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鸡年限对我国某高山草地植物群和种子库分布态势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71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引言


草地生态系统是分布面积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其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24%左右(郭然等,2008)。我国草地面积约为国土面积的41%(赵同谦等,2004),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陆地生态安全保护的重要绿色屏障,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邓自旺等,2002)。而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为草地蝗虫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栖息和产卵条件(颜忠诚和陈永林,1997;周禾等,1999),致使其数量急剧增长,蝗灾频繁发生,严重剥弱了草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由此威胁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蝗灾频发的趋势,化学防治一度成为有效抑制蝗灾发生的首选,但其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方面的负面作用,制约了其在防蝗实践中的应用;物理、人工和生物等其它防控措施,尽管也在防治蝗虫的实践中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易受自然、天气和成本因素的限制(Lockwood etal, 2000)。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魏书兰,1995;孟庆成等,1995;颜生林等,2005;迟晖和王垄,2007;索南加和贾存花,2008;孙涛等,2008,2009,2010,2011)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的不同草地类型开展了利用草地牧鸡控制蝗虫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成功控制了草地蝗虫数量,遏制了蝗虫灾害的发生,而且牧鸡在开阔的草地上自由活动,以天然草地提供的饲料为主,饲草、昆虫、空气、土壤等基本没有被污染,加之草地是天然的绿色屏障,禽类传染病少,家禽体质健壮,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生产出了安全、营养、健康、绿色的禽肉产品(孙涛等,2009),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减轻草地蝗灾发生造成的损失、缓解草地放牧压力、充分利用草地及蝗虫优质的蛋白资源、开发牧民增收渠道、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发展之路。针对草地牧鸡育禽技术的日臻成熟,大规模示范推广将成为可能,然而作为一种新的草地放牧模式,草地上放牧鸡相对于传统家畜放牧有其特殊性,目前均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有关放牧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机理与防治,饲养管理方式及肌肉营养价值上,放牧鸡对草地生态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然而草地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对维系正常的草地功能有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种子库对植被的管理和重建,对植物的更新,延续,植物群落的保护和恢复,对气候变化的指示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进展


2.1牧鸡概况
美国农业部2002年给牧鸡定义为鸡舍门敞开,牧鸡可以自由活动;欧盟要求牧鸡每天在草地上的活动时间超过八小时,并且密度要在1000只以下。另外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利用草地、林地、果园进行牧鸡的研究。而美国、英国、坦桑尼亚等国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内容集中在牧鸡传染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上。国内研究人员在内蒙古、青海、河北坝上、贵州、广东等省区也有放牧鸡的饲养研究。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建植草地上放牧鸡,田园、茶园和果园中放牧鸡以及树林地放牧养鸡。纵观国内研究,其内容集中在放牧鸡的饲养管理方式上,在牧鸡生产力和牧鸡控制草地害虫等方面的报道较少。


2.2牧鸡词养管理
家禽不同于传统草地放牧家畜,由于其体型小,易受外界干扰、惊吓等原因,在开展草地牧鸡的时候有其不同于传统大型家畜的特殊性。在牧鸡育雏后要进行不同于集约化管理手段的前期词喂和一定时间的驯化。孟庆臣等(1995)认为在较为寒冷的草地上牧鸡,为了保证其成活率,孵出后24小时内进行马立克氏苗接种,并在之后的一月内进行鸡新城疫系苗4次防疫。平时对鸡场、鸡舍、食槽、饮水器等器具定期消毒清洗。为预防疾病发生,食物中不定期添加0.02%高锰酸钾溶液。育维鸡到达60~70日龄时将其运到草地上放牧(刘军,2007),放牧第一周要进行适应性训练(颜生林等,2005),在试验初,每次喂食和饮水时以哨音引导,使牧鸡形成条件反射。李连树等(2005)认为鸡舍搭建必须按草地走向,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坡,昼夜温度变化不大的平坦地段,搭建坐北朝南鸡舍,四周设排水沟,要做到既防风、防雨、保温防暑,又不积水。鸡舍内要有照明工具。并且保证充足的饮水。在进行草地放牧治蝗阶段,根据草地地形,以搭建鸡舍处为中心,采用放射状放牧路线,以哨音引导,每日早晚各放牧一次,中间及时补充饮水。放牧时要有足够的乘凉和避风雨设备,以防鸡群炎热中署、雨淋或相互拥挤死亡。夜间要关好舍门,以防天敌偷袭。雨雪天和炎热的中午不能放牧(侯丰,1997)。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20-26
3.1 材料与方法............................................. 20
3.2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0-22
3.3 供试牧鸡............................................. 22-23
3.4 试验设计............................................. 23-24
3.4.1 样地设置 ............................................. 23
3.4.2 放牧强度及补饲量............................................. 23-24
3.4.3 放牧时间............................................. 24
3.5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25
3.6 数据分析方法............................................. 25-26
第四章 试验结果............................................. 26-32
4.1年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26-27
4.2牧鸡年限对土壤的影响 ............................................. 27-28
4.3对草地群落特性影响 ............................................. 28
4.4草地植物种子库变化............................................. 28-32
4.4.1 放牧年限对植冠的影响............................................. 29
4.4.2 放牧年限对地面的影响 ............................................. 29-30
4.4.3 放牧年限对土壤的影响 ............................................. 30-31
4.4.4 放牧年限对土壤总量的影响 ............................................. 31-32
第五章 讨论............................................. 32-41
5.1 牧鸡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33
5.2 牧鸡对草地群落特性的影响 ............................................. 33-35
5.3 放牧鸡年限对草地种子库的影响............................................. 35-41
5.3.1 牧鸡年限对植冠种子库的影响 ............................................. 35-37
5.3.2 牧鸡年限对地面种子库的影响 ............................................. 37-38
5.3.3 牧鸡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 38-40
5.3.4 牧鸡对草地种子库总量的影响 ............................................. 40-41


结论


1.与未放牧对照样地相比,放牧草地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但牧鸡后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pH等物理性质没有明显影响。
2.草地放牧后对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群落高度、群落盖度没有显著影响;而地上生物量在连续放牧2年以上时显著增加。
3.豆科、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植冠种子库数量随放牧年限增加显著减少。杂类草植物植冠种子库放牧一年后,数量极显著增加,连续两年以上放牧草地的种子数量逐渐减少,但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
4.豆科植物地面种子库数量在牧鸡后数量变化不大;莎草科植物地面种子库数量在牧鸡后显著增加,但随时间增加逐年减少;禾本科地面种子数在放牧以后分别是对照草地的2.4倍,2.7倍和3倍;杂类草地面种子库数量牧鸡初年急剧增加,而后逐年下降,差异极显著。
5.0-5 cm土壤种子库数量显著高于5-10 cm种子数量。豆科植物土壤种子库集中在表层0~5 cm;莎草科土壤种子库在0-5 cm和5-10 cm随放牧时间增加而减少;禾本科植物土壤种子库主要集中在0~5 cm土层,且随牧鸡年限增加而在不同土层间均有增加;杂类草土壤种子数量在放牧后0-5 cm和5~10 cm深度均显著。
6.高山草地放牧鸡后,豆科和莎草科种子库总量随放牧年限增加逐渐减少;禾本科种子库在牧鸡后变化不大,杂类草种子数量先增加,而后随放牧年限增加而呈逐渐减少趋势。高山草地"育禽治蝗"生产模式,不仅有效控制草地蝗虫发生数量,而且对草地植物群落、土壤特性以及种子库产生影响。
以上研究内容为阐明牧鸡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种子库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合理指导同类地区开展"育禽治蝗"提供可靠基础资料和数据。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