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缘起
1.信息时代的特点及要求
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移动平台的迅猛发展,已逐渐倾注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捷,各种各样的信息已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面对海量的各类纷繁复杂信息,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够识别真假信息,并为我们过滤有用的信息。只有保持头脑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我们才能避免受到错误信息的负面影响。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有不良的思维习惯,例如我们经常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得出结论,忽略和攻击一些有悖于我们自己的观点,或者跟随潮流,随波逐流,不加区别地接收各类信息,甚至传播虚假信息等等。缺乏批判性思维品质或有不良的思维习惯,终将使自己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难以自拔。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错误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悲剧并不罕见。因此,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来帮助我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更理性、更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然后作出适当的决定。
2.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21 世纪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创新意味着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在反思的基础上追求改进、提升。伟大的人类精神大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只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问题是改变世界。”“解释世界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世界。改变世界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奋斗,并努力创新。”1批判反思,然后批评创新,是人类最终实现改变世界目标的唯一途径。批判性思维以其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精神开放性的特点,对个体客观、全面地思考,具体考察事物的本质,独立创新地形成独特的观点,有效、正确地解决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二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情况了解程度不深,还很忽视,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分析小学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不利因素,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展开研究,致力于提出有效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策略。
(二)研究内容
第一是通过文献研究资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它善于控制整体情况,代表着多角度思考,并敢于有质疑精神。阅读环境的变化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面对更多的阅读材料,阅读要求的提高使学生面对复杂的阅读材料有正确的辨别能力和质疑精神,阅读教学改革也强调学生的阅读更加个性化,强调思维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尚不清晰。
第二是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访谈的实证研究形式,了解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的现状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师生对批判性思维的了解程度,对批判性思维的细致分析情况,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现阶段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等。
第三是根据文献研究资料和实证调查的研究结果分析,以及对教学案例的分析,给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对策。从健全师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水平,精选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文本选择,优化教学流程:批判性思维教学过程,进行多元化评价:为批判性思维创造环境几个方面进行了建议改进。
..........................
第二章 小学阅读教学中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和价值分析
一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内涵与育人价值
(一)内涵特征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它始终保持公平,正义和理性主义。批判性并不代表没有思考的全盘否定,批判性代表了多角度的思考,代表了创新以及自主独立的思考。遇到问题时,批判性思维注重把握整体情况,并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敢于提出质疑,并依据事实及逻辑提出公正、富有新意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特征包括谦虚,公平,正义,勇气,无所畏惧,自律,理性,毅力和意志自由。谦虚主要指不要一味的去争论,而是不卑不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即可,并不是非得对方就一定要认可自己的看法。勇敢无畏主要指不怕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看法,而是勇敢的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从自己的角度去说服,而不是一味的附和。1把自己放在心里就是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消除自我中心,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理性意味着理性思考自己,用同样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和他人,并与信仰和行为保持一致。坚持不懈意味着无论在实现目标方面遇到多少困难,都有坚持不懈地坚持克服困难,毫不退缩;虽然崇尚意志自由,却具有强大的自律意识与自控能力。大量研究表明,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但要选择适宜的方法与手段。批判性思维主要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具有建设性。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能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质疑。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对某一问题或观点产生了独特的见解,而这一过程就具有典型的建设性特征。所以,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并不是“批评”,提出自己的质疑、对他人的观点说“不”,并不只是为了对他人予以否定,而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
第二,独立和自治的自由(自治)。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公正的思考。它不受其他人的指导和控制。它不受情境提示的影响。它不是一群人,不会盲目对他人的看法表示认同,而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强调自由、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却不是无约束和无意识的思考。在表达自己独特见解时,这是一种公平公正的评价,是以批判性的观点进行的。
.............................
二 阅读教学中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一)阅读环境的变化
当代社会,知识与科技的迭代周期不断缩短,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了让他们对科技发展形势产生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一定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环境的变化,资源多而复杂,存在很多异常信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其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当大量信息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合理性显得尤为关键。学生阅读能力如何,将会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发展,出于对所有学生成长负责的态度,教师要着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打破被动式接受知识、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格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被民主、合作、平等的氛围所萦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去分辨不同阅读题材,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二)阅读要求的提高
反映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阅读可以改善自我的气质,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一直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重要性体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学生应逐步达到“自主阅读能力,学会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最初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这无疑提供了阅读教学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阅读期望,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2随着中国课程的重新定位和改革,新课程标准中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环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不断深化。这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大量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因此,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及分析.......................... 24
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设计....................................24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24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24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思考及对策...............................39
一 教师自身素养的加强............................................. 39
(一)提升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39
(二)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40
第五章 研究总结...............................................58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思考及对策
一 教师自身素养的加强
(一)提升师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1.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进行分析与评估,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技能,更是自我调节与监控的统一,是为了获得肯定性的判断而对现有观点进行质疑、假设、反思,以多种方式对其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行验证,进而做出明智决定。批判性思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先要对现有观点与决定做出假设,从多个侧面入手对这种假设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进行分析,最后采取明智的行动。1但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和质疑不等于反对,不等于解构,更不等于与人唱反调,它首先是要监控自己的思维,避免思维出现偏见、偏离正确的方向,这实际上就是自我批判,其目的就是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在对各种观点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客观的论据、合理的标准,绝不是指某个人的观点。
2.全面认识批判性阅读
在弄清批判性思维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师生双方还要对批判阅读产生正确的认识。批判性阅读,就是要带着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就是不迷信于现有文字材料与观点,不盲目追随教师的解释,调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合语文素养提出自己的质疑,或是找出这些观点与意见中的冲突之处,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广泛搜集资料,以适宜的方法与手段解决冲突。批判性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文本材料中做出选择,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挖掘出隐含假设,对作者的观点与意见提出质疑并进行分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文本做出合理解释。在这一中,要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合理观点表示尊重,鼓励他们从多个视角出发进行验证,使学生明白“眼见并非为实”,要以批判性、质疑性的态度看待各种事物,但也不能走极端,批判性阅读绝不是全盘否定、完全颠覆,而应该以一种公允裁决的精神进行阅读,不能迷信于权威,也要拿出合理论证。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复杂的信息来源使人们很难区分真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本文的研究论题适应现在教育发展的认知规律,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人才便是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符合当下教育的主要任务。创新与批判性思维密不可分。批判性思维在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批判性思维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情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成为中小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阅读教学具备天然的优势,本文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希望能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思维品质,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型思维的研究较少,对于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问题上,还没有具体的方式方法可循。故本研究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展开研究。
本文先是根据现状调查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发展情况。通过对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之前研究者的研究情况,制定了调查问卷的调查维度,期冀从师生两方面获取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测试和访谈进行分析,发现了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师生双方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都比较肤浅,阅读材料选取缺乏批判意识,教学过程启发性不足,对学生思维能力评价缺乏重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