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会计学原理”所研究的是人们运用会计来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只要精通和掌握了一般规律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它来进行其他会计学的研究。(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中国“入世”以后(2001年12月11円,世贸组织(WTO)官方网站上午9时在主页头条位置宣布:“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异常活跃,世界排名前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或分支机构⑴。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外资公司不仅加大了对华在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投资,而且还将很多项目转移到中国进行生产和制造。由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在2010年已经达到40000亿美元[2]。对于全球产业转移和大力引进外资项目,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制造业的转移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的结果。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外资企业特别是很多跨国公司正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新的产品从母公司转移到中国子公司的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以达到增强国际化,提升产能,降低制造成本。因此跨国公司在生产和技术区域转移项目对成本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论文选自作者现供职的外资公司项目转移成本控制案例,跨国公司项目转移成本控制工作是论文的写作基础,论文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项目转移管理及其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SN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的銜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领头企业,在过去的近十多年来,母公司陆续将欧洲的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并且这种趋势逐年上升。从最初的低技术含量的零部件装配,到现在高端产品,甚至是海外最新研发的产品。每个产品的转移都必然涉及到产品的研发、管理质量体系改进、生产制造系统迁移、供应链本地化等一系列过程。在获得利益,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及问题。本论文从公司项目转移中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考虑中国实际国情,为企业进一步实施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2选题目的及意义
在科技进入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公司为了适应变化复杂的经济环境,尤其在技术改革和企业竞争激烈的方面,与此同时,它们给公司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会。在高出美采购成木的18%。另外在人工成木以及说材料成本等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如何在项目转移过程屮做好成本控制?这是木文的研究带点。论文题目为“机械制造企业项目转移成本控制研究”,论文的题目与本人目前从事的采购工作联系十分紧密。近年来,制造业特别足机械制造企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于企业的发展管理水平尤其是成本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故在项目转移中成本控制研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人通过采购岗位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对于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并希望通过学术性研究论文进行分享。
1.3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根据上海SN公司对项目转移过程中使用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且对项目转移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各方面进行解剖。本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五个部分,分别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综合描述该论文选题的背景;其次,描述了项目转移成本的现状,提出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详细阐述了成本控制以及项目转移的概念及其相关介绍和理论概述,简要介绍了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程序。详细分析了上海SN公司在项目转移成本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简要概况了上海SN公司成本控制现状以及项目转移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上海SN公司成本控制不力的原因。第四章首先提出建立机床目标成本体系以及完善的成本控制体制,把成本控制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在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其次要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并针对上海SN公司项目转移存在的问题,采取几个方面的控制,包括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制造过程成本控制;成品采购过程成本控制;销售服务成本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
2.1采购成本控制理论基础
起源于美国的标准成本在通过企业多年来的日积月累后趋于成熟,并且有了完善的标准模式。标准成本是指为了编制计划和实施成本控制,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每一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每项费用控制性地支出并逐渐达到标准成本的水平,不断降低产品实际发生的成本。运用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可以将标准成本看作为一种目标控制法[4]。工时用量标准也称工时消耗定额,是指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釆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产品生产加工所经过的程序,确定单位产品所需耗用的生产工人工时数。
2.2责任成本控制
在企业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管理水平很难快速提高。因此,建立特定责任中心,对各部门在责、权、利等方面进行控制。为了明确各单位责任的执行情况,并对责任成本进行控制,必须定期进行责任成本的计算与考核,以便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责任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首先,责任成本控制法的意义在于把成本归属于不同责任中心,采用谁能控制谁负责的原则,不仅可控的变动制造费用要分配给责任中心,而且可控的固定间接费用也要分配给责任中心,以责任中心为控制对象,对成本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其次,采用责任成本控制法,能使成本控制得到切实保障,将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与自身的经济效益相结合,将降低成本的目标落实到部门以及个人,使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最后,责任成本控制法让成本控制有了动力,可以促进各部门以及个人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但从长远来看,成本控制是通过控制引起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成本动因来进行的。
第3章SN公司项目转移成本控制现状.........8
3.1SN公司概况......... 8
3.1.1SN公司所在行业的情况分析......... 8
3.1.2 5行磨机床国内外发展状况......... 9
3.1.3王行磨机床国外发展状况......... 10
3.2 SN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战略定位......... 10
3.3 SN公司项目转移的状况分析......... 11
3.3.1SN公司项目转移的状况分析......... 11
3.3.2 SN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现状......... 11
3.4 SN公司项目转移成本控制......... 12
3.4.1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 12
3.4.2研发设计阶段成本过高......... 12
3.4.3采购过程成本偏高......... 13
3.4.4人事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14
3.4.5销售费用成本缺乏重点控制......... 15
3.4.6成本核算界定不清......... 15
3.4.7忽视物流成本控制......... 15
3.4.8市场战略定位不当......... 15
结论
为了增加企业在国际化市场中的竞争力,我们除了在机床产品流通的过程中寻找哪些环节、资源是可以省略的。在进入销售环节后,若想进-步提高产品利润,减少物流成本是首选,因为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外,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生命源泉”。由于订货频率不同,每次订货的数量不同,物流作业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利用物流ABC方法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在进行ABC计算成本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清楚哪些问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哪些产品清单是需要我们计算的。其次,通过对作业流程有清晰的认识之后,制作出合理的作业流程方案以便实施。最后,在制定不同环节的价格,这是物流控制成本的关键环节。管理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项目之一,管理费用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管理成本的高低和管理效率的高低。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求得生存、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而管理费用控制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既定的目标,对发生费用的各项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使费用控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以最小的消耗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工作。首先,企业应按照先进合理、简便易行,与企业本期内应当完成的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定的方法来确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建立成本费用的责任制度,细化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指标不仅要分解到每个层次的每个部门,还要从每个部门分解至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通过收集产品具体信息、相关供应商信息以及生产工艺等信息,在输入有限的数据下,可以通过一定的数据库,自动获取相关计算成本的数据。即可获得产品的成本,称之为成本分析模版。定期修正费用标准,改进费用控制方法,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并将费用控制措施进行推广并制定成统一标准。
参考文献
[1] Ettredge, M. and R. Greenberg. Determinants of Fee Cutting on Initial AuditEngag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0.28(1): 198-210
[2]Allen T.Craswell,Jere R.Francis and Stephen L.Taylor.Auditor Brand NameReputation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December)20:297-322
[3] Defend M.,T.J.Wong and Shuhua Li.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Independence on Auditor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0:49-66
[4] Albert L. Nagy,Joseph V. Carcello. Client Size, Auditor Specialization and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f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4, 19(5):651-668
[5] Balsam, S., Krishnan, J. and Yang, J. S.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Earnings Qualityf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3, 22(2):71-79
[6]Brian W. Mayhew, Kimberly A. Dunn. 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Client Disclosure Quality[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4, 19(1):35-58
[7]Defond, ML.,Francis, J. R. and Wong, T. J.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Hong Kong[J]. Auditing: a Journal ofPractice & Theory,2000,19(1 ):49-66
[8]Gramling, A. A., Johnson, V. E., Khurana, I. K.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Firm Industry Experience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M].Working Paper,Georgia State University,2001
[9]Krishnan, G. V. Does Big 6 Auditor Industry Expertise Constrain EarningsManagement? [J]. 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supplement):1-16
[10]Mark H. Taylor. The Effect of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on Auditor's Inherent RiskAssessments and Confidence Judgmen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17(4):693-712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己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巨大的进步中,国有企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快速、健康、持久发展,成为国有企业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国有企业面临世界众多竞争,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中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运用现代化团队理论来建设和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团队组织,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财务工作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部门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以往的行政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方法,运用项目团队理论,建立起现代高效的财务团队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吉林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是集炼油、化工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现有员工5. 5万人,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炼油化工企业中,属于较大规模国有企业。在目前国内外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健康、快速、持久的发展更需要财务团队给予科学、准确、及时的财务分析、预测和指导。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处,是吉林石化公司直属部门中下属业务科室最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部门,目前有财务人员190人,负责整个公司成本预算和测算、资金运营、资产、税收等相关财务工作,为公司各项经营决策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支持,工作与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处的团队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称为真正的项目团队,财务团队各方面工作还是按照传统的国有企业方式和制度进行组织和管理。本人是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处资金结算中心的一名会计人员,参与公司资金运营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对目前财务团队的组织、建设、运行有一定的认识和想法,希望通过本文研究,找出适合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团队发展建设的一些有益方法和措施。
1.2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财务团队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不完善
首先,薪酬制度存在缺陷。财务团队没有对团队成员工作进行考核和评比,薪酬分配是根据成员的专业职称水平来确定的,而且没有制定薪酬二次分配制度。这使得薪酬分配制度沿袭了以往集体主义的做法,对团队成员没有激励效果。其次,职位晋升困难。职位的晋升不仅仅是职位的提高和薪酬的增加,更是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团队目前没有建立成熟固定的员工晋升机制,造成了对团队成员激励力度不够。
(2)团队成员沟通不顺畅
吉林石化财务团队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采用下行沟通方式,各个基层团队和成员还是习惯于听从上级领导的命令和指挥来工作。财务团队内部各基层团队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顺畅。而且由于沟通不顺畅,还造成了团队成员之间冲突的发生。
(3)财务团队文化建设缺失,内部凝聚力不强
财务团队文化建设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没有具体部门负责团队文化建设,也没有明确的整体团队奋斗目标和具体可行的团队文化建设措施。因此造成了财务团队文化缺失。具体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没有统一的认识,团队内部凝聚力不强,没有形成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 2. 2实施财务团队建设的意义
现代高效的财务团队能够在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为企业提供投融资、预算管理、税收筹划等方面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公司良性发展,并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运用现代项目团队管理理论,来组织和发展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团队,把这个团队,建设成为高效、良性的现代化团队,对于吉林石化公司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和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开创一条国企部门团队发展的新路子。“十二五”期间,告林石化公司提出了加速公司发展和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目标,史需要现代化的财务团队的存在。因此运用项目团队管理理论打造现代化财务团队,为企业円常运行和战略决策提供财务支持,是告林石化公司完成长远目标的根本保证。
第2章项目团队管理理论综述
2.1西方项目团队管理理论综述
2.1.1项目团队管理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潜意识的项目团队管理自从建造中国长和埃及金字塔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但到上世纪初,项目团队管理仍未形成科学的ff现方法和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战争的需要,大量技术贫杂、耗资巨大而时间又很紧迫的工作接踵而至——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这才迫使人们幵始关注如何在工作中应用项目团队管理的方法以提高效率。二战结束后,项目团队管理以美国为中心在世界范_内迅速发展起来。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共同研发出计划管理技术关键路径法(CPM)。1958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在研制“北极星”导弹核潜艇的过程中发明并运用了项目团队管理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PKRT)。随即美国国防部创造了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s, WBS )和拽得价值管理(Earned Value anagement, EVM)的项目团队管理思想和方法。
第3章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团队现状......... 16
3. 1吉林石化公司简介......... 16
3.2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团队概述......... 16
3.3财务团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8
第4章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团队建设......... 23
4. 1团队建设基本思路......... 23
4. 2团队成员激励机制......... 23
4. 3 团队成员沟通.........26
4.4团队文化建设.........28
第5章结论与展望......... 30
5. 1 结论......... 30
5. 2 展望......... 30
结论
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财务部门在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扮演的角色F1益重要。在财务团队由纯粹的成本核算中心,转化为企业价值贡献者的过程中,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财务团队,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是每个公司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吉林石化公司财务团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综合本文中的观点和论述,笔者认为应该以下三方面着手:
(1)财务团队激励机制首先,完善薪酬激励机制。要对财务团队成员进行综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薪酬二次分配。其次,不仅要对团队成员进行物质激励,更要注重精神激励。最后要建立顺畅完善的团队成员晋升机制。
(2)财务团队成员沟通首先,多样化团队沟通方式。把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综合运用。其次,要预防和妥善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
(3)财务团队文化建设首先,建立明确的财务团队奋斗目标,确定财务团队前进方向。其次,要提高财务团队内部凝聚力,使财务团队成为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参考文献
[1]黄玉清.创建高绩效的项目团队[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文晖.项目团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马晓晗.高情商团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宋伟.项目组织与团队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唐华山,闰宪伟.激励员工不用钱[M].北京:机械业出版社,2007.
[6]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7]张雷.红光.团队管理新模式[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8]尤勤.现代项目团队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9] 丁荣贵,杨乃定.项目组织与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白思俊.现代项目团队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内部财务控制这个名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下衍生出来的。出现伊始,学者们喜欢比较片面的发展内部财务控制,为了完成目标而作业,但是财务问题在公司企业发挥的巨大作用,使人们不敢忽视财务控制问题。公司为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内部财务控制开始吸引更多经济学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内部财务控制是指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以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订目标的活动。它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公司企业这一名词在我国出现并受到关注。开始的时候,我国政府是主要的控制主体,并且发布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逐渐演变成国有资本授权持股的新颖模式,我国各大公司迅猛发展,并且在共同约束的情形下越发规范。公司的实力逐渐加强,各环节也复杂多变,对于公司整体的掌控情况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发展的过程中,成本浪费严重、资金走向不明、会计舞弊等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近几年来,财务丑闻也不断登陆新闻榜首,随之产生的恶性消息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值得我们反思。
公司在运营发展中,不可缺少对未来的规划、不可缺少对未来抱有一定的期望值。在一些经济往来中,内部财务控制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使得公司按照期望的轨迹合理规范的进行业务展开,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达到目标,避免资金流短缺和浪费行为,同时可以防止经济舞弊对公司带来的损失。由此可知,内部财务控制这一中心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合理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不仅可以使公司提高效率,而且会提高收益、壮大公司实力。所以,怎样合理的建立符合公司自身运营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已经是各大公司的重中之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许多公司都已经得之这一点,并且对于内部财务控制都有效的进行了完善和改进,但是依旧有很多问题公司尚未察觉或者做出相应的对策,在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这些问题依旧暂缓了公司的发展,影响着公司的轨迹,使得公司不能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最大的受益。所以,根据以上所调查的我国当前内部财务控制情况,如何加强改善我国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必须加强重视,及时完善。
1.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了解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业务发展拓宽过程中出现的内部财务控制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概括与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应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自身的解决办法和内部财务控制路线。通过系统的总结,得之良好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不仅会使公司完善管理制度,而且合理的规范了公司的资金配置,对于公司具有很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的中心环节,公司对于资金的合理需求不仅会反应出公司管理层面的有效控制,而且会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轨迹。对于内部财务控制问题,公司要分层次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办法,避免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财务漏洞,能够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铺垫。理论意义:如今,国内外的知名教授学者都对内部财务控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独到见解,并且通过具体的分析,总结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策略。但是缺少对比分析,提出的策略比较片面。本论文在查阅大量文章后概括了问题的原因,比较系统的总结了问题的相应对策,对一些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完善。
第二章 内部财务控制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2.1 内部财务控制相关论述
2.1.1 内部财务控制的基础
内部财务控制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各个环节、各个系统的相互协调、相互协作。内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外部资金流的有效走向都是财务控制的有力支撑。具体如下:
1、组织保证:任何一个系统、一项任务都包含着双方。对于控制主体来说,即包含控制主体和被控制对象,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有效的财务控制完成合理的组织保证。具体来说,如需建立目标预算,就要组织对应的对策和预算系统;如需保证日常财务控制的有序进行,就要对其进行审核控制,监督其现金走向,防止舞弊行为;如需完成员工的考核,就要建立对应的评级系统以及专业人士进行评价;如需成本支出、内部日常活动支出等等,就要组织成立针对内部人员的协调部门。在发展过程中,财务控制人员要灵活多变,根据当时的发展走向合并、分拆各项职能以提高效率,达成目标。对于控制对象来说,要听从安排,以公司的利益和当前的发展趋势为重,落实到各个环节,本着合作的原则,成立对应多的任务机构。既能履行被控制的义务,又能达成预期接到的任务。
2、制度保证:总体来说,内部控制制度是协调各个内部系统的有效途径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共财产的不浪费、不丢失。监督各个报表、会计信息是否正确无误。成文的规章制度也是公司员工规范自身行为的准则,是管理者有力的管理办法,促进公司的发展。对于财务控制也不例外,同样需要制度的建立保证其有效的实施。例如,可以根据业绩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督促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3、预算目标:有效的成本预算不仅是财务控制制度的目标,而且是财务控制是否成功的有力保证,财务预算要顾及方方面面,各部门、各职能、各层次的都要参与其中。有效全面的财务预算可以支撑着财务控制的有序进行,不根据公司内部实际情况以及外部宏观经济的走向所建立起来的财务预算则不会完成预期的任务,从而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建立则不能有效实施。
4、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财务控制系统的建立。会计信息反映一个公司各项运营指标的达成情况。财务人员从中得之公司信息来确认下一步的任务走向或者采取相应的办法来确保流程的顺利进行。内部财务控制下的各部门,各层次都需要汇总其会计信息反映各自的执行情况,可以根据上报的会计信息对各部门、各层次给予改进或者褒奖,以保证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按时达成目标。由此得之,财务控制需要准确的会计信息给予支持。所以,会计核算监督部门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保证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有效建立。
5、信息反馈:任何一个公司的运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至于当前多变的宏观经济中,没有百分百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同样,财务控制也是随着任务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变化,需要随时随地的进行改进,这需要准确的市场以及公司内部信息的支撑,所以建立一个动态的信息反馈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要贯穿于整个流程,无论横向还是竖向都需要没有太大的差错,可以保证信息流的畅通流动,准确无误的传达信息,保证信息在有效的时间内指导工作。
第三章 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27
3.1 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介......27
3.1.1 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27
3.1.2 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结构 ........28
3.1.3 主营业务背景分析 ........28
3.2 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29
3.3 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问题成因分析....33
第四章 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内部财......37
4.1 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建立的总体思路 .......37
4.2 建立健全的预算控制系统........41
4.2.1 全面预算控制目标的制定 ........41
4.2.2 全面预算控制的执行 ......42
4.2.3 全面预算控制的测评与总结 ......43
4.3 完善公司销售管理部门系统......44
4.3.1 关于销售管理部门的流程设计....44
4.3.2 销售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目标....44
4.4 建立风险控制系统........45
4.5 建立内部审计控制系统....46
第五章 内部财务控制系统....50
5.1 公司文化是内部财务控制通畅的基础....50
5.2 加强内部财务控制人员的队伍建设......51
5.2.1 改善内部财务控制人员的结构 ....51
5.2.2 加强内部财务控制人员培训 ......51
5.3 建立健全的考核系统......53
结论
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公司内部财务控制活动无法独立于公司内控体系之外。换言之,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设计、运行、执行效果都无法脱离公司整体运营环境甚至是行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层公司在设计、运行财务控制方案时应该同时考虑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影响,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对内控效果的影响。内部财务控制也存在不足,就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而言,对于内部财务控制的优化更多体现在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另一方面,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针对防范已经产生的风险而设计,对于新问题往往无法有效控制,具有一定滞后性。实践中,只有将员工的自主防控与检查人员的检查监控有机结合,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多个层面共同构成立体的、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才能更加有效的达成防范财务风险、保护公司及客户利益、实现合法合规及风险可控的目标。内部财务控制是为保障公司持续、稳定经营服务的,具体防控措施必须和当地经济水平、人文环境等内外部环境相适应,随着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变化,完善其内部财务控制也将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总之,风险防控无法一劳永逸,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是相对于公司一定发展时期而言,内部财务控制只能为企业管理者依法合规经营提供合理的帮助。
本文查阅了大量的中外相关文献,从内部财务控制理论出发,阐述了基本内容以及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走访调查了长春市奔腾动力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通过相关资料分析,针对实际情况指出了公司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根据长春市奔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完善了其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重新建立起一套适合公司发展规划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并得出以下结论:在当今社会,内部财务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宽阔,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公司是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公司是否具有先进的领导班子、公司是否有发展潜质都可以在内部财务控制上反映出来,没有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重要性的公司企业迟早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1】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张先治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缪艳娟.英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7.
【3】 石爱中.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改造.中国内部审计,2007.
【4】 叶陈刚,翟建勇.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探讨——来自中国网通的案例.财会通讯,2008.
【5】 褚影.浅谈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
【6】 张连起.内部控制的缺失与改进.会计之友,2007.
【7】 梁静.论集团公司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上海会计,2007.
【8】 张百祥,王进.论企业财务的治理与控制.财会月刊(综合版),2004.
【9】 宋常.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集权与分权.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
【10】 赵云飞.集团公财务控制集权与分权选择问题的浅深.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公司理财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中,投资、融资和股权决策是企业重要的三大决策。融资与投资作为企业的两项基本财务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企业投资活动与企业的日常活动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性,企业因为规模扩大,市场拓宽等需要进行投资,投资就需要资金,资金的来源包括自身经营所得或融资所得,投资后企业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企业规模的扩大、竞争力的增强以及更大的现金流流入,从而使企业的市场价值不断提高。公司资本投资和融资决策基本上是属于信息不完备条件下的不确定性决策。在我国市场机制不成熟、国有企业非流通股占比大、监管不足,更重要的是投资渠道过窄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融资行为也就存在很多的不理性之处。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时,决策人员会忽视企业中的不利因素。HL公司原来是当地上市的首家企业,有着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在上市后十五年的发展中,通过投资活动,企业资产从1996年底的1.52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近80亿元,企业呈现出快速成长的态势。但是在全球化经济危机、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企业出现亏损,亏损又带来了整个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最终导致公司财务状况陷入困境。显然如果没有行业的不景气,HL依然是明星企业,If、-今经财务绩效的光环掩盖了所有的可能。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众多企业具有同1IL公司相似的背景,普经是国有企业,有政府支持,有良好的银企关系,处于股权改制的过程中,具有投资扩张的意愿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投资策略,在投资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融资策略的选择、保持财务弹性以确保&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基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力求探寻HL公司对外投资、现金约束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同类企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1.1.2研究的意义
本文选择HL公司这--A-有典型意义的上市公司,利用其对外披露15年的财务数据,系统地剖析其投资活动及相应报情况,并对投资所引起的融资活动、现金流变化及效梁进行梳理分析,以探求企业投资沾动4融资约束之问的关系,以及投融资活动与企业财务绩效之叫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处在扣同市场环境和资本环境下的其他企业打重要的启示,为理财'7:理论和教学提供了很好例证,丰富了财务学研究文献。童盼、陆正飞(2005)的研究指出,负债融资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负债比例同投资规模呈负相关关系,相对于高风险项目,低风险项目的投资规模同负债比例的负相关度更高一些?。何金耿(2002)将融资约束加入到投资模型中,研究了投资和现金流量的相互关系?。郭建强、白锐锋(2007)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发现内部现金流量和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连玉君、苏治(2009)研究了融资约束、不确定性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关系,认为融资约束的存在可以使投资效率下降气在投资和资金约束问题上,浙江财经学院郭强在其硕士论文,《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与投资》一文中阐述: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显著正相关;外部融资环境差的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高于融资环境好的企业;过度投资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随着融资环境改善而变化。
第2章理论基础
2.1企业投资理论
2.1.1新古典投资理论
凯恩斯的新宏观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之后,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了新的投资理论一新古典投资理论,它将资金的使用者成本和预期的产出需求同时纳入到投资需求函数中。新古典派的企业投资理论是建立在假定企业经营者目标是使企业的价值、或者说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之上的。投资项目只有在能使已发行股票的市场价格变高的时候才会被采用。
2.1.2托宾Q值理论
詹姆斯.托宾在60年代末开创了“Q”理论,将企业的预期引入投资需求函数。托宾(1969年)指出:“资产市场会对投资计划将能够期待着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及风险做出评价。如果投资家们对投资项目的评价高于投资项目的成本,则企业的股价将会由于举办投资项目而上升,股东就可以获得收益,......因而,投资家们所期望的资本增加速度(即投资),不论怎么说,是同资本的价值与再生产其的成本的比(Q)相关联的”。托宾的论述指出了投资决定的一个重要关系,即资本的价值(市场价值表现)与其再生产成本(重置成本)之比(q),决定了企业投资应采取的行为。Q的准确定义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一般通过公幵发行的股票和债券来评估)与该企业资产重置成本之比。托宾Q值主要被用来评价公司的业绩、投资价值、公司投资绩效和管理绩效以及产出效应?。托宾Q理论的核心是对于一项投资与否,在资本市场究善的条件下,影响决策因素的是投资项目本身,和资金来源无关,如果投资项目净现值大于0,也就是文中提到的Q值大于1,无论是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这个项目就应该投资,反之也是成立的。对于本文来说,最大的借鉴意义,在于考察HL公司众多投资项目中的项目回报率,项H的投资收益是决定项0是否经济、是否理性的最终依据。
2.1.3投资决策理论
投资决策理论的发展?般可分为二个阶段:第?阶段足传统静态决策论,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等。第二阶段是现金流贴现(DCF)方法及在此报础上的决策树和Monte Carlo模拟法等方法。第三阶段足Myers (1977) ft次将Black andScholes的期权比价理论⑴于实物资产价上而形成的实物期权理论。第叫阶段是实物期权理论I-J博弗论相结合产生的期权博弗理论。
第3章HL公司投资活动及其发展阶段分析........... 14
3.1 HL公司简介......... 14
3.2 HL公司上市以来的主要财务数据......... 15
3.3 HL公司主要投资活动......... 17
3.3.1 HL投资项目......... 17
3.3.2 HL投资活动分类分析......... 18
3.4扩张阶段的划分和特征.........20
3.5本章小结......... 22
结论
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长期股权投资作为投资主线贯穿于HL公司的发展历史,投资就会有资金的需求,一般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来提供,缺口还需要通过融资活动带来的外源性资金进行补充。融资活动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包括证券市场融资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在本文案例当中,HL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三次,总的融资额度在5亿元人民币,这个金额加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依然远远不能满足HL的投资资金需要,迫使其从金融机构大量贷款融资。作为有着良好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的HL公司,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支持是相对容舄的。在初期,融资约束较小,随着投资规模越来越大,HL公司借贷规模不断增加,借贷规模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净流入增长速度,也高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增长速度。在后期,HL公司在2007年股票市场增发融资后,企业再也没有获得证券市场再融资的机会,HL公司再也无法获得低成本的融资资金。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人,企业的借贷资金也不断增加,造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逐年攀高,而资产负债率的升高,最直接的后果融资成本增高,企业承担的资金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拖垮企业,使HL公司陷入困境。
现金流是一个企业的血液,保持流畅的现金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投资必然带来融资的需要,似是投资的并非是投资本身,企业价值最大化才足企业经营、也是企业投资活动的根本的所在。如果尔纯足为了投资而投资,以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弹性作为投资扩张的代价,其结果必然是投资的失效,在HL这个案例上最终的结果就是现金流的枯竭。融资是为投资服务,而投资的足増加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的价值增加。
参考文献
[1]任小红:《企业扩张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载《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0期。
[2]陈红儿,丁轩,丁栋虹,李勇辉:《企业扩张方式战略选择研究》,载《管理世界》2004年第2期。
[3]姜付秀,张敏,陆旧飞,陈汴东:《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4]刘孟晖,郭家驹:《企业非理性投资研究评述》,载《财会月刊》2012年第9期。
[5]赵瑞:《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机会与投资效率》,载《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6]孔东民,谭伟强:《最终控制人、政府背景和企业投资》,载《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期第1期。
[7]安铁雷:《企业扩张方式分类及比较研究》,载《经济师》2010年第4期。
[8]童盼,陆汜飞:《负债融资、负债來源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载《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9]何金耿,丁加华:《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第9期。
[10]郭建强,白锐锋:《融资约束勻企业投资行为——基于证券市场最新数据的实证研究》,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世界金融浪潮的席卷,中国的金融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资在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对中国宏观经济乃至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证券市场主要参与者的上市公司,其经营的稳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运行,另外对于银行信贷,机构投资和个人投资等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保持上市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无论是对于上市公司自身还是对于其他投资者都是很有意义的。早在 1994 年,我国为了稳定证券市场就在《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七条中规定: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1998 年 4 月 22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针对出现财务状况或者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施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财务信息直接反应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通过监测财务信息的方式发现运营状态的异常,一旦发现有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可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公司经营在稳定。基于以上原因,对财务状况监控和预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提前调整经营策略减少经济损失,规避被特殊处理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避免错误的投资行为。因此,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对于公司本身和投资者来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国外就已经开始使用单变量模型开展破产预测的研究。在市场需求和数据分析工具的发展的推动下,财务危机的预警的研究发展了八十多年,从最初的使用单变量模型到多元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等模型在准确性和适应性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完整的历史数据积累的越来越多。神经网络理论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为数据海量数据的模式识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为神经网络的实现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神经网络模型引入不同的领域研究。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领域也开始引入,国外 Odom M.D.(1990)首次将神经网络引入财务危机预警,作者选用 1000 多个不同规模的意大利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使用财务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比较二者的预测能力。国内,薛峰,乔卓(2003)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进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将我国沪深两市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界定为发生财务困境。2000-2001 年沪深两市 49 家 ST 公司、80 家非 ST 公司作为样本,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 ST 非 ST 各 30 家,测试集 19 家 ST 公司和50 家非 ST 公司。从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五个方面构建包含 15 个指标的指标集,通过单变量组间均值相等检验选择和相关分析,最终选择 5 个指标构建模型,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每股净资产,总资产增长率,使用基于 L-M 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构建模型,使用 t-2 年数据的正确率达到 91.30%。
国内外针对不同网络模型对于财务危机预警应用的效果的比较目前还是很少,而不同神经网络对于相同的应用环境肯定是有差异的,为了找到更适合作为财务危机预警应用的神经网络,本文通过对多种网络模型对相同样本的表现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总结历史文献中出现过的危机预警指标,构建与财务危机预警密切相关的指标集合。通过理论分析选取本文认为更适合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网络模型构建基准网络模型。然后,运用基于 Filter 思想的 Relief 特征筛选算法构建用于模型对比分析的指标组合,选取其他网络模型与基准模型进行对比检验基准模型在有效性。在数据方面,选取 CSMAR 数据库中符合本文财务危机定义的样本数据和配对样本构建测试和训练样本。
1.2 研究假设及论文框架
本研究假设存在财务危机的公司为因财务状况异常被证券交易所做特别处理的并排除偶发事件造成的情况;所有未被中国证监会特殊处理的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存在财务危机;稳定运行的上市公司和即将产生财务危机的公司相关财务指标在数据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财务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数据差异是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关键。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论文框架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财务危机与预警模型。界定财务危机问题和类型,构建预警特征指标,并通过理论分析选取用于构建预警模型的网络结构。
第三章、实证模型。介绍数据准备及样本选取,使用基准模型实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第四章、模型检验。从指标组合,网络模型两个角度来对比分析基准网络模型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表现。
第2章 财务危机及预警模型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涉及以下几点内容:
(1)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问题及类型的界定
(2)财务危机预警特征指标的选择
(3)模型的选择
(4)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选择
本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界定本文研究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范围和类型,根据实际问题的研究目标和数据来源确定本文的研究定位;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中使用的典型特征指标结合杜邦分析体系构建特征指标体系;通过对问题、数据、目标的特殊性的分析,给出模型选择的基本理由和出发点,依照配对选取原则在同一的数据源中合理地提取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2.1 财务危机问题及类型界定
2.1.1 财务危机问题界定
影响财务危机产生的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国际形势等),微观环境(公司决策管理,行业因素等)和不可抗因素(自然因素)。而不可抗因素和其他偶发因素具有不可预测性,包括或有负债、偶发据负债、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因此不可抗因素和其他偶发因素造成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应该排除在文章研究范围。本文研究的是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因此本文对财务危机的定义如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证券交易所做特别处理的并排除偶发事件和不可抗因素造成的情况。
第 3 章 实证模型........... 25
3.1 数据和样本选择........... 2
3.2 基于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 27
3.3 模型结果......... 28
第 4 章 模型检验........... 33
4.1 基于特征选择的指标组合构建........ 34
4.2 模型评价界定........ 37
4.3 模型表现评价........ 40
结论
本文通过对基于 RBF 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有以下几点创新:
1. 财务危机定义。基于研究对象上市公司,重新定义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概念。
2. 样本的选取。选取 T-3 期数据,排除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制度特点对模型的影响,并将财务危机的应急处理时间延长为 3 年,更具实用价值。
3. 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杜邦体系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了能够反映企业各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减少了因为某一角度指标的缺失而造成的模型适用性的降低。
4. RBF 神经网络的使用。首次将 RBF 神经网络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RBF 高效,局部响应,非线性分类的特点,对财务危机预警有较高的可用性,并摆脱了传统的统计假设。
5. 基于 P 值和特征选择的模型对比分析。根据 FAR,FRR 的定义和预期表现构建模型效果评价标准 P 值。通过特征选择的方法,基于指标自身的特点构建用于对比分析的指标组合,使得模型稳定性的分析更具真实性。
本文对比分析中,BP 网络和贝叶斯网络效果一般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络本身的特点。BP 网络属于全局网络,其收敛速度较慢,并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而贝叶斯网络属于线性分类器,对于财务危机预警这种非线性分类问题的解决能力一般。这从另一方面说明,RBF 在小样本和非线性分类问题有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由于本文考虑到数据来源和一致性的问题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以后的研究可以扩展的其他的非上市公司并构建新的指标体系。以推广 RBF 神经网络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Beaver W.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1966,4:71-111
[2]. Edward I. Altman.Financial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Corporate Bankcruptcy [J].Journal of Finance,1968,(9):589-609
[3]. E.B.Deakin.A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ion of Business Failure[J],Journal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1:167-169
[4]. Edward I. Altman and Bettina Loris. A financial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over-thecounter broker-dealers [J].Journal of Finance, 1976,9
[5]. E.I.Altman,R.Haldeman,P.Narayanan.ZETA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 [J].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1977,1:29-54
[6]. James A. Ohlson.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Bankrupt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9(Spring):109-131
[7]. Y Liu and M Schumann.Data mining feature selection for credit scoringmodels[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05:1099-1108
[8]. 吴世农 , 黄世忠 . 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 [J]. 中国经济问题,1986(5):8-15
[9]. 周首华 , 杨济华 , 王平 . 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 -F 分数模式 [J]. 会计研究,1996(8):8-11
[10]. 谷祺,刘淑莲.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J].会计研究,1999(10):28-31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六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从宏观层面来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要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上市公司尤为如此。自 2007 年初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浮出水面后,全球金融市场经历多番调整,全球股指大幅下跌,尽管各国政府均出手干预,但仍难以阻止其继续大幅下跌,由此引发了 9?11 之后最大的金融危机[1]。这场危机虽然与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诱因不同,但两者却都让受其深刻影响的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此外,经济周期波动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各类经济组织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周期性的财务波动。农业上市公司怎样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突然变动而做出预测与决策,怎样处理由于经济周期波动而引发的财务危机,这些都离不开对公司财务环境的监测,以及对公司财务危机的防范。建立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是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从微观层面来看,上市公司的危机虽然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方面,但危机一旦不可避免,其最终会表现在其公司财务状况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兴衰成败史,让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深思公司财务危机防范在风险管理机制中的重要性。随着近几年粮食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暴涨,以及转基因等高科技对农业的扶持,使农业上市公司效益有所提高,并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为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竞争上升为全球竞争,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外部资本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农业上市公司要想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1.2 国内背景
从宏观层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也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年轻的市场,起步晚,但发展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逐年迈进。我国自 1990 年先后恢复和设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根据两大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 2008 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达 1646 家,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 864 家上市公司共发行股票 908 只,深圳证券交易所 738 家上市公司共发行股票 986 只。两市的农业上市公司合计 41 家,仅占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 2.5%,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农业上市公司 21 家,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农业上市公司 20 家[2][3]。虽然农业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中的份额比较小,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主力军的地位却不可忽视。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国际化道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回落,部分农产品出口受阻,加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需减弱,使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压力日益显现,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我国2006 年颁布的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2007 年 1 月 1 日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2008 年在股份制公司全面执行,使公司财务报告逐步规范化,财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显著提高,大大减少了上市公司意图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这为建立合理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从微观层面来看,自我国加入 WTO 以来,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国内一大热门话题。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企业内控失调、财务决策失误、筹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失败等等都可能造成财务危机。2001 年 4 月,我国曾有过辉煌业绩的大型国企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因连年亏损而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4]。上海水仙陷入财务危机的过程,给我国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因财务危机而暂停上市甚至退市的农业上市公司频频增多,如号称“西北农业第一股”的秦丰农业不得已被换壳退市,又如*ST 中农在上市仅 3 年零 1 个月后就被暂停上市,创下最快被暂停上市的上市公司记录。通过分析公司连续几年的财务报告,其财务状况都经历了由正常到逐步恶化,最终导致财务困境或破产的过程。因此,财务危机不但有先兆,还可以进行预测。财务危机防范体系作为一种风险控制机制,成为当今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危机防范体系,对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十分必要。
第二章 财务危机管理基础理论
2.1 财务危机相关概念
我们生活的时代,处处充满风险,时时充满风险。有风险就会有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从字面意义来看,危机就是危险加上机会,也可以理解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危机”的含义是严重困难的关头。目前关于危机的定义尚未有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入手,理解危机的定义。罗森塔尔(Rosenthal)和皮内泊格(Pijnenburg)认为,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和有危机感的情境。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把危机定义为“一种能够使企业成为普遍的和潜在不适宜的关注的承受者的事件,这种关注来自于国际和国内媒体以及其他群体,例如消费者、股东、雇员及其家庭、政治家、工会会员以及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而对环境保护组织有着天然兴趣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米特罗夫(Mitroff)对于危机的界定是:“危机是一个实际威胁或潜在威胁到组织的事件。”日本企业危机协会会长龙泽正雄认为,危机有五种内涵,分别为:(1)事故。(2)事物发生(损失)不确定性。(3)事物发生(损失)可能性。(4)危险性的结合。(5)预期和结果的变动[21]。有国内学者从公共关系角度提出危机的定义,即危机是企业与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等公众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的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非常状态。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危机的定义看来,危机具有突然性、高度不确定性,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危机的实质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并且具有一定“连带反应”,企业危机威胁到整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并能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第三章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现状................. 25-35
3.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25-26
3.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不同时期................ 26-31
3.2.1 潜伏期表现形式 ................27-28
3.2.2 发作期表现形式................ 28-30
3.2.3 恶化期表现形式................ 30-31
3.3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31-35
3.3.1 外部环境变迁................ 32-33
3.3.2 内部管理不善................ 33-35
第四章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构建 ................35-41
4.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35
4.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构建原则................ 35-36
4.2.1 科学性原则 ................36
4.2.2 系统性原则................ 36
4.2.3 预测性原则................ 36
4.2.4 及时性原则................ 36
4.3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设计................ 36-39
4.3.1 危机意识................ 37
4.3.2 预警机制 ................37-38
4.3.3 制度完善 ................38-39
4.3.4 危机处理................ 39
4.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应用方法................ 39-41
第五章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实证分析................41-48
5.1 基于Z 分数模型和F 分数模型的实证分析................ 41-44
5.1.1 样本及数据选取 ................41
5.1.2 财务指标的选取和确定 ................41-42
5.1.3 Z 分数模型与F 分数模型................ 42-44
5.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评价................44-48
结论
农业上市公司筹资金额要适度,要既能保证合理供应,又不超过合理需要。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范围的特殊性,决定了大部分农业上市公司要受季节性经营、财务策略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应考虑到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做到适度负债,不要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负债压力,反而限制企业发展。农业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和资金使用的要求,对筹资方式做出合适的选择,主要考虑各种筹资方式所能筹到的资金的数量、期限、成本、风险、担保以及手续的简繁等因素进行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筹资途径。
本文构建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体系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在实施过程中应协调好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兼顾成本效益原则[41][106]。在实施过程中,任何一个对公司风险防范有影响的部门都要参与其中,这种大范围、长时间人力的投入, 难免会妨碍主营业务, 而且机会成本很难衡量,这是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一项因素。特别是农业 ST 公司,本来就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又处于经营困境中,执行风险防范体系时,在重视长远目标的前提下,切勿贪大求全,不计财力,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来实施,否则会得不偿失,反而加重公司的经营负担。
参考文献
[1]廖正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6.
[2]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27-129.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31-38.
[4]何志毅.上市公司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4.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3-34.
[6]崔玉娟,杨华.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方法的比较及评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4.
[7]Frizpatrick,P.J.,A Comparison of Ratios of1、绪论
1.1 选题背景
2004 年 1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受托人应选择具有资格的商业银行或专业托管机构作为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2004 年 2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四部门联合发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托管以及投资管理进行了规范。两个办法的出台初步确立了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运作的大方向和规则。2004 年 9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首次对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的开户、清算模式、备付金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为企业年金基金入市奠定了制度基础。2004 年 12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流程》、《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从而形成以管理机构资格认定、运作流程、账户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细则为补充的企业年金基金整体运作框架。2005 年 8 月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商讨同意,第一批认定公布了 37 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其中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有 5 家,包括华宝信托、中信信托等。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 11 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 6 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 15 家,包括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这表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已进入实质性市场化运营和管理阶段。
2006 年 2 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规定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规范了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净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解决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股市后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2006 年 7 月联想集团启动筹备 2 年之久的企业年金计划,成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0001 号年金计划,联想也成为第一个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企业年金计划备案的企业。与此同时,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招商银行也分别成为其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样本已经建立并开始实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Lilien Steve, Mellman Martin(1994)对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中资金成本的计量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雇主可以将其负担的养老金资产净负债额记入企业资产负债表。Dennis E.Logue,Jack S.Rader(1998)从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层面,对养老金计划管理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养老金计划的基本功能,不同类别养老金计划的各自特征,强调了养老金计划管理绩效优劣最终取决于计划双方内在的特殊信任关系和有效的利益制衡机制;同时对养老金计划的投资营运、风险管理策略、养老金计划的会计计量及养老基金如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Jenifer L Wang(2002)对基于 401(K)计划建立的缴费确定型雇主养老金计划对其它雇主养老金计划的替代与补充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 401(K)计划是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发展趋势。David Blake(2003)探讨了英国职业年金计划的制度规范和会计架构、缴费确定型和受益确定型计划下受益人风险与收益的配比以及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与资产管理问题。Teresa Ghilarducci, Wei Sun, Steve Nyce(2004)分别对 401(K)制度下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发展前景及社会效益问题进行了分析。
2.企业财务综合评价理论
2.1 企业财务综合评价的概念
财务综合评价是以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综合,全面的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为财务报告使用人提供有关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多元统计分析法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性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多个随机变量观测数据的分析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揭示这些变量内在的变化规律,利用多元分析中的不同方法还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简化。在企业的财务评价中,可对每个指标分开单独分析,但是由于指标多,难以避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分开分析不仅会丢失部分信息,而且也不易得到好的研究结果,因此,往往需同时观测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财务评价。近年来,多元统计分析法以其综合性和客观性的优势而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在财务评价领域,用得较多的多元统计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多元统计分析法目前被众多分析机构和研究者所关注,实践证明,多元统计方法是最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是客观评价企业综合财务绩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6-39
3.1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6-34
3.1.1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告的特点 ..............26-29
3.1.2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指标.............. 29-34
3.2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模型 ..............34-39
3.2.1 选择因子分析法的原因.............. 34-35
3.2.2 因子分析原理.............. 35-37
3.2.3 利用因子分析构建财务综合..............37-39
4.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39-48
4.1 样本、指标的选取与数据预处理.............. 39-40
4.2 因子分析实用性检验.............. 40-41
4.3 因子数量的确定 ..............41-42
4.4 因子的命名.............. 42-45
4.5 计算因子得分.............. 45-47
4.6 财务综合评价.............. 47-48
5. 结语.............. 48-49
5.1 结论.............. 48
5.2 不足..............48-49
结论
(1)本文借鉴企业财务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结合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告的特点: 报告主体特殊、报表种类和报表列报与企业不同,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企业年金基金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采用多元统计法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企业年金基金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提供了有效的分析结论,不光提供了财务状况的综合排名以便基金间进行比较,还为基金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对于指导企业年金基金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elinda Benney Legal issues for defined contribution schemes when selectinginvestments. Pensions[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4 ,Vol 10 Lss 1:50
[2]Dennis E. Logue,Jack S Rader managing pension plans[M],Oxford UniversityPress ,1998
[3]David Blake. The UK Pension system: key issues. Pensions[J],An InternationalJournal,2003 ,Vol 8 Lss 4:330
[4]Jennifer L Wang. An analysis of the substitution and supplemental effectsBetween 401(k) and other employers’ Pension Plans[J],Journal of Insurance Issues,2002, VoI 25 Lss 1:24
[5]Lilien Steve,Mellman Martin. Time for realism in accounting for employers’Pension Plans[J],The CPA Journal,1994, Vol 64 Lss6:54
[6]Teresa Ghilardueei,Wei Sun,Steve Nyce. Employer Pension contributions And401(K) Plans[J],Anote .Industrial Relations,2004 ,Vol 43 Lss 2:473
[7]巴曙松,华中炜. 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比较及我国的路径选择[J].中国金融,2005(5):52-55
[8]陈禄.中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管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5(10):7-38
[9]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2006(3)
[10]陈静.企业年金会计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07(4):89-124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of Failed Firms[J].New York: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1932,2:589-605.
[8]Beaver,W.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s in Empirical Research inAccounting[J].Supplement to 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4:71-100.
[9]Altman,E,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rporate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1968,9:589-609.
[10]Altman,E,I,Haldeman,R.C.,and Narayanan,P.,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1:29-54.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七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并购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是企业间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的统称,其实质是企业为了发展而采取的一种外部扩张的资本性运作。根据战略并购的行业相互关系划分,并购活动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类。横向并购又称水平并购,是指在某一既定的商品空间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商品企业间的并购行为,通常在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领域相同、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业之间进行的并购,即竞争对手之间的联姻。纵向并购又称垂直并购,其发生在客户和供应商或买主和卖主之间,即一家厂商最主要的中间投入产品是另外一家厂商的最终产品的两家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或一个公司将与本公司生产前后工序相关产品的公司并购过来的企业并购行为。混合并购是指一个公司对那些与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同性质和不同种类的公司进行的并购行为,其目标公司与并购企业既不是一个行业,也没有纵向关系(即也不属于上下游关系)。目前,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并购这一资本运作来进行规模扩张,而不再依靠内部扩张的方式——建立新公司自身模式复制的方式来拓展企业规模,主要是因为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较为快速的获得自身体能的增长和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
1)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并购,企业的规模将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为企业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而资源的充分整合,将降低采购、销售、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成本。
2) 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并购会使企业的规模迅速得到扩涨,而规模大的企业,伴随着其生产力的提高、销售网络的完善,其市场份额也会获得比较大的提高,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确立起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3) 取得充足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成为供应商的主要客户,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谈判实力,从而为企业获取廉价的生产资料提供了可能;同时,高效的管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企业的知名度都有助于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获取超额利润。品牌是价值的来源,同样的产品,甚至是同等的质量,名牌产品的价值远远高于普通产品;而并购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了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5) 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网络、专业人才等各类资源。并购活动不仅可以获得被并企业的资产,而且还可获得被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销售资源等;而这些资源都将有助于并购后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将会有很大的助益。
6) 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投资风险。在混合并购中,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通过对其他行业的投资,主并企业可以不在某一种单个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上实现专业化,而是可以生产一系列不同的产品或者提供一系列不同的劳务,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从而达到分散风险和深化范围经济的目标;通过混和并购,企业产品经营多元化,能够分散因本行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也可以将交易成本内部化,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甚至获得税收优势等。
因此,通过并购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展、提升行业地位、增强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知名度,由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单一公司向着风险分散、经营管理多元化、具有战略协同规模优势的集团型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并购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国家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并且欧美国家的企业已经历过了五次大的企业并购浪潮;而且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当今世界级的 500 强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兼并、收购、控股、资产联营等资本运作手段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自 1984 年保定纺织器材厂和锅炉厂并购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鼓风机厂开始,企业并购也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了。而且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间并购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也越来越大。
第二章 并购整合的理论
2.1 并购整合的重要性
通过并购其他公司来实现企业规模、经营范围等的扩张,是一条非常迅速而又便捷的道路,它可以使企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就实现由一家规模中等的公司飞速成长成一家拥有十几家,甚至是几十家、上百家规模的大型集团公司体。但在这样急速的公司规模扩张过程中,进入集团的新公司与集团中原有公司往往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经营思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组织结构等。这样的话,并购完成后的集团可能根本无法发挥其集团型公司的竞争优势,反而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集团公司并购完成后的战略整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股权或资产买卖交易的完成并不是企业并购活动的终结,实质上管理整合是并购活动中最为繁复、敏感和长期的工作,也是最容易被管理层忽视的领域,管理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并购后的管理整合是指对并购后集团已有的经济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确保资源得到最理想的运用效果,也就是为了能使整个集团公司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将主并企业自己的或者优秀的管理理念,文化理念和财务系统等渗透进并购后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先进的、完整的企业体。
2.1.1 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必要性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利润并存的商业行为,要想通过并购达到转嫁产业危机、规避投资风险、化解企业债务、降低劳动力成本,扩张企业规模的效果,主并企业一定要对被并企业有着较强的管控能力。而企业并购后的管理整合是决定企业控制权增效的关键之所在。这是因为:
1) 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将使并购双方的生产经营活动相互协调、配合开展企业并购前,并购方与被并购方是两个独立的企业,有各自独立的生产经营系统、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并购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原来两个独立系统如何在并购交易完成后更为有效、相互协调地运行;其次要让并购后的集团公司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使整个集团的资产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运用。因此,主并企业应把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整合纳入到本企业的经营轨道上,使其为并购后企业集团的目标服务,这样才有利于并购后整个企业的发展。
2) 并购后的管理整合有助于实现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被并购的企业有时候会是一些劣势企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或是管理不善、或是财务发生困境、或是投资决策失误、或是未能把握投资时机等。如果并购结束后并购方企业不对所并购进来劣势企业的人员、资产、负债等进行改造和重整,依然让被并企业保留原有的运行机制,让其继续经营下去,那么不但劣势企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并购企业反而可能会被其拖累。如此一来,并购方企业不但不会从并购交易中获得收益,反而甚至会因并购活动而背负上沉重的包袱;那样的话,当时用于并购劣势企业的投资还不如用来做新增投资项目。因此,并购交易过程完成后,由并购方企业对所接手的被并购劣势企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和重组,按照主并方企业素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办法进行整合,是使所并购进入的资产收益潜能得以真正发挥出来的必要举措。
第三章 并购整合中的财务整合........... 22-36
3.1 财务整合的核心地位........... 22-24
3.2 财务整合模式的选择........... 24-26
3.2.1 移植模式 ...........24-25
3.2.2 融合模式 ...........25-26
3.3 财务整合的目标........... 26-27
3.4 财务整合的原则........... 27-30
3.5 财务整合的内容要素........... 30-36
第四章 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案例分析........... 36-63
4.1 新华传媒公司简介 ...........36-37
4.2 公司并购完成后所面临的情况........... 37-46
4.3 新华传媒公司并购后财务整合........... 46-63
4.3.1 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的整合........... 47-48
4.3.2 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 48-54
4.3.3 会计核算体系的财务整合...........54-55
4.3.4 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整合........... 55-57
4.3.5 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整合........... 57-59
4.3.6 业绩评价与考核体系的整合........... 59-63
第五章 关于并购后财务整合的思考........... 63-70
5.1 新华传媒并购后财务整合效果分析........... 63-67
5.2 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实施过程........... 67-70
结论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并购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购并始终是企业成长有力的助进器,也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在并购这样急速的公司规模扩张过程中,进入集团的新公司与集团中原有公司往往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经营思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组织结构等,因此并购后的集团公司必须进行管理整合;集团公司通过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可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也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使并购的协同效应得以体现。目前较为流行的管理整合方法包括:企业发展和经营战略整合、组织与制度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财务整合等。而在众多的整合管理方法中,财务整合是并购后企业整合的核心。及时、有效地进行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是企业资源有效配置的保证、是发挥企业并购获得财务协同效应的前提,是并购企业对被并企业实施有效监控的重要途径。
因此,集团公司并购交易结束后,主并公司应通过实施并购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的整合、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整合、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整合、公司业绩评价与考核体系的整合等财务整合内容,实现并购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一体化、财务组织结构合理化、财务制度与财务治理健全化、资本结构合理化等的财务整合目标。而在财务整合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并购公司除了需要考虑强制性、融合性、统一性、创新性、成本收益性、灵活性和科学先进性等整合原则以及根据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在战略依赖性与组织独立性需求程度的不同选取财务整合模式外,还需要使财务整合融入并购交易方案设计之中、与其他的管理整合方法相互配合支持,并且其的相关的整合举措和步骤必须符合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和规划。总之,并购后集团公司的财务整合应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中心、以合并后集团的发展战略为准绳,使合并后集团公司的经营活动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投资融资活动统一规划,最大限度的实现整个集团公司的整合和协同效应;从而最终使并购后整个集团既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又实现了整个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核心能力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强化使集团公司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增价值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Alexandra Reed Lajoux,The Art of M&A. Integration,June 1999;
[2] 肖小虹著,《并购企业的价值链整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年;
[3] 石友蓉、黄寿昌主编,《财务战略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 白万纲著,《集团管控之财务管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年;
[5] 杨洁著,《企业并购整合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年;
[6] 席彦群、岳松著,《企业并购与资源配置——从财务经济角度的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
[7] 姚水洪著,《企业并购整合问题研究——面向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并购后整合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
[8] 【美】弗格森(StuartFerguson)著,李亭译,《并购整合绩效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美】帕蒂•汉森著,张弢译,《并购指南:人员整合》,中信出版社,2004 年;
[10] 【英】彼得•坦普著,胡宗良、谢衡辉、臧维译,《神奇的数字:揭示公司价值秘密的 33种财务比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年;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八
1.导论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本论文范文以我国高等院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以其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内容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研究高等院校这一特殊主体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争取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规避。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的作用。论文的第一大部分主要是背景介绍和现状分析,概括介绍一下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出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高校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分析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第三部分则主要对高校在使用银行贷款的过程中显现出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从加强自身管理和政府宏观调控两大方面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建议。第四部分主要对高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辅助说明,提出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去解决高校发展,而不是盲目的扩张
1. 2究现状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筹资办学资金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新格局。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和“银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国迅速地推广,高校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各高校学生人数与教工人数急剧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涌入高校。大额度举债办学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扩张,也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这也就成为了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和执点。
1.2.1高校财务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己跃居世界第一。而伴随这股扩招高峰的,则是高校大规模的扩建之风。为了吸引和容纳更多的学生,不少高校纷纷大兴土木,圈地造楼,甚至为了争相“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极尽奢华,各式的高楼大厦、宾馆、会议中心、假山、人工湖等,都成了各高校攀比的筹码扩建自然需要资金。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由于这两项收入都相对有限,于是银行信贷成了高校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2005年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不少地方高校目前都已是负债累累。重庆市各高校贷款总额为30多亿元,相当于高校年收入的1.5倍;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截至2005年5月,贷款余额75. 4亿元,这些贷款仅利息就需要4.3亿元,而省政府对高校投入的增量每年只有1亿元。陷入财务窘境的不仅仅是各地方高校,一些中央直属“名校”也同样是债务缠身。截止至2006年3月29日,审计署公布的1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 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扩建带来的巨额贷款已成为困扰整个高校发展的一个严峻考验。一些业内人士声称: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
“高校贷款的普遍心理是,学校是国家的,银行也是国家的,只要把银行借来的钱花在校园建设上,至于将来能否还上、谁来还,似乎毋需考虑,反正都是国家的。”扩张建设成了高校非理性贷款的“东风”,而银行也乐观地认为“公办高校不会破产”,并有扩招收费的“生财之道”,因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未按商业贷款条件严格审查,也不设立担保或财产抵押,基本只是凭借学校信誉实行信誉贷款,最终造成贷款的随意性,推动了这场高校财务危机。高校的高额负债,不仅让高校自身陷入泥潭,运转艰难,同时也把银行带入巨大的投资风险中,并最终将风险转嫁至政府。由银行信贷危机造成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在我国早有先例。20世纪80年代,国家停止了对国企的拨款,想当初为充实自身发展资金,国企幵始向银行贷款,而银行认为“国企是国家的,出了问题也是国家承担”,因此对国企贷款“非常慷慨”,于是大批银行信贷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国企,最终因国企无力偿付贷款本息,造成大量银行贷款呆滞在国企,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包揪。如今的高校贷款扩建热,与当初的国企贷款热非常相似:银行贷款风险高度集中,高校把银行贷款当成其扩大规模,渡过难关的“提款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使高校走上盲目贷款一财务危机一不良贷款一财政负担的国企老路,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2. 高校财务风险的基本理论
高校财务风险指高校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深入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机理,深刻地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对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高校财务活动的运作效益十分必要。风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风险具有客观性,无论是否承认它;(2)风险具有普遍性,时时、事事、处处存在;(3)风险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可知性;(4)风险不等于损失,风险既可能带来不利结果与损失,也可能带来额外收益,但人们更关心前者,即风险厌恶普遍存在。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名为《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己高达10亿甚至20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2000亿元左右。各高校除去一年内的工资奖金和教学、科研、行政开支,所余款项只够偿还贷款的年利息,学校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何谈还清贷款。所以贷款高校有可能成为继银行、证券业之后的又一个高危行业。下面我们从风险的基本理论入手,对高校现有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2.1形成因素的认识
风险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时期内,在目标的期望值约束下,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可能发生的差值。差值越大风险越大,差值越小风险越小。一般来说风险是影响组织实现而带来的损失可能性。风险是潜在的损失,不是必然的损失。因此风险由三部分组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结果。风险因素也叫风险要素,是指增加和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增加损失后果程度的因素。从形成风险的风险因素考滤可分为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等三个方面。风险因素变成了风险发生的现实就成为风险事故,风险事故的发生就引起潜在的危险转化成现实的损失。风险结果是风险发生后产生的后果,也就是风险损失。概括地说,当风险因素增加到一定的程度,遇到适宜的条件就可能引发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的可能,控制风险事故的程度,决定损失结果的大小,即决定风险结果的大小。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损失即为风险,当风险成为现实,损失即成为事实。风险的存在不等于事实的损失,是可能的损失。风险产生于事物发展的起始直到结束的全过程,因此风险的管理届于过程管理的范畴,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也必须要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进行。
3. 对高校信贷资金财务风险的控制........... 25-37
3.1 高校应严格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26-34
3.1.1 建立高等院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 26
3.1.2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26-31
3.1.3 继续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 31-33
3.1.4 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组织机构........... 33
3.1.5 建立最佳信贷资金组合...........33-34
3.2 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的信贷........... 34-37
4. 高校基建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7-46
4.1 目前中国高校基础建设的现状........... 37-39
4.2 学校基建扩张中潜藏的风险........... 39-40
4.3 学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0-42
4.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0-42
4.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
4.4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42-46
结论
现在财政部门基本上都成立了投资评审中心,专门负责基建投资审计和分析评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可派专人对高校大型基建工程实行代理记账和工程监理,实施“一竿子到底”的管理模式。要参与学校小型工程的重要阶段和环节的监管,提供免费咨询和业务辅导。要帮助学校设立相关会计核算模式和财务管理制度等,使高校不断注重基建项目的可行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提高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水平。其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的计算,来衡量高校承担此项财务风险的能力,如基建投资支付能力指标的计算.基建投资支付能力指标是指主管基建投资的部门为保持正常运行和基建项目能顺利完工所拥有的偿债或付款能力。它用基建借款与基建应付款之和与基建年末货币资金的比值来体现。比值越小,证明支付能力越强,指标一般不应该超过100%。基建投资支付能力=(基建借款+基建应付账款)/基建年末货币资金
总之,扩招学生、扩大校园建设并不是高等院校向前发展的唯一途径,完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对各类高校的地理布局、发展规模等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应该经过反复论证,用地规划要有科学的分析测算结果,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强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可成立校际合作委员会,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聘、科研互助、优势互补。这些也都是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我们只有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的去探寻,才能为高校走出盲目扩张的误区,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提供可行性的理论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玲.2006.对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商业会计,10:3-5
2、程甸.2006.多渠道筹集高校建设发展资金研究.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7
3、陈玉菁宋良荣.2005.财务管理.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3-25
4、何珊.2006.关于高校银行贷款现状的思考.事业财会,4:12-15
5、介新.2004.普通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5-48
6、刘跃王玲.2006.西部高校财务预警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财会通讯,2:5-8
7、李爱国朱腾明.2004.高校贷款规模与还款能力测算.煤炭经济研究,4:12-15
8、马良兵.2005.基本建设的有效投资控制探讨.建筑技术幵发,12:25-27
9、汤溱.2005.论高校贷款及其管理.黑龙江高教研究,1:13-16
10、陶小平.2004.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经济论坛,11:16-20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九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第一条合资铁路——三茂铁路以来,合资铁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合资铁路在国家倡导的“多方集资、联合建路”的方针指导下,在铁道部、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共同参与下,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支线到干线、从低标准到高标准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目前铁路投资建设的重要方式,为路网的扩张与完善、运能的提高、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己投入运营的合资铁路公司有26个,营业里程达8426km,占全国铁路的11.2%,资产总规模达1130多亿元。“十五”期间,特别是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后,合资铁路主要运输经营指标大幅度增长。2005年旅客发送量完成4613万人,比2000年增长1906万人,增长70%,占全国铁路比重由2.6%提高到4%;旅客周转量完成225亿人•km,比2000年翻了一番,占全国铁路比重由2.5%提高到3.7%。与客运相比,货运增幅更大,2005年货运量完成1.96亿吨,比2000年增加1.55亿吨,增加了3.7倍,占全国铁路比重由2.3%提高到7.3%;货物周转量完成1091亿吨公里,比2000年增加808亿吨公里,增长了2.9倍,占全国铁路比重由2.1%提高到5.3%。2005年合资铁路换算密度达到1558万吨km/km,比2000年翻了一番。随着主要运输指标大幅度增加,合资铁路经营效益也明显提高。2005年完成营业收入1884亿元,上缴税金16.9亿元,同口径分别比2000年增长2倍和8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1]然而,我国合资铁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也面临着许多困扰和问题。例如,对合资铁路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有关合资铁路的管理制度、办法不配套;运输管理的关联性上问题最多;公司规范化改造工作进展缓慢;缺乏规范的运营机制,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全国2合资铁路项目大部分存在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高、投资回报低等问题;监管不完善等。当前合资铁路的出资人对于授权的出资人代表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资产经营监管制度,出资人代表对控股的合资铁路公司也没有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在整体上对合资铁路资产安全、政策执行等情况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和监督,造成各个层次对合资铁路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受托经营体制下合资铁路公司对受托经营单位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在自管自营模式中,合资铁路财务监管主要是完成年度净利润目标、获得投资收益和保障股东股权不受损,实现保值增值等。而在全部委托的模式下,合资铁路财务监管主要是完成利润目标、实现还贷计划、资金安全合规的使用、保持良好的现金流状况等。由于在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下,财务监管的内容和重点不同,所以当前迫切需要构建一套不同运营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的财务监管指标体系。
1.1.2 研究意义
构建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体系,能使合资铁路出资者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构建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体系是明晰产权关系,实现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之一,是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强化产权约束,依靠产权制度自身运转的内在机制,构建企业内部决策、执行和约束职能相统一的有机体制,从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财务监管方面自动地防范和避免背离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从而实现对资产运营过程中的产权控制,硬化产权监督。明晰了产权,才能很好地维护出资者各方权益,获得较好的收益。因此,构建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正常运动变化,实现投资者对资产、收益的监管,从组织上和机制上对经营者及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明晰产权关系,实现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需要。
2. 构建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体系有助于提升合资铁路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体系,可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使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序进行,达到科学合理配置资金,依法有效组织业务收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业务成本开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及时、准确反映合资铁路财务状况,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从而通过规范的财务监控和财务管理活动,确保合资铁路经营目标的实现。
3. 构建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体系可以强化合资铁路风险控制。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监管,完善财务预警尤其必要。而加强财务监管不仅是企业外部投资者及监管部门的需要,更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财务监管有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督促企业坚持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章经营,赢得投资者及监管部门的信赖,避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树立规范经营的社会形象。
第二章 本文研究依据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要研究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体系,我们首先就必须得到相应的理论的支持。因此,首先要分析本文研究依据的理论,找准工作的重点,为以后的研究把握方向。本章主要阐述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现代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约束理论等理论,得出了这些理论对本文研究问题的启示,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指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现代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管理工作。
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现代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一表述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同时兼顾了现代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3.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健全、合理、有效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使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对财务活动中的意外情况和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第三章 合资铁路运营管理模式及财务监管.......... 30-37
3.1 合资铁路运营管理模式......... 30-34
3.1.1 自管自营模式.........30-32
3.1.2 全部委托经营模式......... 32-33
3.1.3 其他运营管理模式......... 33-34
3.1.4 小结 .........34
3.2 合资铁路财务监管的原则......... 34-35
3.3 不同运营管理模式下财务监管......... 35
3.4 不同运营管理模式下监管的重点.........35-37
第四章 不同运营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 37-44
4.1 选取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的原则......... 37
4.2 共有指标......... 37-41
4.3 特有指标......... 41-43
4.3.1 自管自营模式特有指标......... 41-42
4.3.2 全部委托经营模式特有指标 .........42-43
4.4 指标体系......... 43-44
第五章 合资铁路财务监管指标的影响因素......... 44-49
5.1 铁路调度权的影响......... 44-45
5.2 收入清算办法的影响......... 45-46
5.3 运价制定的影响 .........46-47
5.4 资本金比例与资本金落实情况的影响.........47-48
5.5 费用支出情况的影响......... 48-49
结论
合资铁路公司资产按使用对象分为公司本级管理资产和委托铁路局管理资产,合资铁路公司的所有固定资产由合资公司统一进行财务核算。合资铁路公司应定期开展全面的合资铁路资产清查工作,掌握委托铁路局经营资产的存量增减变动情况,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家底清楚,防止合资铁路资产流失。合资铁路公司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委托铁路局经营管理的资产进行运行监控,并向董事会提供报告。强化委托管理的预算管理。以确保公司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为前提,遵循“以收定支、收支配比、总量控制”原则,根据受托方的建议,由合资公司编制财务预算,分为公司本部支出预算和委托业务支出预算两大块,委托业务支出预算由路局负责分解下达相关站段,实行分账核算,资金封闭运行。根据合资铁路公司收入情况和运输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由董事会决策动态调整初始预算。相关站段执行预算同时接受来自路局和合资铁路公司两个方面的监督。强化合资铁路公司资产和收支监管作用。明确合资铁路公司介入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处置等环节,由合资铁路公司组织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收、支检查,由路局合资办牵头,合资公司参加,每半年开展一次清产核资活动,资产和收支监管结果纳入受托站段激励约束考核评价范围;强化受托方责任主体作用。通过会谈纪要和委托协议确定了路局确保合资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完成经营目标的责任;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约束站段必须严格执行委托管理财务预算,确保在预算范围内完成运输生产和提升设备质量的任务。
进一步协调处理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到互动双赢。一要处理好委托与受托的关系,规范受托管理行为,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综合统筹,硬化预算,合理安排组织运输生产经营;二要处理好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联手制定合资铁路资产管理新模式,优化资产结构,以生产经营为基础搞好资产经营,实行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三要以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为保障,强化委托方资产、收入、预算监管职能的落实,实现互动双赢的目标,切实维护出资者权益。铁路局应将合资铁路公司委托经营的资产纳入全局经营、管理和监控的范畴,监督指导各受托单位对合资铁路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当发现重大违规行为时应及时制止并将情况通报合资铁路公司。各受托单位应于每季度末向相关合资铁路公司报送固定资产情况统计报告,对受托经营的合资铁路资产占有、使用、变动、处置等情况做出统计及必要的分析说明,报告应当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铁路局财务处负责对受托经营合资铁路业务资金全程运转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受托经营合资铁路业务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通报各合资铁路公司。铁路局收入稽查处负责对受托经营的合资铁路运输收入进款进行全程监控,通过内部审计、对账和外部稽查等手段进行监督,并按部运输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 苏佳潞.我国合资铁路财务监管体系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2] 范莉莉,马驷,蒲之艳.合资铁路与国铁货运清算的研究[J]. 铁道经济研究,2000,Vol.2:39-40.
[3] 孙晚华,张鹏辉.合资铁路运价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00,Vol.8:35-37.
[4] 韩长卿, 胡业选.合资铁路企业过度负债问题解决途径初探[J]. 铁道经济研究,2002,Vol.1:30-32.
[5] 李兰波.关于合资铁路发展状况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Vol.24(1):10-13.
[6] 李波,朱玲.对合资铁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2,Vol.3:100-104.
[7] 马银驼,康如斌.关于合资铁路资产重组的研究与探讨[J]. 铁道经济研究,2002,Vol.11:24-28.
[8] 韩义.在发展中探索化解合资铁路信贷风险的途径[J]. 铁道经济研究,2002,Vol.6:24-28.
[9] 吴献华,王遐昌.合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Vol.21:85-90.
[10] 项纯,洪雁,武晓明.我国合资铁路的现状及发展战略[J].中国铁路,2002,Vol.9:32-35.
精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十
1. 导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提出最先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提出了后勤改革的方向,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进一步强调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随后的八年间,各高校对后勤社会化的热情不高,改革没有太大的突破。一直到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地提出“加速后勤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的要求,特别是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强调“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①1999年11月2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明确提出了“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预定目标。随后,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及时地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了改革的目标,部署了改革的步骤、重点和办法。全国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高校后勤实现了与学校规范分离,组建了后勤服务实体。
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由于前期的快速发展,许多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税收政策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市场风险加大,改革速度放缓,深化改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1.1.2问题的提出
2000年至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管理体制、相关政策不配套等因素,导致了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的存在,如何明确财务管理目标问题、明确产权关系问题、解决筹资难的问题、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问题、收益分配制度的建立完善等问题,是当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非营利财务管理体制为理论基础,结合笔者在后勤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本文围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财务管理问题这一主题,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及对策,目的在于引起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相关部门的重视,解除后勤的后顾之忧,推进社会化改革进程,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搭建良好的平台,最终建立一种既按市场规律运作、又遵循教育规律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2研究的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高校后勤服务的特点,提出适合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及如何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在梳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路及对策,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2.1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的基本目标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发展、持续经营,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获利,因此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营利,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紧紧围绕营利这一主题。目前理论界关于企业则一务管理目标的提法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指标是利润,即假定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它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利润最大化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但它没有指明利润产生的阶段,没有指明利润是在当年最大化还是在更长的时间内实现最大化。因此,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能判断今年的1000万和明年的1100万哪个更能反映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第二,它是一个绝对指标,没有容易导致企业短期行为,没有考虑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统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的比较;第三,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考虑风险因素,这可能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利润;第四,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管理现状...................29-40
3.1 国内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模式................. 29-35
3.1.1 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29-32
3.1.2 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32-35
3.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5-40
4.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0-43
4.1 管理体制上的原因 .................40
4.2 产权改革不彻底 .................40-41
4.3 人事制度改革不彻底................. 41
4.4 相关政策不配套................. 41-43
5. 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43-50
5.1 因地制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3-44
5.2 理顺各种财务关系................. 44-45
5.2.1 理顺后勤利益与学校利益的关系................. 44
5.2.2 理顺后勤财务与校级财务关系................. 44-45
5.2.3 理顺后勤与政府部门的财务关系................. 45
5.3 加强成本费用核算 .................45-47
5.4 完善薪酬管理制度.................47
5.5 建立合理的有偿服务机制 .................47-48
5.6 建立会计委派制和审计监督相结合................. 48-49
5.7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49-50
结论
全面预算就是集团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财务等方面的总体预算。全面预算管理能起到协调、控制和考核的作用,是实现控股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目前,国际上大集团、大公司普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后勤集团应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对所属公司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客观的研究、分析和预算,建立一套涵盖企业主要发展指标的预算指标体系,将集团的财务总目标层层分解,与经营者全体员工的个人利益挂钩。
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后勤实体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因此,后勤实体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一套良好的收入分配制度:首先,要逐步缩小正式工、招聘工的收入差距,提高招聘工的福利待遇,如为招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等;其次,为了防止员工流失,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应开展人性化管理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着力培养有潜力的员工,将其吸纳到管理队伍中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李岚清副总理在第一次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文献汇编
2陈至立.1999.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局面.
3国务院办公厅.2000‘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4陈至立.2003.在第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5龚守相主编.2000.先行一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之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6薛沛建主编.2000、美国大学后勤管理一中美大学后勤管理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盛裕良.2005.21世纪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构想.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8曾道荣主编.2007.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践.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85一91
9周旬.2004.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稳健经营战略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68一72
10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