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级汉语水平学生汉字教学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08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意义
伴随着海内外汉语事业的不断推广,与汉语教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教师们也发现其中汉字教学的应用研究严重滞后于汉语教学的其他方面,成为制约对外汉语教学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成为影响学生汉语学习进步的一大障碍。笔者自2013年8月起以志愿者身份赴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主要负责初、中级班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笔者发现班上存在着“重语轻文”的现象,即重口语而轻汉字,很多学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在汉字识读和书写方面却特别薄弱,听得懂却看不懂,说得出却写不出。面对德国学生汉字学习的现状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不得不思考和面对一系列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如何能让学生摆脱对拼音的依赖?怎样将汉字教学融入到综合课的教学之中?怎样做能让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有效地识写汉字?以及通过何种办法能让在非汉语环境下的学生自主识记汉字呢?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和学,故汉字教学研究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对如何教授汉字的研究,一个是对学生认知汉字的研究。本研究在现有条件下,以所带班级的德国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教材《成功之路.顺利篇》、学生汉字书写过程中的偏误分析调查等设计汉字教学,展开综合课中的汉字教学活动,并对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观察和反思。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找到优化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有效解决对外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在非汉语环境下汉字学习的效果,以期在改进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为对外汉字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1.2研究的问题与目的
本研究在现有条件下,以所带班级的德国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教材《成功之路.顺利篇》及学生汉字偏误分析情况设计汉字教学,展开综合课中的汉字教学活动,并对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观察和反思。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找到优化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有效解决对外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在非汉语环境下汉字学习的效果。“如何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解决这一制约外国人汉语能力发展的‘瓶颈’,是对外汉语教学界探索多年、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未能很好解决的课题(周健2004: 1)研读目前的对外汉字教学的相关论文,可以发现当前的对外汉字教学仍存在缺乏独立性、针对性不强及科学性不足的问题。要使汉字教学更趋合理化、科学化,当务之急就是要对汉字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其中尤其应关注“非汉字文化圈+非汉语环境+综合课”三者交叉作用下的汉字教学研究。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汉字偏误研究
针对学生汉字偏误的分析研究也在不断的加强,汉字偏误研究旨在分析学生学习汉字的形成性特点,发现留学生认知汉字的难点,以此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升汉字教学效果:施正宇(2000)以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生的汉字书写错误为材料,发现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重理据而轻字形、重部件而轻笔画、重静态结果而轻动态书写过程的问题,强调应正确把握笔画,重视书写技能的规范训练以及汉字字符的拓扑性质,不然就会出现增减、调换笔画,混淆部件的种类和数量,改变笔画和部件的相对位置等偏误。江新(2004)发现拼音文字背景的汉语初学者在汉字书写错误中错字比别字多,由字形相似导致的错误多于由字音相似导致的错误,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字减少,而别字增多,字形错误减少,而字音错误增多。于晓蔽(2010)探讨了三类汉字偏误——非字、假字和别字,从汉字书写的层次角度将汉字偏误归纳为笔画错误、部件错误和整字错误,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如汉字本身的复杂性、留学生认知方式有问题及教学对策上存在失误等,通过分析归纳汉字偏误以更好地预测教学重难点。
……….


2. 2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教学研究
对外汉字的教学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既不懂汉语又不识汉字,在语系和文字体系上跟汉语汉字完全不同的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等国学生;另一类是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韩学生。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所以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如果没有打下良好的汉字基础,其汉语学习在经历了基础听说阶段之后也将很难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他们(德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但是他们中一些人在阅读、特别在书写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困难(柯彼德1997)针对非汉字文化圈汉字教学的特殊性,部分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有益尝试。周凤玲(2008)认为非汉字圈学生汉字学习困难,汉字难只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对汉字教学重视不够,汉字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所以提出应重视汉字教学,改进汉字教学方法。赵悦(2005)以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在汉字认一知过程中的习得规律与难点,并总结了一套针对性强、高效可行的汉字教学方法,如利用拼音字母建立汉字笔画观,将汉字分组集中识记,优先识记高频字、独体字等。张晓涛(2005)总结了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认读的偏误类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强调应正确处理“字教学”跟“词教学”的关系,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第三章德国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汉字教学........9
3.1德国学生的中级阶段汉字教学概况........9
3.1.1教学对象分析........9
3.1.2教学任务分析........10
3.2德国学生汉字偏误调查分析........10
3.3教学策略分析........15
3.4中级汉语综合课各教学环节与汉字教学........15
3.5课上汉字教学方法的来源及课后反思........26
第四章针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28
4.1任课教师应有扎实的汉字学功底........28
4.2釆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28
4.3建立学生汉字偏误语料库........28
4.4设计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的汉语词典........29
4.5对于中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编写的建议........29
第五章结语........31


第四章针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4.1任课教师应有扎实的汉字学功底,重视汉字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授笔顺、部件时要严格按照《汉字笔顺规则》,否则就可能误导学生,甚至会引起学生对教师权威性的质疑。初接触汉字的学习者觉得,汉字就像图画或者一堆杂乱堆砌的线条,不知道如何下手,故教师应认真负责地解答学生在汉字方面的诸多疑问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其次,虽然因为种种条件限制,在海外开展的汉字教学多是在综合课中穿插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字处于依附地位或不再重要,恰恰相反,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口头交际能力,也包括书面交际能力,而汉字和书面交际能力直接相关。此外,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具有强大的生成能力和文化功能,而且以“字”为视角进行词汇、语法教学更能达到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整体汉语水平的提高。

……….


结语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口语交际外,书面交际也是日常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其中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字,汉字自诞生以来就对汉语有着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因此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汉语基础教学中如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览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外汉字教学并没有引起与其地位相匹配的足够重视,仍存在缺乏独立性、针对性不强及科学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学生汉语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障碍,所以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难点课题之一。要使汉字教学更趋合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当务之急就是要对汉字教学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其中尤其应关注"非汉字文化圈、非汉语环境、综合课”三者交叉作用下的汉字教学研究,因为在该情况下的汉字教学难度最大,面临的问题最多,解决如此复杂情况下问题的方法也更具推广的价值。本文采取了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中级汉语综合课为例,以班上六名德国学生为研究对象,参考了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特殊情况下的对外汉字教学、学生汉字认知规律以及德国汉字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在前人汉字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一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班上德国学生的中级阶段汉字教学概况以及学生在练习、测试过程中常见的汉字书写偏误的搜集整理,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系统、可行的,可应用于海外汉语综合课中的汉字教学模式,试图将汉字教学自然无缝地穿插在综合课的各个教学环节,通过与其他环节的相辅相成来提高汉字识写技能学习的效率。期间随时记录教学效果,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将个人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最后针对目前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