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团体是主要途径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12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前,社会各界开始普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在成长中没有经历较大的挫折,生活和学习都比较顺利,其心智尚未真正成熟,而且普遍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各个年级都存在许多问题。要彻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理论上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为这类学生营造一个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其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情感的宣泄。因为高校都采取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容易弱化班级的功能,学生便无法在班集体的帮助处理问题。所以,有必要再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这种情况下,学生社团便应运而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个性和表现自我的平台。社团成员大都拥有共同的志趣,而且年龄差别不大,一切社团活动都是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的,内部气氛和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都比较融洽,这能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健康、积极的学习和生活。
2.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
马克思认为,个人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人际交往。学生社团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发成立的非正式群体,社团成员之间普遍存在群体亲和力,以及很强的心理相容性和认同感。作为同辈群体,他们从心理上就愿意和其他成员交往,倾诉彼此内心真实的感受。所以,交流时往往是在个体对情感和知识的自我满足中实现,不带有强制性。作为非正式群体的学生社团,因为没有制度和规范的约束,成员之间更能广泛、真实的表达自我意愿。学生社团能帮助大学生锻炼交流能力、拓宽交往层面、发展交往心理。学生社团内部存在很多成员之间的横向交流,以及成员和社团管理者之间的纵向交流,其中横向交流涵盖了以成员的身份的正式交往以及个人之间的非正式交往。这种多样化的交往模式有助于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健全大学生的交往结构,以满足成员之间不同交往需求。
3.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社团属一完整的组织系统,内部成员通过分工合作来举办各类社团活动的。因此,为确保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团成员必须加强交流协作。明确的分工和有默契的协作是现代社团成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科层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社团往往按照分工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各个成员都有各自的部门。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社团组织,社团管理以及举办各类活动,都需要所有社团成员和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这是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和团队精神。

二、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指的是人学习社会生活技能、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它是个体联系、融入社会的途径和纽带。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同辈群体及非正式的群体,以及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和过程,决定了其具有社会化功能。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基本生活技能社会化功能
基本生活技能涵盖了衣食和职业两方面。其中,衣食技能是维持生存的能力;职业技能是谋求生活的本领。个体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必不可少的是衣食技能。高校是大学生培养基本生活知识和相关技能的主要场所,它利用系统的、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将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教授给学生,帮助其尽快适应社会,实现个人理想。
(1)学生社团克服了正式群体的高度正规化,社团成员之间很随性的进行互动和交流,且未明确界定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社团成员的自主学习,从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自由、随性的文化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性。
(2)学生社团解决了正式群体的过于制度化,社团成员的构建模式冲破了原有专业和院系的束缚,使各类专业或院系的学生都能共同参与,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其交往范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2.主体个性社会化功能
个性指的是个人具有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它的的定义涵盖了两点内容:首先是个性倾向,即人对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行为的积极特征;其次是个性心理特征。据此,个性社会化可分为三个个方面,即政治社会化、基本道德社会化、心理社会化。
(1)心理社会化。大学生要融入社会,接受社会各方面带来的考验,心理社会化是重要的前提。学生社团利用同辈群体的心理认同感,建设特色群体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离家后的惆怅心理,满足其归属需要;可适当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有助于其身心健康;通过该方式,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中重新审视自我,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2)政治社会化。高校学生只有做到了政治社会化,才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开拓人生的事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早主要形式,就是组建由党团领导的高校学生社团。大学生凭借其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促进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强化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工作的信任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拥护党团组织,同时在传播先进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做作用。

三、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国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高校学生社团充当了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构建大学生完整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目前,各大高校中组建的学生社团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一基本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思邓论等理论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广大高校毕业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所以,经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生方是否能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它展现了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精神风貌,同时也是学生关心时政、参与政治和观察社会的一个中间场所。学生社团举办的热点辩论、时政评论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时事的热情,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高校学生中广发的传播,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党政建设的精神得以进一步升华,改变了以往枯燥、呆板的教材内容,是课堂的理论内容更有说服力。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