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动研讨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11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当今科学发展到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也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其中比较令科学界困扰的就是学术不端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更加频繁,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有必要研究、分析学术不端行为,提出预防与治理对策。首先,关于学术不端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学术不端行为有着严重的危害性,损害科学求真形象,影响科学理论的发展;损害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形象,从而易导致公众丧失科学信仰。学术不端行为的不断蔓延,最终将影响科技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不仅败坏学术风气,也败坏社会风气,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有些虚假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得到揭露与治理,科学共同体、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有义务对学术研究进行规范,端正学术态度,净化学术风气,加强学术研究责任感。根据学术不端研究的理论成果,可以用来分析现实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为科研机构、科技管理部门制定学术规范提供理论参考,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与治理对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学术不端行为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为大学加强对理工科学生的科技道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对理工科学生的科技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其次,关于学术不端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厘清学术不端的定义,对其表现形式做以分类,从形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原因及科学活动自身进行考察,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剖析形成学术不端行为的深层原因,找到导致学术不端的根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通过对学术不端的研究,使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从学理上得以澄清,学术规范理论得以丰富和深化,深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1.2国内研究概况我国学术界及科研管理机构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目前己取得一定成果。作者对改革开放30年来有关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献进行了大体上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以1979—2008年为时间跨度,以“学术不端行为”为检索词,分别以篇名、关键词、摘要为检索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分别检索到相关论文37篇、254篇、141篇,由分布年份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开始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初步研究,基本处于对国外有关机构、机构制定的相关政策的经验层面介绍阶段。直至20世纪末期、本世纪初期才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研究主体涉及学者、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尤其以2006年以后三年间有关学术不端研究论文明显增加,约占相关研究论文总数的460。

其原因有可能是媒体大量揭发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学术不端研究的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我国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从定义、成因到治理对策做了全方位的研究。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学者普遍认为是科学研究活动中以票」窃、捏造、篡改等为表现形式的欺诈行为。樊洪业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与评价过程中,为骗取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的承认而出现的伪造和到窃行为。”£‘,陈志凌关于学术不端的定义是:“在科研立项、方案实施、报道或评议研究结果等过程中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科研程序、数据分析,票J窃或抄袭他人研究结果,歪曲报道科研结果的种种舞弊行为。”[1J张九庆则认为学术不端指的是:“科学家在科研过程本身、科研社会化过程中伪造、票业窃等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以及在发现、处理这些违规行为过程中的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3]王锋认为“科学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违背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剿窃或其它违背公共行为准则的行为。”["1J曹南燕认为:“还有许多不负责任的研究行为虽然违背科学研究事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又没有直接触犯被明确规定的研究行为的道德底线(FFP),它们被称为有问题的研究行为(questionableresearchpractices),简称QRP}}。[5]关于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为主体方面的原因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科学精神、学术道德缺失。赵阳辉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究其自身原因,在经济体制转型、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相当一些科研人员在名利、功利的驱使下,不能悟守科学社会的基本规范,丧失了科学的精神气质。”[6〕王锋认为从科学工作者主体方面,“缺乏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缺失。

有学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制度失范造成的。谢泳指出“学术失范不是因为学者的道德坏了,而是因为我们对学者的管制出了问题,或者说,学者的道德出了问题,根子在学术制度失范了。”[8〕杨玉圣认为“学术界目前之所以存在学术票l窃等丑恶现象,痛定思痛,确实是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缺乏正常的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有密切关系的。”[:,]学者指出学术不端行为是市场经济负效应的产物,是利益冲突的结果。由此邹承鲁认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学术腐败的起因是以权钱为中心的社会风气,而学术腐败风气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是当前各级领导对此种风气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者只看到本单位眼一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我国科学的健康发展,因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本单位学术腐败。

参考文献

L1〕樊洪业.科研作伪行为及其辨别与防范【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 (1) .【幻李红芳.近年科学越轨问题研究评述【J7.科技导报,2000 (3) .

[3]张九庆.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与表现形式【R].调研报告,2000 (3) .

[4]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J7.科学学研究,2002 (1) .

[5]曹南燕.QRP—科学研究中的灰色领域—小恶不止,大祸立至〔J].河池学院学报,2007 (3) .

[6]赵阳辉.学术失范与学术腐败原因探究.引自李醒民主编.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7]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J].科学学研究,2002 (1) .

[s]谢泳.学术规范是如何失去的.引自李醒民主编.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9]杨玉圣.学术蒯窃现象:我们应有的关注与反思【J].社会科学论坛,2002 (4) .

[10〕邹承鲁.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原文刊载于人民网,2006. 11. 8.

[11〕曹南燕.加强体制层面的学风建设社会【J].科学论坛,2004(12).

[12〕赵阳辉.学术失范与学术腐败原因探究.引自李醒民主编,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河南大学出版,2006.

[13〕李子臣.我国学术界虚浮风气盛行的原因分析.引自李醒民主编,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14〕王前.警惕“学”、“术”分家的倾向.引自李醒民主编.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15〕刘兵.学术诚信:问题与维护机制【J].知识就是力量,2006 (7) .

[16〕李醒民.科学家的品德和秉性【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 (1) .

[17〕盛华根.学术不端行为控制程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 (7) .

[18〕盛华根.学术不端行为控制程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 (7) .

[19〕樊洪业.科研作伪行为及其辨识与防范【J7.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

[20]曹南燕.大学科研中的诚信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2) .

[21]曹南燕.大学科研中的诚信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2) .

[22]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子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2 (6).

[23〕王会,田士威.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f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 (7) .

[24]俞涛.试论学术不端行为的犯罪化〔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2).

[25](日)山崎茂明著.杨舰,程远远,严凌纳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票四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0.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0.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14

1.1 问题的提出 8

1.2 国内研究概况 8-11

1.3 国外研究概况 11-13

1.3.1 美国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 11-12

1.3.2 欧洲各国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 12

1.3.3 其他国家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 12-13

1.4 研究方法 13-14

2 科学工作者学术规范 14-18

2.1 科学建制前科学工作者学术规范 14

2.2 科学建制时期科学工作者学术规范 14-18

2.2.1 小科学时期科学工作者学术规范 15

2.2.2 大科学时期科学工作者学术规范 15-18

3 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及表现分类 18-21

3.1 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18

3.2 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分类 18-21

3.2.1 按科学研究阶段分类 18-19

3.2.2 按学术不端行为主体分类 19-21

4 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观因素 21-27

4.1 科学工作者学术不端的直接原因 21-23

4.1.1 科学精神缺失 21-22

4.1.2 诚信意识缺失 22

4.1.3 责任意识缺失 22-23

4.2 科学工作者学术不端的间接原因 23-27

4.2.1 传统观念中某些弱点的影响 23-24

4.2.2 科学工作者自律意识欠缺 24

4.2.3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 24-25

4.2.4 学术规范教育不足 25-27

5 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客观因素 27-34

5.1 科学评价的困境 27-29

5.1.1 同行评议引发的评价困境 27

5.1.2 科学自身特点带来的问题 27-29

5.2 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 29-31

5.2.1 优先权引发利益冲突 29-30

5.2.2 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的利益冲突 30

5.2.3 科学社会建制中的利益冲突 30-31

5.3 科研管理的漏洞 31-34

5.3.1 科层体制带来的问题 31-32

5.3.2 科研导向带来的问题 32-34

6 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与治理 34-37

6.1 加强科学工作者自律意识 34-35

6.1.1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 34

6.1.2 培养科学精神 34-35

6.1.3 树立科学道德意识 35

6.2 应对学术不端的制度保障 35-37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41-42

致谢 42-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