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特别是2002年国务院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出台以后,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据教育部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08年,全国有普通高等院校2344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755所、普通高职院校1169所、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315所、经国家审定的分校办学点95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近86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从规模上看,已经占到高等学校的半壁河山。正是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较快地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将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提升,内涵发展成为当今高职教育与持续发展的主题。为此,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对策。
在这些对策中,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培养合格人才的愿望出发,无论哪种类型的高校都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一般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及功能,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管理制度和校园环境,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必然具有自己的规律。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理论积淀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特色与创新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对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还有待探索。正是基于上述考虑,2008年,我院向四川省教育厅申报了“以现代服务业人才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由于本人在高职院校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一种特殊情结,尤其是对校园文化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特别关注,因此,本人选择了“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为论题,力图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理论基础和专门知
识进行探索。力求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提供参考,深感欣慰。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使高职院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也是我们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综上所述,在深化转型、提升品质、突出特色,创建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规律,着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无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
2研究的意义
顾名思义,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则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于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殊高等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路径,也有着不同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因而其校园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以及建设方略。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自身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校园文化的熏染,是每个高职院校肩负的重要而紧迫的责任。在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背景下,系统回顾近代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借鉴和归纳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与不足,认真分析和研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变化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广银杨明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2版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4.张楚廷:《教育观念的深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贺继明蒋家胜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I,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7.龚晓路黄锐:《员工职业素养培训》[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8.左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研究》[D],北京燕山大学,2006年12月
9.王刚:《基于和谐教育理论下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4月
10.徐述声:《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12月
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 4-6
Abstract 6-7
0. 绪论 11-19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3
0.1.1 研究的目的 12-13
0.1.2 研究的意义 13
0.2 文献综述 13-17
0.2.1 国内研究情况 13-16
0.2.2 国外研究情况 16-17
0.2.3 结论 17
0.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7-18
0.4 可能的创新点 18-19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9-24
1.1 职业素养的界定 19-20
1.1.1 职业素养的内涵 19-20
1.1.2 职业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区别 20
1.1.3 职业素养的意义 20
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 20-24
1.2.1 校园文化的内涵 20-21
1.2.2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21-22
1.2.3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22-24
2. 高职校园文化与职业素养形成的关系 24-31
2.1 高职校园文化的功能 24
2.2 职业素养的形成 24-27
2.2.1 职业素养形成的理论基础 24-25
2.2.2 职业素养形成的行为基础 25-26
2.2.3 职业素养形成的环境基础 26-27
2.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素养形成的关系 27-31
2.3.1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职业素养形成为目的 27-28
2.3.2 职业素养形成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 28-30
2.3.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素养形成统一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30-31
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和成因 31-35
3.1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32
3.1.1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花重金打造 31-32
3.1.2 照搬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32
3.1.3 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严重脱节 32
3.2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 32-35
3.2.1 对校园文化于职业素养形成的作用重视不够 33-34
3.2.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对职业素养形成的理念体现不足 34-35
4. 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35-41
....................................................
您可能有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