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理念的大型购物中心设计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10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本论文通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对国外优秀案例进行解析参考和对国内典型案例进行调研走访,结合案例分析中总结的优点、发现的问题和对比的结果,对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可达性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剖析。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缘起
1.1.1研究的背景
1.1.1.1城市常住人口的激增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原因纷纷从农村涌入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的人口统计,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图1-1)。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也为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建筑论文参考

...............................
1.2研究对象以及概念界定
1.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为研究主体,以可达性理念作为研究的指导理念,主要对于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的的交通可达性、视野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进行研究。
1.2.2相关概念界定
1.2.2.1大型购物中心
一般认为大型购物中心是汇集多种零售业态和若干零售店铺的大型购物场所。英文名称为Shopping Center或Shopping Malls,中文名称为“大型购物中心”、“销品茂”。美国国际大型购物中心协会于1960年认为大型购物中心具有下列特征:是计划、设立、经营在统一的组织体系下运作;是适应管理的需求,产权要求统一不可分隔;是尊重顾客的选择权,使其实现一次性购足(onestop shopping)的目的;拥有足够数量的停车场;有更新地区和创造新商圈的贡献。根据我国《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商店建筑的规模应按单项建筑内的商店总建筑面积进行划分,当总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为大型购物中心。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我国逐渐出现了超大型购物中心,典型的代表为:长春欧亚卖场、上海正大广场,北京金源Shopping Mall,东莞华南Mall等,因此相关学者将建筑面积≥240000㎡购物中心称为超大型购物中心。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大型购物中心为,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小于240000㎡的购物中心。
1.2.2.2可达性理念
由于可达性的理念吸引不同研究领域的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从而出现了对可达性理念的不同理解。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可达性是指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某种交通设施到达目的地的能力,是由土地利用——交通系统所决定的,人或货物通过一定的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或参与活动的方便程度;可达性是指在一定的交通系统中,到达某一地点的难易程度;可达性是指在社会中产生的包括直接来源于个体作用与来源于整个社会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副产品作用的必然花费;可达性是指城市用地在时空上可接近的方便程度;可达性是指不同空间分布的点或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力等等。
..........................
第2章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历程及可达性理念研究
2.1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历程
2.1.1国外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历程
2.1.1.1欧美国家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历程
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其近代商业建筑发展的源头起源于19世纪末,商业模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业建筑的发展。19世纪早期,推贩、肩挑小贩、自制、自售、集市和乡村杂货等形式是当时的传统零售经营方式。19世纪中期,法国巴黎第一家百货商店——博马尔谢商店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商业建筑历史的开始。博马尔谢商店摈弃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出现金交易和明码标价的售货模式,店里陈列诸多商品,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顾客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
百货店初期因其具有商品品类多、购物环境好的特点而蓬勃发展,但之后百货店在欧美国家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小汽车的大量普及和郊区化发展,催生出新型的商业形态(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百货店受到巨大冲击。二战之后,很多百货店难以为继,纷纷倒闭,从此百货店成为退居二线的商业形式。为了改变不利的市场条件、谋求更好的发展,百货店开始不断调整和改变自身的销售模式。
20世纪初级,美国出现了第一个超级市场,之后超级市场在欧美国家遍地开花。随着美国小汽车和冰箱的普及,人们喜欢开车前往郊区的超级市场,一次性购买大量的食物并放在家里的冰箱储存起来,超级市场也因此在美国飞速发展,并成为当时的最受欢迎的商业建筑样式之一。超级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包括日用品、电子产品、食品等门类,规模也越来越大,出现了很多大型超市,有的超市规模甚至超过10000㎡。
.........................
2.2可达性理念
2.2.1可达性的定义
在学术界,可达性的确切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根据其主要研究领域提供了相关的定义。广义上的可达性是指特定实体元素(点、线或区域)在空间中位置的优劣程度,反映了与其它实体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潜力。狭义的可达性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交通方式接近服务,商品,活动等所在地的便利性。
1959年Hansen首次提出可达性的概念:“空间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小”。从此可达性就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涉及领域较多,到目前为止,专家和学者对可达性的定义和表达尚无统一意见,常见的几种可达性定义为:
(1)个人参与某种活动的自由度;(2)空间相互作用的潜力;(3)在一定的交通系统中,从一个地方抵达到另一个地方的难易程度;(4)克服空间阻隔的难易程度,空间阻隔越小,可达性越强;(5)可达性是指不同空间分布的点或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力。
2.2.2可达性的特征
根据已有可达性定义的分析和总结,可达性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可达性有空间意义。可达性体现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克服空间障碍而进行交流的方便程度。
其次,可达性有时间意义。时间是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过程中最重要的阻尼因素。
第三,可达性受个人心理影响。由于不同个人或群体的背景条件不同,因此起始点和目的地之间的可达性在主观感受上会不一致。
第四,可达性具有社会和经济价值。较好的可达性与高品质的生活,吸引力,满意度等相关。
...................................
第3章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可达性案例研究及问题分析................28
3.1案例选取原则、调研方法及分析角度......................................28
3.1.1案例选取原则...............................28
3.1.2案例调研方法...................................28
第4章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可达性改善措施及项目实践................95
4.1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可达性改善原则..................................95
4.1.1整体性原则........................................95
4.1.2以人为本原则......................................95
结论.............................................128
第4章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可达性改善措施及项目实践
4.1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可达性改善原则
4.1.1整体性原则
大型购物中心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结合周边的城市景观、地理环境、城市公共交通、城市文脉等,使其与城市空间完美融合并保持完整性,并且其也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一部分,应该更加开放和多元化,通过特定业态的引入例如:电影院、酒吧、网咖等来增加开放时间,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前来活动,提成市民的生活品质。
大型购物中心本身也要求一定的完整性,在流线组织、功能布局、业态分布和空间设计等方面也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有的购物中心会结合办公楼形成商业综合体,对于该商业综合体而言,应对于办公楼和裙房进行整体设计,充分吸引办公楼的人流。
4.1.2以人为本原则
大型购物中心中内部商业空间使用主体为消费者,因此能打造一个满足消费者需求,使其身心愉悦的购物环境是商业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判断其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具体体现内部商业空间符合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两个层面。
1.内部商业空间符合消费者的行为特点
内部商业空间设计应按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为依据,路径设计应符合人们偏向于从上往下运动、逆时针转向、靠边停留休憩和抄近路等行为特点;同时在商场内部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应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具体材质与尺度的选择上要结合人体工学相关理论;此外,还应考虑到残障人士、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购物活动的需求。
2.内部商业空间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
内部商业空间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简而言之,应具有一定空间特色且符合大众审美;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功能需求;商业空间的尺度比例不宜过度开敞和过于封闭;尽量削弱层数过多、流线过长等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


建筑论文怎么写

..........................
结论
在大型购物中心建筑设计中,内部商业空间的可达性将直接影响其商业价值,因此提高其商业建筑空间可达性在大型购物中心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研究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的可达性,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相关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通过对可达性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总结研究,并结合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的设计特点,提出将交通可达性、视野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作为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可达性的评价作准。
(2)通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对国外优秀案例进行解析参考和对国内典型案例进行调研走访,结合案例分析中总结的优点、发现的问题和对比的结果,对大型购物中心内部商业空间可达性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剖析。
①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在内部商业空间的交通可达性方面,得出水平交通中环形流线和线形流线的内部水平交通组织方式可达性最佳,通过对长春、西安、北京和广州的典型案例中电梯和扶梯数量统计,得出平均每部电梯服务商业面积为1.33万平方米/部,每部扶梯服务商业面积为0.311万平方米/部,并将这两个数据作为衡量内部商业空间竖向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标准。
②在视野可达性方面,通过对中庭空间和商场内部的导购设施进行调查研究。中庭空间在动线上的占比通过视野可达性回环度来表示,内部商业空间视野可达性回环度越高,中庭空间在动线上的占比越高,其视野可达性也就越好。其次通过测量计算核心中庭的宽高比,其宽高比越高,中庭视野可达性越好。最后通过观察统计导购设施分布位置,导购效率等因素作为导购设施设计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