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研究缘由
我国是以农立国的社会,目前农村人口有 9 亿左右。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农业从业人口密度,势必成为中国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014 年公布的“一号文件”连续 11 年聚焦三农。两会期间更是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多个关于“三农问题”的议案。因此,“三农问题”可谓是全国各界关注的焦点。回顾历史,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社会各界关注农村问题的典型时期,当时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场乡村运动的风暴。据美国学者拉穆利(Harry J Lamley)统计,在这期间我国各地从事乡村实践的公私团体有 691 个。从发起人来说,上至政府官员、地方军阀,下至普通群众,中间还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家、政治家。从试验区来说,既有富饶地区也有贫困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在这场乡村运动中乡村教育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农村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所选取了瑞金与邹平两个地区的农村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需要考虑的。目前,我国社会进入改革攻坚期,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深入。然而,在这过程中农村教育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农村教育越来越强的城市指向性导致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相脱离。如今农民的生计越来越依赖于第二、三产业的工作,这样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中国农民的生存形态越来越不依赖于土地,即几千年来的传统农耕劳作在慢慢消失,离土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作为一名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学生,既有在农村受教育的经历,也有在城市受教育的经历。正是经历了这种强烈的反差之后,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农村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所在。笔者对农村有着一种天然的感情,这也坚定了笔者对农村教育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选取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教育史上瑞金与邹平两种不同农村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中找到更好的农村教育实践经验,这正是当今农村教育实践的需要。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瑞金与邹平教育模式的比较来更好地继承昔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革命家对中国农村教育活动中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财富。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危机,引起了波澜壮阔的乡村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们熟知的是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乡村派的教育实践活动,而同期以瑞金为核心的苏区也在进行着农村教育实践。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苏区当时农村教育关注程度不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更多的精力在乡村派的乡村教育上;另一方面,苏区更多的被放在共产党领导下历史中,但是它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所以更多的研究是它之后的延安时期的教育。笔者认为以瑞金为中心的苏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农村改革实践的地方,所以本文提出瑞金教育模式以便给予更多的关注。另外,在乡村派中有很多比较,它们是一种同质性的比较。从横向角度来说,瑞金与邹平的比较是一种异质性的比较,此外,选取两者作为比较还因为领导两个地区进行改革的人物分别是毛泽东和梁漱溟。二人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同年出生,在相同的社会大背景下成长,还有过一定的接触,最后选择了不同的农村改革道路。后来,二人有过长时间交往进行了多次谈话对农村问题交换了彼此的意见。可见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从相识、相交到相知有着长达三十多年的友情,但终因思想上的分歧导致二人的决裂。由此,两个鲜明人物领导了两种不同的农村教育实践活动必然存在不同的特质,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是一次对农村教育新的探索。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当年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演进。因此,本文的研究就是为了从历史长河中寻找借鉴。
…………..
2 两块教育试验区——瑞金与邹平
2.1 自然环境
气温总体来说温和,县内降水量较少,且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因此,县内易形成旱灾和涝灾等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频繁发生,农谚有“十年九旱”之说。另外邹平西至省会济南市 90 公里,东抵淄博市 37 公里,东北至滨州市 90 公里,北至北京市 550 公里。②所以,邹平地理位置也有其重要性。由此可见,自然环境作为两种教育模式形成的基础,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异:一块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另一块是一般的北方平原。自然环境是两块试验区存在的前提,而社会环境更大的展现出两个地区的差异。物为主,主要有小麦、豆类、高粱、谷等。林业、植棉、桑蚕业也占一定比例,农业总体水平不高。同时,邹平境内尚无现代机器工业,但为了弥补农业收益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户从事各种副业或手工业生产。其中,农民的家庭副业以纺织最为普遍,其他有榨油、酿酒、副食品加工等。另外,邹平地区的商业发展也很缓慢。境内居民从事商业的很少,据调查,1935 年邹平境内共有厂铺户 39 户,从业人员 151 人,分别占邹平总户数的和总人口的 0.12%和 0.09%,其从事行业多为手工作坊、油坊、药店等,且多集中在靠近周村的地区。
……………
2.2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从所处两块区域下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政治上,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前,瑞金地区主要是受国民党统治,而广大农村地区主要是传统的宗族自治。因此,农村的政治权利由代表地主豪绅的宗族族长所控制,这不能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再加上当时战乱不断,土匪乘机而起导致当地匪患猖獗。以闽西为例,闽西各县土匪约占当地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全国农村之首。由此可见,瑞金地区政治混乱可见一斑。邹平地区,名义上属于国民党统治区,但由于中央与地方缺乏有效的联系。因此,中央权力的触角几乎达不到邹平的广大农村。而当地的军阀势力强大,把持着地方政权,所以,邹平地区的政治是由军阀所操控,而农村地区更多的是传统的乡绅自治。整体上,邹平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上,瑞金的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处于单一的农业经济状态,以农业为本且以种植粮食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的八九成,其次是红薯、大豆,还有一些传统经济作物,如淮山、烟叶、荸荠、果蔗等。总之,这一时期的瑞金的农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都很落后,再加上自然环境的限制,粮食亩产量长期处于百公斤以下。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是手工业,瑞金的手工业历史悠久,唐以前便有淘金生产,唐代制陶业,宋代制瓷业颇具规模。而民国时期更多的农村手工业则主要有搓麻结网、纺线织帽、制作铁、木器具等。另外,樟脑、松香、桐油、瑞墨、纸伞等也是传统手工制品。与此同时,瑞金地区的商业并不发达。由于该地区人们受农本思想影响至深,因此,该地区出现了“民务耕而不商”、“力稼以自足”的局面。①即便市面上有一些商品交易,也多为农副土特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闽、粤、浙、湘诸省及赣北、赣中的商人才开始深入县境经营食盐、布匹、药材、百货,并带销县内所产的米、豆、烟叶、土纸等,至此瑞金商业才开始发展。总的来说,瑞金的经济结构还处于初级水平。
…………
3 两个教育家——毛泽东与梁漱溟..........15
3.1 家庭背景..........15
3.2 教育经历..........16
3.3 社会阅历..........18
3.4 思想建构.......... 19
4 两种教育理论——革命与改良..........23
4.1 教育作用..........23
4.2 教育宗旨..........24
4.3 教育性质..........25
5 两种教育实践——战争形态整合与变革社会尝试..........27
5.1 教育组织.......... 27
5.2 教育形式..........29
5.3 教育方式..........30
5.4 教育结果..........34
6 两种教育经验——优势与不足
6.1 宏观方面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斗争的形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从而,瑞金教育模式在苏维埃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得以实施,这便有了强有力的政权保障。而邹平教育模式是是梁漱溟这样一个知识分子来具体实施的,他没有直接掌握试验区的政权,而是依附于山东军阀之下,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实施,而且乡村建设实验的成果和经验的推广页要借助政权。但是,山东军阀并不会完全听从一个知识分子的意见。因此,梁漱溟不得不委曲求全,在军阀政权管辖之下实施自己的计划。这就走上了一个站在政府一边来改造农民,而不是站在农民一边来改造政府的道路。就像美国学者魏斐德所说那样,“由于文人学士缺乏社会独立团体的特性,所以他们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也不具有独立统治的基本权利。留给他们的只是在下层社会和上层建筑——政府之间进行斡旋”。①政权保障便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不能独立与政治之外,要依赖于政治。只有得到更好的政治支持,才能使教育顺利开展。在教育经费问题上,首先,毛泽东抓住了农村的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通过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一切苛捐杂税,从而实现农村土地由地主所有制变为了农民所有制,这样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因此,在教育经费问题上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极大支持。另外,广大群众还自己动手修盖学校,有的甚至把自家宗姓祠堂提供出来作为公共校舍,他们还自制黑板、课桌、纸笔等教学设施,从而节省了很多教育经费。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团体没有自己的财源,所以他的主要教育经费依靠地方政府和当地乡绅,甚至有的情况还要向农民摊派。这样他的乡村教育从不得不服从他们的利益,从而处于被动的局面。教育经费体现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只有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展教育。
…………..
结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被动状态,正如马克思所说那样“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①这样在近代传统农村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从而不得不走上农村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可谓艰辛,因为原有的旧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彻底消失,新的生产方式的到来必然引起新旧生产方式的冲突。只有通过革命手段彻底打破旧的生产方式,才能拯救农村社会。在这个需要革命的时代,毛泽东的瑞金教育模式正是认识到了这个非常时期,并通过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唤起了农民对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支持。而梁漱溟的邹平教育模式在这个非常时期采取了伦理教育为主的常态教育实践,这样并不能满足农民的根本需求从而引不起农民的共鸣。因此,农村教育实践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进而满足农民的需求。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