,在结构方面,要优化资本投资比例和教育投资结构;平衡城乡的教育投入;优化人力资本产业分布。
近些年来,对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测量方法和数据可靠性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西部地区实际人力资本水平的量化研究还很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优化的规范分析中,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给出建议措施,但是西部地区各省份发展有不同的特点,人力资本状况也不尽相同,今后有待进一步结合各省份的具体情况,提出各省发展人力资本及优化的对策。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西部地区改善人力资本状况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西部发展的格局,西部地区应该抓住这个伟大机遇,以国家宏观战略为依靠,立足自身环境和经济特征,切实提高区域人力资本水平、整合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实现西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大力发展依托人力资本要素的新经济和可持续经济,逐渐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差距。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五:美国加州中医(针灸)诊所发展战略研究——以加州杏林中医(针灸)诊所为例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医药和中医针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法其功效已毋容置疑。近几年,中医针灸迅速向海外发展扩张,陆续在世界各地立法,美国加州作为中医针灸海外扩张的一部分,于 20 世纪 70 年代将中医针灸进行立法,从而使中医针灸诊所在加州合法化经营。之后,在美国各个大洲迅速传播,共有 52 个州逐步承认了中医针灸的正当性。目前,美国有中医诊所约 8000 多所,加州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华人聚集区,遍布着相当数量的中医针灸诊所。但是,对美国人来说,中医药和针灸毕竟是一种外来文化,所以必然会遭到传统西医药一定程度上的压制和对中医针灸疗效的质疑。
另外,中医针灸并未能在加州取得长足发展,中医针灸诊所在经营管理中遇到很多障碍。例如虽然诊所数量逐年增多但是每个个体发展规模较小,目标客户群体也仅仅局限于华裔或亚裔群体,美国本地居民的接受程度不高,并未能像西医一样在美国取得一席之地。除了受美国历史文化、当地的生活习惯、就医习惯、中医药的立法监管、中医医疗保险的限制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中医诊所选址和市场定位有问题;没有客户群体或者客户群体模糊;没有相对健全的中医诊所管理团队和良好的诊所运行体制;没有正确且足够的诊所广告宣传和推广策略;不能很好的适应美国当地的医疗环境等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中医药及中医针灸诊所未来在美国加州的发展与扩张。
.....................
二、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中医针灸在国际舞台上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的接受意味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文化已经到了另一个迅速扩张与传播时期。中医针灸诊所作为中医国际化迅速传播的主要形式,在美国加州发展的道路上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目前,多数文献是从中医治疗疾病的效果的角度出发,或是关于中医行业在美国的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学者从管理角度研究中医针灸行业,而从商业管理、战略决策角度研究加州中医针灸诊所的运营情况的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将站在中医针灸诊所经营管理的新视角上,选择一家典型的真实的中医针灸诊所为例,分析诊所的发展现状、诊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影响因素。对诊所选址、市场定位、经营模式、广告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并结合笔者多年对美国加州当地实际情况的调查进行全面分析,针对问题,找到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最终制定详细的诊所发展战略与经营对策。
.......................
第二章 加州中医针灸的发展历史与近况
一、中医疗法简介
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古代朴素辨证论的原则,通过多种中医治疗手段,刺激人体的自我恢复能力,促使人体自身机能的各种环境达到平衡,也即达到阴阳协调进而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①。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的针灸疗法,2006 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其成功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反复的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积累经验,被证明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病症并且把副作用降到最低。即使中医针灸在一些疾病疗效方面相比其他常规疗法如西医的疗效弱,针灸仍然可以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因为中医针灸被认为没有其他毒副作用,而且不良反应最小,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中医师进行针灸一般来说是非常安全的,这也许就是中医针灸在世界各地如此受欢迎的理由之一。通过笔者大量研究,以及对诸多中医师的深度访谈得知,很多骨关节疼痛症状和神经系统疾病使用西医是很难解决的,比如,关节炎,颈椎病等,西医疗法对待这些病症只能利用药物或者使用手术缓解,却不能阻止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其天然的病变过程。而对于病毒性引起的面瘫患者,西医疗法可能会用药物营养面部神经从而缓解症状,但基本上不可能恢复到患病以前的状态。类似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医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到世界各地。1979 年世卫组织在我国举行了关于中医针灸的专题会议,会上列出了适用中医针灸的 43 项疾病名单。
.............................
二、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与相关文献
中医针灸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次进入到美国民众的视野,自中医针灸传入美国到今天已经有 40 年之久,期间,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过程经历着由开始的“偏见”到“好奇”,由“好奇”到逐渐的“认同”,再由感性的认同到最终理性的认可并接受,此后在美国逐步走上了合法的道路。后来受到传统和补充替代医学的影响,中医尤其是中医针灸在美国加州有了显著的发展,美国医师对待中医针灸的负面态度也在逐渐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中医针灸诊所在美国开业。通过查找大量文献①,我们知道,在过去几十年,中医针灸发展与立法在美国的经历了三大阶段。
(一)萌芽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
把中医针灸首次带入美国民众视野的人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詹姆斯.赖思顿 (James Reston 1909-1995),1971 年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谈期间因患有急性阑尾炎接受手术治疗,由于术后腹部不适医师对他进行了中医针灸的治疗,疗效显著,之后参观了针灸麻醉手术,回到美国,詹姆斯.赖思顿在《纽约时报》1971年 7 月 26 日第一版发表文章,向美国公众公开了他此次接受针灸治疗的过程及感受,更称此次访问看到了中医针灸的神奇疗效。正是这篇文章在《纽约时报》的发表,美国公众对中医针灸产生了兴趣,标志着中医针灸被首次带入美国②。此后的一段时间,曾有大量的有关中医针灸可以止痛并无副作用的文章出现在美国公开发行的主要医学刊物中。如果说这个时候美国对于中医针灸的态度出于好奇,那么 1972 年前总统尼克松访华的事件则真正掀起了“针灸热”。1972 年尼克松访华并参观针灸麻醉手术,1973 年哈佛大学将其教学团队在上海拍摄的针灸麻醉手术的全过程在美国公开,至此,中医针灸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很多美国人由开始的质疑、偏见,到逐渐的好奇、接受,这个变化过对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可以说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的意义。
不久之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成立了中医针灸特别委员会,并多次举办针灸学术研讨会,带领成员研究针灸的相关历史文献,讨论中医针灸的相关课题。1973 年 3 月在马里兰州比塞大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 1 次中医针灸学术会议,讨论并对 40 多项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③。大会主席 J.Bonica 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现有数据证明针刺疗法是有效的,针灸在术后缓解疼痛这方面的疗效尤为显著”④。后来著名国际中医针灸杂志-美洲中国医学杂志和美国针灸杂志在美国的出版更加深了美国民众对于中医针灸的印象。此外,美国全国针灸研究学会等有关中医针灸的学术性团体也相继出现在美国各个州,对推动中医药和中医针灸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第三章 加州杏林中医针灸诊所的现状与问题 ............... 16
一、杏林诊所基本情况介绍 .................... 16
(一)诊所简介 ....... 16
(二)诊所经营者 ............... 17
第四章 加州中医针灸诊所的五力分析 ................... 23
一、现有竞争者分析 ............... 23
二、供应商分析 ..................... 23
第五章 加州中医针灸诊所的 SWOT 分析 ................... 28
一、诊所优势(S)分析 .................. 28
(一)使用安全、疗效确切 ................. 28
(二)医疗成本低 ........... 28
第六章 加州中医针灸诊所的战略选择与对策建议
一、加强市场调研,确定诊所市场定位
(一) 诊所市场调研
中医诊所的市场调研和诊所的定位对于中医诊所在美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诊所周边环境的配置情况,竞争对手的多少,产品与服务的特点、消费者购买能力,消费者种族、喜好和文化背景等,根据这些市场调研,确定诊所布局和经营定位。而因为因经营不善,诊所门店转让或关闭的例子很多,其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经营定位不准确,诊所选址和布局不合理。经营者缺乏对中医市场形势的深入了解,仅凭直觉或现有知识摸索,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其失败是必然的。
(二) 诊所选址和市场定位
由于中医业界内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经营者都应该“量体裁衣”,认真选择诊所的地址和布局,以顺应美国市场的需求。一般来说,华人对于自己的文化比较了解,前来就诊的部分患者较为挑剔。而当地美国人却知之甚浅,几乎没有分辨专业层次的经验。另外,根据深度访谈,许多医师普遍认为同样的中医疗法,作用于美国人的疗效优于华人,但没有人能给出详细的原因。所以,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如果诊所选在当地美国民众地区,诊所的运作对专业的要求相对较低一些。如果临床经验丰富,语言能力稍差,像杏林诊所的曹医师,最好选择华人较多的区域开业,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语言沟通障碍所造成的问题。相反,如果执业者临床经验尚欠火候,但语言沟通能力较强,诊所则适合在美国居民聚集区经营。如果经营者不存在上述问题,可以考虑选择其中一个区域经营,运营情况良好时选择另一个区域适时扩大诊所经营规模。
此外,大量数据表明,美国私立医院的就诊效率高,服务态度好,但是治疗费用也非常昂贵,而由于奥巴马医疗保险改革是美国全民医保,除了每年应缴纳的自负额之外,公立医院医疗报销之后的治疗价格相对很低。但是美国医疗市场上治疗价格适中、就诊效率高、医疗服务态度好的这部分目前处于空缺,所以应该利用中医诊所不同于美国其他医疗机构如公立非盈利医院和私立医院的两个明显的优势—就诊效率高、治疗价格低,来确定中医针灸诊所的基本定位。(图 22)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文站在管理运营的角度,以杏林针灸诊所为例,分析加州中医针灸诊所在运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针灸诊所在加州普遍以小规模私人诊所的经营模式存在,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诊所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模糊的市场定位,简单的诊所布局,医务人员中医教育和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明确针对的客户群体,以及市场推广工作不足等导致不能融入美国当地环境,当地居民对中医针灸的信誉度不高,使中医虽然逐渐受到重视但依旧不能并入主流医学,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诊所在加州的发展与扩张。笔者通过对问题的诊断和详细分析,制定针灸诊所在加州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和发展对策,以改善目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希望借此推动中医针灸在加州甚至于美国的影响力。
由于时间、精力和知识的有限,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些许不足,比如,加州城市的众多和中医针灸诊所的众多,难免造成调查样本不足,调查数据存有偏颇等问题,另外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种的不同及语言的不同会给研究和深度访谈造成一定的困难。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六: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应用研究 ——以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为例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控资产的增加以及社会性的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享受生活、回归自然。旅游成为现代人类融入自然、陶冶情操的最好手段,也是人们生活的一大重要部分。据相关组织统计,仅 2014 年我国旅游人次已经达 36 亿,其中出境旅游人次为 1.09 亿,旅游市场庞大,且仍处于上升期。
(二)电子信息时代的支持
电子网络信息的不断进步将人们带入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促使各类线上销售网站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线旅游平台也不例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摆脱传统旅游在线平台的弊端,逐渐发展为当前旅游业前沿应用平台,也是促进整个旅游行业转型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网络化的深度普及,多种移动客户端技术的发展也为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提供保障。据统计 2014 年我国上网群众已突破 6 亿,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达到了 47.9%,其中手机上网群众有 5.94 亿,新增上网群众 5672 万人,手机上网群众已占据85.8%。强大的网络用户数量及又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增用户群体是今后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发展建设的核心力量。基于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为积极推动发展“互联网+旅游”、旅游产业投资等提供了基础及方向。
(三)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发展的需要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等原因,省内旅行社一般落后于南方发达的地区。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是突破传统旅游行业时空界限的优质手段,该地“地广人稀”的特点,使得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需求更大。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后文中简称黑龙江民族国旅)作为黑龙江省当地旅游界龙头企业,在电子集市的探索道路上有着较丰富的经验。早在 2006 年,黑龙江民族国旅就率先在黑龙江市场投资设立了 B2B 类旅游门户网站“旅游批发商”,在国内同行业中引起不错的反响,并藉此获得“全国 B2B 旅游互联网销售金奖”。黑龙江民族国旅的互联网营销不仅应用在 B2B 市场方面,B2C 市场在该企业也有较早、较成熟的应用经验。然而,目前黑龙江民族国旅现有电子集市已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并与国内顶级旅游在线电子集市平台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以黑龙江民族国旅作为研究目标:一是黑龙江民族国旅电子集市作为中小电子集市的代表具有典型性,可以很好的理解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概况;二是对黑龙江民族国旅进行实地深入调研和后台信息数据收集,利用专业理论及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及解决黑龙江民族国旅电子集市建设的问题与困难,达到满足企业发展战略需求的目的。
.......................
二、国内外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电子集市虽然起步并不早,但是发展迅速。电子集市是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升级和整合。当前在中国知网可以查询到的关于旅游电子商务的文章较多,但是国内关于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对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 B2B、B2C 和 B2G 等在线旅游网站的建设上。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96 年-1999 年)
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少部分的人可以接触到网络。该阶段国内很多学者对其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概念进行研究。魏小安,刘赵平等人初步提出他的基本改变构想,论述国外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发展对国内旅游行业发展的意义。这一阶段的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发展十分困难。
二、发展阶段(2000 年-2003 年)
该阶段的旅游市场电子集市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可,国内也建立建成很多在线旅游企业,携程旅游网也上市了,我国开始了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新篇章。在学术界,关于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于对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概念、特征的介绍和研究。其中以田英伟先生对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内涵研究、白翠玲关于其在今后发展中与现代企业结合时对策的研究为代表。而学者巫宁于信息化时代的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分析最为深刻,还有李运东①、谌亚民②等旅游学者对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探索阶段(2004 年-2007 年)
这一阶段的电子集市发展获得了新生,我国的网民人数大幅度提升,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于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有张文学者描写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在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困难以及如何进行更好发展的观点,还有李舟对如何加强电子信息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其发展模式的探索,张莉对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发展对策方面的研究等。除此之外,还有杜鑫坤、程艳红等学者的研究。
四、完善阶段(2008 年-至今)
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在 2008 年以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开发,更让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上了新的发展台阶,旅游市场电子集市也逐渐从理论研究上升到实践方面的战略研究。旅游研究者引入了数学、统计等方法,建立一系列理论模型。其中冯郑凭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旅游供销商与网络发展的关系。郭伟尚以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角度结合当前最火的携程旅游网来分析旅游市场电子集市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魏燕明通过对《新时期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对策探究》的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在面临巨大的互联网冲击下如何应对和改革。郑丽从旅游电子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五大因素。
.........................
第二章 本文相关理论
一、电子集市相关概念介绍
电子集市本质上来说是电子商务的一种综合模式,主要包括 B2B、B2C、B2G等多种模式,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主要涉及到 B2B 模式和 B2C 模式。它主要是负责链接旅游产业上下游,以及同级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其中 B2C 电子集市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线上销售,消费者只需要链接互联网,进入相关页面便可在网上进行选购所需商品。
(一)电子集市的内涵
电子集市起源于电子商务,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电子化交易的服务。网络交易的双方可以在网站上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和最终完成交易。在电子集市上汇集了各行各业的商品供应商和采购商,方便了交易的可能性,节约了商品采购和销售的成本。
(二)电子集市的发展历程概况
在传统买卖模式当中,企业同消费者是很难直接沟通联系的,在买卖之间,有着多层中间商,经过代理、零售等环节,利润越来越少,最后买家同卖家的利润所剩无几。传统旅游的营销方式主要依赖于旅游销售者的业务能力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和订单的确认。但是建立旅游市场电子集市以后,买卖双方便可获得各种买卖信息,大大拓宽营销渠道,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网上互动。B2B 和 B2C 的模式,不仅可以省去很多中间商技能型直接交易,而且方便旅游者更及时的了解最全面的旅游信息,使得双方实现双赢。
.........................
二、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概述
(一)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内涵
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互联网,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如今在旅游行业中十分盛行,有相当多关于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各种各样的释义。究根到底,旅游市场电子集市主要是为更多的旅游供应商和旅游购买者提供一个电子服务平台,增加更多的选择性和竞争力,为旅游业节约商业上的采购成本。旅游业中的酒店、餐饮、车辆等其他行业同样可以通过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平台来发布旅游信息,而消费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旅游产品进行咨询、查询、订购、支付、售后和互动,只需要很短时间便可以找到适合的旅游信息和所需线路,实现旅游产品与电子旅游信息的融合。可见,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是旅游行业的市场工具,学习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是十分重要的。
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平台主要分旅游者、旅游合作企业、后期互动平台三个方面。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首先,旅游者可以通过旅游市场电子集市这个平台进行咨询旅游信息和服务,从而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利用先进金融机构进行在线支付,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而真正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和服务,实现旅游者与旅游市场集市的互通有无。
其次,旅游市场电子集市集合了旅游界的所有旅游合作商,旅游代理商和旅游批发商可以通过此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真正的打造健康合理的在线旅游平台。
最后,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可以利用现代的先进计算机技术,实现在线旅游的升级转型,旅游者可以通过后期的互动,分享各自的旅游经历,扩大旅游信息的传递。
总之,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是一个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媒介,依托旅游业,利用网络营销建立的一个适应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一个电子信息平台。
........................
第三章 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现状 ........................ 15
一、我国旅游业现状 ..................... 15
二、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发展现状及特点 .................. 17
(一)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发展现状 ................... 17
(二)我国旅游电子集市发展特点 ................. 20
第四章 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电子集市案例分析 ................. 27
一、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发展概述 .................. 27
二、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电子集市发展概况 ................ 27
(一)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电子集市发展迅速 ........................ 28
(二)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功能不断增多 ................... 29
第五章 创新、总结与展望 .................... 38
一、本文创新及研究结论 ................. 38
二、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未来发展及应用潜力展望 ............... 38
第四章 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电子集市案例分析
一、黑龙江民族国际旅行社发展概述
黑龙江民族国旅拥有较长的发展史,成立于 1995 年,是特许经营的 AAAA 级旅行社。自成立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已建成为集出境旅游、周边旅游、会议会展、酒店预订、签证服务等旅游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公司。自旅行社成立后,一直秉承“诚信、优质、服务”的先进理念,黑龙江民族国旅也成为了黑龙江省的“十佳”旅游服务中心。2004 年,该社通过股份制改革,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旅行社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旅游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特别是2006 年建成的黑龙江省内第一家 B2B 旅游批发商网站,促使了全省 30 多家分公司乃至全国旅行社之间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分享,实现旅游信息和线路的共享。
经过多年的发展,2008 年组团人数大大增加,营业额额同比增长 25%,2009年全年的营业额同比增长几乎接近 50%,2010 年企业对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企业之间的交流不仅仅限于当地同行业交易,将市场的准入点对准了全国旅游市场,形成了地接与组团直接对接,由本地旅行社自行发布当地的旅游线路,形成了南北旅行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交易,让更多的组团旅行社很容易找到当地的地接旅行社,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2012 年黑龙江民族国旅的接待人数达到了 1800 人次,几乎是 2010 年的一倍。2014 年接待游客量 2000 人次,定期不断组织国外探亲、观光、购物等团队,黑龙江民族国旅适应时发表展潮流,在大部分旅行社后退的时候,黑龙江民族国旅也一直保持着上升水平,接待人数达到了3000人,增幅17%。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接待的旅游者的游客量,从而决定一个旅行社经济利益。因此,提高客源量是旅游企业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的手段。黑龙江民族国旅作为一个老牌旅游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国际旅游产品市场和国内旅游产品市场,并开发出了多条吸引力极强的特色旅游线路,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海南越冬游、荷兰郁金香新婚蜜月团、内蒙古大草原畅游等一系列旅游线路。
........................
第五章 创新、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利用研究手段及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的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研究以及黑龙江民族国旅的旅游市场电子集市为研究对象,对其黑龙江民族国旅的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促进黑龙江民族国旅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建立和发展,为今后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本文创新及研究结论
(1)目前国内关于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以黑龙江民族国旅为研究背景对我国旅游市场电子集市的发展建设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丰富了电子集市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
(2)在对黑龙江民族国旅的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研究考察及内部资料搜集,本文中得到的数据及分析结论更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3)本文利用 PEST 分析、波士顿矩阵模型方法分析了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环境因素及主流电子集市平台的发展形势,再通过 SWOT分析模型对黑龙江民族国旅的内部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方法进行综合性阐述,针对黑龙江民族国旅在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建设及应用中遇到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存在问题从电子集市技术方面的完善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两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未来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将变得更加便捷、安全以及大信息容量。归根结底,旅游市场电子集市是向着更符合时代消费者需求的方向发展。电子集市的互联网特性使得其在未来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多次技术方面的更迭,例如新载体、新平台或新技术实现手段的应用。对中小型电子集市来说,把握住技术更替潮流,进行技术及服务理念的创新才能更有效的挑战旅游市场电子集市领先者的地位,从而影响甚至改变旅游市场固有版图。并且,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旅游市场电子集市能更广泛的吸纳庞大的、世界性的消费者,急速拓展市场给企业带来效益。其展现出来的应用价值已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应用潜力仍巨大。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七:高盛集团在华投资策略研究及对我国投行的借鉴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2012 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一级市场上的证券发行量不断减少,之后新发股的市场盈利率也随之降低,同时在市场上也难以见到先前的超募现象,结果导致当年劵商投行的 IPO 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收入方面来讲都大量减小。在这场市场变化中,某些单靠IPO 佣金费生存的投资银行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劵商高管不得不对投行的业务模式进行改革来缓解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断增长的压力。让券商投行更加举步维艰的是,银行业在没有了以前的严格监管以及政策壁垒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获进入劵商原本的领域,如此一来,现在券商投行尚还存在的那些垄断利润就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很快的丧失。只有在现有盈利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创建一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模式的券商投行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在上世纪 70、80 年代,远在华尔街的投行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顾客需求和佣金率降低等都迫使投行们全面调整业务结构。当时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注:以下统称为高盛)选择了对再造业务及投行服务进行改革,并发掘了新的模式。并以该模式为基础,高盛银行创新拓展了一系列的新业务。这些创新让高盛快速发展壮大,迅速地从名不见经传的二流投行发展为国际知名投行。高盛的成功为其他银行树立了榜样,他们纷纷借鉴高盛的调整经验。所以,通过对高盛集团调整业务模式的过程进行研究,可为正处于转型困境中的我国投行提供参考依据和投资经验借鉴,这将会极大的促进我国投行的技术提升与管理提高。
.........................
1.2 研究意义
我国投资银行由于受到制度、监管等各方面限制,缺乏创新动力、融资能力也比较欠缺 。此外,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过度注重融资,而忽视了风险分散及资源配置等要素,使得一些能够提供专业化投资理财服务的投资银行很难开展正常业务。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银行跨国业务经营的快速增长,这反过来也加深了银行业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年间一直处于稳定、高速的增长,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银行不断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经济并实现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怎样才能在快速高效的发展壮大国际经营规模并提高收益率的同时降低经营投资风险并加强与国际银行的合作,建立投资保障制度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和银行的关注。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高盛集团成长历史及目前在国际经验活动中的经验,分析高盛集团在华投资策略,并根据我国投行的实况提供借鉴和建议。 为亟待转型的中国银行业提供一个业务转型升级的借鉴。
.......................
第 2 章 高盛集团的发展概述及在华投资现状
2.1 高盛集团的发展概述
19 世纪 80 年代,德裔犹太移民 Marcus Goldman 成立了高盛集团,之所以创办一家投资公司是因为他以前从事企业商业票生意。在纽约证劵交易所的邀请下,高盛前创始人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新上市的公司,随后改名为 Goldman Sachs。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合伙制是高盛集团制胜的法宝,并最终在 1999 年 5 月正式在纽交所上市。高盛集团的把纽约作为集团的主要根据地,同时以纽约为基础,发展相对发达的其他国家作为高盛的分支。而且每个分支都配置相应的统一的投资服务业务。
在华尔街历史上,高盛集团曾在很长时间内作为唯一的一家私人合伙人制度经营的企业而存在。随着高盛集团 1995 年 5 月以 500 亿美元的市值在纽交所上市,其 130 多年神奇的私人合伙制度才宣告结束。进入 21 世纪,高盛集团凭借成功收购做市商的 SLK而一举成为纽交所最大的股票交易商。
投资银行的诞生,应该在 1990 年以后,由于属于新生事物,产生初期与商业银行毫无二致。直到后来,高盛集团开始经营股票包销业务才使其与其他商业银行区分开。高盛在经营投资银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前车之鉴,只能在摸索中发展,所以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多种困难,但是随着经营的不断深入,高盛集团开始从一些基本的股票、外汇等业务进行发展,真正实现了与商业银行的区分。
高盛集团的前身是美国的一家普通的家族式企业,随着美国经济的由衰转胜,高盛也逐步进入了发展阶段,重点往投资银行方向发展,主要是利用股票业务进行投资业务拓展,对原来的业务进行了处理。这一转变让高盛集团连同其股票一起高速增长,股票最高时达到 200 多美元。但是当时受美国经济大环境影响,导致高盛股票出现暴跌现象,给当时的高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灾难。
高盛集团在上世纪 70 年代因掌握了一个极大的商机而成为投资银行业的黑马。高盛集团的投资行为也遏制许多不良收购者对许多企业的图谋,在初期经常帮助许多被收购企业摆脱资金困境,阻止企业的恶性收购。这样,那些遭受恶意收购的公司便把高盛集团看做自己的救星而给予高度信任。这项业务为高盛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
2.2 高盛集团的发展现状
2.2.1 高盛集团业务结构
(1)投资银行
高盛集团的组成结构相对复杂,不仅有实体企业,还有投资经济,另外政府也进行了参与,所以具备了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经营内容是对许多企业的财务资金进行分析,预测风险,为企业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咨询。另外,公司对于股票承销交易、基金产品等多种理财产品也有相应的业务。
(2)投资与借贷
许多企业通过高盛集团获得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与高盛的主要合作方式除了让高盛集团参与投资外,还可以通过高盛集团获得贷款,以实现企业的融资,而且从时间角度讲,融资周期相对较长。另外,高盛集团的基金也可以以多种方式投资到各大实体经济中去。
(3)机构客户服务
由于高盛集团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资金问题咨询服务,所以能够对一些投资性企业或机构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当然对于许多实体经济企业也能提供许多财务收益方面的服务。近年来随着高盛集团的不断扩张,在全球投资经济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涉及到了许多清算交易服务,而且还在融资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
(4)投资管理
近年来,高盛集团的投资管理服务水平越来越高,业务拓展方向由机构团体向个人客户扩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客户的投资管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公司还另辟蹊径,不断开发新的业务,为高端家庭提供投资管家等理财服务,对于其他交易的收益也能够及时做出效益分析。
.........................
第 3 章 高盛集团投资策略经验总结 .................. 13
3.1 精确的投资战略定位与投资组合思路 .............. 13
3.1.1 融资与投行业务的互动运营 ............... 13
3.1.2 注重业务多元化与整合 ................ 14
第 4 章 高盛投资策略对我国投行的启示.............. 22
4.1 投资战略方面 ............ 22
4.1.1 丰富业务内容培养优势项目 .............. 22
4.1.2 注重风险控制的稳健的投资决策 ................. 25
第 4 章 高盛投资策略对我国投行的启示
4.1 投资战略方面
4.1.1 丰富业务内容培养优势项目
就目前我国存在的投资银行而言,其主营业务范围相对较少,而且近年来也并没有进行新业务的开拓创新,尤其是采用并购、承销业务的投资银行更是很少,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投资银行没有真正发挥出投资的最大效果。就我国的证券公司为例,其主营业务收入依旧是传统的股票债券收入,一旦股市出现波动,证券公司的收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其他业务又没有充分发展,导致缺少其他业务来扩充主营业务。与高盛集团相比差距悬殊。表 4-1 为高盛集团业务种类。
.........................
结论
本论文对高盛集团成长历程、业务模式以及经营理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在华投资策略进行了剖析,介绍了高盛在华投资现状以及主要投资策略,并选取了一些经典案例进行讨论。同时,我们还对我国投行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高盛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投行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启示。深感我国金融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立足于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希望从以下几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1、金融创新,主要是制度的创新,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证明金融业分业经营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市场竞争,不利于风险控制,分业经营最后的结局只能靠垄断经营才能生存,将会导致效率低下,社会资源极度浪费。允许混业经营将是我国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允许混业经营将极大释放经营潜力,充分竞争,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为我国经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发挥巨大的金融杠杆作用,改革开发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仅靠国家政策,垄断经营无法使企业主体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只能在金融的杠杆作用下为企业添加动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为企业在资产重组、兼并、升级保驾护航。
2、监管执行,创新制度的确立仅仅为金融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要想金融业健康有序、良性发展、回馈社会还得有严格的法律制裁,防止金融机构侵蚀社会资源和民众利益。
3、国内金融机构的国民待遇,我们目前的经济政策使得金融业主体地位不同。外资经融机构享受超国民待遇,高盛集团在华发展已经证明其拥有了混业经营的资格,我们的国有银行、券商、保险机构都享有垄断地位,民营经济主体很难进入金融市场。形成了外资金融机构超凡的地位,国有金融机构垄断地位,民营金融机构夹缝中生存。市场经济下必须取消一切经济主体的超国民待遇,无论外资、国有、民营都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市场地位。这样国民经济才能和谐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健康有序促进全社会的发展,才能迎接世界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八: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者核体系改进研究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和与日俱增的客户期望使得银行业整体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银行之间在产品结构、服务内容、资产负债方面都呈现出同质他的趋势。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也与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展开了经营角逐,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管理、规模、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竞争差距,使商业银斤的发展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在日益增加的市场挑战与随么而来的发展机遇双重作用下,一家商业银行是否能够建立一蒼更完整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其经营发展及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变得极具现实意义。
对于ZS银行而言,地处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安不仅是西北区域规模最大的中也城市,同时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等技术创新的基地。鉴于其处于我国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地带,拥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化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培育金融市场的力乾近年来吸引了大量银行机构的不断入驻。截至2013年底,西安市场上有二十五家银行机构,其中东亚、汇丰、渣打兰家属于外资银行机构,其它如兴业、中信等实力较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在西安开立网点,使得银行同业机构日渐趋于饱和。ZS银行作为较早进驻当地的一家股份制银行,通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与市场规模,但是其他银行的不断进驻必然会蚕食当地既有的金融市场,导致ZS银行市场份额的缩小和流失。ZS银行要想在诸多同化机构中崭露头角、谋求发展,就必须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综合保障支撑。
另一方面,随着ZS银行在西安市场的快速发展,基层网点不断发展壮大,适应不同地域和特定目标客户的网点建设格局和经营形式也不断增加,有同城网点(一级支行、二级支行、零售专业支行),异地机构(宝鸡分行、愉林分行,及异地机构所辖的二级支行,如渝林分行所辖的神木、府谷支行),西安分行承担着所有辖属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和管理任务,而现有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考核要求。
.......................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硏究内容
本文以ZS银行西安分行为研究对象,在对西安分行目前使用的平衡升分卡考核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该行当前网点布局和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拟定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的具体方案。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第一点为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点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三点为本文研究开展的主要思路与论文的基本框架,最后阐述了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绩效考核理论与方法综述。第一部分为相关概念讫释,第二部分为商业银行主要的绩效考核方法介绍,其中又细分为传统的和改进的考核方法两个方面,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方法。
第三章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对西安分行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其现行的考核方案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调查研究,列示出该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四项主要问题。
第四章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方案。从西安分行战略目标的分解和描述出发,通过战略地图的绘制,提出改进的主要思路和改进内容,重点阐述了新的平衡计分卡的指标选择及体系构建,通过同城机构、异地机构、零售专业支行王类分支机构平衡计分卡体系的设计及构建,对原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改进。
第五章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包括该体系实施的步骤、难点和重点、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并从人员技术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方面提出了新方案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结论。总结阐述本文的结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章绩效考核理论与方法综述
2.1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
2.1.1绩效
绩效,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论释。广义的绩效是指某个企业中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工作开展状况或工作成绩取得状况的衡量。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绩效的概念是指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活动所产生的成果,还可以结合以下两个相关概念进行理解:组织绩效是指通过运行既定的工作流程在组织内部最终产生的管理成果;员工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工作产生的行为、态度、成绩等的总和。组织绩效的实现需要依靠组织内每位员工绩效的实现,反之则不一定成立。组织绩效的实现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组织的绩效能够合理的被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及每一位员工;第二在工作中,每一位员工的绩效都可以达到组织的考量要求。
2.1.2绩效考核
在现代企业中,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有效评估每个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起到企业根据工作业绩公平分配利益的作用,继而激励员工,使员工的工作业绩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还起到挖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自身发展等作用,因此,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企业严格内部管理、促进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1.3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种高级别的企业管理活动,它的主要内容是对绩效取得和达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和评价。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和分解战略目标、确定绩效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步骤,评估每位员工的工作成效、改进并提升员工的业绩水平,最终帮助组织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从绩效计划编制开始,通过中间的沟通、考核、结果反馈,到绩效提升辅导结束,是一个分步骤开展的、系统的管理活动流程,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简单来说,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步骤。绩效考核是企业根据提前设定好的考评细则和方法来评定员工工作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过程,参与考核与评价后由相关部门形成考核结果,并利用考核结果的反馈帮助企业提高日后的工作绩效。绩效管理的先进之处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这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从绩效计划的编制到最终对绩效结果的考评、绩效提升的辅导,都是通过一整套循环沟通的过程,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继而促进员工和组织绩效的持续优化。
.............................
2.2商业银行传统绩效考核方法
2.2.1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确定出对企业运营过程有紧密影响的关键指标,对其进行提炼、量化并运用于绩效考核的一种评价方法。其中,对关键指标的选择必须是能够体现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核也指标。提到关键指标法的创立和运用,不得不引申出管理原理中的"二八原理"。"二八原理"具体是指在一个企业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企业80%的利润其实仅仅是由企业中20%的骨干员工就能创造出来的。因此,这一原理揭示了在绩效考核中只要能够抓住20%的关键绩效指标,对其进行分析和衡量,也就能够正确的把握绩效评价的核也内容。二八原理揭示了绩效考核工作的重心:即考核工作不能盲目的全面覆盖,要做到有的放矢,将重点放在对工作结果产生紧密影响的关键指标基础上。对于关键指标的选择,又必须符合经下的SMART原则:即具体性原则指绩效指标本身必须是具体的、细化的,避免含糊不清;衡量性原则,指绩效指标可以量化或指标数据是可取的;可达性原则,指绩效指标在达成方面是可行的,即通过个人或组织的努力后是可以实现的;现实性原则,指绩效指标是运营过程中现实存在的,而不是管理者为了考核而凭空臆想出来的;时限性原则,指绩效指柄的完成应有相应的时限要求。
2.2.2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从财务角度出发的绩效考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按内在勾稽关系逐项排列,清晰的揭示出各个主要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从而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水平。分析法各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可用金字塔形结构的公式表示,如图2-1所示:
............................
3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18
3.1ZS银行西安分行概况.................18
3.2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现状................19
4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方案..............28
4.1ZS银行西安分行战略目标概述...............28
4.2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的总体思路................30
5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47
5.1绩效考核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47
5.2绩效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47
第5章ZS银行西安分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
5.1绩效考核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驟
1.年初绩效考核目标的确定。由总行和分行每年年初召开行长办公会安排部署全年工作,确定本年度业务营销的重点和方向。由西安分行各业务管理部门就每个分支机构各项指标的考核数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会邀请分支机构管理层和业务骨干参加,就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研讨,迭成一致后,由分行正式下达本年度目标任务。
2.年中绩效计划执行效果的沟通与辅导。在半年度经营工作结束后,通过召开专题会化由分行主管领导、具体业务部门负责人、支行行长对半年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沟通评价,按照业务重点的调整或指标完成情况适时调整下半年业务经营预算。
3.每季/年末绩效考核的实施。由分行计划财务部于每季末次月底前/次年一月底前,牵头完成分支机构平衡计分卡所有项目的考核,汇总各类考核得分并发布考核结果。
4.绩效沟通和反馈。相关部口应和被考核单位沟通考核结果,各分支机构接到相关部门发送的考核初步数据后,及时进行核对,如对考核结果存在异议,可在反馈期向分绩效协调和领导小组进行反馈,由该部门做出最终裁决。沟通反馈期结束后,绩效考核结果正式生效并面向全行发布。
5.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结果将用于分支机构人工费用配置、员工薪酬发放、职务调整、评优评先、培训发展等方面。
..........................
第6章结论
6.1全文总结性结论
绩效考核是影响商业银行核必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银行业愈发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建立科学合理、约束有力、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提高商业银行核也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ZS银行西安分行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有:
1.ZS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闭环的管理过程,它是非固定的,随着经营情况变化而变化的。所以,ZS银行不可能实行一套既定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ZS银行经过近年来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己经建立了一套基本符合发展目标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在这一发展阶段实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不代表长期也能够适用,需要根据银行内、外部经营变化而做出适时的调整。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ZS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改进是科学可行的
平衡计分卡理论强调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指标与战略目标的平衡性和关联性,既能着眼于银行目前的财务状况,又能为银行未来的发展设定战略目标。因此,在对ZS绩效考核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时,主要从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两方面的设计入手,进行相应的改进。一方面结合ZS银行的发展特点,在原有的一张平衡计分卡基础上进行延伸设计,演化出同城机构、异地机构、零售专业支行三张不同的平衡计分卡,构建了适应不同经营模式的分支机构平衡计分卡体系;另一方面,根据ZS银行的战略目标,对考核指标进行完善,适应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需要,增加有关部门类指标、岗位类指标和员工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形成科学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九:CX房地产开发公司缋效考核体系研究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迅速上涨,对房地产产品需求提高,导致房价及土地价格上升。同时,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畸形性扩大现象。这些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房市近10年来最典型的特征描述。然而,这种“完美”的闭环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房价增速失控、居民需求过度透支、投机资金的高速涌入以及通货膨胀的爆发成为了其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当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充斥着泡沫,处于一种高危状态,国内房价飙升引发了政府的思考、学者的担忧和购房人的疆责。但即便如此,房地产行业依然是普通求职者趋之若鹜的一种就业选择,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内部高风险高收益的绩效考核原则使得经理人和员工有机会获得更高额度的报酬。
为何众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者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样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呢?一些大的中央企业、投资公司、基金公司和海外热钱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垂涎欲滴,他们把一系列复杂的房地产开发运营风险打包,并由开发公司的职业经营团队来承担,而保证经营团队衷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供高风险薪酬。由此,房地产开发公司所特有的一套绩效考核机制孕育而生,在这套机制中,投资者的短期套利愿望体现无遗,他们集中关心的是公司规模、利润和资金周转率这些反映短期盈利能力和短期抗风险能力的财务指标,却无暇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相应地,被考核的职业经营团队往往也倾向于采取短视经营行为或投机行为,以顺应投资者的心态,并同时获得当期的高额绩效收益。在国内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双双持续走高的情况下,通过价格投机达成投资者和经理人的共赢成为房地产行业“最佳的选择”。
.......................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作者自身工作单位下属全资子公司,即CX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调取该公司2010年至2013年间的绩效考核工作所累计的数据,探索并查找出CX房地产开发公司当前使用的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结合CX房地产开发公司自身情况,设计出以目标管理为基础、使用KPI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考核优化设计方案。
1.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整理国内外关于绩效考核的研究文献,并结合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对该公司现有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其优化对策与方案。具体来说,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分析法。在本文第二章叙述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理论基础中,搜集、整理并分析国内外的关于绩效考核的前沿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了解和把握当前国内外企业绩效考核的发展近况与趋势,以及其他公司正在面临的问题,为本文的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2)资料收集法。结合笔者在C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工作经验,收集该公司在绩效考核方面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在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掌握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综合分析法。本文首先对C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对该公司内部的绩效考核体系现状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这种综合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方法使得本文的研究更加科学全面。
..........................
第2章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绩效考核概述
2.1.1绩效的含义
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不同的学科领域对“绩效”的含义界定也有所不同。从管理学视角出发的研究者认为,绩效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期望员工和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工作成果。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研究者认为,绩效与薪酬的关系可以看做是貝工和组织之间的一种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薪酬则是组织对员工的承诺,这种承诺关系本质上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研究者认为,绩效是指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与每位社会成员所处角色相对应的一份职责。
在房地产企业中,绩效不仅仅指工作结果的实现,还包括工作过程的进步,表现为员工工作态度的转变、积极性的提高、能力的提升、责任感和归属感的增强以及企业在团队建设、信誉建设、品牌建设中的成效更加显著。所以,即便是在同一个企业内部,绩效的概念也相当丰富,只有全面充分的理解了绩效的内容,才能有的放矢,更好的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2.1.2.绩效考核的含义
关于绩效考核的含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KB.Flipp(1997)认为对“员工目前工作状态是否优秀”以及“员工能否接受更高级别职务的工作”这两方面开展定期的、有组织的和客观的评价,即为绩效考核。R.W.Mondy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定期考察和评价个人或小组工作业绩的正式制度”。GaryDessler(1999)指出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首先对工作本身的要求加以界定,在次基础上对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最后要注重对评价的反馈。我国学术界对于绩效考核含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逐步完善的过程。赵曙明(1998)将绩效考核定义为一种正式制度,是指考核者对被考核者或被考评团队的工作进行的有计划的考评和考察。方振邦(2003)指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的基础材料是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观察和记录,考核的目的不仅在于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价,更多的是注重员工能力的培养。李德伟(2006)认为,绩效考核是组织从被考核者的性格、能力、行为态度以及对企业的贡献程度等方面入手,对被考核者的能力、工作绩效、适应能力和未来工作潜力进行有计划的、实事求是的考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闰青娥(2010)认为,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绩效考核中,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准确性,常见的考核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二者各有利弊,因此在实际考核工作中,结合具体的岗位要求,选择合适的指标来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
2.2绩效考核常用方法
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关键,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由于每个企业的背景、面临的市场环境、所处的行业环境不同,对应的绩效考核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别。本节针对几种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平衡记分法(BSC)、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加以简单介绍。
2.2.1关键业绩指标法(KPI)
关键绩效指标(KPI),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的考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则是指:考核时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中的部分关键指标进行参数设置、取样、计算、分析,从众多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提取重要性和关键性指标,并使用这些关键指标进行重点考核的方法。
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对员工进行考核有两个最显而易见的特点,第一,相对简单而有效。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选择与考核目标关联性强、重要性强的工作内容纳入考评体系,而非员工全部的工作内容,这不仅避免了考核的泛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考评程序;第二,可以体现考核者最关心的问题。关键绩效指标法在提取关键指标时将目标管理思想有效的融合进来,逐级分解企业总体目标形成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以此将各级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紧密联合起来,在员工实现个人目标时就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团队和员工的价值评价和行为导向方面意义明显。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法的上述两个特点,我们也不难发现该方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即关键指标基本上是在考核人的主观意志下产生的,基于此建立的考评指标体系不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员工实际绩效,同时,考核人在平衡个人与个人之间、内部团队之间的关系时,也基本靠经验或主观判断进行,被考核人的意志没有得到明确的表达,也没有良好的评估方法来评判是否会伤害被考核人的积极性。
..........................
3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17
3.1CX房地产开发公司概况.................17
3.2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19
4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设计................36
4.1优化设计的原则与思路....................36
4.2绩效考核对象的界定...................39
5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优化实施的风险及配套制度保障...................47
5.1绩效考核优化实施的风险..............47
5.2绩效考核优化实施的配套制度保障................48
第5章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优化实施的风险及配套制度保障
5.1绩效考核优化实施的风险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我们总结出绩效考核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有:员工对改革的抵触情绪、考核者的认知及情感风险、缺乏沟通、考核过程监督机制不健全、外界因素的干扰等。结合CX房地产开发公司实际情况,绩效考核优化实施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第一,员工对改革的抵触情绪。新的绩效考核体系意味着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在原有利益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员工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必然会对新的绩效考核体系采取抵制的态度。此外,一部分安于现状的员工,对于改革具有天然的抵触情绪,把改革当成负担,并借口绩效考核体系不公平,阻碍绩效考核的优化实施。结合公司实际,持反对态度的主要还是老员工,一方面,他们在公司工作多年,资历深厚,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薪酬待遇也明显高于新员工,所以他们希望保持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另一方面,老员工一般生活、工作都处于稳定状态,他们安于现状,但新的绩效考核体系要求只有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不断提升,才能获得提薪的机会,才能守住绩效奖,才能实现晋升的理想,因此安于现状、浑水摸鱼的员工当然会对绩效考核的优化投反对票。
第二,考核者实际工作不到位。考核者是绩效考核的实施主体,他们的考核行为及过程直接影响考核的结果和效果,来自考核者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认知和情感风险。主要表现为“晕轮效应”、“因首效应”和“近因效应”,即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个人的好恶或第一映像或最近的印象得出的,考核过程伴有考核者强烈的的主观色彩,存在削弱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客观真实性的风险。对于这些难以量化的因素考核者往往会受人际关系和主观情绪的影响,比如对关系好的同事给予宽松的考核标准,而对于有偏见的同事为了达到使其降薪、降职的目的恶意故意降低考核,主观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考核的客观性。尤其在工作态度这一指标的考核中,由于对态度的考核量化的指标较少,应着重规避这一风险。
...........................
结论
本文选取CX房地产开发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对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X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几年在绩效考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但是该公司的考核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对考核的认识不到位,未与公司发展相联系;二是考核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对考核部门的划分不够具体;三是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对权重的确定不够严谨;四是考核结果的即时性不强,未能及时反馈;五是考核结果的运用不足,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
针对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行探索与查找,发现导致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绩效管理人员缺乏经验;二是公司员工缺乏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三是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反馈机制不明确。
在分析了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本文以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出发点,进一步提出了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方案,优化内容主要包括:明确考核目标,岗位及岗位目标的优化,考核指标与权重的设置优化,考核结果运用的优化。为保证绩效考核体系优化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本文还提出了CX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配套制度保障,包括薪酬管理制度建设、培训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等,这对提高C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绩效考核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十:A公司价值加速器的研究和实施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国际能源结构也在持续调整,美国页岩气和中东低价油气对我国化工产品将造成强烈的冲击,国际贸易摩擦、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将影响我国化工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不仅是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而且是在速度放缓的背后,还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制度环境的变化。化工产业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新的环保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产业发展面临多种的挑战。同时,中央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全面实施,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企业项目管理的涉及范围很广,从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到企业生产线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大型设备、车间、生产线的大修和改造王程,这些项目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由于在企业中的作用和贡献价值,通常是公司的高管层最为关注的。而项目化管理的出现,促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跨越现有的传统项目管理理念,解放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自由,最大限度的激发和释放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变革现有的组织和管理体制,适应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高。此外,企业运营中由部门或者员工提议的工艺创新、流程再造、流程改进等方案,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完成的跨部门的一次性工作,以项目化来管理企业的这些日常运作将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益和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中发展到项目化管理。随着项目管理和项目化管理的逐步推广和发展,人们已经开始逐渐将项目管理作为机构、公司和其他组织变革的引擎,通过对变革的框架进行计划和管理,将项目化管理应用到几乎所有行业领域中的商业企业、公共机构和其他组织的变革,以开展新业务或有效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来加速组织转型,缩短实现变化和达到目标的周期。项目化管理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将会对社会发展进度提供重大的组织和管理动力。
........................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指导和实践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项目化管理理论的梳理研究化及企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价值加速器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的般规律,提炼理论观点,提出了A公司价值加速器解决方案的设升和实施间题。通过研究在其他生产企业如何有效用项目化管理的模式増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成功案例,并以作者本人所在A公司成功实施价值加速器的模式,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节能増效等提升企业整体绩效,调动企业的内部邑有资源进行跨部门合作。本文以项目管理理论历史发展、现状考察和趋势分析相结合为基本导向,采用了综合分析和逻辑归纳相结含的方法及案例分析的方法。价值加速器已让艰涩的理论变成企业的具有实城且可操作的方法。这种理念和方法可以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启迪。
1.2.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是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价值加速器项目化在化工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提出的。制造企业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分析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总结企业自身已有的项目管理模式,采用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化管理新模式。价值加速器以项目化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己经逐步成为化工企业解决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以往面临的问题如未能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潜力,过度依靠企业外部第三方的咨询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标准建设,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关键技术。加快培育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节能环保新要求、人口老龄化等新市场提供新材料。
...........................
第2章理论综述
2.1项目管理和项目化管理理论
2.1.1项目管理和项目化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在企业管理中,凡是可以看作项目的生产运营活动都是企业管理的子项目,全部纳入项目管理范畴。项目的重要特征是有开始、有结尾。项目开始时,要进行决策论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项目结束时,要做好验收总结和后评价工作,保证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项目化管理把经营工作看作一个项目,明确目标,关注时间节点、成本因素、质量效果和风险控制,保证企业运行绩效,正好实现了企业的PDCA的大循环工程。传统项目管理与企业项目化管理之比较见表2.1。
企业项目化管理是指企业把项目管理的方法引入到企业中来,把可以项目化的经营活动当作项目来运作和管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凡是按部就班的持续性工作,可以按照职能化来管理,保证企业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凡是具有"一次性"和"独立性"特征的工作,都可以进行项目化管理。企业项目化运作的价值在于集中有限的各种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各项重要任务。企业项目化管理的理论提出和框架构建,是项目管理理论的演进和发展,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
2.2价值与价值加速器的定义
2.2.1价值的定义
价值在许多生产领域具有重要性,对企业生产而言,研究价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现有的状态,或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生产运营的每个工艺步骤或者项目研发的每一个分解流程,都可用价值来衡量这些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对价值的衡量和识别可以迭到三个目的:流程衡量、流程再造和资源分配。
在工程界,对于价值的理解也是经历了实践之后理论也日趋完善。表2.2中不同学者对价值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价值首先是关于功能和成本方面的,然后将进度纳入其中,最后又将风险作为价值的基本要素。
从表中可以看出,价值的关注点转向过程价值,即在项目(产品)的形成过程中消除非增值的活动成为价值管理的目标。Womack和Jones(1990)将价值定义为"按顾客的要求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该定义以生产为中心,但更适用于产品明确时的生产领域,即分析制造过程的价值。
研究表明企业内部至少50%的工作任务具有项目性质。而在开放式的创新时代,生产企业的项目化商业模式也成为创新的焦点。商业模式可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Value Creation)、价值提供(Value Offering)和价值分配(ValueDistribution)等活动的一种架构。商业模式的焦点在于价值创造。
.......................
第3章A公司的生产运营状况................15
3.1A公司简介..................15
3.2项目化管理的成功案例..................15
第4章价值加速器在A公司的实施设计...................22
4.1价值加速器的设计.....................22
4.1.1价值加速器设计的前期导入..................22
第5章价值加速器在A公司生产运营中实施案例...............33
5.1案例描述.................33
5.2案例分析...................33
第5章价值加速器在A公司生产运营中实施案例
5.1案例描述
A公司下属工厂专门从事特种尼龙树脂与刷丝的生产,生产线涵盖了生产尼龙1010树脂和610树脂及单丝,其单丝业务的主要范围包括:尼龙612牙刷丝、漆/画笔用丝、磨料丝、渔线丝、化妆刷用丝、DYMETROL、PFA、氣化乙丙丝等。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占有很高的份额。其主导产品尼龙1010树脂和尼龙刷丝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70%和90%以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于A公司而言,可利用中国企业在生产成本上的优势,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扩大A公司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同时加速对外扩张,将其主要产品在短时间内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战略性举措,这也是扩大原料出口、带动公司其他产晶出口的有利时机。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产能一直成为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价值加速器的实施和应用可降低单位成本,同时提高单丝产品的产能,从而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业务增长。
........................
第6章总结与展望
6.1本文总结
从A公司实施价值加速器的案例研究中可看出,在企业实施价值加速器可以给企业带来深层次的变革和创新,具体表现在;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变革价值加速器自创建开始,明确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权责,建立了标准化内部流程,鼓励员工知识分享。价值加速器出生于生产基层,自下而上。而价值加速器的资源与预算的支持和分配,来自于管理层的决策和批准,自上而下。一线操作人员、管理人员与高层管理者之间、各价值加速器之间,都形成了开放和自由的沟通。价值加速器既给员工提供了学习和创新的平台和机制,又把个人学习和创新转换为企业的行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可以实现共同愿景,获取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来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和更好的能力。而这种建立跨部门的价值加速器运作团队,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建立了良好的跨部门团队运作机制,确保了跨部门团队效率的基础。这种企业文化建设的变革,避免了在以前工作中严重的部门本位主义,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来配合步调,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战略执行力的情况。
(2)对创新的变革企业持续创新是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不断地推出和实施新的创新项目,并持续不断地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过程。创新对企业运营而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如何提高总价值?第二,如何降低成本,如何一种产品或者一项服务,用沒价值减去生产成本,剩下的部分才归制造商或服务商与消费者分享。价值加速器在推行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标准的模板,进而创新为企业内部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随着价值加速器的成功案例积累持续不断地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前沿。在企业的流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中总结的最佳实践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动力。项目化管理创新是一个持续改善和积累的过程,管理创新是70%的积累加30%的创新,没有最优实践的积累和学习就谈不上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