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经营规模较小等问题依然突出,诸多农业发展问题表明我国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农业国。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我国农业的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依然存在。相对城市二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来源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单纯的种养殖农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同时还存在农业生产组织经营化程度低、农民专业素质不高、农地分散化严重以及农业发展方式不够精细,农业发展近乎迟缓等问题。
2014 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在农业中引入产业链和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法,首次要求促进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大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力度。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是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融合的目标是促进农民增收。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提出实施农村产业融合试点工程、建设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的计划之后,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开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8 年中央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提出,到2020 年我国农村要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格局,在农村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农民收入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这一系列政策的提出表明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将积极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的农业,以完善农业服务业为支撑,对接农产品加工业,将三产整合成一个区域性、综合性的链式结构综合产业,它将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农村振兴一方面要靠政府的财政扶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农村、农民自身对致富出路的探索。而农村地区的三产融合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可选路径。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能分享到来自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增值收入,已成为提高农业效益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促进区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如何评估融合发展的程度?这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内蒙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应从探索农业的多重功能和多元价值,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试点农村综合体,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等环节入手,同时也提出了有关推动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容和要求。巴彦淖尔市农业发展在气候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内蒙古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类企业的入驻,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市的重要产业。在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巴彦淖尔市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探索实践走到了自治区各盟市的前列。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
(1)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
Rosenberg1(1963)最先提出产业融合的概念,他称机械制造领域采用相同技术制造不同产品的现象为“技术融合”。国外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最早出现在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技术创新推动了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SahaD2(1985)认为是由于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技术关联,进而导致产业融合的发生。1990 年后,国外开始对产业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美国学者Greenstein & Khanna3(1997)认为,产业融合是一种产业间边界逐渐模糊直至消退的现象,它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出现。Yoffie4(1997)则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产业融合,他认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利用新技术和创新发展路线,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产品的融合。Jani & Robert5(2009)将创新与融合进行关联研究,认为创新是一种重要的融合手段。植草益6(2001)认为产业融合是借新技术以打破行业间壁垒,进而催生出新产业模式的过程。从对产业融合原因的研究来看,国外学术界普遍认同新技术的出现以和产业间原本的关联性是产业融合出现的两个基本原因。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倾向于模糊化或消失,逐步形成一种产业环节相互渗透、产业功能协调互补的新产业形态或产业综合体。
从对产业融合类型的研究来看,国外学者主要从技术和市场两个角度来研究融合。从技术融合的角度,Greenstein & Khanna7(1997)按有无新技术的运用将产业融合划分为替代性融合和互补性融合,Hacklin8(2009)依据技术融合的创新性程度将产业融合分为应用融合、横向融合和潜在融合。从市场融合的角度,M.Pennings & Puranam9(2001)按来自需求方或供给方将产业融合分别划分为功能融合和机构融合。
(2)农业“六次产业化”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以今村奈良臣10(1994)的“六次产业化”最为典型。他认为农业的“六次产业”是通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整合发展起来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六次产业”有利于实现农村三大产业互动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链,扩大经济价值链。后来(2008)11他又进一步强调了农村相关产业功能的整合和渗透,旨在促进农村三次产业的一体化。他认为,农业生产应逐步扩展到第二和第三产业,通过产业间的融合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依据日本农业发展的经验,韩国学者同样提出了本国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发展道路。申孝忠12(2010)主张以农业的“六次产业化”来推动农村发展。李炳午13(2013)认为,农村地区拥有的有形、无形资源是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基础,这一过程中不断将农业与食品、特色产品的加工制造、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农村文化建设及农家餐馆等复合经营,其本质是增加和创造农村农业资源要素的附加值。
..........................
二、巴彦淖尔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三产融合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巴彦淖尔市农业及二三产业的基本概况
1.巴彦淖尔市农业的基本概况
2017 年巴彦淖尔市农作物总播面积 1100.9 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 514.8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573.4 万亩,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 9:10,良好充足的水土资源是本市农牧业做大的坚实基础。粮食种植稳定,经济作物得到加强。表 2-1 反映的是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基本情况,2008 年-2017 年农作物总种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 年比 2008 年增加 256 万亩,增长了 30.3%,平均每年增长率为 3.14%。2017 年巴彦淖尔市粮食播种面积占当年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46.76%,其中,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2017 年小麦种植面积为 117.8 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为 391.7 万亩,小麦与玉米种植面积比为3:10,由于种植小麦的平均收益低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收益,所以 2008-2017 年巴彦淖尔市小麦种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2017 年巴彦淖尔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 52.1%,其中,花葵种植面积为 387.4 万亩,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 67.6%;油葵种植面积为 11.7 万亩,占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04%;番茄种植面积为 16.6 万亩,占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2.89%。表 2-2 反映的是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面积的基本情况,从表中可知 2017 年巴彦淖尔市已累计建成设施农业面积 28.3 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增长率趋于平稳。
.........................
1.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初具规模
(1)农业大户数量多,经营耕地面积比重大
农业种植大户的增多对当地农业的直接影响是带来耕地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从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了解到,2017 年巴彦淖尔市具备相应经营规模的专业大户2.14 万个,大型专业农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 245.52 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23.3%。其中,种植业大户 7249 个,占 33.8%;养殖业大户 6181 个,占28.9%;种养结合的专业大户 7948 个,占 37.1%。大型专业农户平均经营规模达到 115 亩,是合同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的 2.7 倍。
(2)家庭农牧场种类多样,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家庭农牧场是农业经营的一种典型形式,一个地区家庭农牧场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也可代表本地区农业竞争实力的水平。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家庭农牧场认定工作意见》,2017 年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农业部门审核认定了 831 个家庭农牧场。这些家庭农牧场以种植业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方式经营,主要有粮食、蔬菜、果木、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其中种植业类 368 个,占 44.3%;畜牧业类 295 个,占 35.5%;种养结合类 159 个,占 19.1%;渔业类 9 个,占 1.1%。家庭经营总收入达 6309.1 万元,家庭经营收入平均约 21.3 万元。
(3)农村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带动农牧户增收效果明显
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功能综合型的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指导合作社社员科学种植、农产品统一高效加工,在对接农企和农商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2015 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2015 年为3578 家,2016 年为 4686 家,2017 年比 2016 年增加 581 家,达到 5267 家,合作社入社成员数达 4.2 万人,带动农牧户 13 万户。目前,巴彦淖尔市共培育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 100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24 家,自治区级示范社 26 家,市级示范社 50 家。据调查,合作社成员人均年纯收入比未入社农牧民至少增加1200 元,合作社种类涵盖了全市农牧业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畜产品,其中:种植业类 883 家、养殖业类 1744 家、加工业类 1194 家、社会化服务类 75 家、流通类 744 家、林业类 40 家、渔业类 12 家。
.............................
三、巴彦淖尔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三产融合综合评价分析...............30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三产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0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0
2.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及说明............................. 30
四、对巴彦淖尔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三产融合的问题分析...............45
(一)产业链延伸型融合产生的效益可持续性较差.....................45
1.涉农企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 45
2.农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质量不统一........................................ 45
五、对巴彦淖尔市促进三产融合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51
(一)鼓励涉农企业的交流合作和产品研发.................................51
1.鼓励涉农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1
2.激励涉农企业开展产品多样化研发........................................ 51
四、对巴彦淖尔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三产融合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链延伸型融合产生的效益可持续性较差
1.涉农企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
巴彦淖尔市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还不够深入,农产品粗加工比重较大。2017年,巴彦淖尔市农业服务业产值仅占第一产业产值的1.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1.11:1,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4:1”的目标相差较大。结合巴彦淖尔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三产融合综合评价分析结果,2017年衡量产业链延伸型融合的三个企业类指标得分均低于0.5,且指标之和对当年产业融合综合评价值的贡献率仅为1.53%,低于2016年的7.89%。结合对本市番茄加工类企业的调研情况,巴彦淖尔市番茄全部实现了订单式种植,为防止出现番茄原料过剩、销售困难的问题,农户只能根据番茄加工企业的订单进行种植,待番茄成熟采摘后由企业统一收购。但番茄加工产品主要是以桶装番茄酱为主,约占总番茄产品的80%,其他深加工的番茄产品较少。巴彦淖尔市农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是导致产业效益波动的主要因素。
2.农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质量不统一
结合巴彦淖尔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三产融合综合评价分析结果,2017年衡量产业链延伸型融合的两个农村合作社类指标得分均为2008-2017年间的最高值,农村合作社个数(D9)指标得分为1.46,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数(D10)指标得分为0.43。但仅从数量上对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衡量,往往会得到“唯数据论”的错误认知,因此,还需要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以全面衡量。据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统计,2017年全市农村地区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5267个,数量逐年增加明显,入社农户数也达到了4.2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3.4%,可见在数量上,巴彦淖尔市这一新型经营主体已成规模。
..............................
五、对巴彦淖尔市促进三产融合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鼓励涉农企业的交流合作和产品研发
1.鼓励涉农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巴彦淖尔市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发展很快,但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需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巴彦淖尔市拥有较多的中小型农业类企业以及少量大型农业类企业,各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着原料采购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关系,还有着一定的合作关系。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以便于各自优势的发挥,使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大型农业类企业往往拥有着资金和技术优势,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多,但在品牌打造、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方面处于弱势。因此,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设立农业类研发基金以提升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和市场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品牌,从而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融合过程中,应合理避免和减少同业和同产品之间竞争,鼓励各企业和个体户入驻产业园区的同时,也应加大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引导。
2.激励涉农企业开展产品多样化研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政府“放管服”改革以来,企业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优化,企业负担减轻,同时也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展产品的研发,以创造更多高品质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链整体的发展。其中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农副食品加工类企业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产品质量和多样化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所以,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农业类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其中,最主要的是产品研发能力。近几年,巴彦淖尔市特色农产品电商市场发展迅猛,当地政府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激励涉农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和产品研发投资方面应给与便利和税收政策优惠,比如,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对农业类技术和农副食品研发方面的人才引进给与住房补贴,加大对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奖励力度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