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的业务增长点。自 1993 年我国山东省潍坊市首先开展农业产业化实践至今,农业经营转向产业化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形成了一批有产业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主体逐渐丰富,农业银行高调回归三农,邮储银行服务范围的延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中信、华夏银行及外资银行开始对农村金融阵地强势介入,更有龙江银行“金融”实践的成功,这些都为我国发展金融创造了条件。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把供应链金融应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Drabenstott M (1996)认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市场对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农产品生产商不断自我突破、规模化建设及企业化管理。它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并从整体上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Briggeman (2007)系统性地将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因素分为五点:科技的发展、金融支持、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人类消费方式的转变和产业价值链(Value Chain)的升级。
Tamura (2007)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的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要健全深化农村信用改革,完善农村保险机制;另一方面在积极发挥民间金融作用的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在金融支持方面的作用,制定一揽子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措施。
Klose S (2005)提出了一种称为金融及风险管理的援助计划,旨在为农民提供长期的金融咨询服务,并在一定规模条件上为其提供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另外该计划还提出建立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2.2 国内研究状况
(一)农业产业化
虞锡君 (2002)的文章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通过“龙头组织+农户”等组织方式和利益机制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联结起来,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商品化、一体化和专业化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农业经营综合体中的中介组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社区性专业协会,另一种是专业合作社。
高煦照 (2007)的文章指出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最早产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是 1993 年山东省潍坊市在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的。文章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兴起、发展的理论渊源及其特征。
宗颖生 (2006)的文章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在于市场的建设,分析了农产品的供求规律和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的基本构想和对策。
2 金融的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
团体贷款与动态激励原理是联保贷款的理论依据。联保贷款在孟加拉国取得的巨大成功,赢得了政府、银行、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青睐。关于团体贷款理论有以下具体几个方面的结论:
团体贷款有利于解决贷款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具有相同社会背景的团体贷款成员彼此了解,在连带责任下,借款人会选择与自己风险类型相同的借款人作为贷款同伴。其基本逻辑是,借款人总希望与安全型借款人做同伴,又由于风险型借款人与安全型借款人做同伴所增加的效用不足以补偿安全型借款人与风险型借款人做同伴所损失的效用,在最大化效用的原则下,同伴筛选机制将同一风险类型的借款人组成一个团体。而银行只需调查其中一个成员的风险类型就知道团体的风险类型,并根据团体的风险类型确定适当的利率,从而有效克服了逆向选择问题,降低了贷款的交易成本。
团体贷款中的横向监督机制能有效克服项目选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在连带责任下,借款人有激励去监督其他借款人。由于团体贷款成员一般来自相同的社会背景,相互间信息较为对称,借款人相互实施监督比银行监督容易,与个人责任贷款技术相比,团体贷款的借款人倾向于选择风险程度较低的项目,这有利于贷款人。连带责任贷款技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由于信息较为对称,如果有成员宣称产出很低,团体贷款的其他成员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证实其真伪,从而避免了银行高额的审计成本,提高了贷款交易效率。连带责任下的激励结构可以改变团队生成之后成员的还款意愿。
对于借款人赖账不还的问题,横向监督机制可以引发社会制裁,社会制裁可以降低小组合谋集体违约的可能,从而提高还款率。小额信贷中的再次贷款形式能为借款人提供动态的激励,有利于抑制借款人在项目成功后的策略性违约。另外,动态激励机制可以很有效地应用在联保贷款制度中,把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借款中参照历史记录制定借款合同,从而形成重复博弈。
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告诉我们,重复博弈可以解决一次性买卖中的高违约风险问题。动态激励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是简单重复博弈,如果借款人还款表现好,就可获得后续的贷款,否则将会降低其以后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二是累进机制,即如果还款表现良好,在后续的借款中借款者可以获得更高额度的贷款。
3 金融的基本分析 .......................................21-31
3.1 基本概念介绍....................................... 21-25
3.1.1 农业产业化....................................... 21-22
3.1.2 金融 .......................................23-25
3.2 金融的理论分析....................................... 25-28
3.3 金融的分类 .......................................28-31
3.3.1 的基本分类 .......................................28
3.3.2 金融的基本分类....................................... 28-30
3.3.3 金融服务的模式介绍 .......................................30-31
4 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41
4.1 金融发展的现状 .......................................31-35
4.2 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5-36
4.3 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6-41
5 金融的国际国内成功案例分析....................................... 41-46
5.1 孟加拉国的小额联保贷款....................................... 41-43
5.2 渣打银行....................................... 43-45
5.3 龙江银行的“五里明模式”....................................... 45-46
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农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发展中又具有投入时间长,产出较低的问题,也是一大难题。近些年的供应链金融方案,从联保贷款,创新担保方式等方面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之道。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有小农生产向社会大生产转变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也有 20 多年的实践。但其中农业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金融服务问题上需要市场化的金融方式来提供重要推动力。因此,本文在考察了我国现状及国内外重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把供应链金融嵌入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基本观点。本文主要有以下一些结论:
(一)理论分析上,指出团体贷款中的连带责任规则和重复博弈使各成员之间更有动力去监督其他成员,动态激励机制通过重复博弈来降低贷款人违约的风险(团体贷款与动态激励原理)。自偿性贸易理论提出用商品交易过程的预期现金流来自偿贷款,银行根据贷款企业的收入自动扣除贷款金额及费用。结构融资理论提出设计结构化的担保方案如仓单、存货、应收和预付账款等,来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为把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应用于农业中提供了依据。
(二)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做了分类,指出三类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核心企业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作用最大。
(三)在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现状及问题分析和国内外重点案例的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四点对策。一金融机构应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能力;二增强核心企业在农业供应链中的作用;三多方积极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配套设施建设;四和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生态建设。
随着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相信我们可以期待农业产业化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