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农业构成调整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37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三农”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农民收入增长过缓的问题,已经成了整个经济工作中最为紧要的任务。当前的“三农”问题已经明显地拖住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濒临危机的边缘。从国际形势看,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面临着一定的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很多不利因素和挑战,如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农产品价格受到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冲击,引起国内农产品市场波动,加重部分农产品市场销售压力,大宗农产品出现“卖难”。同时,由于国内外农业生产标准不同,农产品出口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农业科技革命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调整内在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减少不利影响,就必须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的现实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的品种和总量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主要标志:⑴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农产品(粮食、蔬菜)供给由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品种结构得到极大改善 ;⑵增长方式发生明显转变,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⑶发展目标有较大调整,从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的目标;⑷农民增收途径不断拓宽,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等产品增产和提价转向主要依靠多种经营以及非农产业上;⑸制度明显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实现了从分散型的内部自主创新向一体化式的外部创新带内部创新转变。⑹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与其他产业关系更加紧密,初步实现了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尽管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并完成了实质性的转变和飞跃,但在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新阶段的要求,依然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六个不适应”:一是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与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农业固定资产积累与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四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能力和渠道与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五是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结构与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六是农产品的基本结构和新阶段需求不相适应。因此,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深加工能力,减少大路、低档、原料型农产品,增加优质、高档、深加工农产品,适应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后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消费的需求;加快农业科技办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又好由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营口市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的现实看,近年来,营口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农村的强农惠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较好实现了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取得了历史性的新成就。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别是作为唯一一个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营口的区位优势再次彰显。“双重节点”给了营口更大的舞台和发挥优势,也给营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但全市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为 7.9%左右。这种情况下,营口农业产业结构怎样调整,在国民经济中占多大比重,俨然成了决定营口市农业发展出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对营口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研究和分析。


1.2、意义与目的


1. 2.1 研究意义
1.是农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目前,总体上讲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部分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表现出品种不丰,质量不优等问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来解决,也只有实现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才能满足多层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是营口市农业和农村经济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要。当前,营口市步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也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但营口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还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受市场影响,主要农产品一度出现“卖难”,且涉及的农产品品种多、持续时间长;生猪、蛋等农产品受市场影响价格,起落较大;农业基础设施不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步伐不快。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营口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也对营口市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营口率先崛起产生了很大阻力。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营口农业经济结构不优、层次不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不仅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改善农产品结构层次低,名、优、特、新产品少的现状,加大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提高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产品根号地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而且能够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于营口市宏观经济整体稳定运行以及实现率先崛起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 农业结构调整基本理论


2.1 基本内涵与特征
2.1.1 基本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或特定经济区域内,农业各经济部门及其所属各门类的作用和规律及结合形式、比例关系,由量和质组合构成。农业产业结构就是对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形式、比例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调配,在一定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或效益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量和质上,一个层面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表述出产业间各经济形式的形态以及发展趋势,一般由价值指标和就业指标来体现。价值指标主要是体现某一产业的资本额占全社会资本额的比例或某一产业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比重;就业指标主要体现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另一个层面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产业间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也就是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同时,农业结构调整的概念有狭意和广义上的概念。狭义上的农业结构由农业内部结构、农业非农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是农业产业结构的构成 3 要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对农业产业 3 要素的形式、比例关系和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调整,具体表现在量和质组合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一定地域范围或特定经济区域内的整体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情况;二是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比例关系。在具体调整中主要对三个层次的调整:第一个层次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调整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比例关系。第二个层次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即农、林、牧、渔各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调整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比例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即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比例关系。广义的农业结构调整,在涵盖狭义的内容之上,还包括对品种结构、劳力结构等的调整。广义上的农业结构包括农业区域内或是在农业区域内一定地域范围或特定经济区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产业活动,因此,凡是被列入农业区域内或是在农业区域内一定地域范围或特定经济区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象。


第三章 营口市农业基本情况........10
3.1 自然资源情况.....10
3.2 农业结构现状.....11
第四章 营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分析13
4.1 发展历程.......16
4.2 结构特点.......16
4.3 结构剖析.......18
4.4 存在问题.......20
4.5 问题成因.......20
第五章 营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对策建议....22
5.1 调整思路.......22
5.2 调整原则.......22
5.3 目标与方向......22
5.4 认识误区.......2
5.5 对策建议.......24


结论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子系统,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结构调整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变化受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营口市是滨海城市,目前的农业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期望从结构调整的层面找到营口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原动力,想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营口的实际发展相结合,深入分析了营口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营口开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及建议对策。本文通过前面各章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①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 7 个立足:⒈立足于深层次调整;⒉立足于高起点调整;⒊立足于全方位调整;⒋立足于基础性调整;⒌立足于长期性调整;⒍立足于规模性调整;⒎立足于资源优势调整。
②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因此结构调整应坚持 7 项原则,即市场导向原则、效益兼顾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原则。
③农业结构调整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外部条件的支持与保证,特别是政府引导。政府部门应在以下 5 个方面发挥作用:1 政策引导;2 促进和规范市场竞争;3 公共服务;4 总结经验,推广典型;5 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形式机制。
④农业产业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较好形式,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结构调整进行市场引导,为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提升优化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本人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由于时间精力、能力水平有限,本文的理论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提高。这些问题,笔者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努力深化。


参考文献
01.陈锡文等.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J].管理世界,2000(1),2001(3),2005(7).,2006(2)(3)(9),2008(11) 2009(5)2011(3)(4)
02.成新华.农民和乡镇企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J].农业经济问题,2006(6)
03.杜 鹰.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5~29
04.冯海发.农业结构调整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农业经济问题 2001(7)
05.何诚颖.中国产业结构理论和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06.何忠伟,曾福生.论当前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与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07.李炳坤.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农业经济问题,2000(3).
08.李成贵.中国农业结构的形成、演变与调整[J].中国农村经济.1999(5)
09.李刚等,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型农民的若干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0(7).
10.李 悦(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 1998 年第一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