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对WTO各成员国的诸多承诺的都兑现以后,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面临着全新的竞争局势与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将面临以下三大挑战:一是农业的微观经营主体大都是以农户的分散经营为主,缺乏农业生产规模效益与劳动效益。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一个农户的耕地面积仅为0.55公顷,这种超小规模的生产格局使得农户家庭在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倾向于以人的劳动来替代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投入,造成人的劳动相对于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过剩,导致劳动力生产弹性的系数变成了负值,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成为成本构成合理化中劣势。然而欧美农业发达的国家,每个农户家庭或农场却拥有着数十或上百公顷的耕地面积,这就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难以与欧盟、美国、加拿大等耕地资源极为丰富并且以农业现代化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国家和地区相抗衡。二是分散的农户组织化程度很低。全国仅仅只有4000万农户参加了专业合作的经济组织,是全国农户的22.6%,而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农场主、农业企业参加专业合作社的比率达到了 80%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的农户只能单枪匹马地进入竞争市场,因为他们势单力薄,难以抵御因市场激烈的竞争和需求无常的变化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风险,并且往往是处在不利的谈判地位,导致了利益的流失。三是农户的分散经营大部分都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他们都只考虑了短期的利益,缺乏对农业市场长远发展的预测与对竞争优势的投资,在生产决策时就彼此模仿,结果就是产品雷同现象频现,市场的价格大起大落,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利用各种产业化组织把广大的农户联系起来,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克服小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市场的矛盾,有利于延长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开放度的不断扩大与深化,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面对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研宄怎样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已成为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重要课题。
1.1.2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选择农业产品市场化、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等因素对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为我国各地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差异提供了理论解释,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动态把握上述因素对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从而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的实证研宄提供理论支撑,为促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际意义,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之,我国农业发展自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农产品的总体质量不高、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农业生产的成本较高、农产品的品牌不强等等。面对着经济全球化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怎样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结果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正是新阶段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本文将根据理论研宄与实证结论对加速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各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增加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1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看。从微观方面讲,即从农业企业的具体范围来说,它是指现代农业中所出现的农业生产企业与其它(工业、商业)企业在组织形式上、经营方式上、经营目的上结为一体的一种经营形式,是以研宄龙头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主要目标。从宏观方面看,即从国民经济的整体范围来看,农业产业化则是指农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部门与农业前部门(包括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部门、为副业生产提供技术和劳动服务的部门)和农业后部门(包括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部门)相结合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综合经济体(或系统)。本文拟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农业产业化的界定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有六种观点:(1)产业组织的角度,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在用全新的科学的产业组织方式来取代原来的;(2)生产链的角度,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系统化与标准化形成相应的价值链;(3) —体化的角度,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将整个农业产业看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与生产链角度的观点有些相似;(4)转变的角度,认为农业产业化是摈弃目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而采用科学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将农业发展成为现代产业。(5)创新的角度,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一种该进来新型的合理的的交易方式或者说是非市场制度,而这种交易方式通过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减少能给相关主体带来更多的收益。(6)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某一些农产品的生产作为龙头,把生产、供给、销售不同阶段的服务企业通过合同或者协议的形式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经营的综合体。本文研宄的农业产业化包括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市场化、农业结构科学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可以通过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生产率、农户规模、主导产业占农业GDP的比重、农业服务业占农业GDP的比重等表现出来。
3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在机理.........23
3.1农业产品市场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机理.......23
3.2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3
3.3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3
3.4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4
3.5农业布局区域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4
3.6农业服务社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4
4农业产业化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7
4.1模型的选.......27
4.2模型效应的确定.......28
4.3模型的构建.......30
4.4数据来源.......30
4.5实证结果与分析.......31
5结论政策建议.......35
5.1结论.......35
5.2政策建议.......36
结论
本文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anel-Data模型的方法和一系列的模型检验,最终运用固定影响的变截距模型进行分析,分析了 2004-2010年各地区的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农业生产企业化经营总产值占农业GDP的比重)、农业产品市场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规模化(农户平均规模)、农业布局区域(主导产业占农业GDP的比重)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服务业总产值占农业GDP的比重)在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方面效果。考虑到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在计量分析上的缺陷,并通过比较,本文采用了更适合于用截面区域数据来分析上述因素对农产品竞争力影响的Panel-Data模型,其实证结果相对而言更具有可靠性。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可知,选取的6个因变量当中,农业产品市场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业布局区域化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农业布局区域化的、农业经营管理企业化、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农业生产规模化呈负相关关系。从31个地区来看,除山西陕西以外,有29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效应显著。这一结果有力支持了前文的理论假说。
但是,农业产品市场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业生产专业化,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影响并不显著,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有以下原因:(1)从农业产品市场化因素来看,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农产品受到WTO相关条约如技术贸易壁皇(TBT)和绿色贸易壁垒(SPS)等的限制,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农产品品加工体系还不完善,缺少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很低;加之我国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升,在国内市场与进口农产品的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某些农产品的销售量难以扩大,商品率很低,故难以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构成显著的影响。(2)从农业服务社会化因素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业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仍存在着管理混乱、体制不全、资金投入不足,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需求脱节等问题,销售、资金、信息、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服务项目、数量、质量不能适应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农业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难以突破这个瓶颈,农业服务业产值难以提升,故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难以构成显著的影响。(3)从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因素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专业村,专业户的比率也很低,尤其是农业专业化组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利益联系机制模糊,没能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很好的构建共赢的桥梁,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对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的降低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农产品就不能很好“走出去”。此外,农业生产规模化之所以呈负相关关系,我认为,有些省份农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是由于这些企业更多的强调增加要素的投入量,而并没有注重形成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效应以及农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因此导致企业规模扩大而出口竞争力却不变甚至下降;第二,有些企业尚处于产业转型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第三,某些农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仅供国内消费,存在明显的内贸倾向,虽然企业规模扩大了,但它们并不进行出口贸易,因此难以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故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影响呈负效应。
参考文献
[1]Jhn H Davis,Roy A Goldberg.A Concept of http://sblunwen.com/nytglw/ Agribusiness.Harvard University, 1957(1):58-109.
[2]G love Order of the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e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1999.
[3]Key and Runster, Gravity-type mode of Czech agricultural export [J]AgriculturalEconomics, 2002(48): 463-466.
[4]Escobal,"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system innovation research",2000(4):99-123.
[5]Candh,“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o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small farmers from India's experience and problem research",2000.
[6]Reardon/4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on employment impact evaluation", 1999.
[7]Oya S. Erdogdu and David Hennessy, “Industrialization of animal agriculture:seasonality in the pork,beef, and milk markets”,2002.
[8]Mary K. Hendrickson and Harvey S. James,The Ethics of Constrained Choice: How the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mpacts Farming and Farmer Behavior [J] Journal of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Volume 18, 2005(3):269-291.
[9]Allan W. Gray and Michael D. Boehlj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Implications for future Policy”: AW Gray, MD Boehlje, 2007.
[10]PJ Barry. Industrialization Of U.S. Agriculture: Policy, Research, And EducationNeeds :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