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随着文革结束,我国中学语文教学逐步恢复正常,一大批中学语文期刊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不断壮大其队伍。经过历史的不断淘汰,目前较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的中学语文期刊仍有十来种,如《语文学习》、《现代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刊》、《语文天地》、《语文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与其他语文出版物相比,语文期刊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注重实效,信息反馈快。语文期刊的内容往往结合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定期出版,必要时还可发行增刊。第二,专业性。语文期刊往往针对语文这一专门领域,由语文专业研究人员及一线语文教师撰文,研究成果对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第三,传播范围广,读者群较为固定。语文教师、语文专业研究人员是语文期刊的主要阅读对象。在期刊品牌的逐渐发展中,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还会不断吸引其他领域的人群阅读。中学语文期刊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生相随,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见证中学语文教学历史变化,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发展。三十几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每走一步,中学语文期刊都如实反映在改革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总结每一历史时期的教学理论、传播各种各样的教学经验。中学语文期刊汇集了大量优秀的一线教师和语文研究人员。这一股有力的力量总能及时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争鸣的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规律和理论,为中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开辟道路。第二,理论指导,注重实践。中学语文期刊注重对阅读与作文、指导与训练、教法和学法、课程标准和教材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力求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这些理论对于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提出在实际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讨论和争鸣的过程中得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
1.2研究方法
本文对《语文学习》杂志创刊至今 36 年来的写作教学栏目的文章进行梳理。因研究涉及的文章篇数多、类型多,研究时间跨度较大,为了较为清楚有序地进行梳理,笔者采用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的时段为《语文学习》写作教学栏目 1979 年第 1 期到 2014 年第 12 期,总计 433 期约 1600 篇的学术成果。在对《语文学习》每一期栏目和文章情况进行逐一梳理的过程中,因分类辨析上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本文所统计的数据未必绝对精确,然而并不影响学术考察的可信性。本文出现的数据统计主要是为了以数据化描述形式呈现写作教学 36 年来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
第二章 写作教学栏目变化:中学写作教改推进的历史脉络
2.1 第一个时期(1979-1989 年)
第一个时期的写作教学栏目均是以数月一期的频率出现,未有某个栏目的出现贯穿某年每期。因此笔者此表格统计各栏目出现的期数而非年数。笔者将期数超过十期(即一年至少一期的出现规律)的栏目界定为常设栏目,不足十期的栏目界定为非常设栏目。注:a全国报刊中学生习作选评;b新教材作文题优秀习作例析;c怎样评改学生作文;d写作知识与写作教学;e作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f辛苦耕耘征文选登;g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作文题选;h写作练习设计与写作知识;i华东、中南地区优秀青年教师作文评改邀请赛暨 1984年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选辑;j作文评改优秀论文选登;k亚洲分区域人类环境年大、中学生作文竞赛地区优胜奖;l新大纲初中写作能力要求例说;m1988 年上海市中学生快速作文比赛如表 1,第一个时期的写作教学栏目数量众多,高达 44 个。但在这多种多样的栏目中,常设栏目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栏目的创办没有持续性。如表 2 和图3 所示,有 41 个栏目的存在期数少于 12 期,为非常设栏目,其中有 39 个栏目的存在期数更是不足六期,占栏目总数量的 86%。只有 3 个栏目为常设栏目,仅占总栏目数量的 7%。
………
2.2 第二个时期(1990-2004 年)
在经过第一个时期长达 11 年的彷徨和摸索,第二个时期《语文学习》的栏目形式有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一级栏目数量大幅减少。如表 7,一级写作教学栏目的个数由上一时期的 44 个锐减至 10 个。另一方面,栏目形式初步稳定。这体现在两点。第一,这一时期的一级栏目均可以年份为单位来统计期数。在第一个时期,虽然已经出现如“作文教学”这种存在长达 50 期的写作教学栏目,但它存在期数最多的一年也仅有 10 期(1983 年)。而在这一时期,即使出现期数少如“妙文”、“作文”等栏目,其存在却都贯穿一年每期。这种栏目形式特点说明《语文学习》的编辑人员的栏目体系观念有所加深。第二,常设栏目“写作指引”的设立。如表 6 所示,“写作指引”栏目自 1990 年第 1 期设立,2004年第 1 期撤办。存在时间长达 13 年 156 期,仅 2002 年和 2004 年未办。这一时期的栏目类别较第一个时期精简许多,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分类难度系数低。第一个时期的栏目涉及的内容驳杂,许多栏目只能大致被归为一个类别,同一个类别下的各栏目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纵观这一时期的栏目内容,可以简单明了地为其划分栏目类别。第二,类别数量少。第一个时期的一级栏目数量庞大,可分出 8 个类别,此外还有个别栏目未能划分归类。而这一时期由于栏目数量的锐减,只 4 个类别便可将所有的一级栏目归纳分类,如表 8。
……….
第三章 专题讨论:对写作教学热点的深度探讨......19
3.1 第一个时期(1979-1989 年).....19
3.2 第二个时期(1990-2004 年).....23
3.3 第三个时期(2005-2014 年)......26
第四章 审视中学写作教学:基于《语文学习》写作教学栏目......30
4.1 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节....30
4.2 教师写作与学生写作的脱节........32
4.3 初、高中写作教学的脱节......33
4.4 大陆与港台、国外母语写作教学的脱节......34
4.5 重应试写作,轻素质写作和个性写作....35
第五章 结语.......36
第四章 审视中学写作教学:基于《语文学习》写作教学栏目
4.1 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节
回顾三十几年来中学写作教学研究,中学写作教学在理论方面是不断在进步和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研究成果也可谓是硕果累累。然而理论研究一片火热,实践教学却依旧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仍然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对此,我们不禁要疑问,难道写作教学理论只是空中楼阁,对于写作教学实践没有指导作用吗?不可否认,写作教学理论对于写作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只要写作教学理论和写作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中学写作教学实践一定会稳步前进的。之所以出现中学写作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脱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教师未能主动吸收先进理论成果。有些教师很少阅读相关著作,了解研究成果,只是在反复运用一些浅显的、守旧的中学写作教学理论,机械重复一些实践小技巧。另有一些教师,虽然读了很多理论著作,但是无法吸收,不能将之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使之为教学实践服务。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理论研究内部。理论研究看似如火如荼,实则问题颇多,给教师学习理论成果带来了很多麻烦,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第一,有些研究者没有深入了解中学写作教学,不熟悉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一些研究者闭门造车、空中建楼,基于前人的理论成果来分析中学写作教学情况,没有到实际教学中去考察、去研究。有些研究者虽然了解了一些中学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但视野不够开阔,只将视线集中在具体某个教学问题或某种教学现象上,进行“就事论事”,缺乏宏观背景下的深层探究。第二,有些研究者将中学写作教学刻意地神秘化,将学生写作人为地复杂化。一些理论著作中刻意的术语横行,艰深繁复,让不少教师看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这样的理论不仅没给教师的写作教学实践带去帮助,反而使得教师畏惧研究写作教学理论,畏惧写作教学实践,将写作教学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结语
本文对《语文学习》写作教学栏目 36 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和概括,也基于此对中学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思考和评价。但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学识有限,加之中学写作教学研究的复杂性,因此本文有许多问题只是将之提出,未能有效地解决它。例如:对《语文学习》写作教学栏目表现出来的情况分析得不够深入;对中学语文教学期刊写作教学栏目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对于中学写作教学研究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没有对中学写作教学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于很多问题的分析缺乏理论深度……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对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见识粗浅,谬误颇多,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为目前的中学写作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