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17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认为精神产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问题、分析、结论的经典。基于此,弗莱雷关于被压迫者解放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堪称经典,在于弗莱雷从事实中发现问题的认识论根源,在于弗莱雷从主客观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中建构思想的方法论基础,在于弗莱雷对人类解放展开集成性研究的本体论探索。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弗莱雷的生平及学术历程
弗莱雷具有传奇的一生,从幼年到暮年,从求学到流亡,从普通教师到教育哲学家,他一生都在为底层人民发声,立基于教育、政治、意识、人性、实践、文化、生态等多元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危机、人性异化、实践展开了全面批判。他既有对其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层次体验和反思,又有对多元理论的批判性吸收;既有鲜明的思想主旨作为骨干,又有丰厚的人文关怀实践支撑,从而促进了其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相辅相成。


教育论文怎么写

一、生平
1921年9月19日,保罗·弗莱雷出生于巴西东北部累西腓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弗莱雷家道中落,陷入“隐性的贫困”之中,象征过去财富的精美的家具摆设与拮据的生活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后来其父在弗莱雷13岁时不幸去世,使弗莱雷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弗莱雷认为,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所经历的困难非但没有使他迁就困难、接受现实,反而培养了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希望的开放态度。“因为我曾经经历过贫穷,所以我从不允许自己陷入宿命论。”①“我从不认为生活是注定的,也不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接受出现的障碍。相反,甚至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认为世界需要改变;世界上的某些错误的东西不能也不应该继续下去。”
生活的艰难、阶级的差别、文化的分化以及社会的严酷深深印在了弗莱雷的心里,并对其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很早就参与了这个社会的可怕的戏剧性……正是这个社会的可怕性质培养了我日益增长的激进性。如果人们把这种从未变得极端的激进性看作是一个得不到爱、感到极度孤独的孩子的创伤性表现,那就大错特错了。”
...........................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以来,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解释力和创造力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指导全世界人类的解放。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拉丁美洲同样如此,其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巨大,成为拉丁美洲的反侵略、反殖民、反压迫的强大理论武器。作为拉丁美洲“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弗莱雷以其远见卓识以及为人类尊严和正义积极行动而闻名。批判教育哲学是以阶级分析为方法,基于弱势群体立场,而对资本主义教育展开批判的理论。批判教育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就源于马克思主义。③以弗莱雷为代表的批判教育哲学家,正是把其批判意识扎根到教育的广袤场域,抒发其对社会变革的批判性思考。有鉴于此,深挖弗莱雷教育思想的哲学内涵,探索弗莱雷批判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意蕴,将确有必要,实有裨益。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主旨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出发,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弗莱雷关于被压迫者解放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本文的研究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聚焦哲学视域,深化弗莱雷哲学思想研究
作为一种完整的哲学,教育哲学应当既包括属于分析的教育的哲学推理过程,又包括属于思辨的认识的结果,分析和思辨活动结合起来,以使教育哲学适应社会的需要。①可以说,教育哲学既要解决生存问题,又要解决价值问题,是兼顾生存与价值的双向存在。从教育领域向哲学提出问题,运用哲学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进路;以哲学视域思考教育问题,可以扩充哲学的边界,推动哲学在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的应用与完善。批判教育哲学是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研究批判教育哲学无疑有助于推动教育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自弗莱雷思想受到人们关注以来,其教育学思想广被研究、热度只增不减;近年来,弗莱雷思想的哲学基础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了关注,但重视程度、研究程度还远远不足,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更是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弗莱雷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是基于深厚实践基础上的“底层发声”,紧紧围绕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人性、实践等方面展开批判,为批判教育哲学加入了文化和政治维度。因此,本研究旨在聚焦哲学视域,深化弗莱雷哲学思想研究,以期挖掘弗莱雷哲学思想的精华,并将其思想作为理论武器,思量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快乐和完整的人类发展,一个更加包容、更加民主的世界,思量在这样一个道路方向中,教育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除此之外,正如马克思思想的未完成一样,弗莱雷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亦是处于发展之中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主题,对弗莱雷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以及创新性重塑。
.............................
第二章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社会历史背景
思想的产生及发展存在于特定的时空情境之中。这种存在方式决定了思想所具备的两大特性:在时间方面,体现为思想的历史性,即思想所具备的时代特点;在空间方面,体现为思想的社会性,即思想所具备的地域特点。正确认识思想的时空情境,把握思想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理解思想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对于科学、客观地认识思想实有必要。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及发展同样遵循上述存在规律,其思想的缘起无不与弗莱雷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具体体现在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与拉丁美洲背景、巴西社会背景以及弗莱雷的家庭背景的深切联系。
一、拉丁美洲背景
拉丁美洲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在16世纪开始被西班牙、葡萄牙占领,后受到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控制和掠夺,开始了长达300年的殖民地历史。宗主国的侵略,导致印第安人人口锐减,古文明被摧毁,经济发展陷入畸形状态,殖民文化霸占了土著文化,殖民教育摧毁了印第安人的公共教育系统。拉丁美洲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解放,开始了长时间的独立战争。19世纪初,拉美大部分国家实现了国家独立,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经济侵略,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拉美各国在反帝、反霸、反殖的道路上斗争不止。
(一)争取民族解放的政治趋向
20世纪,长期遭受政治压迫的拉美国家开启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探索之路,外抗强权,内争民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民族独立革命运动兴起。20世纪初,拉丁美洲众多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新兴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要求获得政治地位、进行政治改革的愿望愈加强烈。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众多拉美国家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开启了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潮流,拉丁美洲民族也加入了争取自由和解放的革命道路,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二,民众主义运动高涨。20世纪30年代起,伴随工业化进程,拉美国家出现了众多新兴劳工阶层,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以及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拉美国家兴起了民众主义运动。民众主义运动由民众主义政府发起,他们重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实施阶级调和,限制外国资本,实行有限的社会经济变革。①经过30年的发展,拉丁美洲民众主义运动逐步强大,推动了左派激进力量的发展。
........................
第二节理论渊源
除了受一定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外,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生成与众多理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弗莱雷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不拘泥于已有理论,而是对相关理论进行批判性地继承、吸收、吸取与借鉴,创造性地生成了他丰沛恣意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不穷始末,不足以视全貌。对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溯源,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思想生成的来龙去脉,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对相关理论的梳理中发现弗莱雷思想的特殊性所在。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价值旨归,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断取得发展和完善。众多个人、组织和政党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弗莱雷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一)马克思的理论
弗莱雷曾言,“峡谷、树林和沼泽地的悲惨现实使我走向了马克思”。①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人学理论、实践观、历史观、阶级理论对弗莱雷思想的生成产生了极大影响。
1.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在对前人思想借鉴与批判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理论与实践斗争,逐渐发展了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生成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经历了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进而向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历史观下的虚假意识形态幻象展开深刻批判,揭开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神秘面纱;并以“镜像之喻”考察了阶级统治和阶级意识的发展规律;探寻了破除虚假意识形态的科学进路,即人类普遍利益的真正实现,从而确证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
弗莱雷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由“虚假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而成的“虚假慷慨”论断。
在马克思那里,他将“虚假意识形态”理解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并在其文本中多次呈现“虚伪的意识形态”“虚假的独立性”“想像的存在物”等类似表述。马克思认为,“虚假意识形态”是压迫阶级借以维护其阶级统治的工具,压迫阶级在革命时期“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②具有其合理性;但革命结束后,压迫阶级的意识形态虚假性就暴露出来了。当压迫阶级成为统治者,他们为了掩盖其阶级矛盾、维护阶级统治而将自身特殊利益说成是人类的“普世性”利益,从而支配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掩盖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之间的鸿沟。弗莱雷受马克思“虚假意识形态”理论启发,对压迫者意识形态层面的“虚假慷慨”展开了系统分析。
第二,由“跳出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而成的“反意识形态化”构想。
马克思经过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双向历练,不断更正和发展了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从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变为费尔巴哈主义者,最后发展成马克思主义者;在对“一般意识形态”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予以深刻剖析和批判之后,提出“跳出意识形态”的道路。在马克思看来,不是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并非是支配世界的决定力量,意识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因而,无限夸大意识形态的作用无疑将陷入空想主义,不能超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视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反抗思想统治,“跳出意识形态”的历史任务。①马克思认为,“跳出意识形态”的具体路径包括:改变“观察方式”,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体出发;以唯物史观为基本立场,确立共产主义意识;投身革命实践。②弗莱雷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跳出意识形态”理论,提出了“反意识形态化”思想。
...............................
第三章意识形态批判..........................................93
第一节教育的本质属意识形态................................93
一、意识形态批判立场的确立...................................93
二、意识形态的二元对立存在............................97
第四章人性异化批判...................................141
第一节教育的价值在于自由..............................141
一、人性的四个方面...........................141
二、人性化是人存在的中心问题............................145
第五章实践批判...........................................183
第一节教育的实现涉及人类的解放...................................183
一、什么是“真正的实践”?..........................183
二、教育实践的基本属性...................................187
第六章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特征
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因其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具有鲜明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③弗莱雷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同样如此,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地域特征。


教育论文参考

一、辩证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借鉴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作为“行动的指南”唯物主义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其产生就带有鲜明的辩证特征,并体现出存在论、方法论、实践行动论上的开放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避免落入“形而上学”的窠臼。①弗莱雷在建构其思想的过程中也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传统,他既有对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借鉴,也承袭了马克思的辩证写作风格,这突出体现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的前三章内容,具有较强的马克思的辩证特色。此外,在弗莱雷的作品中,也处处体现着一些对立统一的要素,这从压迫与被压迫、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自由与权威、人性化与非人性化、反思与行动、储蓄式教育与提问式教育、压迫与解放、理论与实践、教育者与学习者等要素的高频成对出现可见一斑。因此,辩证性是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辩证特征又内涵着历史的、整体的、发展的意蕴。
(一)寓于历史之中的辩证性
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辩证性体现在其历史观之中。在关于历史的论述中,弗莱雷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历史的主体的观点。对弗莱雷来说,成为真正的人,是本体论的、历史的使命,“被压迫者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从事本体论和历史性使命的女人和男人,成为更完整的人”。②事实上,成为更完整的人是人存在的内在核心,同时也是一项历史性任务,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经过辩证斗争而实现的。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人们不能设想人性化而没有其对立面——非人性化。所以,弗莱雷认为,对于人性化的认识导致了对非人性化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是“一种历史现实”。弗莱雷认为,如果承认非人性化和人性化中的任何一个,都必须将两者视为可能。换句话说,如果人看到了很多非人性化,那么他就必须从辩证的角度考虑看到人性化的可能性。即使是正在进行的对人性化的否定,从辩证法的立场来看,也“通过这种否定”肯定了人性化的可能性。人性化,是关系性的思考,只有具备非人性化存在的可能,才有可能实现人性化。人性化的实现是一场人性的改造,是使非人性化“成为具体历史事实”的斗争。
....................................
结语
弗莱雷立足于资本主义压迫状态下处于“第三世界”的底层人民,基于对所有不公正、苦难和压迫的关切,怀有对共同缔造更加民主、更加幸福的社会的期盼,从对广大贫寒人民的教育实践出发,形成了他富有批判性意义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唤醒底层人民“沉默文化”的意识状态,打破被压迫者“向往自由”却“逃避自由”的二重性矛盾,对被压迫者进行启蒙,鼓舞被压迫者的对话和反思,形成批判性意识,进而进行富有革命性质的行动,最终获取全面的解放。弗莱雷关于被压迫者解放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在于其所贡献的理论知识,还在于他坚信能够并且有必要做出改变,进而共同构造出更好的世界,还在于他对希望和乌托邦的坚持,从而影响着那些教育者和非教育者。
精神产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问题、分析、结论的经典。基于此,弗莱雷关于被压迫者解放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堪称经典,在于弗莱雷从事实中发现问题的认识论根源,在于弗莱雷从主客观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中建构思想的方法论基础,在于弗莱雷对人类解放展开集成性研究的本体论探索。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是人类共同的智慧和追求。弗莱雷,作为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史、发展史上的一位里程碑式的巨匠,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学习、追随,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文本,学习他的实践,学习他的追求。在认识、分析、学习弗莱雷关于被压迫者解放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弗莱雷关于被压迫者解放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
认识弗莱雷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不应仅仅认识他的思想是什么,何所是;更应该理清他的思想之间的逻辑理路,从整体的视野全面把握弗莱雷的思想。弗莱雷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可循,我们对于弗莱雷思想的认识,应当基于内在逻辑对其思想有个全面的把握。
一是理论逻辑。弗莱雷的批判教育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后殖民主义、进步主义教育等诸多优秀理论都有紧密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关系。因此,这些优秀理论是弗莱雷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学理基础。弗莱雷立足于拉丁美洲现实的基础,基于对教育的本质、价值、实现的正确认识,分析并揭示了拉丁美洲意识形态、人性、实践层面普遍存在的压迫现象和本质,创立了科学的培养批判意识的教育、培养新人的教育、解放的教育等关于批判教育的思想体系。弗莱雷在马克思主义等优秀理论基础上思考并构建批判教育哲学思想,既是拉丁美洲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批判理论发展本身的逻辑使然,更是人类实现自由解放的历史呼唤。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