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67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富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发现,理事长是提高合作社组织管理能力的中流砥柱,发展产业是提高合作社组织生产能力的关键,资金是合作社经营活动的命脉,品牌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源泉。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正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与现实路径,可以从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有效的农业微观组织入手。近年来,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的服务范围和种类也迅速扩大。截至2021年1月25日,贵州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5225个,注册资本1300亿元,合作成员241.6万户,人口776.7万,其中贫困农户112.6万户,人口375.4万,辐射带动农民100万余户。合作社实际总资产1364.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61.6亿元),流转土地641.8万亩,在500多亩的坝区建设合作社有7040个1。显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组织和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小农的利益联系,推动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合作社未正常运行、经营管理待加强、管理人员匮乏、服务层次较低、政府服务待加强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小、散、乱”的状况,使农户在市场上的竞争变得越来越不稳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正在面临分散经营和实现规模经济、资金匮乏与技术投入增加、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商品化等新的矛盾。全国没有发挥作用或趋于倒闭状态的合作社约有三成,而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合作社具有明显带动成员的作用(孔祥智,2018)。事实上,不同合作社的发展程度也是良莠不齐,即使在同一个县内生产同样农产品的合作社,不仅有业绩优异的,也有难以为继的(万俊毅、曾丽军,2020)。可见,虽然合作社数量在呈“井喷式”的增长,但其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三农”问题的现实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为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关于合作社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在主题、方法等方面都相差无几,由于地域背景不同而注重于不一样的研究问题。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国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合作社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而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肩负着振兴农业、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的重担,因此国内学者主要对合作社的功能、制度安排与治理结构、发展影响因素、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1.2.1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的研究综述
(1)合作社的增收效应和益贫性
大家关于合作社的增收效应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Grashuis(2018)着重指出,合作社是扶贫政策工具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对合作社的增收效应及益贫性的研究较多。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合作社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小规模农户的加入,但是由于进入的几率相对低,小农户的参与会受到阻碍,从而使其具有某种“排他性”(Mojo等,2017;Hoken等,2018;Kumar等,2018)。对社员进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职能之一。徐旭初(2018)把合作社所能提供的服务概括为生产性、经营性和金融性三个方面。Ying Dong等人(2019)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参与者提高规模报酬、土地和劳动力边际报酬,从而提高技术效率。刘同山、苑鹏(2020)从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特性出发,分析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可以改善其经济状况、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王任等人(2020)基于信息获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需求表达能力,检验其在合作社中贫困农户的参与行为和减贫增收之间的中介效应,其中,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其收益提高的影响程度最大。郑风田、王若男等(2021)通过分析合作社自办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组织模式相较“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准一体化组织模式的制度优势及其带动农户增收的作用机理,认为内部产权结构和外部政策环境对合作社自办企业的农户增收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孙侠、沈月琴(2022)发现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行为的动机更强,经济效益水平更高。徐清华、张广胜(2022)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社员农户,社员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倾向更高,加入合作社显著提高了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水平,且对种植大户和多元化种植户的促进作用更大。
...........................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6年正式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产品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自愿、民主地共同经营管理的一种互助经济组织。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以社员为主体,向其提供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储存、以及相关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应当有80%以上的成员是农民。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界定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看成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
2.1.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
在哲学上,发展就是事物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得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本意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的潜力,是衡量企业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合作社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因此可以根据林毅夫提出的“自生能力”来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林毅夫2在新结构经济学中指出,“自生能力”指的是在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没有政府或外部补助的条件下,能够实现正常的盈利。换而言之,尚未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是无法生存的,是一个没有“自生能力”的组织,难以自立于市场竞争中。但其后依靠政府或外部的补助,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可以预期获得一个正常利润水平的能力,则可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发展能力。
..............................
2.2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Adolf Berle和GardinerMeans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他们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由于企业中两者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于是提倡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并转让经营权。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是通过一项合同明确地指定、雇佣其他代理人,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按照代理人所提供的服务的品质和数量来支付相应的费用。契约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Shaffer(1987)对合作社成员与组织间的非正式契约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IOF的契约关系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首先,合作社不能对社员的生产决策进行控制,其次,合作社与社员在与外部市场的协调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偶然性、不确定性。成员的利益分配将不会被明确地写在合同里,而是由市场决定。由于社员对合作社的信任程度较高,因此合作社在分享风险方面有其优越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其内部非正式契约的存在,以及合作社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马艳丽和孟彩英(2008)认为,我国少数人控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表现出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其主要的矛盾在于中小成员和骨干成员的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关系存在着侵害中小成员利益、破坏整个合作社价值的弊端,其症结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治理结构其实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
3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16
3.1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征.............................16
3.1.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规模................................16
3.1.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分布.................................17
4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0
4.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指标选取...........................30
4.1.1组织管理能力..................................31
4.1.2组织生产能力.............................32
5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升路径............................53
5.1内部发展提升路径...................................53
5.1.1创新治理主体,规范组织制度,提升组织管理能力............53
5.1.2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组织生产能力............53
5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升路径
5.1内部发展提升路径
5.1.1创新治理主体,规范组织制度,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立了以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地方政府的法定代表,村党支部和村集体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对农村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负责人在决策问题上拥有很大的发言权,而有的农户却不知道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农民合作社是干什么的。但在村委会和政府的指导下,他们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合作社的生产和运营中,这就是贵州省农民主体地位薄弱的重要原因。首先,贵州省农村专业合作社要根据当地的政策、法规,对目前农村集体成员分散、村委职能缺失等问题进行总结,提高村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合作社治理主体及治理体系。其次,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完善决策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有章可循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以及销售制度,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协同作用。在决策过程中要让社员真正的参与管理,包括管理、监督、选举、重大事项的决策,把民主管理变成一种常态,保证社员在日常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5.1.2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组织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是:缺少人才进行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吸引专业人才,如增强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要组织社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推广相关种养殖技术,并邀请农业领域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可以在有关部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大力鼓励大学生、社会农技人才回乡创业,深入基层、投入到农村发展事业当中,并做好各类返乡人员的安置工作。
...........................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近年来,贵州省各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将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合作社规模、类型分布、经营服务、经营绩效、政策环境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对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实证分析得出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的综合得分,而后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均分为73.99。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组织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得分较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着发展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资金储备不足、管理人员匮乏、缺乏标准化产业链条等问题。
(2)细分而言,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管理方面得分率最高,为81.26%,通过规范的管理模式,使合作社的组织化水平得到了发展,为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经营提供重要基础。而后依次为社会影响、组织生产、组织经营方面,得分率依次为76.31%、70.57%、68.24%,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和组织生产能力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及生产服务体系,提供统一农资购买、统一农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把控农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但是仍存在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资本积累不足、运行模式不够规范等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