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校文化教育与韩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区别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08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和新生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广大青少年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他们对网络文化、西方节日文化等兴趣浓厚,但对我国传统文化却缺乏基本的常识,对我国古代的仁人志士的光辉形象模糊不清,对我们的传统节日了解苍白,对传统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仁爱礼让、修身正德等文化精髓惜憎懂懂,致使有的学生没有责任感,不懂处事伦常,不懂尊老爱幼,行为上见利忘义。随着“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大方针的提出,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被国务院发布,文件指出,要“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而学校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传统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他们在学校重技能训练轻文化学习,导致传统文化在职业阶段教育的缺失。而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的韩国,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并没有放弃传统文化,相反地,传统文化己经落实在其教育及生活中,并且刻意提高了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比例,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为了使我们的学校教育也自觉担负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任务,让职业的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把中韩两国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做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找出适合我国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为职业类德育教学工作者者提供一些借鉴。也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走进全球化世界之前,你要知道自己是谁!”
(二)相关文献的研究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著名学者费正清等人的著作《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中指出:“可以说东亚就是‘中华文化圈”,①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评价。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它带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从这点看,足以说明它的价值,足以说明它的“好”了。温家宝总理到英国访问的时候,曾召集一些高层华人开会,问在治国上有什么建议?有一位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名教授是中国人,对温总理说,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外国人才看得起你。如果你要学的都跟外国人差不多,人家不会看得起。现在,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多下点功夫,让青年人基本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虽有糟粕,这是几千年必然会附带产生的,这部分我们要摒弃掉。但传统文化有值得珍惜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它的光辉、伟大,是时间遮蔽不住的。所以,我们要编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用最简洁的小文言文,让青年人能读懂它。这样一步一步地培养、诱发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见功效。
哈佛大学1945年发表了题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将教育分为通识教育和专门教育。通识教育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和公民的人生生活需要。专门教育则给予生活某种职业能力训练。根据这个报告,哈佛提出了核心课程计划。其他学校也纷纷模仿,以必修或者选修等各种形式提出了自己的一般教育课程。由此可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人类教育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我国教育从1952年全面学习苏联模式以后,急于摆脱落后面貌培养大批人才,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过度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忽视。这虽为时代使然,但却给整个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带来了人文教育,自然含有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核心的东西仍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在十五年前,当时任吉林教科院副院长的奕传大教授就开始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的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推动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提升新一代中国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指出了,在各中小学的学科课程中,都要根据各学科特点,适当地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是,职业学校近几年来,学生在技术实践方面比较重视,但在人文素质方面欠缺,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在“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调查中,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常识部分了解欠佳,兴趣也不大,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001年我国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的目标要求:“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作品,从中体会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好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②选修课程也开设了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对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视。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语文教育密切相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在全国较早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的学校,校长袁爱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达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一些基础工作外,本质的目的是希望这些孩子能树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光荣,存高志,慕先贤。”“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受到很好的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很可能变成外黄里白的‘香蕉’,中国人的外表非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我真心盼望并倾力而为的,就是能从这里走出去更多的既具备国际竞争力又有中国传统文化根的新一代中国人”。①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民族,骨子里一定要流动着传统文化的血液,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一点点地流失,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正在逐渐地断层,我们自己的民族个性正在一点点地丧失。作为教育工作者,加强对职业阶段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认识,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y1〕李红《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M]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3月.
[2〕杨艳《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M〕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3月.
[3〕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J] , 2008年版.
[4〕谭菲《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5〕朱盼《韩国中小学学校德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科教文汇(下旬刊)[M] , 2008年12月.
[6]《中国哲学大纲》作/译者:张岱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J], Zoos年1月.
[7〕陈莉《浅论高中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6月.
f8〕陈道华.《韩国家庭教育》[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6. 2.
[9〕袁本涛((韩国教育发展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7.
[1明《北师大实验中学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革》,人民网,2006年6月5日.
[11〕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育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
[1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从韩国传统文化教育看我国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4-6
Abstract6-7
目录8-10
一、问题的提出10-13
(一) 选题的意义10
(二) 相关文献的研究10-13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13-15
(一) 研究的具体方法及过程13-15
1. 调查研究法13
2. 教师问卷调查法13-14
3. 文献资料法14
4. 比较研究法14
5. 总结研究法14-15
三、中韩两国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15-22
(一) 韩国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15-18
1. 韩国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15-16
2. 韩国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16-18
(二) 我国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18-22
1. 我国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18-19
2. 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19-22
四、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2-29
....................................

您可能有教学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学硕士论文频道选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