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以来(1978-至今),我国大陆进行的幼儿(3-6岁)道德教育变革历程,揭示其经验教训,以为当今幼儿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借鉴。
一、选题的缘起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本文基于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重新思考幼儿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新的境遇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幼儿的道德环境,包括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幼儿并不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同成人一样生活在这个变动不居的社会里。成人遭遇的道德问题,幼儿及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幼儿园也同样感受和经历着。我们必须接受这一永恒话题的挑战。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的面貌需要反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现代化为标志的全面、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现代化的实践要求现代伦理道德观的支撑,需要与之相应的幼儿道德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然而,在如此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如此强烈的社会要求下,我国幼儿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否很好的回应和完成了挑战,如,教育目标的倾向,教育内容的价值选择,教育手段的方法意义等。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幼儿道德教育成败历程,将使我们获得更高的认识起点。
(三)当前幼儿道德教育要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需要加强对相关历史的研究
面对教育内外新的历史际遇,我们不禁要问,对于生命早期的学龄前幼儿,在新与旧、中与西的价值冲突中,幼儿道德教育模式是否合理?应如何有针对性地、高效地进行早期道德教育?应做怎样的改革来优化幼儿的道德境遇,回应现代文明对道德教育的迫切诉求,同时又最大限度传承传统道德文化优秀资源以伸展和壮大幼儿的道德生命?
这些问题首先关系到儿童自身的福社,因为德性奠定人性之基石。中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德为才先”的古训,与刁‘智、事功相比较,对于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更重要,更核心,也更久远;这些问题进而也关系到家庭、社会、民族、国家和人类未来的福社,因为今日的儿童就是明日的社会,为儿童谋幸福,即为社会谋发展,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这些问题的回答迫切需要我们在历史的爬梳中寻求答案,以提供现实的镜鉴。毕竟,我们要知道向何处去,首先要知道从何处来。
总之,作为一个学龄前幼儿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关注自己孩子的道德成长,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但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去思考这一重大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审视历史纵横变迁,尝试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回答,为千千万万个学龄前孩子们更美好的德性生长尽到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研究现状
本研究的文献查阅和占有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目前中国几个主要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包括期刊、专著、论文等资源。
(一)研究选题上,论文缺乏幼儿道德教育历史研究
查阅文献发现,到2011底为止,国内有关道德教育的论文比较丰富。其中,分别以“德育”、“道德教育”和“幼儿道德教育”为题名检索《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从1998年到2011年有关博士论文共45篇、相关的硕士论文共计355篇。就博士论文而言,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1.倾向于德育理论
从1999年至今,目前有关道德教育的博士论文有:2002年,南京师范大学刘国永博士《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和刘慧博士《生命道德教育》;2003年,山东师范大学唐汉卫博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南京师范大学曹世敏博士《道德教育文化引论》、丁锦宏博士《品格教育论》;2005年,东南大学许敏博士《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辛治洋博士《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周晓静博士《课程德育》;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刘淑娜博士《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华中师范大学喻学林博士《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潘希武博士《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和谭维智博士《道德减法》,山东师范大学刘丙元博士《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冯永刚博士《制度架构下的道德教育研究》和刘先义博士《德育价值论》,东北师范大学卢艳红博士《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宋五好博士《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山东师范大学董海霞博士《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万时乐博士《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与反消解》,西南大学韩玉博士《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魏箔博士《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南京师范大学周围博士《积极道德教育))和严从根博士《在正当与有效之间一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等。
可见,学界崇尚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偏好道德教育与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道德教育的文化特性、前沿理论、师德建设和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而缺乏从历史的角度审视道德教育,幼儿德育领域更是网如。
2.介绍和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德育
这部分工作相对薄弱,有待加强。目前有,2002年东北师范大学王凌皓博士的《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2008年赵雪霞博士的《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的比较:正义与关怀》、许桂清博士的《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付轶男博士的《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等几篇文章。3.德育历史研究重在挖掘历史名人思想
迄今为止有,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李志强博士的《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贺韧博士的《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复旦大学尹怀斌博士的《论康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张力红博士的《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2012年山东师范大学高凤敏博士的《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此类研究重在道德教育思想解读。唯有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李建国博士《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擅变》是少有的有关道德教育的历史研究。
再以“幼儿道德教育”和“学前道德教育”为题名或主题检索《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则没有发现一篇有关幼儿幼儿道德教育的博士论文。也即是说,国内迄今为止,历史的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后这一时段的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的博士论文目前还没有。本研究当是此领域的首篇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相关篇数相对较多,共计355篇之多,在此不一一例举。缩小检索范围为“幼儿道德教育”,1999-2011历年有这样几篇:2002年西北师范大学沈蕙硕士的《回族传统教育观念与西北回族幼儿教育实践》;2004年西北师范大学郑庭海硕士的《幼师幼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2007年山东师范大学裴文霞硕士的《论幼儿师范幼儿的师德教育》;2008年山东师范大学王育硕士的《济南市城区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年于华中师范大学佳硕士的《对幼儿德育的思考》等。可知,在硕士论文方面,也缺乏对幼儿道德教育展开的历史研究。
(二)研究时段上,未见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幼儿道德教育有分量的历史研究
到2000年前后,我国有影响的幼儿教育史著作中,对幼儿道德教育有涉及或零星论述:唐淑教授的《中国幼儿教育史》(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何晓夏教授的《简明中国幼儿教育史》(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起止时间为原始社会至1989年;喻本伐教授的《中国幼儿教育史》(2000年,大象出版社)截至1999年;中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的《百年中国幼教》<2003年,教育科学出版社),起止时间为1903至2003年;易慧清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史》(1994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起止时间为1949至1989年。
可见,对幼儿教育史的研究既有通史性质又有断代史性质。通史比较成熟,研究时段完整,内容全面,涉及各个阶段幼儿教育的机构、制度和思想;断代史有待加强,这将有利于中国幼儿教育史整体水平的提高。“从研究现状看,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时段,如清朝末年、二三十年代、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等阶段,都还未见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均有待学人深入。”①
期刊论文自改革开放后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幼儿道德教育多有讨论。从研究时段而言,中国古代社会的幼儿道德教育也得到相当的重视。比如,王光龙的《传统蒙书<龙文鞭影>初探》(《山西师大学报》,1991年第4期);孙德玉的《我国传统家庭幼儿德育思想披谈》(《幼儿教育》,1996年第5期);李贵洁的《略论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教育特点》(《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熊明霞的 《我国古代家教思想中值得借鉴的教子与爱子之道》(《幼儿教育》,2001年第5期);姚郁卉的《朱熹<小学)的蒙养教育思想》(《齐鲁学刊》,2005年第4期)等,对于我国幼儿道德教育传统中所涉及的教材、家庭教育、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讨论。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道德教育变迁的、有分量的历史研究并不多见。
(三)研究内容上,注重幼儿道德理论体系的完善和道德心理的建构
一直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幼儿道德教育理论,用科学的手段揭示幼儿道德心理成长,实现中国幼儿道德教育的现代化、本土化、科学化是学界努力的方向。
代表性的相关著作有1999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卢乐珍先生的《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幼教前辈,卢乐珍先生主要从实证和实践两个方面,汇集了历时五年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幼儿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培养等问题,在幼儿道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也是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分别以“幼儿道德”、“幼儿道德教育”“学前道德”、“学前道德教育”为检索词能查的几乎唯一一本的有关幼儿德育的专著。而幼儿道德教育的外文专著,从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外文文献库查到,仅有1990年日本东京明治图书馆出版的,东京都新宿区力余丁盯幼儿园编写的《幼稚园的道德教育》,论述了幼儿园道德教育的目的、意义、内容构成、操作方法等,突出了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具体指导。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27-3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28-33
一、 以俄为师奠定新中国幼儿................................28-31
二、 新中国幼儿德育出现左............................31-32
三、 新中国幼儿德育在文革中........................32-33
第二节 对此阶段中国幼儿道德教...........................33-35
第二章 政治性导向较强的幼.........................35-71
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35-38
一、 此期国家道德教育.............................35-36
二、 义利之辩为承认道德主体.............................36-38
第二节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的.......................38-56
一、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之教育......................38-40
二、 此期幼儿道德教...............................40-43
三、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主要..................43-51
四、 此期儿童道德心理.............................51-56
第三节 对此期幼儿道德...........................56-71
一、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取得的..........................57-61
二、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的............................61-71
第三章 受市场经济冲击的幼儿.....................)71-111
第一节 爱国主义成为时...............................71-76
一、 此期国家道德教育.............................71-73
二、 对此期国家道德教育价值................................73-74
三、 市场经济和道德关系大讨论:道德............................74-76
第二节 市场化冲击下的幼儿道.....................................76-88
一、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目的.............................76
二、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的........................76-81
三、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探..........................81-86
四、 此期儿童道德心理............................86-88
第三节 对此期幼儿道德教.................................88-111
一、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取得的............................89-99
二、 此期幼儿道德教育存在的...........................99-111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幼儿道德.................................111-137
................................................................................
结语
儿童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希望。儿童就是道德哲学家!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幼儿道德教育则是用灵魂去拨动幼儿的心弦,立美好德性,奠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童年、童心、童贞、童趣是纯净的,是值得珍视的。正如刘晓东教授呼吁的:道德教育应当为捍卫童心、保卫童年鼓与呼。我们不是不需要道德,而是不需要伪道德;我们不是不要道德,而是要做道德的主人。
我们须永远记住,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上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让我们学会尊重儿童早期的道德心理,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童年的秘密”,让道德教育真正能够为了儿童,基于儿童,发展儿童!
变革是唯一的永恒。真正的变革是一个旅程,无远弗届。变革未必带来进步,但是进步终究需要变革。我们在此憧憬中国幼儿道德教育的美好未来:从泛政治走向人本化、从外烁走向内发、从片面走向多元、从灌输走向对话、从规范走向发展、从分离走向融合!
参考文献
[1]辞源修订组.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北京:商务印馆,1983
[3]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5]柯林武德,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6]〔美」威廉·弗兰克纳,黄伟合等译.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7]黄人颂.幼儿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8] W - F·康纳尔.ZO世纪世界教育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9]姜法曾.中国传统伦理学史略.北京:中华书局,1991
[10]唐淑,钟昭华.中国幼儿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1〕王炳照.中国教育思想通史.8卷本.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改革开放,幼儿道德教育,泛政治化,成人化,道德主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