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选题的社会意义与学术价值
在当下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突出,社会管理任务加重。早在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进一步提出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社会意义
在社会管理形势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提出要在以人为本视野下研究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弱势群体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程度,取决于短板。而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就是弱势群体。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研究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其次,“以人为本”理念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理念的一种巨大转变和进步。在这一理念的导向下,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应该有新的调整和改变,以贯彻这一理念,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最后,这是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思考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弱势群体研究有利于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总之,弱势群体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2学术价值
本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1)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弱势群体研究是对弱势群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弱势群体研究一直是相关学科的热门话题。但是以往的研究多从制度设置、物质救助、权益维护等方而研究,此一类研究虽不可或缺,但是缺乏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在短期内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难以产生长远影响。
(2)以人为本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研究是对以往思想政治研究传统路径的一种突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仍然以动员、说教的方式进行己经很难取得真正的实效。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引进,不是为了迎合当前政府的执政理念,而是基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判断,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都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能及时的改进,极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空洞的、徒有形式的工作方法。
(3)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将弱势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上的探索与尝试。
2国内外研究状况
前文己经提及,有关弱势群体与思想政治研究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课题,将弱势群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研究也不在少数,而且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学术界、政策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等方而都引起广泛重视,且取得了积极地社会效果,从最近几年我们社会政策的制定、媒体的关注、政府的决策上都能够看到,对弱势群体问题的关注不断在加强。对己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拟从以下五个方而来进行分析、总结。
2. 1对弱势群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研究
学界普遍认为,2002年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铭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早提出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研究由此开始。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历史上对于流民、灾民等社会底层的救助帮扶一直都存在,这一点学界也有重视。一些历史研究者比如孟凡平认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弱势群体,我国历史文献有关弱势群体的情况早有记载。“中华民族有怜惜弱小、扶危济困的传统和思想。
参考文献
[1]孟凡平.先秦儒家思想: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历史钩沉与现实关照.《齐鲁学刊》.2010年、第1期.
[2]李莎.元代官方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中州学刊》. 2007年、第6期。
[3]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江苏社会科学.1995, (6) :130.
[4]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陈成文.《社会弱者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6]邓伟志.《让“弱势群体”从弱到强》.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党报:工会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
[7]吴鹏森.论弱势群体的“社会报复”.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 (1) : 58.
[8]张立今.论弱势群体及其权利维护问题.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双月刊). 2006年、第5期.
[9]黄大熹、黄子婕.社会性弱势群体政策参与必要性分析.《求索》. 2011年、第3期.
[10]周作翰、郑自立.我国弱势群体而临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1]费凡.当前我国基层官员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及其化解.《探索》.2010年、第6期.
[12]林莺.中国当前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维护一一基于话语权角度的分析.《东南学术》.2011年、第3期.
[13]李桂丽.略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 2010年、第27期.
[14]谭美军.何期.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15]徐君.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成人教育的应为与可为.《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9期.
[16]杨耀华.河南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研究.《山西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
摘要 4-5
Abstract 5-6
1 绪论 9-17
1.1 选题的社会意义与学术价值 9-10
1.1.1 社会意义 9
1.1.2 学术价值 9-10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0-15
1.2.1 对弱势群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研究 10-12
1.2.2 政治和法律视角下的弱势群体研究 12-13
1.2.3 类型性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3-15
1.2.4 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探讨与研究 15
1.2.5 国外的研究成果 15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想 15-17
2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及思想政治状况 17-27
2.1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 17-23
2.1.1 当前社会转型期的背景特征 17-19
2.1.2 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19-22
2.1.3 弱势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22-23
2.2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 23-27
2.2.1 政治冷漠 24
2.2.2 仇富仇官 24-25
2.2.3 金钱至上 25-26
2.2.4 缺乏信仰 26-27
3.以人为本理念对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 27-35
3.1 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及特点 27-31
3.1.1 以人为本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27-29
3.1.2 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及特点 29-31
3.2 提出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31-33
3.2.1 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1
3.2.2 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民本思想 31-32
3.2.3 减少了整个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发生 32
3.2.4 促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32
3.2.5 指明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 32-33
3.3 以人为本理念对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33-35
3.3.1 以人为本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33
3.3.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才能做好当前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3-35
4 以人为本导向的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及途径 35-44
4.1 以人为本导向下的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35-39
4.1.1 以弱势个体为基本出发点 35-37
4.1.2 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为最基本原则 37
4.1.3 人文关怀与物质帮扶并重原则 37-39
4.2 以人为本导向下的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9-44
4.2.1 路径选择 39-40
4.2.2 拓展弱势群体的表达渠道 40-42
4.2.3 加强弱势群体的精神救助 42-43
4.2.4 建立应对弱势群体思想问题的干预机制 43-44
5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48-49
致谢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