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1.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最早是由日本提出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它的概念及其范围,他是由日语“无形文化财”翻译过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初刚开始也有将“无形文化财”译作“民间口头创作”、“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翻译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使用过一段时间但在使用过程中觉得不是很妥当,因此最后改译为“无形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在应用这一词时没有注意到后来的改动,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沿用至今。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以及相关场所。”[6]2003 年颁布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中给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7]苑利,顾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足以代表一方文化,并为当地社会所认可的,具有普世价值的知识类、技术类与技能类传统文化事项”。[8]
…….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共六类,分别是:(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共分十项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
…….
1.3武术的概念界定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中。武术的概念几经修改,现在较通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规定的“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攻防、套路、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000 年天津举行的全国传统武术工作会议一致认为,传统武术是具有“流传有序,体用兼备,理、法、势齐全”的武术拳种,当然,这里的传统武术不包括竞技武术,是把竞技武术排除在外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传统武术。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评审体系。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评审体系的研究目和研究内容要求,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民族宗教网、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等网站的检索,查阅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评价体系、传统体育、武术教材等相关资料,其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体系的研究有 19篇,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调查法
2.2.2.1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专家访谈提纲,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评审专家、体育人文社会学专家、武术教育工作者、武术管理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领导等进行访谈,为本研究存在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提供主要思路。
2.2.2.2 专家问卷
调查法(特尔非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遵循体育研究方法中的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初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评审指标及框架,通过登门拜访、发送网络邮件的方式发放、回收专家问卷。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家、武术教育工作者、武术管理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选取了 20 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厚的专家参与问卷的调查,共发放 3 轮专家问卷,筛选评价指标并计算指标权重最后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评审体系。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3
3.1 评审指标的筛选及确立 ......13
3.2 特尔非法专家咨询过程及结果 .....15
3.3 对所选指标的一致性检验(肯德尔和谐系数) ......18
3.4 评审指标权重的确立 ........19
3.5 评审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分析 .......21
3.6 星级量化指标的建立 ........32
3.7 实证研究......33
3.7.1 从项目自身特点来分析.......33
3.7.2 从传承现状分析........34
3.7.3 从传承的遗产价值分析.......34
3.7.4 从传承人分析.....34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评审指标的筛选及确立
本文基于现阶段在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规定中给出了申报的范围、要求、评审标准等的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家以及参考已有类似项目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评审体系的初始指标。一级指标包括 7 项分别为:传承人、传承形态、传承方式、传承项目自身的特点、传承地域和传承的遗产价值。在一级指标下分别给出了 20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分别给出了 39 个三级指标(详见表 1)。本文以这些指标为参考建立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评审体系的初始指标。本研究选取的专家主要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专家、武术教育工作者、武术管理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等领域的专家,在这些专家中选取了 20 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厚的专家,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遵循特尔非法操作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一轮问卷共发放 20 份,回收 20 份,回收率 100%,问卷的有效率 100%。
………
结论
本文基于现阶段在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规定中给出了申报的范围、要求、评审标准等规定的前提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家以及参考已有类似项目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鉴于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评价出现的问题,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家的建议,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评价体系。得出的结论如下:本研究中评审体系共包括 4 大部分,分别是传承项目自身的特点、传承现状、传承项目的价值和传承人,以此为基本框架建立的评审体系。所选各指标在总评审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同,传承项目自身的特点所占比列最大为67%,传承现状次之为 14%,传承项目的价值为 11%,传承人比例最小为 8%,这与本文研究主题相符。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模糊星级量化的研究方法,用星级代替数字比例,精确与模糊相结合,这样既不忽视那些难以量化指标的重要品质,又能尽可能的减小人为主观性大的因素,这样评审起来才更加公正合理。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