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老龄化社会下的孝道问题,包括:老龄化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孝道在当今社会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事业部整体提供。
1引言
研究背景
伴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的现象,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等原因也较先步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底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白皮书中说明了目前中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压力。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引起了我们
对老人物质保障、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程度等一系列问题的格外关注。许多学者开始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应对社会中老人的问题。
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也是老龄化社会中直接面对的问题。由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薄弱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我国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在晚年时期更倾向于把精神寄托放在儿女身上,孝道思想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家庭当中,中国特色的“反哺式”养老模式不仅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也顺应了当今社会中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社会养老模式比例逐渐增大的发展趋势,深刻体现了中华孝亲敬老的传统思想。此外,信息时代社会
然而当今社会中有奉养侍奉老人义务的一代人,由于自身事业的发展往往身不由己,很难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以往的80后独生子女一代逐渐长大,开始营造自己的天地,一些“啃老族”和“特立独行”的80后习惯了索取,不懂得回报和孝顺父母,这部分年轻人对 家庭道德观念的认识淡漠甚至缺失,缺乏对老年人应有的孝心,人们的孝意识和孝行为都在无形当中下降,传统的孝道思想遭到了冲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提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①”、“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②,传统孝道美德是中国家庭传统道德伦理之本,因此,在此基础上,关注老龄化社会特征、研究孝道、提倡孝道教育,对于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和谐社会构建、适应老龄化发展要求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研究意义
2. 1理论意义
“孝”是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文化的实质与核心,又是对中国古代民众影响最广泛的思想观念之一,它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地位,深刻挖掘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元素,有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孝道是伦理道德的起点,弘扬孝道、加强孝道教育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构建和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提升,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借鉴。
2. 2现实意义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价值多元化为我们的
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在当前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利益至上价值观影响深刻的状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淡漠,以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代际关系也出现了危机,老人得不到子女应有的关爱与照顾。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深刻挖掘传统孝文化之精华,并结合老龄化社会特征,赋予孝道全新内涵,对全社会各类成员进行孝道教育,使之深刻理解孝道、践行孝道,即从孝敬自己父母开始,到孝敬他人父母,直至孝敬整个社会的老人以及帮助社会中老弱病残的人们,把“孝”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相联系,关怀、体贴整个社会的老年一代,这对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构建代际和谐、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形成良好的家庭社会风尚都具有重大意义。3研究现状
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孝及孝文化的研究,历来受到诸多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古籍类
吕友仁.礼记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4, 179
吴茹之.忠经·孝经【M].西安:二秦出版社,2008.20, 34, 45
黄克剑.((论语》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
褚斌杰.诗经全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50
孟柯杨伯峻杨逢彬.孟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0. 73
2、著作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1
部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2
肖群忠.道德与人性〔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87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于忠伟.<孝经>名家讲解[[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81
张彩.老龄化社会与老年广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5, 28
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9
陈爱平.孝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031
康学伟.先秦孝道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0
刘俊田林松等.四书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83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3073、期干}l
董之鹰.试析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 (2) :1
黄颂、黄琳.关于中国传统孝文化内涵特征及其功能的思考〔J].滨州学院学报,2009.
范丰慧、汪宏,黄希庭等.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J].心理科学,2009}(3):753}754
钱逊.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6 (1) : 6
田园.传统孝文化道德观与当代道德价值观之比较「J].孝感学院学报.2008 } 7
钟建华、潘剑锋、雷庆铁.论“孝”与农村养老「J}.船山学刊.2009. 2
袁丽华、郭会平.浅谈孝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构〔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 2
贺桂欣.和谐社会与高校现代孝道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7, 1
江伙.新加坡孝道教育特点及启示「J7.湖北厂‘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4
李鹏军.日本家庭养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 5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1 引言 10-15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意义 11
1.2.1 理论意义 11
1.2.2 现实意义 11
1.3 研究现状 11-14
1.3.1 对于中国传统孝、孝道、孝文化的理论研究 12
1.3.2 对于孝、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孝道构建问题的研究 12-13
1.3.3 对国内外孝道教育的研究 13-14
1.4 研究方法 14
1.5 创新点 14-15
2 老龄化社会和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主要特征 15-21
2.1 国内外对老龄化社会的研究 15-18
2.2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主要特征 18-21
2.2.1 老龄化发展迅速 18
2.2.2 空巢家庭增多 18-19
2.2.3 养老方式转变 19
2.2.4 代际关系变化 19-20
2.2.5 贫困老龄化突出 20-21
3 中华传统孝道精华及其在老龄化社会中的冲击 21-30
3.1 传统孝道精华探析 21-25
3.1.1 传统孝道的历史演变 21-23
3.1.2 传统孝道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地位 23-24
3.1.3 传统孝道精华的内涵分析 24-25
3.2 老龄化社会对传统孝道精华的冲击 25-30
3.2.1 代际关系的变化对传统孝道精华的冲击 26-27
3.2.2 西方价值观念对国内青年孝道思想的影响 27-28
3.2.3 年轻人现实生活压力与赡养老人的“两难”困境 28-30
4 孝道教育在老龄化社会条件下的现实意义 30-39
4.1 完善道德人格 30-32
4.1.1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30-31
4.1.2 促进个体道德人格完善 31-32
4.2 促进家庭和谐 32-36
4.2.1 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33-34
4.2.2 促进代际和谐和人际和谐 34-35
4.2.3 营造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家庭氛围 35-36
4.3 推进社会和谐 36-39
4.3.1 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 36-37
4.3.2 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社会环境 37-39
5 关于创新现代孝道教育的思考 39-51
5.1 有关孝道教育对象的界定 39
5.2 营造适应现代孝道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39-42
5.2.1 加强政府对孝道教育的引导 39-40
5.2.2 加强全社会大众传媒孝道教育宣传 40-41
5.2.3 营造社会组织孝道教育文化氛围 41-42
5.3 创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孝道教育内容 42-46
5.3.1 "养老敬老"教育 43-44
5.3.2 "关亲悦亲"教育 44
5.3.3 "知恩感恩"教育 44-45
5.3.4 "仁爱博爱"教育 45-46
5.4 老龄化社会下孝道教育的方法 46-51
5.4.1 孝道教育同爱情、亲情的和谐教育相结合 46-47
5.4.2 孝道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47
5.4.3 孝道教育与法律约束相结合 47-48
5.4.4 加强孝道的践行教育 48-49
5.4.5 转变行孝方式 49
5.4.6 树立孝亲敬老道德模范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5-56
致谢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