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视频内容生产新闻媒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00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文论文,本文围绕“梨视频”的内容生产特色和内容生产上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内容生产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章 “梨视频”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梨视频”的发展概况
一、“梨视频”的基本情况

2016 年 11 月 3 日上线的“梨视频”,是由原澎湃新闻 CEO 邱兵创始的一个资讯短视频平台。平台上大部分短视频的时长都在 3 分钟以内,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叙述新闻事件最精华的内容,是移动短视频应用内容由娱乐转向资讯的典型

代表。
“梨视频”在华为手机应用商店中的介绍是:“‘梨视频’是领先的专业资讯短视频,由深具媒体背景的专业团队和遍布全球的拍客共同创造,专注于提供深度编辑的聚合内容及原创报道。”“梨视频”在官网上给出的一句话自我描述是:“做最好看的资讯短视频”。由此可见,“梨视频”的内容定位有别于大部分以娱乐内容为主的移动短视频应用,其主打资讯内容,更类似于一个新型的新闻媒体。

二、“梨视频”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项目诞生。2016 年 7 月 29 日,澎湃新闻 CEO 邱兵通过微信朋友圈正式宣布离职东方早报与澎湃新闻,称已经办完离职手续,开始短视频创业。此外,澎湃新闻原主编李鑫、澎湃人物原主编卢雁等加盟其团队,开始着手“梨视

频”的项目创业。

第二阶段,项目上线。2016 年 11 月 3 日,“梨视频”正式上线,并将资讯阅读作为自己的产品定位。“梨视频”大部分视频的时长在 30 秒到 3 分钟之间,偶有的一些纪录片也多在 10 分钟的篇幅内。“梨视频”从上线之初就聚焦了行业内外的目光,仅在试水阶段,其旗下的“微辣 Video”、“时差视频”等子栏目便频繁登上“新浪 V 影响力”媒体类 TOP100 视频播放排行榜,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更是不断刷新着流量担当的案例。上线仅 3 个多月的时间,“梨视频”就度过了原始用户积累与品牌辨识度塑造的“冷启动期”。同时,也完成了团队磨合、技术研发、平台搭建和社交媒体平台布局等多项艰巨任务,在行业内实属瞩目。

..................


第二节 “梨视频”产生的条件
一、4G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2013 年以来,4G 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等智能应用全面普及,社交媒体平台更加成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浏览信息资讯并分享给他人,受众阅读进入“碎片化”时代。用户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表达和互动的方式逐步由文字、图片过渡到语音、视频,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依托的资讯短视频应运而生。

在新的阅读习惯下,受众关注特定新闻资讯所用的时长日益缩短,简洁、生动的新闻对受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短视频时长较短、信息量更加丰富,也更易于传播,恰好迎合了受众新的新闻消费习惯。资讯短视频以节奏明快的叙事方式展现新闻场景、梳理新闻事件,帮助受众迅速了解基本新闻事实,充分迎合用户“浅阅读”的新闻消费习惯。同时,用户即时拍摄的短视频可以实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更加充分满足了用户的表达与互动需求,提高了新闻资讯的时效性和传播效率。资讯短视频作为新型的传播手段更加直观、灵活,信息含量也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

2016 年,我国的短视频应用市场异常火爆,据统计,这一年的短视频播放量达到了 2015 年的 7 倍。伴随着受众对短视频的习惯程度不断加深,以秒拍、美拍等为代表的生活类、娱乐类短视频应用大规模涌入市场。但是,由于各短视频应用并未对内容进行深耕,而且时常发生互相搬运的情况,短视频内容市场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引发了受众的审美疲劳。

..............

第二章 “梨视频”的内容生产特色

第一节 生产主体多元化

一、“PGC”占据一个主导

目前,资讯类短视频主要有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即生产团队由具备专业知识和资质的机构组成,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专业团队把关,用户可以接收到更多优质内容。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对兴趣内容的自主选择受到限制,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另一种是“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用户作为提供内容的主力军,自己生产自己消费。这种模式的优势是用户提供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更接地气,但也容易造成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

“梨视频”在创立初始,内容生产主体以专业团队为主,由于专业团队的媒介素养较高,选题和内容质量得到了一定保障。但是,由专业团队垄断内容生产会造成内容蓄水池中同质化的内容过多,内容缺乏新意与活力,视角较为单一,很容易引发受众的审美疲劳。

用户对于资讯类短视频有着更高的要求,这让“梨视频”的创业者们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视频的“PGC”生产模式已经难以维持对受众的吸引力,必须在内容方面向“PGC+UGC”的模式转变。

“梨视频”为了扩大内容源、使内容生产主体更加多元化而采取了很多措施。截至 2017 年底,已引进 30000 名拍客,聚合全球范围的创意来源,为资讯短视频的内容分发提供基础保证。为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与高品质,“梨视频”组建了“PGC”技术团队对拍客进行指导。团队以专业思维介入选题,并安排编导在拍摄过程中进行远程布控,对拍客提供的视频素材要进行编辑的二次加工,缩短时长,剪出高潮,从而做到既尊重新闻事实又符合互联网热点。“PGC+UGC”的模式既保证了新闻真实性,又拓宽了新闻报道的范围,建立起自己的叙事逻辑,吸引全球各地的拍客共同参与,提升了品牌吸引力。

...............

第二节 内容选择品质化
一、资深媒体人把关内容选题
“梨视频”的创始人邱兵拥有深厚的媒体背景,他曾任东方早报社长与澎湃新闻 CEO,拥有 27 年的新闻从业经验。作为一名传统媒体的掌舵者,邱兵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纸媒精神的新兴主流媒体,专业的新闻素养是不仅是他的特质,也是“梨视频”核心团队共同的特质与追求。

“梨视频”的投资人黎瑞刚在与邱兵谈合作时明确指出:“商业上应该有一个平台的追求,而且要有专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还是希望‘梨视频’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能够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有一定职业操守的平台。”而在“梨视频”的核心团队中,更是有澎湃新闻原主编李鑫等优秀的传统媒体人,他们对原创内容的生产始终秉承着真实、客观的新闻理念,努力追求新闻价值,从选题到策划执行的每一个步骤都彰显出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用专业的新闻素养为新闻的选题与深度挖掘保驾护航,从而最大限度保证资讯短视频的新闻价值。

据 Social bakers 公司对年轻受众在 Facebook 上观看视频的调查显示,完成率排名前 25%的视频的时长都不足 21 秒,20%的用户在开始观看视频后 10 秒左右离开;33%的观众在 30 秒左右离开;45%的观众在 1 分钟左右离开。④“碎片化”时代,受众的新闻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浅阅读”模式的流行倒逼传统媒体进行转型创新,而资讯类短视频恰好顺应了受众注意力跨度不断缩短与其越发依赖视听阅读的大趋势。“梨视频”的视频时长多集中在 1-3 分钟,没有多余的空镜头,直接切入主题,以更快节奏、更直白易懂的方式来呈现内容,最大程度做到对深刻内容进行轻解读。
.................

第三章 “梨视频”在内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20

第一节 “梨视频”内容生产面临的问题 .............. 20

一、内容类型同质化 ........................ 20

二、用户体验效果欠佳 ..................... 22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梨视频”的“社会题材”资讯短视频为例 ........... 32

第一节 抽样说明 ........... 32

一、抽样对象 .................... 32

二、样本选择 .................32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梨视频”的“社会题材”资讯短视频为例

第一节 抽样说明
一、抽样对象
笔者整理了“梨视频”从 2017 年 12 月 6 日至 2018 年 3 月 6 日三个月期间,发布在“秒拍”平台上的所有资讯短视频,一共获得 300 条内容。

二、样本选择
随后,笔者对播放量超过 500 万次的 37 条资讯短视频(见附录)按照发布的时间顺序进行整理排序,从而进行样本分析(表 4.1)。



..............

结语

内容生产主体多元化,使内容题材更加丰富;资深媒体人对选题进行把关,让内容品质有了保障;高新技术贯穿制作过程,使内容加工更加专业化;选择多渠道进行内容分发,为内容曝光提供了更多机会等等,这些优势都是“梨视频”能够在众多资讯短视频应用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内容分众化程度不高、缺乏独特的品牌文化、栏目定位不精准等,导致内容类型同质化;用户参与方式单一、忽视用户的反馈、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造成用户体验不佳。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梨视频”品牌的建立,而且对“梨视频”可持续内容生产造成了阻碍。这些难题不仅对“梨视频”造成困扰,也是资讯短视频平台普遍面临的瓶颈。

要破解内容类型同质化的问题,需要增强内容生产的差异化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细分受众群体,实现精准推荐;打造优质话题,塑造品牌形象;创新栏目设置,更新内容形态等。而要改善用户体验,则需要优化内容生产的精准化服务力,可以尝试以下途径:组织线下活动,扩大用户参与;了解受众偏好,反哺内容生产;提升原创意识,强化内容审核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